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錦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錦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感受國慶節氣氛,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

(重點)

2.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瞭解和感情。

(難點)

3.萌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觀看新聞聯播。

2.蒐集國慶節喜慶場面的圖片。

活動建議:

一、圖片引入法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片的內容。

二、幼兒自由講述

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知道的國慶節盛況。

1.小朋友,想一想你以前都是怎樣過國慶節的?(請幼兒說一說)

2.那你還知道國慶節有什麼樣的'慶祝活動啊?(部分幼兒講述後請 小朋友之間相互說一說國慶節是怎樣過的)

三、結合圖片,鞏固知識。

(讓幼兒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是十月一日,是國慶節) 小朋友,我們都知道自己的生日,那小朋友你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 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教師根據材料給幼兒講解國慶節的來歷、 慶典活動)

四、情感滲透:

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小朋友現在應該怎麼做呢? (鼓勵幼兒熱愛學習,引導幼兒長大後努力學習,做祖國的有用人才)

五、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進行國慶繪畫展(個人、兩人合作、集體作品等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心育目標:

在嘗試性閱讀活動中體驗互助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增進幼兒的社會適應性。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自制"圖夾文"閱讀材料。

2.錄音機、空白磁帶。

3.小班小朋友的來信一封。

活動過程:

1.教師讀小班小朋友的來信,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興趣:

教師:"小班小朋友請咱們哥哥姐姐為他們錄一盤故事磁帶,你們有信心完成這個光榮的任務嗎?"

2.幼兒分小組進行探索閱讀活動。

3.為幼兒錄故事磁帶,並欣賞。

4.圍繞心育目標討論:

(1)你快樂嗎?為什麼?

(2)在剛才的閱讀活動中,你幫助了誰?你心裡感覺怎麼樣?

(3)在剛才的閱讀活動中,誰幫助了你?你心裡感覺怎麼樣?

(4)是幫助別人快樂,還是被別人幫助快樂?為什麼?

活動結束:

給小班弟妹送自制故事磁帶。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鄉下老鼠逛公園》引入。

1、提問:小老鼠為什麼會沒錢上公園?

2、它為什麼會被罰款?

二、認識標記。

1、這是什麼標誌?標誌上畫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三個標誌)

2、這些標誌有什麼不同?

3、認識一些其他標誌。

4、為什麼要在路上放置交通標誌

4、遊戲:為新城貼加標誌

1)、出示一張大地圖,引導幼兒先細緻的觀察,在讓幼兒通過小組合作,分析,討論,給其在多個恰當的位置貼上恰當的標誌,使這個"新城"變的有序,為人們提供方便。

2)、交流結果

延伸活動:過馬路。讓幼兒扮演各種交通工具,在新城的馬路上,親身體驗各種標誌的`作用。

這一環節是為標誌的引入作鋪塹,讓幼兒對標誌有一個初步概念。

這一環節是落實目標三,以幫助小老鼠的忙為前題,認識標誌。讓幼兒知道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駛時都有特定的範圍和特

定的規則,使幼兒懂得人們必須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學會怎麼樣辨別標誌。

經驗遷移,在對標誌的認識後,同時要學會運用,讓幼兒瞭解標誌必需放在相應的位置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需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在幼兒的生活中到處有規則,如區角規則,遊戲規則等等,本次

活動是讓幼兒瞭解在社會中也同樣存在著許多規則,只要人們共同來遵守這些規則,這樣社會就會井然有序,如知道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駛時都有特定的範圍和特定的規則,人必須自覺遵守,而這些規則都是由各種不同的標誌來體現,標誌是城市生活中不缺少的符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農村的孩子對於標誌比較少見,我以此活動為切入口,通過活動後讓幼兒能夠關注其他生活中的標誌。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當今物質條件優越的時代,孩子們感受著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寵愛,成為了"家中的寶",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具體表現為:習慣接受別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積極主動地用愛心去對待別人,甚至驕橫跋扈。本次活動以身邊熟悉的"愛的故事"為支點,擷取生活中常見的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我們都要擁有一顆愛心。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分享愛的故事,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應有一顆愛心。

3、體驗關愛他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分享愛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活動難點:

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1、愛心卡片,音樂《讓愛傳出去》。

2、公益廣告"關愛他人";PPT課件。

3、心願卡、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愛心卡",匯入活動。

"這是什麼?"(開啟愛心卡,認讀"愛"字)"什麼是愛?猜猜華老師為什麼要送愛心卡給你們?"--愛就是喜歡。

2、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裡還有一些愛心照片,我們來看看裡面都有哪些愛?"阿姨這個手勢表示什麼意思?(愛),模仿手語。

(逐一觀看愛心照片),這裡的愛心表示什麼意思?

