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通用29篇)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通用2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通用29篇)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

無意間發現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剛開始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的銷量排名第一,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看了下去,不得不由衷地說一句:真的很值!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詳細列舉了諸多真實事例和生活場景,細心地為成人揭示了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從“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等一系列與孩子溝通的問題開始,——講解了與孩子順暢交流。並且書中,還為讀者設計了很多小練習,在邊讀邊思考的過程中再去書中慢慢尋找答案。他也會創設一些問題讓讀者自己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你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麼辦?來一步步疏導讀者的思緒,幫助讀者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在“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中,其基本觀點是孩子的情緒與其行為有直接的聯絡,孩子情緒好,自然會通情達理,並且更可能積極學習。而我們大人常常犯的`錯誤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傾聽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日子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閱越來越大,孩子也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了!書中還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小場景為主線,通過對比教育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如:

當孩子的情緒鬱悶時,如果直接問孩子:“你為什麼會覺得那樣?”有什麼錯嗎?有點孩子能夠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多數情況下,“為什麼”只會給他們增加難題。因為這需要他們基於原有的難過心情,分析原因,然後總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生氣或難過。也有點時候,孩子不敢說出他們的理由,因為他們擔心在大人眼裡,他們說出的理由不夠充分。當孩子難過的時候,我們說“看起來你好像很難過。”對孩子會很有幫助。孩子更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到成人溝通,而不是逼著他們作出解釋。

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雖說是一本親子類的書籍,但對於我們幼兒園教師也十分受益,他能夠拉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更加親近孩子。借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將他們養育成人是一個極富挑戰性、極易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僅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情況下還需要我們充滿智慧和而耐力。"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

對基礎差、習慣不良的學生,我會有種憐惜。他們也想學習好、頭腦聰明、人見人愛,可是學習上卻比別人慢一拍;他們也想及時完成作業,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氣,可是總是管不住自己的身體和頭腦。病症表現在孩子身上,病根實際在家長身上。想到這些家長,我腦海裡浮現最多的就是一張張焦急、無奈、恨鐵不成鋼的面孔。交流時,往往我還沒說幾句,家長們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嘮叨孩子的不是,最後以老師,您使勁打結束。遇到這樣的,我就推薦他們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一書。

這本書內容非常具體,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小場景組成的,通過正反兩種互動方法的對比,讓家長懂得如何做、怎樣說才是有效的。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語言說出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長要了解,孩子說一些話時,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話會傷害激怒孩子,什麼樣的話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平靜下來。例如對於一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對家長提到了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用這樣的方法孩子會得到安慰與理解,溝通更容易進行。書中有小練習,可以訓練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等。現實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忍不住摻雜發洩的情緒,想到哪,說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說。與後進生家長交流時,我總是一再強調:回家不要打罵孩子,關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時間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輔導孩子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覺的要發火了,趕緊走出去,緩和情緒。書中多次提到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覺,去體驗家長用不同態度說的一些話,對孩子心理感受的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有喜怒哀樂、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適用於與所有人之間的交流。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3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能把人說笑。說明說話是一門藝術,非常重要。但同時,你說話的態度和這些話本身一樣重要。在園中我們要和幼兒交流,和家長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溝通可以讓我們之間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會產生不小的誤會。因此我選擇了一本關於成人與幼兒交流溝通的書,作為暑期學習的內容。

讀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並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傾聽幼兒的心聲。

學會傾聽,學會了解、體會幼兒的.感受,讓幼兒訴說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情感。試想當你難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時,沒有人願意聽你說阻止了你的話語權,那該是多麼的鬱悶,多麼的難受。孩子們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緒,對他們的情緒予以正確的鼓勵。這樣,孩子們才能集中精神面對後面的事情。二、學會交流溝通。

知道了要傾聽幼兒的心聲,我們要如何說呢!這一點書中寫的十分好,他對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指出了明確的要求:

1、要全神貫注的傾聽;

2、用正面的語句迴應幼兒的“嗯”、“哦”“這樣啊”;

3、要說出他們的感受;

4、要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經常會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因為生氣,可能因為習慣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這種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我們應及時制止,但不是疾聲厲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狀態,你在扔積木,你為什麼要扔積木呢,然後再告訴幼兒你這樣做不到,為什麼不對。即使是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師要把鼓勵、關心、批評等用在不一樣的地方。

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這些方面都需要老師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與孩子交流關鍵是要用心,並將掌握的技巧積極運用到現實生活。交流無疑是瞭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方法,對孩子來講蹲下來傾聽他們的心聲是最重要的。最後,這本書指引我在今後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4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用一種非常清晰的方式編寫。技巧很容易運用,語言也十分得體。

作者寫到了怎麼增進和孩子的親情,怎麼和孩子分享感覺,怎麼給孩子以有效的表揚和一系列類似的話題。這些不僅僅對孩子是有用的,對任何和孩子接觸的人都十分有用。運用書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幾天內就看到了我們和孩子關係之間的改進。愛不需要理由,但是愛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做出判斷,但是我已經興奮得不亞於發現一桶金子。

我兒子快5歲了,當他慢慢長大,我發現他是越來越難溝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家裡。我也曾經不顧一切地去做點什麼來扭轉乾坤,但是它依然是個煩。

舉個小例子,讓我兒子收拾東西一直以來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她很喜歡用尖刀,然後總是把剪完的碎紙屑搞得屋子很亂。昨天我看她在一張紙上剪了一個圓,然後把那個帶著圓洞的紙防在了桌子上,把那個圓拿來給我看。照著平時,我肯定會忍不住先皺一下眉,然後開始叨叨你可千萬別剪得那都是。這回我看完書,我止住了。我先讚美了一遍她剪的圓,然後說“我注意到你把那張紙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潔。”(一定要很具體的描述歐!)他笑著跑回桌邊。他看到地上還有一些紙屑(之前她都是隨地亂丟的)。

她把它們撿了起來放回到桌子上。這是他從來都沒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對著他反覆的說!這回他甚至沒有往後看一眼我是否在盯著她。

現在他看上去更輕鬆,更快樂和更自信了。我甚至發現每天早上我帶他去幼兒園的時候,他主動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著別人來找他。這在過去我總是很痛苦地看著這一切。但現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點哽咽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說我原來的教育方法很有問題。舉個例子,過去我也總是想著要理解孩子,類似的例子,我總是看到他做對了事情就表揚他,但是這本書還是教給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揚方法,有一些小細節你要是沒做好的話,表揚的效果其實更糟,還有如何能不批評(現在我意識到我批評的次數是多麼的多)。

覺得這書真的太好了,所以上來寫這麼長的一段的評論,希望和大家分享。

這本書相當好,顛覆了許多成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和觀念,裡面的事例很貼近生活,覺得就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幫助人轉變觀念、解決困惑外,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我們買了許多書學習,想著把孩子教育好,卻從來不去做怎樣把孩子教育好的練習,怎麼能成為一個好的家長呢?這本書的另外一個優點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較好,一方面要求家長和孩子產生共情,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時候說“不疼”,另一方面告訴父母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和孩子產生共情——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家長應該為孩子設立界限。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以前的那些理論都內化了。突然發現,教育孩子,其樂無窮啊!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5

冬去春來,陽臺上的茶花如期開放了。但令人遺憾的是花勢大不如往年,花朵的顏色,形狀大小,數量卻不盡人意。這可能是前陣自己正對它疏於管理,澆水太少的原因。望著有些尚未開放就以及調零的花朵不禁感慨:養育孩子難道不是和養花一樣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不曾用心,不曾付出,不曾給他成長中所需的養分,孩子長大後會是一個身心都健康的人嗎?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淺顯易懂,操作性強,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收穫很多,感悟很多,同時也遺憾多,自責多多,因為平時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自己犯下了許多和書中其他父母常犯的錯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決定改掉自己的陋習,用有效,愉快的溝通方式與孩子交流,如果我們沒有尊重孩子的感受,一味在乎自己的感受,就無法和孩子產生共鳴,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裡都是廢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聲音,並和孩子產生共鳴,才能有助於解決問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應尊重孩子的感受,體驗孩子的心情瞭解他的感受。厭惡的表情,不屑的態度,訓斥的語言都能傷到孩子稚嫩的心靈,使孩子變得和我們對立起來,那孩子永遠會是我們甜蜜的負擔,是我們永遠打不贏的對手。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少一些責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要求,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讚美,拒絕無效的懲罰和暴力。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另外,此書有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指導我們如何和孩子建立起能夠愉快交流的平臺,非常實用、有效,相信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努力,孩子和我們都會進步的,就讓時間來見證吧!

