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精選7篇)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巨人的隕落》讀後感(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精選7篇)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篇1

《巨人的隕落》是一部有三冊六十多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了,讀完我最大的收穫是讓我通過這部小說了解了一些為什麼今天的世界是這個樣子,是如何發展而來的。歷史是漸進發展進化的,和基因遺傳類似,基因突變會有大的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人類歷史上也算是一次大的基因突變吧,影響了後世的發展和世界的版圖。

本書寫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世界史,主角是西方世界各國各個階層的代表任務,有英國的保守貴族階級、工人階級、積極爭取女權的工人階級和貴族階級女性,有德國的貴族階級、外交官、軍人的代表;有俄國的貴族階級、農奴轉化的工人階級和社會主義者的代表;有美國的外交官、移民代表,通過政治、軍事、愛情、經濟工業發展,世界的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各個階層的突破和堅守、善和惡的交織,用歷史學者的客觀、理智的筆呼叫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了一個時代縱橫交錯、錯綜複雜的歷史畫卷。

故事並不複雜,以一個英國工人階級家庭出發,以童工礦工的視角為起點描繪工人的工作環境、當時的社會環境,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下,蒸汽機的發明讓煤礦業成為最熱門的行業,工人階級組建了工會,工會會為工人爭取權益,但是資產階級並不真心關心工人權益,英國貴族們雖然以紳士淑女進行自我標榜,認為打罵男僕女僕是不文明的行為,不屑為之並看不慣出身俄國的貴族辱罵僕人,但依然會把歧視不尊重下層階級的行為做的理所當然。俄國的封建貴族階級對待農民殘暴,觸犯一點貴族階級的利益就被絞死,最終在一站前後被顛覆,奪取政權的俄國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以牙還牙也以同樣的手段對付了沙皇俄國的王公貴族,血洗了整個王族。

德國和美國的貴族、外交官、軍人交叉在這段歷史中,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個人是渺小的存在,被時代裹挾而生,整個人生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愛好和平不想打仗依然要上戰場,士兵們不知道為何而戰卻要流血犧牲。

在這個故事中,美國依然是充滿希望的新大陸,俄國農民階級轉化為工人階級一心希望能去美國,尋找自己嚮往的生活。

這些人物生活環境、人生經歷不同,性格各有特點,唯一的共性就是都有勇敢的品質,都有自己的堅持併為之勇敢奮鬥,都是勇敢者,勇敢去追求信仰,勇敢去追求愛情,勇敢去突破自身的侷限追求更好的自我和推動社會、時代的進步,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共同推動時代的發展,讓世界逐漸發展進化為今天的樣子。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篇2

《巨人的隕落》按照時間順序,五條敘述線(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國家)交叉推進。

在一戰的歷史背景下,講述虛擬的小人物故事,同時穿插22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傳統接地氣,卻十分惹人喜愛,根本放不下手,再次印證內容為王。

其實在閱讀的很多時刻,讀者是可以預想到接下來的情節。比如俄國的農民格雷戈裡本已經攢好錢買好票,馬上可以去美國之時,他的弟弟晚上出去搞事情,你就知道要完蛋,格雷戈裡肯定走不成。

殺人的弟弟在碼頭等著哥哥,你就知道壞了,弟弟也許代替了哥哥去美國。雖然一一應驗,卻仍無礙興致勃勃地讀下去,就是本書的魅力。

福萊特講故事本領驚人,多線敘述緊湊而全面,文字不出奇卻非常不凡。極其贊同有的人評價他是“肚子裡裝滿真材實料但絕不以此刁難讀者尋找存在感的好作家。”

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堆積如山的資料,絕不可能對一戰中各個國家的推進如此地信手拈來。同時,又難得地毫不做作,寫出來的東西深入淺出,老少皆宜。我想作者必然是對自己非常嚴苛的人。

他的小說在出版前,都會請歷史學家審讀書稿,絕不出現任何史實錯誤。

所以書中關於真實人物的正面側面細節,我想都會是他本人的真實外現。比如,英王喬治五世的描寫。

眾所周知,喬治五世痛恨自由主義者。君主通常是保守派,但某些事件激化了這位國王的反感。他是在一場政治危機中登上寶座的。他違背自己的意願,受自由黨的首相H.H.阿斯奎斯的脅迫——此人深受公眾輿論的支援——遏制了上議院的權利。

如果把所有的描述都摘錄出來,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大概的人物輪廓,而這些都會與史實相符。

這是一位值得仰望的作家。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篇3

《巨人的隕落》一書是英國作家肯福萊特“世紀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說實話買這本書,實在是因為京東首頁推薦太過頻繁,廣告語太過光芒奪目,什麼“全球讀者平均三個通宵讀完”,什麼“雖然是小說,但是可以當正史來讀”而且常常坐上銷量冠軍的寶座。雖然學舍行其庭老師說盡量不要看暢銷書,但我看了簡介之後覺得此書或許可以一讀,似乎是用很吸引人的文字來幫助瞭解某段歷史,所以一下就買了《巨人的隕落》和《世界的凜冬》兩大部。