(1)婚禮現場的`愛心氣球---------愛是相親相愛。

(2)給災區愛心捐款、愛心車隊------愛是互相幫助。

(3)點燃蠟燭許願------------愛是一種祝福。

(4)醫院裡的愛心氣球----------愛是關愛生命。

(5)愛心書屋--------------愛是一起分享。

(6)奧運火炬愛心傳遞----------愛是傳遞。

(7)愛心小屋無償獻血----------愛是奉獻。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看到愛,每一顆愛心裡面都藏著一個愛的故事。

3、觀看公益廣告"關愛他人",分享生活中的愛心故事。

"在下面這段愛心廣告中也藏了許多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提問:你在廣告中看到了哪些愛心故事?(幼兒自由交流討論)(1)小朋友踢足球,差點砸到嬰兒車裡的寶寶,大哥哥及時用頭頂起了球。

(2)叔叔手裡的書太多,快要滑下來時,大哥哥幫忙扶了一把。

(3)老爺爺騎著裝滿東西的山輪車,爬不上橋,大哥哥在後面推了一把。

(4)看見倒在地上的自行車,馬上把車扶起來。

(5)姐姐的羽毛球掛到了樹枝上,大哥哥幫忙拿下來。

(6)大姐姐把可樂罐撿起來扔進垃圾箱。

:生活中有這麼多人給了我們愛和幫助,我們應該從心裡感謝他們。我們也要有一顆愛心。

4、體驗愛帶來的快樂。

(1)討論:有誰幫助過你?幫助你什麼事?想對他說些什麼?請你大聲的說出來,我想他們會聽到的。

(2)除了用語言來表示感謝,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3)剛才大家在感謝別人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原來被別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4)記錄愛的故事。

"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愛心卡,你們可以把最想感謝的人畫下來,還可以畫一畫你們之間愛的故事,感謝的話不會寫可以請客人老師幫忙,畫完後可以送出你的愛心卡。"活動延伸:

1、送愛心卡,共同分享愛的故事,體驗愛的快樂。

2、小小發佈會--愛的故事。利用晨間談話十分鐘,講講愛的故事。

3、家園配合。請家長和孩子講要感謝的人或事;關注身邊發生、媒體報道的愛的故事;帶孩子一起用行動對周圍的人或事表示感謝。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卡,初步瞭解卡的用途和我們生活的關係。

2、觀察、區別卡的異同點,提高幼兒比較決定的潛力。

【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的卡(散放在兩張長桌上,可供幼兒自由參觀)、做過漢字標記的卡(如:貴賓卡、門卡等,能夠貼上在黑板上)

2、場景的圖片展示板(醫院、卡拉ok、小區高樓、飛機場、美容院)

3、2人一隻彩筆、一張記錄表(一欄記錄卡的相同點、一欄記錄卡的不同點)

【活動過程】

一、我認識的卡——激發對卡的興趣

1、我們先來參觀一下我們從家裡帶來的卡,和你的朋友說說你認識的卡?

2、提問:

(1)生活中的卡可真不少,哪一張是我們每一天都要用的呢?(接送卡)

(2)我們每一天都有人來接送,那還要接送卡有什麼用?

(和幼兒共同回憶門衛伯伯檢查接送卡的情景,明白接送卡對小朋友的重要性。)

(3)怎樣讓別人明白你這天用過理解卡?老師和小朋友一齊驗證機器上的綠燈是否亮了?一齊數數亮燈的人數。

(4)小結:是啊,有了接收卡,不認識的人就不能隨便進來,還能明白這天一共來了幾個人。

接送卡能夠保護我們的安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可別丟失哦。

二、我喜歡的卡——瞭解卡的不同作用

1、除了接送卡,生活中還有許多卡我們也經常在用。

(出示做過漢字標記的各種卡)

2、提問:

(1)哪一張你也很喜歡的,為什麼?

