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1

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送東陽馬生序》。首先我對這篇課文的作者宋濂產生憐憫之情,思之再三開始對他敬佩有加,敬佩之餘頗為感動。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

NO·1:不怕苦,不怕累的刻苦學習精神。

幾百年前的宋濂從小家裡很窮,買不起書。於是,我對他頓生憐憫之情,但我知道這不是他的錯,他是個很愛讀書的人。他常常向有書的人借書,借到後一字不漏的抄錄下來,不論是天寒地凍,還是披星戴月他從不懈怠,並且如期歸還。他從不叫一句苦,不說一句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把附近有書人家的書都借個遍。

而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就連一些學習指導一類的書只要用鐳射儀掃描一下就印成了,根本不用自己動手去抄。進入初中後科目開展的多了,學習任務重了點,就有人開始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叫苦叫累。把家中的書真的作為“藏書”束之高閣。我們和宋濂相比,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讀書。要學習他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NO·2:跋山涉水,拜名師求學問的堅忍不拔精神。

宋濂成年後,為學得更多知識,他不辭辛勞,天寒地凍,他踏著厚厚的積雪,穿過深山巨谷,曾跑幾百裡之外拜訪名師。自己的四肢都凍裂了也不知道,還一直在趕路。

想想我們現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享受著冬暖夏涼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又有名師陪伴與指導著,但有時還心不在焉,心猿意馬。想到這兒,心一動,快!快!讓這種惰性見鬼去吧!立即行動,不能讓向老師求教的寶貴機會白白的浪費掉了,好好珍惜,不懂就問。

NO·3:不虛榮,不浮澡,見多識廣,樂學其中的精神。

宋濂寄居在旅店時,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滋味的享受,穿著破衣爛衫,而他的同學美食吃遍,衣著華貴,他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心中想到能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他的思想境界達到如此之高真是難能可貴,令人歎服。

而我們如果衣著不如別人就感到低人一等,如果吃的不如別人就感到委屈,忘記了學習不如別人時心中的滋味,想到這兒,自己就感到慚愧。我們應該學習他不虛榮,不浮澡,見多識廣,樂學其中的精神。

得到的啟示:無論何時求學之路都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的人才能學有所成。宋濂勤奮學習的成長故事不但勉勵馬生珍惜太學的優越條件刻苦學習,同時也淨化了我的心靈。關鍵是擺正心態樂學其中,定能成功。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2

經受磨難,也是一種享受。這是我讀完這篇文章的第一感觸。

艱苦能磨練人的意志,磨難也是一種享受。回顧我國曆史,我們會發現,許多名人志士都是在逆境中養成,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

而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人叫宋謙,儘管他沒有孔子那樣偉大的成就,但他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肯定的。

我想,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與他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的磨難是分不開的。放眼現實,我們又何嘗能丟掉磨練的精神呢?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只有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才能真正樹立起面對困難的信心。“不經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這是我國著名錶演藝術家俞振飛老先生在向演員們傳授技藝經驗時說的話,也是他發自肺腑的感受。的確,宋謙的一生是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在這崎嶇的小路上,他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費盡了畢生的心血。他是經過一番“冰霜苦”才終得“梅花放清香”啊!

“自古英才多磨難”,人的一生幾乎都要經受磨難,幾乎都要經過吃苦,沒有人會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換一種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與痛苦,也許你會發現,磨難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感受。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3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豐富自己、感覺世界的千變萬化。那麼你喜歡讀書嗎?

宋濂,是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替溪,浦江人,他自幼就喜歡讀書,但因為家境貧困,只有向他人借書來抄寫、再看。他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一如既往的去讀書。

每當他遇到疑點困惑的時候,他就去請教老師,希望自己學有所獲。當從學求師的時候,他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對讀書的熱情。而他正想用自己刻苦學習的這種精神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當我讀懂這篇文言文時,我的`疑惑就是:宋濂他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讀書,甚至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兒去用功讀書。但現在我似乎明白了,當你認準一件自己喜歡的、對自己有益的你會毫不顧忌的去爭取成功。古代有多少文人為了考取狀元而晝夜不停地去讀書,也許他們是為了更多的功名利祿,但是他們得到的卻會使自己受用一生。

我們也應該嘗試去豐富自己,嘗試把讀書變為自己的樂趣,即使你不喜歡,以為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心靈,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未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也許你會在書中找到一個不一樣的、全新的自我。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4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絡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情況——“餘幼時即嗜學。學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在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家中無錢,問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專心求學。因此,他後來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其實,學有所成並一定要在順境中、逆境中、優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達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專心與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老師學唱歌和彈鋼琴,由於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若跟其老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老師看好他,並想把自己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老師的有所不同,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餘,還要學老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的眼睛是有光線射進去的。皇天不負有心人,2個月之後,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義;有地位,對於第六交響曲,我想人人都有聽過、聞過。

