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3篇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電影《七月與安生》該片根據作家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3篇

  篇一:《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看完《七月與安生》,被生活的瑣碎和敏感的心思折磨得不安,自己都覺得矯情異常。

整部電影描述的是兩個女孩的友情,她們都愛上了同一個男人,以及後面發生的一系列衝突,悲歡離合。

故事一開始就彷彿已經告訴了我們結局,帶著這個懸念,從頭到尾,一層層地向我們公佈答案,文藝氣息的襯托使得整部影片的質感高於生活,結局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故事的兩個主人公:七月與安生。

乖巧討喜的七月,好好讀書好好上學,安安分分地做一個傷春悲秋的女孩子;而桀驁不羈的安生,無時無刻不想著逃學貪玩,一出門就抽菸喝酒恨不得馬上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全部瘋狂一遍,然後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光榮地死去。

倆人性格雖然差距很大。

但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又是七月的影子。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七月會變成安生,安生會變成七月,就像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之中遇到了另一個自己。

高中、大學、畢業,像七月明信片裡寫的那樣,二十七歲結婚,二十八歲生孩子,三十歲買房,然後相夫教子,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但安生不甘於這種平淡的生活,她輾轉了無數人的身側,嚐盡了生活的酸甜苦澀。沒有人愛她,可是她在尋找愛,她一直都孤獨而倔強。

安生的生活瀟灑、勇敢、決絕。其實想想,從小就按部就班的活著,結果不也是沒有特別出彩嗎。而那些放肆過後的人,在享受了青春賜予的勇敢後,活得和自己也差不多。

默默無聞的生活值得可悲嗎?四處折騰的生活值得羨慕嗎?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每種活法也都有著自己的空缺,就像我們所期盼的那樣,我們渴望通過小說裡轟轟烈烈的人生故事,用以彌補填滿自己空缺遺失的歲月

影片的每一處都細膩溫柔,“我想要變成你,你想要變成我。最終我們都是同一個人。”

我沒有那樣的一個影子,無從體會到影片裡的那種撕心裂肺刻骨銘心的感覺。但我也時常感到身體裡有兩股力量在對峙,其實我們所有人的身體裡都住著一個七月與一個安生。

一個安安分分,一個吵吵鬧鬧。因了這樣,我們的人生才多出許多未知。周冬雨飾演的安生深入人心,至少深入我心。

看到那樣一個自己,不顧一切想要看看世界體驗一切苦樂的自己。

去遠方,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生活給了多大的耳光也毫不在乎。在她的年齡裡,每一段時光都有著自己值得瘋狂的事。

她不是七月,小心翼翼,往前的每一步都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人生是充滿未知的,沒有人永遠是七月,也沒有人永遠是安生,漂泊與安定本來就是兩種相向而生的東西。

曾經生如夏花一般絢爛,經歷生活種種磨礪後,似乎都會默契地選擇秋葉般靜美的生活。我們相信現實世界如電影一般,即使有慘痛情節,結局依舊美好。只要我們願意相信,便會有前進的力量。

也許,在每一個青春路上繼續流浪著的人心裡,都有一個七月,一個安生,她們彼此傾聽,彼此對話,彼此凝視,彼此對峙……

鳥語花香若七月,有生何處不安生。

  篇二:《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很久沒有完整的看完一部電影了,自從上了大學以後,很久沒有那麼空閒的了,也沒有耐心去看。在部門秋遊後回到宿舍,安靜的看完了這部電影。不可以否認的是,真的很感動,已經很久沒有那麼感動的了。說真的,看到想哭。為了2個女生的友誼,我會在想她們真的是真愛啊!

為什麼她們就不可以一個是男生和女生。這樣她們就可能在一起了,也不會為了一個男生關係就那麼複雜。7月是安生的影子,安生是7月的影子,她們一直都在一起,沒有分開。正如安生說:“我遇見你,所以我喜歡你”。七月說:我喜歡你,所以我陪伴你。從13歲到27歲,這段友誼真的很刻骨銘心。在看到家明出現後,2個女生就有了不一樣的變化了。

七月從一開始就知道家明喜歡安生,開始她也知道安生會把家明給七月,不過愛情總是自私的,當安生想離開的時候,7月還是沒有挽留。她們的感情應該就開始變化了。安生雖然一直給7月寫明信片,可是女生對於愛情也是衝動的,在安生總是被傷害後,也是希望有一個男生可以好好愛她。