(在幼兒討論後,讓大家明白有了打折卡,付的錢就比原先少。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答疑。)

(2)配對遊戲:出示5個場景圖片:醫院、卡拉ok、小區高樓、飛機場、美容院,

請把這5個地方能夠用的卡找出來,放到圖片中,看看找得對嗎?

(3)幼兒操作,說說理由。

(4)小結:原先我們的'身邊有那麼多的卡:銀行卡、交通卡、會員卡、就診卡、手機充值卡、遊戲卡……

這些卡會帶給我們方便、帶給我們優惠、帶給我們安全,還能節約我們的時間。

三、觀看視訊——比較卡的異同

1、提問:

(1)圖片上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卡?(銀行卡)

她到哪些地方用過這張銀行卡,(百貨、新華書店、華氏大藥房、可的超市、銀行自動取款機)

(2)小結:原先有的卡除了在一個地方用,還能夠在許多的地方使用,

使用的地點越多說明這張卡的作用就越大。

(3)錄影裡的老師是怎樣用卡的?(在刷卡機上刷一下)

所有的卡都是這樣用的嗎?

(有的是插進機器裡、有的是對著機器照一下用的、有的要輸入密碼。)

(4)小結:原先卡使用的方法不都是一樣的。

2、提問:

(1)找個朋友一齊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這些卡還有哪些是不一樣的,又有哪些是相似的?用你能看懂的標記把你們找到的祕密記錄在表上。

(2)幼兒兩兩結伴組合,觀察比較,嘗試記錄。

(3)幼兒交流,老師將幼兒發現記錄在大統計表上。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我是從哪裡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和回答。

活動準備自編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後),並提問――小朋友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是媽媽生出來的,是媽媽和爸爸的種子長大的,是從子宮裡來的)。寶寶在子宮裡是什麼樣的?(用管子吸收營養,還聽音樂)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每天說“長大一點,再長大一點兒”,給我講故事、放音樂)

爸爸媽媽非常愛你,說你是他們的小天使。你應該怎樣做?(更愛爸爸媽媽)(活動前,我們曾通過個別談話的形式瞭解幼兒對於“我是從哪裡來的”認識,答案有以下幾種:不知道、媽媽生的、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媽媽不讓問。因此,我們把“精子”、“卵子”和“子宮”等詞彙編到了故事當中,也增加了對爸爸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寫,讓孩子們從正面瞭解了“我是從哪裡來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感染了我,消除了我開始還有的一些顧慮。幼兒聽得很認真,就像聽一個普通的故事一樣,而且比聽普通故事更感興趣,更認真。)

2.教師出示圖片“懷孕的阿姨”,請幼兒觀察。孩子們很高興地說,阿姨懷孕了,阿姨的肚子裡有小寶寶了。

3.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幼兒完成主題繪畫《我從哪裡來》。

4.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教師逐一記錄。活動延伸:幼兒作品展覽。

(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向家長展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陸續有家長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園聯絡欄也開闢了“老問題新回答”等欄目,增強了家園互動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媽媽的肚子裡有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卵子”,小卵子漸漸長大了,這時爸爸覺得媽媽的這顆小卵子太孤單了,就送給了媽媽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別高興,就決定生活在一起。於是,它們開始尋找一個家,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地方――子宮。它們在子宮裡安了家,快樂地成長著。後來,它們漸漸地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腳、有小手的小天使。這個小天使每天都從媽媽那裡用一根吸管吸取營養,爸爸也特別關心這個小天使,每天和媽媽一起讓他聽音樂,給他講故事。爸爸還經常呼喚他、撫摸他,關注他的成長……“長大點兒,再長大點兒!”爸爸媽媽每天都這麼說。

就這樣,這個小天使過了十個月的幸福生活。這時,小天使覺得子宮大小了,決定離開這裡,找一個更廣闊、更美麗的地方。於是,他經歷了許多的磨難,終於來到了我們中間。

小朋友們,和小天使一樣,你們都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們就是爸爸媽媽疼愛的那個小天使!

