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陪你度過漫長夏季的勵志書籍

陪你度過漫長夏季的勵志書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孤獨時看小王子,失戀時讀一個人的好天氣,荒廢時光時看我與地壇,恐懼時看芒果街上的小屋... 任何時候何種心情 ,總會有一本書可以陪伴你度過那些快樂或憂傷的時光。

陪你度過漫長夏季的勵志書籍

 《天黑前的夏天》

麗絲·萊辛

二十年來,凱特早已習慣了料理一切。當丈夫兒女忙著計劃各自的暑期行程時,她猛然悵惘若失:此後生活如何承載可有可無的角色?《天黑前的夏天》以一貫的女性視角觀察、體味、想象與表達,刻寫了一位中年女子在某個夏日裡來臨之時,突然打破常規,走出規範生活的情感變化和心理體驗。情節枝蔓,用筆綿密,對女性內心關於婚姻、自我、年華與性的困惑與迷亂,令人心有所動又若又所思。被譽為“《百年孤獨》之後最好的小說”。

@夏日庭院:萊辛的女權主義觀點很有意思,可以讓這樣一個普通的故事,講起來很不尋常。或者不如說,她一步步超越了女權主義,超越了性別的立場,看到的是人性。這是對人性深切的理解,是成熟後的練達,是洞悉世事後的悲憫,是知天命後的樂觀。

《小王子》

聖埃克蘇佩裡

小王子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顆只比他大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虛榮心傷害了小王子對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別小行星,開始了遨遊太空的旅行。他先後訪問了六個行星,各種見聞使他陷入憂傷,他感到大人們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個點燈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個可以作為朋友的人。但點燈人的天地又十分狹小,除了點燈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個人。在地理學家的指點下,孤單的小王子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

@無量河:小王子說:你這兒的人,在一個花園裡種滿五千朵玫瑰,卻沒能從中找到自己要的東西。這本書說的是愛。遇到相似的人,有思想的高度共鳴,有情感模式的一致,就是沒有不顧一切的勇氣,所以好不過青春年少時的懵懂衝動,越是期待越是經不住一絲不合,所以好不過青春年少時的洶湧無畏。人們只願意看到所有的好,恨不得ta就是完全按照理想打造的人物。

《沉思錄》

馬可奧勒留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奧勒留寫給自己的書,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作品來自奧勒留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這部著作是斯多葛學派的一個里程碑。

@浮生一夢:不同於一般的哲學書籍,《沉思錄》就像是寫給一個親密的朋友,記錄的是內心對一生的反思,是交響樂前奏曲的形式,縈繞著自己的夢幻的心靈音樂。優秀的東西,從根本上說是潛藏在靈魂的影子裡沉默無言的。一個陌生人必須有親切緩慢的信心,懂得怎樣等待,別人的心門才會向你開啟,《沉思錄》正是交給自己一把如何開啟這扇門的鑰匙。這裡沒有故意賣弄,也沒有對權力或影響力的妄自尊大,有的只是一顆時刻自省的心靈,一個思考關於靈魂的事的頭腦。

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九尾黑貓 :“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想,小說描寫了一種最為誠摯的情感,而且它讓你相信有些東西依然存在。在這個沒有人相信承諾的年代,讓人再次看到承諾背後那些美麗複雜的情感。這是一本好看的書,它讓你重新思考。

  《人間失格》

太宰治

《人間失格》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同時也是糸色望(注:動漫《再見!絕望先生》的主角)老師日常生活必備的讀物之一。另外在日本輕小說《文學少女》第一卷中被大量提及。《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神威:太宰治的書在我只有這一個作用,在悲觀時拿來讀,告訴我人間還有這樣如狗般喘息掙扎的存在,因而不必自卑,不需自苦,我對他毫無同情,他的心理可以理解,但純屬咎由自取,這世界沒有天生卑賤,也沒有註定失敗,只有自甘墮落,自棄者,天棄之。

《我們仨》

楊絳

《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黎戈:偶爾夜裡睡不著,還會爬起來找書看,又是《我們仨》看過幾遍了,還是喜歡的要命。看錢鍾書和楊絳,這麼兩個亂世學人,淡泊寧靜的,與世無爭,與人無求,不事權貴,不理世事,袖手書齋,大隱隱於心,躲在人群背後,讀書寫字做學問,這樣安靜舒張的心,現在已經沒有了吧,被灼熱物慾驅動的心,虛弱又不寧,誰還敢理直氣壯的聲稱自己享受著絕塵的精神生活?

 《偷書賊》

馬克斯·蘇薩克

1939年的德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6歲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禮後,莉賽爾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

這將是14本給她帶來無限安慰的書之一。她是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打上了共產主義者的烙印,被納粹帶走了;母親隨後也失蹤了。在彈奏手風琴的養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儘管生活艱苦,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莉賽爾,這個被死神稱為“偷書賊”的可憐女孩,在戰亂的德國努力地生存著,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這是個講述書是如何振奮靈魂的令人難忘的故事。

@Ariel小艾:這個古怪的書名會讓人覺得那是個有特殊嗜好的孩子徜徉在書海里的幽默故事,我便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開始翻讀的,結果錯得離譜了。在書中,馬克斯·蘇薩克用詞簡約,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但噴薄而出的情感還是一下溢滿了我的胸口。這只是個故事,一個把人性的光輝和黑暗塞滿你眼睛的故事,它會讓你的眼球酸澀,然後淚水就莫名地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