她們分開後的第一次見面,可以看出她們是深愛著對方的,那是發自內心的愛,人總是矛盾的,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恨,這其中也有男人。最好她們的矛盾又激發了,就在一個飯店裡,燈紅酒綠,也不知道她們到底變化了沒有,不過誰會不變啊!更何況長大了,說真的,我也害怕我自己也會迷失,在這個那麼可怕的社會裡,我只希望有自己的淨土,好無奈。

感覺安生一直在逃避,7月說她很會裝的時候,我是有一種想哭的感覺的,在北京那個房子裡,有多少無奈,又有多少傷心啊!是有多愛你才會說那樣的話啊!自由,這個詞反正我是不會有的了,真的很想試安生那樣的生活,只是想。

我知道我不可能會過。安生的直爽,可是也很害怕失去7月;7月也很害怕失去安生。可是家明最後7月還是放手了,我可以感覺到她的心疼,然後去了流浪,最後死了。可是她留下孩子給了安生。感覺好可笑。一個壞女生,一個好女生,最後換一樣的活法,不過開心就好吧!誰都在變化。希望我可以和我的寶寶們一起走完,突然害怕了,我們那麼深愛著對方,可能也會是傷你最深的。就像電影那樣。給自己留意方淨土吧!願自己不會變的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篇三:《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上次去電影院看《諜影重重5》,電影開播前看了《七月與安生》的預告片,滿屏寫著的都是青春疼痛,想象得到的都是如《小時代》中無休止的爭吵,因此預告片中渲染情緒的那些旁白也沒能讓我動心,直到先看了影評。

與青春有關的電影,首推《致青春》,在學校的體育館,因為放映原因,沒有看到結局,至此再沒有在電影院看過相似題材的電影,直到《七月與安生》。對於一個珍視每段友情的人,雖然沒有經歷過電影中的那些橋段,但是得到與失去,自私與捨得,那些細膩的感情,感同身受到在電影院的昏暗中泫然淚下。

七月的安穩無憂,安生的漂泊無依,兩種極端,她們在生活的兩頭過著各自的人生,正如電影中所說,七月與安生的相識是被動的,如果沒有安生十三歲時的叛逆,她們的人生似乎並不會有交集,然而她們相識了。她們成了閨蜜,七月用自己的家招待安生,安生用租來的小屋子招待七月。蘇家明第一次的出現,便是在這間小屋子裡,由七月口中說出來。

安生第一次見到蘇家明,就萌生了愛情的種子,她去找蘇家明的初衷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七月,可是她忘了她也是個惹人憐愛的女孩子,忘了自己也是個會喜歡別人的人,蘇家明跟著安生走了很久,所以應該可以說,從第一次見面,蘇家明就喜歡上了安生。他們去許願,七月體力不行,蘇家明和安生先爬到了山上,這個橋段,其實我在別處見過。在安生的小說裡,七月在那時並沒有發現安生和蘇家明之間的關係,也並不知道安生為什麼會選擇離開,直到火車開動時,她看到了安生脖子上的玉墜,蘇家明的玉墜。安生說如果你要我留下我就留下,七月卻並沒有挽留。實際上那天七月爬到了山上,在洞外早已知曉了一切。

安生是為了七月,才選擇了離開——我也喜歡蘇家明,可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人是你啊。我總在想,人總要找到一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感情。安生不愛自己,所以愛七月,所以一次次離別。

她的居無定所四處漂泊,將感情寄託在一張張明信片上——問家明好。七月是明白的,安生對蘇家明,就算過去那麼久,仍然餘情未了。

其實七月說的不錯,對於平常人來說,安生的人生落魄不安,沒有人想要那樣的生活,沒有人想要做她的朋友,沒有人會真正愛她,她在別人眼中,只是一個可憐可悲又不入流的角色,糟蹋著自己,只有七月愛她。可是七月沒有辦法愛安生超過愛自己。她們第一次離別,七月的傷心並非完全是因為安生離開,而是因為她自己意識到了這一點。

情緒在七月與安生在蘇家明租來的屋子裡醞釀到最高潮,她們問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明明那麼要好的兩個人……為什麼?七月的愛情,安生的自尊……

電影在此之後失去了張力,最後的部分,稍顯不足。

七月不喜歡安生把離別搞得太傷感,她最後的離開,便有幾分猝不及防了。

其實命運對安生最殘忍的,莫過於在最好朋友的死亡通知書上簽字——從前再落魄,還有七月,以後,只有她自己。她的生活漸漸變成七月的樣子,安安穩穩,無風無浪,而七月,在安生的筆下,選擇了浪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