活動評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初步瞭解了“我是從哪裡來的”,並用繪畫的形式充分表現了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幼兒好奇,把自己畫在媽媽的肚子裡,體驗著一種甜蜜的感情,覺得自己就是媽媽的寶貝。有的孩子表示“要溫柔地對待媽媽”!活動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並且引發了幼兒的思考。孩子們紛紛提出了問題。為什麼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為什麼爸爸媽媽都是兩顆種子,可是生出來的小天使不一樣呢?”“為什麼小天使們長得不一樣呢?”“我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怎樣大、小便呢?”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有的問題我回答了,有的問題我請孩子們回家去查書,或者去問爸爸媽媽,找到答案,再來告訴大家。

從幼兒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男女的性別特點有了興趣。於是,我們又延伸出了下一個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5—6歲的幼兒對周圍環境事物開始有了較穩定的態度和情感。但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仍然是零碎、粗淺的。以幼兒生活附近的橋為主題與幼兒共同關注橋的演變。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作用……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對家鄉橋的具體印象,萌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橋的演變。家鄉橋在城市中的大概分佈位置。

2、學習記錄、統計,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3、萌發幼兒親近家鄉,喜愛家鄉的情感。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尋找熟悉的家鄉橋在城市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通過教學輔助課件和教師引導完成)。

活動準備: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通過收集我家附近的橋。瞭解自己熟悉的橋座落在城市的具體位置。

2、能力準備:具備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心理準備:樂群、樂學。

4、材料準備:

①橋的謎語課件

橋的演變課件

有代表性的橋在城市中的分佈位置課件

②畫橋、做橋材料

③統計表、家鄉橋樑圖片、自繪城市地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橋"的謎語課件引入主題

謎面:駝背公公,力大無窮,駝的什麼?車水馬龍!幼兒猜謎底。

二、閉眼快速畫"橋"(粉筆畫)瞭解自己頭腦裡儲存的橋的印象。

三、講述"橋的演變"故事"課件演示"

師: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沒有橋。被風吹倒的大樹正好橫搭在河兩岸,人們從上面走過去很方便,這就成了最早的橋。接著人們試著用藤條、木板來做橋,於是有了懸在河上的吊橋。人們還試著用石頭壘成橋洞,石頭被擠成橋洞很牢固,這就成了石拱橋。後來人們又試著在河面上立橋墩鋪石板搭橋,於是在很寬的河面上也能搭橋了。現在人們已經會造各式各樣的橋啦。有聯結交通要道的石橋、鐵橋、鋼索橋;有緩解交通的立交橋、人行天橋;有休閒娛樂的風雨橋、涼亭橋、吊橋。

四、討論家鄉的橋

師:我們家鄉恩施也有各式各樣的橋

問題一:你知道我們恩施有哪些橋?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橋?你家附近有什麼橋?

問題二:尋找熟悉的典型的橋的位置。先找幼兒園附近橋的位置,再找幼兒最熟悉的橋在城市地圖中的具體位置。猜測自己不熟悉的橋可能在城市的什麼位置。課件一一驗證,並通過把自己熟悉的橋貼到城市地圖相應的位置,記錄、提升幼兒對家鄉橋的整體認識。

問題三:分小組統計"自己最喜歡的家鄉橋",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五、談話"家鄉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結家鄉是中國健康旅遊基地。家鄉山高、水好、神奇美麗,為了給來恩施旅遊的人帶來方便我們還會新建、改建許多橋。

六、一起動手做橋吧!

途徑:

①用身體搭橋

②用畫紙設計橋

③選擇材料搭橋

活動反思:

《家鄉的橋》是四(上)第六單元的課文,是一篇懷鄉之作。作者通過描寫家鄉小橋的造型、名稱和橋所帶來的樂趣這三方面表達對故鄉江南的熱愛和懷念。課文的最大特點是:文字優美、意境悠遠。在設計教學時,我以課文為載體,既抓重點詞的教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去感受江南水鄉的那份意境,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那份情懷,讓學生得到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豐富精神世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欣賞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然後點出本文作者的`家鄉就在江南,他離開家鄉一別幾十年,可他鄉音無改、相思不斷。家鄉的人,家鄉的情,家鄉的景,時時浮現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鄉的橋更使他念念不忘。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江南、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情感鋪墊。