孩子的心田時一塊神奇的土地,我們播種了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穫,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穫,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穫。作為播種者的父母,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來推脫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因為無論你另外方面多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孩子教育上的缺失。

期待我們的提升,期待孩子的進步,也期待來年的茶花開得更豔麗!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6

讀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一書後,完全被書中的案例分析、專家支招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將孩子與父母的錯誤對話和正確對話進行對比展示,時刻提醒讀者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一、要愛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否定,他會感到困惑和憤怒。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我們可以參考本書作者給出的幾條建議,同時也要記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某些行為則必須受到限制。比如,動手打人。孩子處於極度難過的時候,身體上的發洩可以幫助他們緩解痛苦,比如,大聲吼叫,撕紙,扔枕頭,最和藹有效的`方式莫過於,給他紙筆讓他把憤怒畫下來,亂寫亂畫都可以。

二、要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的距離。

教育是一門學問,你千萬不要把孩子當花花草草來養,喜歡叫他怎樣就怎樣。尊重也是必須的,跟孩子們說話時,請蹲下,和他平視,不要用命令式的,而是要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同樣要求他也看著我們的眼睛;孩子表現好,或者受傷了,不要吝嗇我們的擁抱。當老師要愛孩子,作父母要愛子女。常常給孩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愛,也增強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說愛心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要愛孩子——就要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就應該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能行,孩子最棒!我們還要承認個體差異,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失敗,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要讓孩子願意聽,就必須學會如何愛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賞識孩子。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是每一個做父母和做老師的都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我們要能說會聽,及時與孩子溝通,消除隔閡,清掃孩子內心的塵埃,幫助孩子營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7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優點有很多,比如指導方法有步驟,而且具有操作性,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摘選了很多家長對這些方法使用之後的建議和疑惑。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在今天我們當前的教育中,有時會把一些表現差的、不聽講的學生,標註為“差生”或者“後進生”。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學習中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聖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這本書讓我從以下3個技巧得到啟發,它們分別是:

(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比如說:我們過去認為孩子做事總拖拉,而有一天,孩子突然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完成了作業,我們則可以說:“看到吧,你也完全可以表現的很優秀。”這樣一來,可以給孩子的進步和改變樹立自信,哪怕是一丁點,但以後只要想起,他就有前進的.力量和勇氣

(2)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待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曾經被我們貼過“笨拙”的標籤,那麼如果哪天我們遇到麻煩了,而且正好是小孩可以通過努力解決的事情,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能幫忙……嗎?”等到孩子做好,我們再去肯定他,同時告訴他原來他也能夠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夠從內心裡另眼看待自己呢!他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那麼的“笨拙”,通過嘗試和努力還是可以改變的,這樣一樣,他也不會再負面的自我確認了。

(3)當孩子又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孩子的行為是反覆的,我們千萬別洩氣,以為這種方法不管用了,重要的是我們在他出現這種不歡迎的行為時,告訴他我們的感受。比如他隔一段時間,仍然是“輸不起”,那麼我們可以表達我們自己的感受,堅定而不怒的告訴孩子:“我不喜歡你這樣。我知道你很難過,我還是希望你能夠大度些,放開一些。”這個句子裡,後半句不能有“但是”,因為“但是”讓人覺得是在否定人,並且容易讓人產生牴觸情緒。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用詞很重要,直接表達我們的希望,他們往往能夠從自身反省。我們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決定著溝通能否見效,可以說,我們當老師的話對一個孩子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規範化我們的語言和行為,在發怒的時候,想想如果面對的是我們的領導,我們會是怎樣的態度?那麼對待孩子也就要有這樣的態度。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歌德曾言:一句話可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一本書可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一位教育家則可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生活中,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教師的教育機智很重要。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8

我開啟看這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書時,當時就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白痴,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點。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身上,卻不知道給孩子一個好的開端。我知道與孩子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該怎麼去解決呢?當我看到《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後,我才知道自己與孩子的溝通上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好的溝通方式,即使說得再好、再對孩子也不會聽。書中所列關於親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對方法和方式,幾乎就是我的翻版,虧我還是幼兒園老師呢,真是慚愧啊!如何才能與孩子有一個好的溝通呢?如何說孩子才能聽?

我們要學會傾聽和認同孩子的感受,當他覺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時,那麼在親子談話中就不會有爭吵和責罵,他就會講出許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覺被否定,他就會覺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對你沒什麼好說的,同時他也會懷疑自己的感覺是否正確。孩子對大人的責罵、命令、說教、警告、比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會孩子如何去補救,而不是一個勁的埋怨,那樣於事無補,還惹得孩子煩。什麼事情做錯了就說什麼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來說。鼓勵孩子要獨立自主,不要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那樣他永遠長不大。平時孩子要多稱讚他,當他聽到這些稱讚,才會更有信心向前邁,同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書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覺得非常實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優點就會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賞用指責、抱怨、比較來看他,那他的缺點就越挖越多。最艱難的是家長的改變,習以為常的語言和心態會讓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故態復萌,用最傷害的語言對孩子發洩自己的怨氣和不滿。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9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本“育兒經”,我對它的期待也只是在看完之後或許會更理解孩子的世界,更容易與孩子溝通,或許對平時與學生們的接觸中有些幫助。但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僅於此。這是一本能夠給我們許多與人交往的溝通技巧,因為它在對待孩子時是將孩子們放在一個與我們平等的位置上。

書中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溝通的技巧,如在面對孩子的感受時,用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在我們無法滿足孩子的願望時,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代替邏輯上的解釋,或者是用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來代替評論等,在孩子和我們的成年朋友或同事身上都同樣適用。在平時和同事的相處中,需要我們與對方產生像書中所說的共情,也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替對方考慮,但有時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偶爾忘記那麼一兩次,以致產生同事們間的不愉快。這本書提醒了我,不管面對的是誰,我們在交往時都需考慮對方的感受,彼此間態度真誠,才能收穫真正的情誼。

當然,我們在與成年朋友相處時,自然會將對方放在和我們同等的位置上。但當我們面對孩子時,我們總是會忘了,其實她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我們總是傾向於認為孩子們還小,還不足以產生一些類似我們大人有的.一些感受。於是,我們總是走不進孩子的世界。還好,這本書適時出現了。它糾正了我以前的一些對孩子們的錯誤的看法。它在如何讚賞孩子,如何鼓勵孩

子自立,如何讓孩子和我們合作等方面給我提供了許多中肯的建議。比如說,我們可以用描述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對孩子的行為的評論。例如,我們看到一學生很自覺的把教室的衛生打掃乾淨了,為了表揚他,我們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看的或自己的感受:今天教室打掃得非常乾淨,讓我一走進來心情就非常好,我非常感謝xx同學。這樣可能比簡單的說:xx同學做得很好的效果來得更好!又如,在我們面對孩子們的負面情緒時,有時坦然的接受比通過否定以讓他們擺脫感受更有效果,因為當我們越想讓孩子擺脫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們可能會越沉浸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的接受他們不好的感受,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有這種感受時,他們越容易擺脫煩惱。