誠然,學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兩意,亂來就可以達到、實現的。而是要努力、勤奮、艱苦、刻苦鑽研,再加上自己對學習的專心。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5

六百餘年前的明朝,一個家中貧寒,為了讀書求學奔走百里,卻執著勤奮的人憑藉自己的努力,被世人皆知,他,就是宋濂。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卻在考試、學習上遇到失敗、挫折的時候,總是尋找客觀理由,宋濂有句話我非常贊同“其業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古代書生的信條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了“金榜題名天下知”,為了前程,只有“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寒窗苦讀十年,再去考取功名。雖然現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現在,很多人都缺乏執著--對生活的執著。缺乏勤奮——對求學的勤奮。很多時候,我們茫然、厭倦、冷漠……初三已經來臨,感受著壓力,同時我們也要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找回心中那份執著與勤奮,為了自己,奮力一搏。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6

知道了宋濂的學習經歷之後,相信凡是能夠反思的人,一定會有所感觸!

宋濂幼時因愛讀書,而家境貧困居然用借書“手自筆錄”方法來堅持學習,對比一下,如今的我們呢?書自然是想要就有,想要什麼種類就有什麼種類,然而卻出現了扔書,撕書亂塗亂畫書的種種現象。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們毀壞的不僅僅是有字的書籍,更重要的是丟失了無形的精神食糧喪失了求職的慾望

宋濂對老師是虔誠恭敬,溫控唯恐不在傳授自己知識對比我們來講,受教育已是國家法律明確規定的內容並且九年義務教育必須完成。面對著這麼好的求學機會,而卻出現了一批自暴自棄的現象,我們放棄的不僅僅是受教育的權利,還親手挖空了未來大道的基石,等於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宋濂的“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如今,在我們之間也逐漸被淡忘了比名牌、比酷、比標新立異……已成為時尚,在搶來面子的同時我們丟失了精神和基本的人格。

面對這麼優越的條件,這麼好的學習環境,這麼富足的生活,我們是不是應該學會珍惜呢?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7

在21世紀這個資訊時代,要想有所作為,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擁有大量的知識。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確實,知識就如同我們的手和腳,不可缺失。

少年大學生寧鉑,從小酷愛讀書,每天,他不看書就不舒服,甚至上廁所也要帶上上一本書,晚上熄燈後還打著電筒看書。因此,13歲就獲得了數。理。化。醫學。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識,成為大學生。

有句話說:天才出自勤奮。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要真正獲得知識只有勤奮學習。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二十多年如一日,全部身心沉浸在數學的海洋裡。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不屈不撓地,勇敢地向著數學皇冠上的明珠行進,終於證明了1+2,登上了數學高峰,成了數學巨人。

他們的成功不都是通過勤奮的努力,掌握大量的知識而取得的嗎?

一個社會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是正常的,而對於我們來說,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

人最出色的成績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的壓力,甚至身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的藥劑。美國曾抽查了1000位財富在1000萬美元的富翁,調查了他們的生活,結果發現,他們大都出生在普通人家,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少年是在貧民窟裡度過的。

貧窮並不可怕,它有時也是一種財富,一種精神財富。

送東陽馬生序中學生讀後感8

明初的大文學家宋濂小時候酷愛讀書,但是由於家裡貧窮,只能向人家借書來用手抄錄,他對待老師畢恭畢敬,他毫不畏懼求學路上的辛酸,生活環境的惡劣。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艱苦卓絕,看到了堅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學習是一件長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我們的勤奮!

說道勤奮,我們就應該像宋濂一樣,將勤奮當成一種習慣,在生活中,處處落實,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勤奮就是將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礎。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早早就古代,就已經有人意識到這樣的道理。這也不禁使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對待學習是不是一絲不苟?對待老師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經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想想,自己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不足,有時也會犯懶病,也會想偷工減料,對待林林總總的事,我也不能說我已經給進了我的極限。

保爾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回憶往事,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想,宋濂肯定是做到了這一點,做人不應該給自己留太多遺憾,也許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隻要努力去做就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現在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雖然學習十分的艱辛,可是我們是否已能問心無愧?答案當然是“沒有”所以,在以後的時光裡,我必定要培養自己堅韌,勤奮的性格。

“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未來的道路確實是漫長艱辛的,還有很多的風風雨雨,我們要的就是老老實實走好每一步,我們應該帶著一顆“”好之者不如樂者’的心和像宋濂一樣高貴的平直,去勇敢面對,勤奮,努力!讓我們在花季雨季,在似水流年的日子裡,譜寫出無悔的青春樂曲,飄揚無憾的生命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