在學習第一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時,學生感受到過戶橋和單拱橋的造型。我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單拱橋上,看圖理解句中的“綴”字;看圖指導朗讀“夜裡,你撐條小船穿梭其間,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這句話,一開始學生很難讀出感覺,我適時出示圖片點撥,學生一下子就體會到應讀得輕些,讀出夜的寧靜和諧。學到這裡,學生也頓生疑問:作者說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卻只介紹了兩座橋,這是為什麼?原來作者用了“抓典型”的寫法,這是我適時告訴大家這是“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為下文的讀寫結合做準備。

在學習第二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名稱充滿情趣時,通過出示王維的《歸嵩山作》,讓學生理解“擷取”的意思;通過出示篆隸楷草四種字型,讓學生理解“飄逸瀟灑”、“剛勁雄健”的含義,欣賞不同的橋名字體,感受中華書法的美妙,並積累一些描寫字型美的詞語;通過引讀震龍橋的故事,讓學生聆聽了橋的故事。一座橋一個橋名,一個橋名一種字型,一個橋名一個故事。學生走進了文字,內化了課文語言,真是入情入境。

第三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使人充滿樂趣。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其他之樂,並用上“家鄉的橋是我們的樂園,我們可以 還可以 。”的句式說話,以課文為載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上課時我也嘗試了“讀寫結合”,家鄉的橋是作者帶著他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而寫出來的,學完課文請學生也帶著同樣的情感寫寫上海母親河上的橋,並出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橋的圖片,如:外白渡橋、豫園九曲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等,並要求大家按照“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寫。也許是鋪墊不夠,大家交流時發言並不積極,我想或許給予提示:用上“上海母親河上的橋造型千姿百態。”這個句式效果會更好些。

小百科:橋是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確切的說是用來將交通路線 (如道路、鐵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設施 (如管道、電纜等)跨越天然障礙 (如河流、海峽、峽谷等)或人工障礙 (高速公路、鐵路線)的構造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家鄉豐富的本土旅遊資源,體驗乘坐公交車的樂趣。

2瞭解乘坐公交車的方法,知道乘坐公交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能夠找到合適的出行公交線路。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乘坐公交車出行視訊

2公交車的圖片

3家鄉本土旅遊景點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小朋友,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是如何乘坐公交車的?

(小結:剛才大家說的很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小朋友是如何乘坐公交車的)

二、瞭解乘坐公交車的方法

1播放視訊,請幼兒觀看小朋友乘坐公交車的內容

提問:①出門前,小朋友的媽媽對他說些什麼?(目的地)

②找到站臺後,在站臺上媽媽對小朋友又說了些什麼?(合適的出行線路公交車)

③車子進站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看清公交車上的線路牌)

④上車後,我們要做什麼事情?(投幣、刷卡,找到座位或者站穩扶好)

⑤車子每到一站,都會有語音提示,它的作用是什麼?(幫助乘客瞭解站名,提醒到站的乘客提前做好下車準備)

2小結:剛才大家看的非常仔細,說的也很好。大家遵守乘坐公交車的秩序和規則,才能更方便、更安全的出行。

三、瞭解乘坐公交車到幼兒園的線路,知道家鄉的本土旅遊資源。

1師:現在小朋友都會乘坐公交車了,有哪位小朋友是乘坐公交車上幼兒園的.?請你說說看。

2出示本土的旅遊資源圖片

師:你們還坐過公交車去哪裡呢?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

小結:小朋友們快要上小學了,有許多小學生都是自己乘坐公交車上學、放學回家的。公交車不僅可以帶我們上學、放學回家,還可以帶我們去許多地方,看來乘坐公交車的確非常方便。

四、找到合適的出行公交線路

1師:我們的家鄉有許多美麗的景點,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乘坐公交車遊滁城

2提問你們知道我們滁州市有多少公交線嗎?(21條公交線)(可根據城市公交線路的改變而更換內容)

3和幼兒共同討論去旅遊景點的的線路,並將合適的公交線路車與圖片配對

師:今天我們乘坐公交車玩了這麼多美麗的景色,你們開心嗎?現在馬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如果大家都選擇乘坐公交車出行,就會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這樣就可以保護我們的環境,希望大家都爭當環保小衛士,告訴周圍的人們,減少開車,大家坐公交車,好嗎?

五、結束部分

師:我們滁州的夜景也非常的美麗,有空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乘坐公交車欣賞我們家鄉的夜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