這本書中有很多實用的建議以及一些來自家長們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透出一些與孩子甚至是人際交往中的哲理,讓人受益匪淺,是一本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品味的一本書。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0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拿到這本書時,內心有很多的期待與興奮。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管理班級時每次遇到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時真的會令人焦頭爛額的。我帶著愉悅的心情翻來這本書,書的目錄中涉及了這幾個方面:如何去理解孩子們的感受、與孩子合作、代替懲罰的方法、鼓勵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欣賞孩子、學會融會貫通等。 翻開第一章的內容,學會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孩子馬上就要步入三年級了,但是有的學生還是沒有學會獨立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那麼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教他們如何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去判斷。

書中的每一章都是以漫畫的形式開展故事情節,清晰的圖片,簡潔的對話。漫畫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家長或者老師不懂得如何去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另一種則是家長和老師如果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看著那一幅幅的`對話,看到那些錯誤的做法,那些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關心的家長或者老師們,他們的做法傷害了一個孩子的脆弱的心靈。所以才看到的卻是孩子那一張張滿臉沮喪的面孔。孩子的內心是需要我們去呵護的,需要我們去理解與關懷的。看到這,內心不由的被震驚,以前有些做法或者說辭一定傷透了孩子的心,現在的我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做孩子真正的朋友。 讀了這章,我學會了如何彎下腰去認真聽從孩子的見解,或者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相信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加油!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1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裡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分析、專家支招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一、要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的距離

教育是一門學問,你千萬不要把孩子當花花草草來養,喜歡叫他怎樣就怎樣。尊重也是必須的,跟她說話時,請蹲下,和他平視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同樣要求他也看著我的眼睛;孩子表現好,或者受傷了,不要吝嗇你的擁抱。當老師要愛孩子,作父母要愛子女。常常給孩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愛,也增強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說愛心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要知道,天才都是誇出來的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要懂得“傾聽”

老師和父母光會察言觀色還是不夠的,你還必須用心的傾聽孩子心中的話。即使那段話又臭又長又難理解,對你來說或許很幼稚或一點意思都沒有。但是你也必須洗耳恭聽,那樣孩子才有被“接納的”感覺,才會把你當知己朋友,以後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開啟天窗說亮話。心裡有什麼事才會主動找你排憂解難。也才會聽取你所說的話。

四、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尊重、欣賞的最大奧祕就在於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承認差異,允許錯誤和失敗。讓每一個孩子時時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老師和父母與孩子談話的失敗,往往不是缺乏對孩子的愛,而是缺乏對孩子的耐心與尊重。

總之,要讓孩子願意聽,就必須學會如何愛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賞識孩子。本準備簡單的看看,卻越看越覺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淺,感觸良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是每一個做父母和做老師的都迫切想解決的問題。老師要能說會聽,及時溝通,消除隔閡,清掃孩子內心的塵埃,幫助孩子營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2

無論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都對孩子擁有同一樣的愛。我們都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我們更希望傳承給孩子一種方法,讓他們學會面對現實,創造未來!

閱讀本書的經歷,將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你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麼聽?”的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您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為了建立這個快樂溝通的平臺,圍繞“如何說”“怎麼聽”,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全球最暢銷家教書系作者、美國傑出的教育專家法伯與瑪茲麗施寄語中國讀者:

無論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都對孩子擁有同一樣的愛。我們都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我們更希望傳承給孩子一種方法,讓他們學會面對現實,創造未來!

閱讀本書的經歷,將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你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麼聽?”的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您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為了建立這個快樂溝通的平臺,圍繞“如何說”“怎麼聽”,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3

一直在飛翔,一直在找尋,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前行。我要的一種生命更燦爛,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藍。因職業的關係,我接觸到了很多小孩子,這些孩子的個性不相同,家長們的教育方式也是都不一樣。從中看到很多失敗的教育例子,也看到很多很好的教育瞬間。對如何跟孩子溝通心中也有了很深的疑問。

在網上購買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的書,讀完一遍,感慨甚多。我想老師們和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吧,而作為尚未成為父母的年輕人,回想自己並不太遙遠的童年,也能發現書中所列出的或對或錯的場景。

看完後,真的被書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通篇用豐富、實用的案例,生動的漫畫以及針對性很強的練習題等形式來表現,將孩子與父母的錯誤對話和正確對話進行對比展示,當你看到那些錯誤的對話方式時,你會不自覺聯想到:原來之前我也是如此對待孩子的,那我以後應該如何與他交流呢?旁邊就是告訴你正確的對話方式。本書共分了六個實用章節,我只拿第一章來簡單說說自己歸納的重點,大家看了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答案:承認並接納他們的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精彩對話舉例:錯誤方式: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父親:不要這麼傷心,寶貝。孩子傷心的哭。父親:不要哭,不過是一隻小烏龜嘛,我明天再去給你買一隻來。

孩子哭倒:我不要另外一隻!父親:不許不講道理。正確方式: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父親:噢,不會吧?太讓人震驚了!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父親: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孩子:我還教它怎麼玩把戲呢。父親: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孩子:我每天餵它。父親:你對那隻小烏龜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離開你,也不想看到你這麼傷心,所以你要開心,它也會開心的!

總結:很多時候,我們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邊(不論我們說得多麼親切),孩子似乎越傷心。很多時候,家長們通常都不會像第二種方式那樣回答孩子,他們擔心一旦把這種感情點明瞭,情況會更糟。可是事實恰恰相反,當孩子聽到可以描述他內心感受的詞語時,他會深感安慰,因為有人認可了他的內心感受。

關於這段對話,我有個同事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她將這兩種錯誤和正確的對話方式都念給孩子聽,並且告訴孩子,如果他遇到這種情況,他也有可能會得到這兩種回答,這是每個人的思維差異所決定的,也要孩子諒解爸爸和媽媽教育方式的不同。她的用意是,讓孩子也能從這邊書的案例中去了解對方的感受。

可以說,這本書不單單只是家長看的,聰明的家長,完全可以通過這本書的案例,即時與孩子互動。其實我單單看完第一章,已經從內心認可了這本書的魅力,也完全瞭解了為什麼這本書會被稱作“破譯父母與孩子交流密碼的神奇語言”。相信更多朋友看到了,也會與我有一樣的感受。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4

在暑期中教師開展了讀好書的活動,每位教師讀2~3本教育教學書刊,本人也喜歡買書看書,而且很雜,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美國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戴爾.費伯、伊來恩.梅茲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紹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現,家長們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許多問題,例舉了許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勵孩子獨立自主”,我們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教學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個性,獨特的愛好,獨特的感情,獨特的願望和獨特的夢想,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許孩子為他們自己做事,允許孩子為解決他們自己問題而努力,允許孩子從他們自己的錯誤中學習。

說來容易做來難!而為人父母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從我們身邊分離出去,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傲立於世,但現實的父母和教師並不是有效地去培養他們,而是恰恰相反。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個班的大部分學生,現在己經是四年級了,當時是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體育課,有一個男生的鞋帶鬆開了,他就叫我幫他系一下鞋帶,我問全班學生誰能幫助他?舉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課餘的時候,我有意的跟孩子們拉家常,問他們誰會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數孩子說不會,我想:這些都己經被疼愛孩子的父母、奶奶、爺爺所包辦了。再說我們教師,也有這樣的許多事例,讓孩子們做放心不下,我想我們的父母和教師要多給孩子創造鍛鍊的機會,去幫助他們,引導他們。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