讀畢,確實感受到了作為大作家應有的水平。用筆精煉,結構精妙,描繪了各國五個身份不一的家族在一戰時期各自不同的命運和交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背景下,深度還原了當時的情境。這是通過描寫小人物家族的興衰來反映歷史,讓我瞭解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細節。但是,我覺得前文所述的評價應該還是過譽了。可能是我欣賞水平的問題,對於外國文學,總覺得翻譯過來的文字缺少了一點神韻,總有晦澀感,導致我並沒有哪怕像看國內暢銷小說一樣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這也導致我看完《巨人的隕落》之後,講二戰的《世界的凜冬》被我放在床頭遲遲沒有翻動……

我把這原因歸結為我看的書太少,尤其是外國文學太少,所以提不起興趣。我本來還想寫一些文字,提煉提煉故事主旨啊,表達一下深邃的歷史厚重感啊,但是再次翻了一下,發現確實是沒興趣。就這樣。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篇4

讀完書,總有寫點什麼的習慣。關於這本小說,我想區別於其他讀者的角度,講講四個愛情故事和一個人。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菲茨與艾瑟爾、格斯與羅莎、卡捷琳娜與格雷戈裡、沃爾特與茉黛,而那個人是美國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在此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對這本書做一個巨集觀的評價,它不是神作,部分讀者過譽了,甚至,也達不到書籍推介腰封上的自譽全球讀者平均三個通宵讀完的迷人感,這反而讓人有所失望。但它仍然是一本好書,一本講述歷史,將整個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毫無違和感的融入某些國家,某些社會,某些階層,某些小人物身上。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有意與無意間推動著歷史程序。

此外,我甚至也覺得有必要說說經濟學和歷史的關聯。今天在聽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講的時候,裡面提到現代經濟學派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奧地利學派所堅持的基本經濟假設真正能夠思考和行動的只有人類個體,國家也好,集體也罷,組織本身是不具備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的。所以當我們說某個組織有所行動的時候,具體得落實到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身上,才有意義。否則,孤立的分析國家和組織的行為,而不對行為的具體策劃者與執行者進行分析,這肯定是有偏差的,有時甚至會非常大。

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歷史,是一種難得的體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資本論》中我認為非常正確的一個論斷,遺憾的是,對經濟學有著深刻理解與洞察的歷史學家就像國家瀕危動物,大部分歷史學家是缺乏較為深厚的經濟學修養的。

回到本書,《巨人的隕落》正是通過非常微觀的個體,以及這些個體矛盾的,甚至有些幼稚的思想,折射出人類歷史,或者說世界歷史的偶然與荒誕。比如沃爾特既會思考德國與世界的命運,又會權衡他和茉黛的關係,他極力阻止戰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希望戰爭將他和茉黛分開。這是《巨人的隕落》最難為可貴的歷史觀。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篇5

英國作家肯·福萊特所著的《巨人的隕落》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書分為三部分:天地失色、巨人之戰、世界重生。全書佈局巨集偉,分別記敘了英、法、俄、美、德國中不同階層的眾多人物,是瞭解20世紀初不同國家的社會狀態、風土人情的百科全書。

讀完此書,個人感覺最大的收穫是:歷史書上枯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鮮活了起來。比如在歷史書上記敘的"英國工業革命後,工人階級因工作辛苦、環境惡劣引發大規模的罷工",書中開篇就記述了14歲的威爾士少年第一次下井採礦,他是如何深入地下、如何工作的,礦井裡的軌道、騾群、採光、通風,甚至他帶來的午飯都有詳細的描述。

還有我不理解的幾個現象在此書中都能找到淵源。比如:貴族認為女人需要一直受人供養,女人去工作、自給自足掙錢養家反是羞恥的;國外議會中的吵吵嚷嚷以及動不動就舉行的全民公投;還有本是追求平等的一幫布林什維克們為何在革命後走上專制之路。書中的英國貴族菲茨與他的俄國公主妻子碧的相處之道就是:丈夫供養妻子,為其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妻子服從丈夫,為其生兒育女。而菲茨卻對同為貴族出身,卻積極參與義診工作的妹妹茉黛不滿,並在茉黛與德國人私定終身後斷絕關係。可見這些自詡為上等人對女性的價值觀就是:我養著你且你得聽我的。書中還寫到了工黨的建立及女性的`參政過程,這是我在此書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艾瑟爾。女僕出身的艾瑟爾在遭受貴族玩弄、家人嫌棄、未婚生子後靠自己的努力步步為贏,把一手爛牌打出彩來,最終成為女議員,並在給她傷害的人面前揚眉吐氣,真是活得精彩又勵志的姑娘。

肯·福萊特著實是一位小說大師,全書1168頁讀來不覺一絲冗長,雖然是部小說,但可以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正史來讀。且在小說出版前,肯·福萊特請來歷史學家審讀書稿,絕不容許出現任何史實錯誤。難怪美聯社評價此書:巨集大的背景、結構和故事巧妙交織,構成了一部扣人心絃的史詩。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篇6

