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李嘉誠:成功人士具備的5個特點和3個習慣

李嘉誠:成功人士具備的5個特點和3個習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導語:李嘉誠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下面是他說成功人士具備的5個特點和3個習慣,看看吧。

李嘉誠:成功人士具備的5個特點和3個習慣

 5個特點:

1、目的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為之奮鬥的慾望,為了人生的奮鬥目標人必須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尋找樂趣,讓單調乏味的工作充滿生趣,使自己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如果沒有鬥志、信心、毅力,人就可能遭到世人的種種手段而艱難生存。因此,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我們必須樹立人生的奮鬥目標,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2、頭腦冷靜.注重邏輯思維,注重優秀的分析.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採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它與形象思維能力截然不同.邏輯推理是在把握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絡的基礎上展開的,所以,養成從多角度認識事物的習慣,全面地認識事物的內部與外部之間、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間的多種多樣的聯絡,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學會“同中求異”的思考習慣:將相同事物進行比較,找出其中在某個方面的不同之處,將相同的事物區別開來。同時還必須學會“異中求同”的思考習慣: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找出其中在某個方面的相同之處,將不同的事物歸納起來。

3、堅持個性,不放棄學習,不放棄自己的愛好,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其實這世界上最難得到的是快樂,但它同時也可以是最容易擁有的。快樂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人為什麼會不快樂呢?人往往因為在乎太多東西,而失去了最單純的快樂。在生活中,其實許多東西可以使你快樂,例如做了一件好事,看了一部好電影,說了一些好話.......這些都可以讓人快樂起來。幸福快樂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每人可以給你也沒人可以剝奪。希望你能早日找到屬於你真正的快樂。

4、付諸實踐,不說空話,不只憑計劃而不實踐.成功是每個人達到自己理想之後一種自信的狀態和一種滿足的感覺!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是各不相同的。而到達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先得學會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東西!人生所缺乏的不是才幹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勞的意志。成功是陡峭的階梯。兩手插在褲袋裡是爬不上去的。許多次失敗總會造就一次成功。培根曾說:“好的思想,儘管得到上帝讚賞,然而若不付諸行動,無外乎痴人說夢。”世界上的所有發明。都是在大膽的想象之後付諸行動而來。所以,一旦有了新鮮創意的時候,請付諸行動。行動就像食物和水的滋養。使人成功。

5、持之以恆,百折不撓.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只有一個區別:是否能夠做到頑強和堅韌,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在沒有做之前就能確定百分之百的成功。頑強與堅韌,是行動的基礎,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一個人只有滿懷必勝的信念,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確堅定不移,並且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他才可能邁出堅定的步伐,產生克服困難的力量與智慧,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贏得他人的信賴與支援,最終達到目標。儘管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成功者他們面對困難時很少低頭,更很少放棄,只要認準目標他們將會竭盡全力,堅持不懈直至成功。在成功者的字典裡沒有失敗,更沒有放棄,只有永不言棄。美國前總統柯立芝在其晚年的人生回憶錄中寫到:“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頑強和堅韌。才能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也到處可見;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斥著學而無用,學非所用的人;只有頑強和堅韌,才能無往而不勝。”

 3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願景的原則。我們常說:“我不會……,因為遺傳……”、“我遲到,因為……”、“我的計劃沒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在找藉口或是抱怨,在不滿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正是人能主動積極地創造、實現夢想,來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自主選擇應對外界環境的態度和應對方法;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充套件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雖然不能控制客觀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客觀現實做何種反應。積極的涵義不僅僅是採取行動,還代表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而非外部環境,並且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習慣二:忠誠於自己的人生計劃。我們經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將這個書面計劃稱之為“使命宣言”。    任何一個存在的社會組織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個企業或個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階段性地評估以及持續修正和改良。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對。為什麼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著,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習慣三:選擇不做什麼更難。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覺得有價值並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標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別人認為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於到處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有效能的人只會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要想集中精力於當前的要務;就必須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牽絆,要勇於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