一、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裡,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揹著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作為家長的,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裡自己當主人。

二、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師、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願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拼圖,或者什麼也不幹……無聊了,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就給孩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三、給孩子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

培養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採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律,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鍛鍊,這才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有一位母親看到5歲的孩子對洗碗感興趣,就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幹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

四、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後,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鍊的條件;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定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六、給孩子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機遇就會和你擦肩而過。家長的任務應該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孩子自己去抓住,培養孩子善於抓住機遇、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

一位小學生偶然同媽媽講起學校要進行英語選拔賽的事情,媽媽就鼓勵英語成績不錯的孩子爭取參加,並告訴她,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把握住一個機會就意味著在成功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在小學升初中時,這次比賽的成績被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媽媽的提醒,以後很主動地在各種機會中表現自己。

七、給孩子衝突,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衝突。解決衝突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當孩子向老師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老師家長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迴避它,更不宜動轆由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八、給孩子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為了讓孩子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讓孩子從小既學會合作,又學會競爭。有效的辦法,就是經常在他的身邊樹立一個友好的競爭對手。

有一個學生學習差,某階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數第一名。教師和父母一再鼓勵孩子不要灰心,要敢於和別人競爭,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點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趕上他沒問題。在孩子取得勝利之後,教師和父母又啟發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一輪暗中的較量……

九、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但不少教師和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教師、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於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十、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創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孩子的創造性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同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樣來。於是教師告訴家長,家長主動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泥塑和橡皮泥,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學、好好捏、好好練,要有新點子。”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初中畢業時,已經能輕鬆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並以此特長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

上述這些條件的創造,只是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還要不斷和孩子進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務,使他的進步永不停止。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5

如果從全書的定位上來講,《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精華版)的書名,應該叫“操作版”,或者“實操手冊”更為合適。相較於《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的原版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實用練習手冊。

全書的結構分了兩個大的板塊,分別是“原則和技巧”、“問題與答案”,我將它概括為“方法”和“解惑”。前者是普適性的辦法,後者是個別化的解決。這就是全書的總體樣貌。

相比原版而言,這本書就是一本親子溝通的“短平快”。沒有枝枝蔓蔓,直奔問題解決。

事實上,依我的理解而言,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言語當中進行的。因此,怎麼說就顯得至關重要。當然,身教是更為重要的教育。不過,我們今天探討的是關於溝通的問題。除掉表情、動作以外,語言的'比例就是百分百了。因此,說成為了頭等大事。我們每天生活在言語當中,但是,要做到真正正面的、有效的說,是非常難以達到的。

所謂正面,意味著話語的指向不是冷漠、不是嘲諷、不是對立、不是拒絕、更不是打擊,“每天早晨,我都發誓今天會不一樣。今天我會是一個熱心、耐心、充滿愛心的父母。但每天早上,我又都變成一個可怕的、歇斯底里的瘋子。”相信這是很多父母的切身感受,這本書提供了五種基本的解決方案——關於感受、關於尋求合作、代替懲罰、關於讚賞、關於憤怒、我認為,“關於感受”這一點,是整本書也就是作者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全部的立論基礎。好的溝通源自於對感受的接納。正如心理學中所積極倡導的“無條件積極關注”,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與感受。只有當孩子真正感受到了這樣的容納,才具有了良好溝通的開端。

至於後面的幾個問題,也是身為父母最常接觸和最頭疼的問題,尋求合作往往遇到的是——你越說,我越不幹!左耳朵出進右耳朵出。書中提供了六種辦法,我認為,“用一個詞表達”和“提供一個選擇”是非常有效的辦法。說的越少,話語的提純度就越高。嘮嘮叨叨的媽媽之所以被所有的孩子反感,就是因為語言氾濫。而提供選擇,最終指向的就是問題的解決。二選一也罷、多選一也罷,總而言之都要選。

最逗樂的也是最有智慧的解決方法當屬“關於憤怒”這一節。作者一針見血:“家庭教育是個高壓力的工作。”那麼,要“如何適當地表達我們無法遏制的憤怒,來釋放自己,同時又不傷害孩子”呢,吉諾特博士的答案真是太妙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對精華版的重溫,喚起了之前的記憶。從中給予我再一次的深刻的感受是,所謂教育,真是一門趨於大道無形的藝術:愛、智慧、幽默,一個都不能少。

最後來個畫蛇添足,精華版不一定要做成精裝版。此建議。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6

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最暢銷親子教育書系的作者。《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自1980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已獲得世界上無數父母親的稱讚和盛譽,“不僅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我們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細閱讀。

近日中央電視臺《我們》節目中有人就推薦了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榮登《紐約時報》親子類暢銷書排行榜;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親子教育專家的智慧結晶,迄今為止已風行美國近三十年;20多種文字版本廣泛傳頌,為全球父母所盛讚的親子溝通法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中國“十大傑出母親”之一楊文傾情推薦。書中提供給家長們經驗和方法,讓他們能夠自學這些技巧;給父母一個機會,讓他們(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進度去實踐,同時提供給家長們可以借鑑的眾多事例,以便他們能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書中還配上了卡通漫畫,生動展現每個技巧,好讓性急的父母們可以看一眼漫畫就能很快複習一遍。

你知道如何對待孩子的消極情緒(挫折,失望,憤怒等)嗎?你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你的憤怒,但又不傷害孩子的感情嗎?你知道有哪些比懲罰更好的教育方式嗎?你知道如何避免說“不”嗎?身為美國成人與兒童交流溝通問題專家及孩子母親的兩位作者阿戴爾.費伯和伊萊恩.梅茲立希,忠實於前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穆.吉諾特博士“不要再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傷害”的信念,詳細列舉諸多真實事例和生活場景,細心地為家長們揭示了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從“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等一系列親子溝通中最基本的問題開始,一一講解了與孩子順暢交流,從而令孩子學會這種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方法。

看來,聽和說都是一門學問,都是一種藝術。只有學會了聽、說,才能更好地做。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期待學會說,能讓孩子會聽;懂得聽,能讓孩子肯說!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7

作為新教師我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尤其第一次接觸一年級的孩子時,有更多的東西要去適應。面對那麼多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是那麼的手足無措,焦頭爛額。有時因為孩子們的表現沒有達到要求而急躁,在看了很多前輩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後,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作為低年級的教師要有更多的愛心、更多的耐心以及學會等待,最重要的是心平氣和。機緣巧合下,我發現了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就是一本帶給我驚喜、讓我覺得像是揀了寶的書。

對此我深有感觸,尊重、接納孩子的感受,非常利於我有效的溝通。強烈的認同感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好的第一印象。這本書討論瞭如何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代替懲罰的方法、鼓勵孩子自立、學會讚賞孩子、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最後一部分叫做“融會貫通”,講這些技巧的綜合運用。也許這些辦法不會立刻改變孩子,但在心靈上留下的痕跡會慢慢的感化他,讓師生在心靈的碰撞中得到發展。在書裡學的,這幾個月以來,我結合了在二班和四班的實際情況,我明白,要達到好的效果,我一定要有耐心並且要學會等待。面對懵懂未知的孩童,老師耐心的`講解會引導他們,會讓他們內心充滿安全感,會讓他們樹立自信心。什麼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時間的歷練和過程的培養。想一下子見到效果,有些著急、有些焦躁,這樣對孩子們是不公平的,想一想自己小時候不也是得慢慢來嗎?自己現在是小學教師就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對事情的思考、實施都要符合兒童的現狀,不能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們。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3遍了。放在床頭邊上,經常還是會翻開學習學習。我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躁,而是想一想這些孩子們現在最需要什麼樣的引導,什麼樣的方法適合他,而且這些方法和做法不能一下子給的太多,一點一點地給,讓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在我們一點一點的給方法的過程中,一次一次心平氣和的交流過程中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得到有效的發展。我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因為一切源於心平氣和。