讀完《巨人的隕落》一段時間後,想著,還是寫點什麼吧,否則,用不了多久,這本書的影響就會消失殆盡。

“世界是屬於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屬於我的”這本書從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階層來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面貌,讀來,似有些許無奈。

  一、關於社會階層的認知。

有時,非常不願意承認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但是,越來越感覺到原生家庭在每個人身上的烙印。茉黛,貴族出身,思想叛逆,與貴族的理念相悖,為女性權益積極奮鬥,屬於思想開放、追求獨立的新一代貴族女性的代表。艾瑟爾,工會領導人出身,在革命統一戰線時,彼此的知己和好朋友,而當意見發生分歧時,就暴露出無法調節的矛盾和階層侷限性。茉黛已經習慣了發號施令和唯我獨尊,或許,從內心深處,艾瑟爾也不過一直是她的管家和隨從,是應該聽命於她的。而真正可以做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援,互相依賴的,還是在同一背景下生長起來的同一階層。

  二、關於年輕人的價值取向。

改變其文化,統治其思想是最好的革命手段,在一戰期間,包括很多年輕的貴族,又對戰爭有多少了解,有誰去思考過戰爭是否正義,戰爭的原因及目的,只是在軍國主義的鼓吹下,以作為一名戰士而榮耀,年輕不當兵似乎就是做了什麼讓人恥辱的事情,正是因為媒體的鼓吹,讓太多懵懂無知的青年踏入了一條不歸路。最震撼的一個鏡頭就是一個美國士兵的死亡,而他死亡之後的五分鐘隨即發出停戰命令,拿他的犧牲價值何在?而在和平的當代,依然是浮躁的價值觀作祟,人們一切向錢看齊的時候,又有多少清醒之人可以執著的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呢?

  三、關於自我成長

書中有幾個女性形象非常明顯:茉黛,艾瑟爾,羅莎,奧爾加。奧爾加是一個富商的女兒,從小在父母親的嚴格保護下成長,或許不懂什麼叫人生疾苦,她所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或許也不過是偶爾嚴厲的父親,但,很失敗的是,她的不學無術,因為不學無術所以顯得異常的愚蠢。羅莎,一位獨眼美女,當智慧的光芒散發時,一切身體的缺陷都悄悄消失不見。無論如何變革,獨立的智慧從來都是奪人心魄的美麗,既如此,又如何可以不成長?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 篇7

看完此書,的確有一種震撼之感。讀起來暢快淋漓,1000多頁的書,絲毫不會有睏倦感,反而期望一氣呵成。

在英國,一戰之前,礦工給貴族打工去地下挖煤,卻拿到很少的報酬。礦難中遇難的礦工家屬也得不到賠償。英俊瀟灑又亂性的貴族菲茨伯爵玩弄自己的女管家,導致女管家懷孕。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榮譽,用錢解決了這件事,最後女管家被掃地出門。

在德國,同樣英俊的貴族男子愛上了英國貴族女子茉黛。由於戰爭即將爆發,不得不祕密娶了茉黛而無法聲張,因為擔心娶了敵國女子會有叛國罪。

在俄國,失去父母的格雷戈裡和列夫兄弟,一個敦厚善良,一個狡詐自私。同樣,因為戰爭,一個參加了俄國布林什維克,一個偷渡到美國娶了美國大哼的女兒。最後機緣巧合,兄弟倆在戰場上見面了。

在美國,美國總統威爾遜正在暗中策劃著整個戰爭走勢。他運籌帷幄,使用各種辦法去遊說選民最終獲得連任。當然,美國借錢給這些參與戰爭的國家,使得他們又發了一筆戰爭財。

整部書中出現了丘吉爾、威爾遜、斯大林、列寧的名字,讓我不知道這個是小說還是真實的歷史場景,分不出來,一切感覺很真實。

每個人物的形象都非常鮮明,整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礦工比利、布林什維克格雷戈裡、英國女伯爵茉黛、美國總統助理格斯他們對他們所選擇愛情的忠貞。也可以看到英國貴族菲茨、俄國工人列夫的亂情亂性。

對於第一次大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從歷史書上或許只能看到一些精煉的記載。而在這部小說中卻讓我們之前的想象力更加真實而豐滿了一些。

亂世出英雄,被英國菲茨伯爵拋棄的女管家最後成了英國自由黨的領導人。為英國礦工遇難而打抱不平的礦工比利,最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戰士。在俄國從小受苦的格雷戈裡因為戰爭加入了布林什維克,追隨列寧和斯大林的領導,從而成為了一名領導者。

戰爭也讓一部分人地位和榮譽大不如前,英國女伯爵茉黛嫁給了德國貴族後,德國貴族的沒落,使得這個從小衣來伸手的女子,不得不去夜總會上班賺錢補貼家用。英國貴族的地位,也因為自由黨的興起而逐漸落魄。

俄國沙皇倒臺後,沙皇的繼承人,也被俄國人民打死了。

各種故事、各種人物交織在一起,從中你可以看到任何的真善美、任何的假惡醜還有任何的對社會的無奈與對社會的奮力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