後來,又買了本新出版的《怎麼說孩子才肯學》,感覺是《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的衍生。我又像發現了寶物一樣啊,裡面教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每天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等等。

通過這幾個月的學習,加上這兩本書,我慢慢的感覺到,要讓每一位孩子受到關愛。即便是學習再不好的孩子,即便是習慣再不好的孩子,都要幫助他找到自信,這樣他才有可能成功。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8

我花了很長時間讀完了這本書,並且仔細的閱讀了這本書的每一章,因為平時與孩子相處時,總是有很多的不融洽,所以在工作中也開始試用書中的方法,大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家長態度的改變、講話方式與講話語氣方面效果最為明顯,沒想到書中的方法盡會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於是我認真、細緻的看完了全書。

“幫助孩子面對他們自己的感受”,全神貫注地傾聽,學會了解、體會並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當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斷地被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當我們在難過或者受到傷害時,如果有人能真正願意傾聽,認同我內心的傷痛,我會感覺沒那麼失落,這樣才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麵臨的問題。這個過程對我們的孩子也同樣適用。如果我們能傾聽孩子,與他產生共鳴,那麼也能有助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我們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深入到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瞭解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就能集中精力來應對出現的問題。有時,我們總會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結果,我們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

作為一個老師,“恰到好處”的語氣同樣重要。所謂語氣“恰到好處”就是說,老師要將商量、鼓勵、信任的語氣用在最合適的地方。因為即使是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進行美術操作時不認真時,如果老師用質問指責的語氣說:“你怎麼這麼不認真,看看你做的什麼呀,真難看”,會讓孩子覺得潛臺詞就是“你怎麼這麼笨!”被人貼上了“笨”的標籤,自信心會受挫。如果換上一種柔和、鼓勵的語氣:“你雖然沒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可是做的也很漂亮,很有想法”,就表示潛臺詞是“沒關係”,只要思考了動手做了就好,這樣時間長了,就算是沒自信的孩子,慢慢也會信心倍增。

作者圍繞“如何說”“怎麼聽”,從六個章節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尤為可貴的是作者清晰簡潔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1種技巧,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並配有相應的練習,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於心,靈活運用,隨時應付各種情況。

當我讀到第五章恰當地讚賞孩子,深受啟發,我們平時讚賞孩子就是“你真棒”,“表揚你”等。書中的技巧我又用到生活當中,幼兒經常在午睡起床後穿反衣褲,當他們穿好衣褲後會問:“老師,我穿的對嗎?”他們要是穿對了,我就說:“嗯,穿對了。”但以後還是會有穿反的時候,現在我學會了怎樣讚賞他們。當他們問我時,我會說:“寶貝,你穿對了,口袋在前面,ABC的標誌也在前面,沒穿反,拉鍊拉上了,鈕釦也扣好了。”這樣他增加了記憶,下次就不再穿反了。像這樣的例子,在我的平時工作中經常能遇到,是這本書教會了我怎樣更好的和孩子們相處,讓我能在行動中看清自己,不斷的改進。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19

首先要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問題,比如孩子把溼毛巾放到你的床上,但是你肯定很生氣,如果按我們正常的習慣就會對孩子大喊:“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溼毛巾放到床上,你怎麼就沒記性呢?快點拿走。”這時孩子肯定會很不高興,但是,本書卻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你所看到的事情,比如:床上有一塊溼毛巾。孩子就會領悟你的意思,就會把毛巾拿走了,無需大喊,無需生氣,就解決了一個問題。還可以用提示的'方式: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溼了。或者用簡單的詞語表達:“毛巾!”。也可以說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歡睡在溼床上。

其實,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情節是把問題寫出來的辦法。遇見一個問題,父母並不是去急著怎樣懲罰孩子,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一起討論,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決方法。讓孩子自己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寫在紙上,父母並不要急著否定孩子的觀點,之後互相把解決的辦法都寫出來,之後再進行分析,哪項可行,哪項不可行,這樣孩子就會心服口服,也會遵守自己的諾言。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0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美國作家阿黛爾法伯與伊萊恩瑪茲麗施合作編著。旨在通過實用的技巧與事例練習,教會廣大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解決親子之間的衝突問題。

本書包過兩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技巧篇,包含如何感受、尋求合作、替代懲罰、如何讚賞與憤怒管理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二板塊是案例解答,包含了眾多的讀者來信以及作者的解答方案。

看完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本書非常適合新手父母,以及迫切想要解決親子相處中的`各種問題,但苦於不知採取何種方式的父母。相較於《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更加通俗易懂,沒有太多的理論知識,只有簡單明瞭的觀點,漫畫版的技巧演示,由淺入深的事例練習。如果照著此書去練習,成為情緒管理型的父母,便不再是難事。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書中的觀點和技巧:

1.當孩子不開心的感受遭到否認或忽略時,通常會變得更加難過,即使父母此時提供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技巧:傾聽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們表達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在共同協商解決方案。

2.父母們指責、辱罵、威脅、命令的時候,孩子通常很難合作。

技巧:描述當時的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自己希望對方做的事情。

3.評價式的讚賞,如聰明、漂亮、完美之類的詞,不僅不會讓孩子關注到自己失誤的地方,更會讓他們灰心喪氣,不再繼續努力嘗試。

技巧: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孩子努力,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結果。

4.如果我們告訴自己,不要理會自己的感受,只能增添憤怒和絕望,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在於:要明白如何適當的表達我們無法遏制的憤怒來釋放自己,同時又不傷害到孩子。

技巧:憤怒時,對孩子說我非常生氣,非常非常生氣,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在和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描述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希望對方做出的改變)。

以上是本書的重點,也是精華之所在,供需要學習的父母參考。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親子關係中的困惑與經驗!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1

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在暑期培訓的時候,河南同事孫麗娜提到的,當時我就好想看看這本書,後來圖書館就新進這本書了,就急忙借回來,如飢似渴地品讀一翻。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最暢銷親子教育書系作者。她們是紐約市社會研究新校和長島大學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建立者。本書是她們在創辦的學校和研究所長期與父母們一起進行實驗的研究總結。如今世界上數以千萬的父母用自身的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非常有效。

本書一共分為七個部分,第一章: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第二章: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第三章:代替懲罰的方法。第四章:鼓勵孩子自立。第五章:學會讚賞孩子。第六章: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第七章:融會貫通。通過這幾章的題目就可以看出,都是圍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遇見併為之頭疼的事情。本書通過一個個小案例,給與解答。拿起這本書,隨便翻看,就會發現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書中有很多漫畫插圖。每一部分的漫畫,就解決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常見的問題,非常有借鑑性和可操作性。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首先要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問題,比如孩子把溼毛巾放到你的床上,但是你肯定很生氣,如果按我們正常的習慣就會對孩子大喊:“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溼毛巾放到床上,你怎麼就沒記性呢?快點拿走。”這時孩子肯定會很不高興,但是,本書卻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你所看到的事情,比如:床上有一塊溼毛巾。孩子就會領悟你的意思,就會把毛巾拿走了,無需大喊,無需生氣,就解決了一個問題。還可以用提示的方式: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溼了。或者用簡單的詞語表達:“毛巾!”。也可以說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歡睡在溼床上”。

代替懲罰的方法:

其實,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情節是把問題寫出來的辦法。遇見一個問題,父母並不是去急著怎樣懲罰孩子,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一起討論,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決方法。讓孩子自己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寫在紙上,父母並不要急著否定孩子的觀點,之後互相把解決的辦法都寫出來,之後再進行分析,哪項可行,哪項不可行,這樣孩子就會心服口服,也會遵守自己的諾言。

讚賞孩子的方法:

用描述代替評論,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孩子把屋子打掃的很乾淨,父母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還讚賞孩子,可以描述你所看見的。“地板很乾淨,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也可以描述你的感受,最後要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比如:“你把筆都分類,彩筆、鋼筆都放在不同的盒子裡。這就叫做’有條理’”。這樣,孩子就知道原來有條理就是這樣的啊,那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有條理。

其實真正喜歡這本書,並且希望更多人知道這本書,還因為這本書帶給我的另外的震撼,我原本“求學”的目的是出於好奇和對教育知識的渴望,但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書上的真諦其實不只是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確切地說,它是在告訴你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它讓我們把孩子當個“人”尊重,在乎他的思想,在乎他的立場,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長”,而是和孩子能溝通交流的'“好朋友”,基於這些,從而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樹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確地傳達你對他的愛,也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愛,如何珍惜愛。

也許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些方法有可能對中國的孩子不是太適用,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摸索出來適合自己孩子的東西。

這本書不能提供所有的答案,有些問題單憑溝通技巧是不能解決的。但是,相信這本書會為父母們提供最有力的支援,幫助他們以各種策略來應對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產生的挫折感;用明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設立界限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他們提供實用的技巧來維繫親情,面對外部的負面影響,讓父母用充滿愛心的語言來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長。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2

這個暑假,我認真讀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全球最暢銷的家教書,這本書幫助我學會一種讓孩子聽話的神奇語言,這種愛的語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許多父母用自身的親身實踐證明了書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兩位作者,不僅是作家。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更都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摸索出的這套語言是這樣行之有效,的的確確能緩解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的緊張關係,結束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對抗,帶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合作。

這本書不僅用文字,還用了一些圖畫,結合生活中的一些例項,給了家長讀者一個很好的指導。通過一些小故事也是我身邊在同樣發生的.事情;書中的卡通漫畫,生動展現每個技巧,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地模仿、操作。閱讀這本書帶給了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父母配合。

為了建立這個快樂溝通的平臺,圍繞如何說怎麼聽,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尤為可貴的是作者清晰簡潔地創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0種技巧,輔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並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於心,靈活運用,隨時應付各種情況,做到遊刃有餘。

現實中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忍不住參雜發洩的情緒,想到哪,說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說。在於孩子交流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覺的自己要發火了,趕緊走出去,緩和情緒。書中多次提到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受,去體驗家長用不同態度說的一些話,對孩子心理感受的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有喜怒哀樂、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教育觀念,今後還有不斷地學習書中給出的很好的理念和方法。學會如何和孩子更好建立有效的溝通,陪伴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幫助孩子最終成為獨立、自強、充滿愛心和具有責任感的人。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3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傅貴儀帶著教師和一個孩子的母親的角色,我閱讀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從中學習與小孩子溝通的技巧。書中圍繞“如何說”、“怎麼聽”這兩個中心點,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每天讀一點。越讀越覺得語言是如此的微妙,同樣的意思經過不同的表達卻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書裡的很多觀點讓我深刻。例如:孩子並不需要我們認同他們的感受,而是需要我們迴應和了解他們的感受。”如多用“哦……”“嗯……”“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代替提問和建議。對於我們的學生也是一樣,每當有學生來跟你說委屈的時候,你應理解他的.感受說:“那你一定很生氣了!”“那太讓人難過了。”如果學生不交作業時,你也要做到不急不慢:“聽起來你有些討厭這些作業了,是嗎?”等等。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儘管和我們成年人相比心智還沒成熟,但他們同樣存在著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因此一味的命令式的口吻,對孩子是行不通的,更會挑起孩子的叛逆心態。如果我們能聆聽孩子,與他們產生共情,那麼就可以幫助我們管好孩子,讓孩子聽話。與孩子交談不僅是一門藝術,而且還是一門科學。該書真的值得仔細閱讀,並且實踐到自己孩子與學生身上。我已經在努力的這樣做了,相信會收到很好效果。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4

偶然間看到同事在翻看《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順便我也借過來看看。從序言介紹上了解到這是一本融合愛與溝通技巧的神奇之書,這是一本曾在美國家教類圖書中累計銷量第一的圖書,這是一本具有神奇魅力的圖書,這些評論更引起了我閱讀的興趣。它由美國的Adele Faber和Elaine Mazlish著,兩位作者都是國際有名的親子溝通專家。全書分為七章:《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代替懲罰的方法》、《鼓勵孩子自立》、《學會讚賞孩子》、《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和《融會貫通》。

細細閱讀,這本書給了我一種真實並實用的感受。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我雖未為人父母,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我確實感受到看書後的效果,一個個鮮活真實的案例,一把把與孩子良好溝通的金鑰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神奇魅力,驚歎於語言的藝術性。這本書就像給我走向學生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切身感受學生的內心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孩子們的世界,讓我思考如何與孩子們進行有效溝通。

今年剛接手一年級,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天天和孩子打交道,文中的溝通技巧對我們也很有啟發。書中用了大量的圖片來說明做老師的在平常不知自覺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也教了我們很多好的處理方式,讓學生能接受的好方式。翻著書中的漫畫部分,一邊看一邊禁不住地感嘆:我也像書中的老師/家長一樣這麼做過。其中一個小漫畫說孩子:“長大了,我想當工程師”家長:“就你的數學成績,算了吧。”漫畫中提出建議:“不要毀掉孩子的希望,保護他們的希望、夢想和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努力。”是的,我也非常贊同這種觀點,未來充滿了不確定,不論夢想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夢想。書中的很多案例,每一個細節,都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我們生活中在指導我們,一步一步跟孩子怎麼樣交往,中間有些章節配有漫畫,漫畫中左邊一欄指出一些錯誤的做法、反例,右邊提出一些建議。

整本書讀下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我們與孩子們交往的過程中,最大的溝通技巧就是注意我們的態度,自身要做學生/孩子良好的示範。如果我們自身不做良好的示範,沒有真正和孩子產生共情,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裡都是想對他們進行操控、要求。只有設身處地地想想孩子的內心,從他們的角度理解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

這本書中提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自身感受的四個技巧。我想,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好好傾聽學生,與他產生共情,那麼就能有助於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讓我想起來這學期在班級內發生的一件事:一次語文課上,我在給學生評講試卷,有一個連線題目孩子跟孩子以往接觸的不太一樣,有很多同學做錯了,做錯的孩子連得比較亂,當時我就跟孩子建議:“同學們,這一題如果你扣分了,哪怕錯了一分,也把它全部擦了,按照老師的方法重新連一遍,下次你就不會錯了。同桌可以幫忙擦,這樣不耽誤課堂時間。”有一個幹事利落、熱心腸的孩子幫她的同桌全擦了,孩子不開心,心想著我有的對了怎麼也幫我擦了,實際是沒聽到我說的那句話。這個孩子課上沒有跟我反應,回家跟媽媽說了這件事 ,後來瞭解情況,我分別找了兩個孩子對話,沒有批評任何一方,相反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孩子們欣然接受,握手言和。我想,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把學生當作成人來尊重,換位感受,體驗學生心情,學生更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而不是逼著他們作出解釋,逼著他們作出解釋,可能得到非孩子心中的實際解釋。學生並不需要我們認同他們的感受,而是需要我們迴應和了解他們的感受。老師厭惡的眼神、輕蔑的語調能很深地傷害到學生,語言也是具有殺傷力的,也有時間延續性。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很注意自己對小孩的一言一行,注意自身的榜樣性,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與學生溝通上,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使用書中的一些溝通技巧,既把問題處理好,又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那將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議老師們有空去讀讀這本書,相信這本書會為我們老師提供一定的支撐,讓我們用充滿愛心、鼓勵的語言來管教學生,和學生一同成長,讓我們用各種積極的對策應對學生的挫敗感。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也是人,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對他人的感受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我們能盡力而為,儘量去理解學生的感受,尤其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心平氣和去聽聽他們的想法,蹲下來聽聽,再採取合適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成人與孩子的溝通更是一門藝術,作為父母或老師除了跟孩子溝通之外還要善於總結。作為老師,我們要去摸索、瞭解孩子的性格,根據不同孩子的性格,瞭解哪些方式是對哪些孩子是他們能接受的、有幫助的,哪些不是,哪些能激怒孩子,哪些能讓孩子得到安慰,孩子的哪些行為是不能縱容的……沒有什麼更能代替你自已的親身體會。我們總想給孩子一片藍天,心中卻總會騰起陰雲,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孩子,讓我們束手無策,不妨利用茶餘飯後的空閒時間,多讀讀書。閱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這本書,會慢慢稀釋你的情緒,拓寬你的思維,這本書適合慢慢地去看,慢慢地去體會。在閱讀中我用心品味,細細琢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將慢慢地學習,積極去嘗試、思考,不斷摸索怎樣才能教育好、培養好孩子的人格等。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5

這學期,在鍾老師的推薦下,我們認真拜讀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全球最暢銷的家教書,這本書幫助我們學會一種讓孩子聽話的神奇語言,這種愛的語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許多父母用自身的親身實踐證明了書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兩位作者,不僅是作家。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更都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摸索出的這套語言是這樣行之有效,的的確確能緩解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的緊張關係,結束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對抗,帶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合作。

這本書不僅用文字,還用了一些圖畫,結合生活中的一些例項,給了家長讀者一個很好的`指導。讀來不覺費力,不覺枯燥艱澀,一些小故事也是我身邊在同樣發生的事情;書中的卡通漫畫,生動展現每個技巧,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地模仿、操作。閱讀這本書帶給了我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們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父母配合。

為了建立這個快樂溝通的平臺,圍繞“如何說”“怎麼聽”,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尤為可貴的是作者清晰簡潔地創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0種技巧,輔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並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於心,靈活運用,隨時應付各種情況,做到遊刃有餘。

現實中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忍不住摻雜發洩的情緒,想到哪,說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說。在與孩子交流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覺的要發火了,趕緊走出去,緩和情緒。書中多次提到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覺,去體驗家長用不同態度說的一些話,對孩子心理感受的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有喜怒哀樂、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看了這本書,我們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教育觀念,今後還要不斷地學習書中給出的很好的理念和方法,學會如何和孩子更好的建立有效溝通,陪伴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幫助孩子們最終成為獨立、自強、充滿愛心和具有責任感的人。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6

這段時間,兩週歲半的女兒脾氣暴躁,動不動哭鬧,而這個時候大人的勸慰和安撫也不能絲毫緩和她的情緒,反而越哭越大聲,甚至拉扯我的衣服和頭髮。當時我就特別的無助、憤怒和焦慮,甚至自己也跟著哭了起來。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和這個小不點兒說明白,讓她能接受我的建議並且停止哭鬧。

正是憂心重重又焦躁不安的時刻,無意間看到別人在朋友圈推薦的由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合著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像遇救星似地到一到手就讀了起來。讀著讀著,自己內心柔軟的一面開始被漸漸地開啟,腦子裡浮現出自己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與書對照現實,發現並審視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同時也讓我逐漸看清楚一個不能用成人思維來衡量的小小世界。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一部親子溝通的寶典。它指導我們在煩心、勞累、焦躁和沮喪的時候,怎樣做到尊重、接納和理解孩子,並且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

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3、代替懲罰的方法;4、鼓勵孩子自立;5、恰當地讚賞孩子;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除此之外,作者提供了三十個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通過翔實的真實案例進行分析並提供給讀者大量的模擬情景練習,做到了理論與實踐指導相結合。

通過閱讀本書的六個原則和三十個技巧,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了親子溝通的三個關鍵點。

01、蹲下身來,平視孩子

作為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難做到與孩子“平起平坐”,除了保持父母必須的權威性之外,更多的父母都只把孩子當成了一個不獨立的個體。儘管我們能做到對孩子呵護有加,但以“愛”的名義居高不下的關心則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大意是:

一個媽媽喜歡牽著三歲孩子的手一起逛商場,但是他每次都不高興。媽媽很不解,外面比家裡熱鬧有趣多了,為什麼孩子反而大哭大鬧呢?有一次,孩子又哭了了,媽媽無奈地蹲下身子打算拉起在地上打滾的孩子時才發現,原來小小的他根本看不到什麼花花世界,瞥見的只是路人的小腿和鞋子。這時,媽媽趕緊抱起孩子,深情又抱歉地擦掉了孩子眼角的淚珠……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開心、委屈和無理取鬧的表現,都是他們對在自己視角下看到的,心裡所感受到的一種情緒表達。如果父母能蹲下身,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也許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的`選擇,進而也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蹲下身來,平視孩子”是把孩子當作平等的個體來對待,是以尊重為前提的愛。這是本書中,所有原則和技巧運用的前提。

02、學會傾聽,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滔滔不絕者多,擅於傾聽者少。在很多場合,我們看到的都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勸慰或者訓斥,而孩子根本沒有聽進去,甚至還會招來更猛烈的反抗。

讓孩子能聽進去,首先要父母去“聽”孩子怎麼說。本書作者指出:當孩子不開心的感受遭到否認或忽略時,通常會變得更加難過。有時候,只是傾聽他們就會有效果;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要和孩子做下來,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傾聽,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的女兒,經常會講一些我們聽不太懂的話。有一次,她正和我講一件事,這個時候來了個電話我就順手接了,她一看媽媽出去接電話了就急得大哭。等我回來就哭成驚天地泣鬼神的模樣,怎麼也哄不好了,還引來一群好心的鄰居大嬸過來瞧事。鄰居大嬸見狀也紛紛拿出自己多年來育兒的招數,可就是怎麼也降服不了她。於是,女兒“烏拉精”(寧波方言中形容孩子很會哭的意思)的大名從此就傳遍了街坊。

其實,她的確比較委屈。人家才兩週歲半,當她用自己現階段的認知水平和邏輯組織成語言,講給媽媽聽的時候,而媽媽卻漫不經心地跑出屋外接電話。她當時明顯感受不到媽媽的真誠,覺得失落和委屈,只是還未學會用語言來表達這種情緒,所以只能通過哭來發洩和表達對媽媽的不滿。

對於女兒經常性地哭鬧行為,以前我也覺得是孩子脾氣不好而從未想過父母自身的問題。事實上,我們大人不僅在她的講話的時候接電話,還漫不經心地迴應並且誤解的她的意思,甚至有時還會經常打斷她的話。這些所有的行為,都是我們不尊重孩子,不善於傾聽和迴應孩子感受的行為。

親子溝通是雙向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自己的思想給孩子,而更需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當孩子覺得自己被平等對待,受到尊重,又釋放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也就會平心靜氣地接受父母的建議和教育。

03、孩子的行為,需要具體描述

無論是對孩子的讚賞還是批評,我們成人很容易犯幾個錯誤:

1、空泛的評價式語氣

“孩子你真棒”、“完美”、“你真聰明”……“你好自私”、你好調皮”……

2、貼標籤

“拖拉鬼”、“不愛叫人的姑娘”、“膽小鬼”……

這些話,經常從我們大人口中說出。我們也會發現即便怎麼誇孩子表現得好,他們依舊不領情;再嚴厲地批評,他們也不意識不到問題在哪裡。給孩子貼上了某個標籤,原本是警示他們的,結果他們反而往負向的“期望”而走。

班裡一個體育生,經常不交作業,上課也會講幾句空話,但成績居然還不錯。各任課老師經常批評他,“WJH,你真懶”。等考試考完後,又會說“要不是你腦袋瓜好使,就你這態度早就不及格的了”。在班上他還有個大名叫“王懶懶”。所以,王同學在過去一年的確變成了“王懶懶”。

老師在批評他的時候,都在使用是空泛的評價式語氣,同學也給他貼上了一張“懶惰”的標貼。一年來他也從未改變,甚至變本加厲地偷懶。這是我的一個學生在校的案例,類似的情景也會出現在家庭裡。

作者在書中就“如何恰當讚賞孩子”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描述性的讚賞”是培養自信而又有愛心的孩子的強有力的法寶。雖然作者是以“讚賞”這個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可以應用到孩子犯錯的行為評價。

作為老師,我們都要反思該如何更好的評價一個學生?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反思怎樣更好地評價我們的孩子?

真正有效地評價,是長者客觀地描述孩子當時的行為,是不帶以往偏見地描述自己當前的感受。我們只有讓孩子明白,父母和其他成人是就事論事的,發自內心地讚賞他們,真誠地指出他們所犯的錯誤,這樣孩子才會接受我們的善意。

總的來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說孩子才肯聽》是一本參考性和實用性極強的育兒書籍。在這本薄薄的小書中傾注了兩位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她們幫助我們學會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進行交流;鼓勵我們在勞累、憤怒、苦惱、沮喪的時候,仍能把所學到的方法和技巧堅持下去。所以,你在育兒中遇到了溝通障礙時,可以嘗試拿起這本書翻一翻,也許可以從中獲得一點啟示。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7

本章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肯定孩子的感受!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恐怕沒那麼簡單。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孩子剛睡醒起來,對你說:“媽媽,我好累啊!”你的反應會是什麼?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會說:“才剛睡醒起來,怎麼又累?”或者“哪兒那麼累啊?是豬啊,剛睡醒又累?”那麼,孩子的心裡會是什麼感受?通常對話下來都是大人孩子都不開心。

我們總是反對孩子的感受,當孩子的感受不斷地被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這也給孩子一個暗示:不要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那到底要相信誰的?為什麼自己的感受都不能相信了?他們會感到痛苦、感到孤單、感到不被理解與認同。這種情感越積壓越積壓,一旦爆發,將會是悲劇。讓我們換一個方式,來肯定他的`感受試試看會有什麼效果。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鉛筆。

家長:哦?

孩子:我去洗手間的時候,它還在課桌上呢。

家長:嗯。

孩子:我已經是第三次弄丟鉛筆了。

家長:噢!

孩子:從現在起,我離開座位的時候,把筆放在課桌裡面就不會丟了。

家長:是這樣啊!

當然,這是國外的教育方法(文字都是英文直譯來的),也許並不適合中國家長。當然,並不是讓家長去照本宣科,而是從中汲取經驗,去肯定孩子的感受而已。如果我們真的這麼去應孩子的話,孩子也許會覺得我們在敷衍他們。

可能一般情況下,家長如果刻意去做的話還是能認同孩子的,但是如果孩子突然說出一句對我們來說是大逆不道的話,比如:我不喜歡爺爺/奶奶。家長肯定會大發雷霆。但如果我們一句簡單的“哦?”孩子可能就會講出不喜歡的原因。然後再共同解決問題。 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能開始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

作者說得好:“不管怎樣,我們和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感知系統,都有著各自的只是感受,沒有對錯之分。”但常常是,我們做家長的都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讓他們備受壓力,讓他們很不開心。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常常抱怨父母不理解他們的原因吧?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8

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剛開始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的銷量排名第一,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看了下去,不得不由衷地說一句:真的很值!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詳細列舉了諸多真實事例和生活場景,細心地為成人揭示了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從“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等一系列與孩子溝通的問題開始,一一講解了與孩子順暢交流。並且書中,還為讀者設計了很多小練習,在邊讀邊思考的過程中再去書中慢慢尋找答案。他也會創設一些問題讓讀者自己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你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麼辦?來一步步疏導讀者的思緒,幫助讀者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在“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中,其基本觀點是孩子的情緒與其行為有直接的聯絡,孩子情緒好,自然會通情達理,並且更可能積極學習。而我們大人常常犯的錯誤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傾聽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日子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閡越來越大,孩子也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了!書中還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小場景為主線,通過對比教育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如:

場景一:

孩子:老師說要取消我們的表演。她真討厭!

家長:你們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說得對。她就是夠討厭的!

對話結束。

場景二:

相反,從下面的對話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納孩子的感受,就能讓孩子積極地思考問題。

孩子:老師說要取消我們的表演。她真討厭!

家長: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麼長時間!

孩子:是啊,就因為裁判的時候,有幾個同學搗亂。那也是他們的錯啊!

家長:(安靜地聽)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該演什麼。老師很生氣。

家長:原來是這樣啊。

孩子:她說如果我們好好演,就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我最好還是再複習一次我那部分。

總結:所有年齡段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

當孩子的情緒鬱悶時,如果直接問孩子:“你為什麼會覺得那樣?”有什麼錯嗎?有點孩子能夠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多數情況下,“為什麼”只會給他們增加難題。因為這需要他們基於原有的難過心情,分析原因,然後總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生氣或難過。也有點時候,孩子不敢說出他們的理由,因為他們擔心在大人眼裡,他們說出的理由不夠充分。當孩子難過的時候,我們說“看起來你好像很難過。”對孩子會很有幫助。孩子更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到成人溝通,而不是逼著他們作出解釋。

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雖說是一本親子類的書籍,但對於我們幼兒園教師也十分受益,他能夠拉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更加親近孩子。借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將他們養育成人是一個極富挑戰性、極易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僅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情況下還需要我們充滿智慧和耐力。”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感 篇29

暑假裡我拜讀了美國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戴爾.費伯與伊萊恩。梅茲立希兩位享譽國際的成人與兒童交流溝通問題專家共同撰寫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的教育書籍。書中用了多種豐富而又有趣的形式,去幫助讀者建立教育觀念。有很多例項,除了文字,還有的以漫畫形式出現,每段內容之後還安排了各種練習題,讓你在實際運用中自然而然地學會與孩子相處的技巧,每章節末尾作者還總結了常見問題、注意事項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還配有作業題,讓人讀起來很生動,不知不覺就融入其中。作為一名家長同時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對書中提到的一些章節有一定的感受,同時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

“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全神貫注地傾聽,學會了解、體會並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當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斷地被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當我們在難過或者受到傷害時,如果有人能真正願意傾聽,認同我內心的傷痛,我會感覺沒那麼鬱悶,也更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麵臨的問題。這個過程對我們的孩子也同樣適用。如果我們也能傾聽孩子,與他產生共鳴,那麼也能有助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我們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深入到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瞭解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就能集中精力來應對出現的問題。有時,我們總會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結果,我們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

“父母要把握說話語氣。”我想,作為一個老師,“恰到好處”的語氣同樣重要。所謂語氣“恰到好處”就是說,老師要將商量、鼓勵、信任的語氣用在最合適的地方。因為即使是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沒考好時,如果老師用質問指責的語氣說:“怎麼就考這麼點成績!”會讓孩子覺得潛臺詞就是“你怎麼這麼笨!”被人貼上了“笨”的標籤,什麼自信心都會受挫。如果換上一種柔和、鼓勵的語氣:“怎麼就考了這麼點成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