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係。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4、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體鍛視訊、筷子、珠子、線、彈珠、蠶豆,時鐘一面、統計表活動過程

活動重難點:

知道一分鐘有多長,並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知道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係。

活動過程:

一、猜測交流:

一分鐘有多長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麼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師:60秒又有多長呢?一秒種很短暫,滴答一下就過去了,60秒就是滴答60下,那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邊做遊戲邊感受一下吧!

A遊戲:

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開始記時)師:誰來說說,在扮演木頭人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師:那你們覺得一分鐘的時間怎樣?(一起回答:很長)B遊戲:

師:那現在,老師再給我們小朋友一分鐘,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來。感覺一下,這一次的一分鐘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玩積木)師:剛才的一分鐘,你做了什麼事情呢?

師:那你們覺得這次的一分鐘怎樣?

總結:原來當我們扮演木頭人,一動不動時,會覺得時間很長,很長。我們玩的時候,又覺得時間很短,很短。

二、播放視訊

瞭解一分鐘時間裡可以做什麼?

1.你想知道一分鐘裡面,世界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嗎?給你們看一場小電影吧,就一分鐘哦(觀看PPT)

2.提問:你剛聽到了一分鐘裡世界上發生了哪些事情?

三、幼兒操作;

師:一分鐘世界上能發生這麼多的事,真了不起,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我們小朋友也來試試一分鐘做了多少事情。

1.老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 明確規定: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裡做了多少事情。

3.幼兒分組操作。

4.交流彙總,教師記錄結果。

(1)請你數一數在一分鐘裡夾了幾粒珠子、幾個彈珠?

(2))請幼兒介紹一分鐘的成果。

師:同樣花了一分鐘,為什麼最後的結果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兒討論。

師小結:雖然時間相同,都是一分鐘,但每組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師:我還發現剛才穿珠子那組的小朋友,他們相同的時間裡,做著相同的事情,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這是為什麼?

師小結:在相同的時間裡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原來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在一分鐘時間裡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你們有沒有信心比剛才做的更多呢?好,準備幼兒操作第2次5.再次總結各組操作資料,師:為什麼有好多小朋友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兒自由說說。

讓幼兒明白,做事情要專心,要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

四、總結對時間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時間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了一些遊戲,玩得可開心了!你們覺得時間過得快嗎?

師:一分鐘的時間不多,可是隻要我們珍惜時間,抓緊時間,也能做很多種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們警察叔叔抓緊每一分鐘,後來救出了好多被壓的人,而醫生們也抓緊每一分鐘,救活了那些垂死的傷病員。一分鐘看起來很短,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能做好多有意義的事情呢還有幾個月我們就要升入小學做小學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會怎麼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五、結束讓幼兒用一分鐘的時間站成一隊。

活動反思:

為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這樣孩子對於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為什麼結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裡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小在百般寵愛下為大,不會恰當地稱讚別人和接受別人的稱讚。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們設計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對別人的長處,應及時給予稱讚,而被稱讚的幼兒,應瞭解怎樣去接受稱讚。

活動1:續編故事《小黃鶯學唱歌》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要學會接受稱讚,大大方方接受後,說聲謝謝。

2.豐富一些詞彙。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教師講述故事:在一座美麗的森林裡,有一隻可愛的小黃鶯,它唱歌唱得非常好聽。有一天,森林裡開音樂會,小動物們請小黃鶯去唱歌。森林音樂會開始了,大家表演的節目可真好。小青蛙拉的小提琴、小麻雀的小合唱團。最後一個節目輪到小黃鶯上臺,主持人狐狸小姐說:請咱們的歌唱家小黃鶯唱一支,它唱的歌可動聽了。動物們的目光一下子朝小黃鶯看去,小黃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紅著臉上了臺。開始唱歌,可是歌沒唱一半,聲音就小得幾乎聽不見。動物們說?小黃鶯的聲音太小了。聽到動物們的話,歌沒唱完就飛走了。回到家裡,它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完,微笑著對她說……

活動2:討論課

活動目的:

1、瞭解怎樣接受和給予稱讚是恰當的。

2、教育幼兒要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

3、使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稱讚別人。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

2、引導幼兒討論:

(1)小蝴蝶對小蜜蜂說了什麼?小蜜蜂又是怎樣稱讚蝴蝶的?對方都接受了嗎?

(2)為什麼小蝴蝶和小蜜蜂成了好朋友?

(3)為什麼要給予稱讚和接受稱讚?

(4)你稱讚過別人嗎?你是怎麼做的?

3、遊戲《交朋友》。

4、小結。

附:情景表演內容:

小蝴蝶和小蜜蜂在草叢裡飛來飛去,小蝴蝶說:小蜜蜂,你天天忙著採蜜,傳播花粉,歇一會兒吧。小蜜蜂回答道:不行呀,那邊的工人叔叔等著釀蜜呢?我得加緊工作。小蝴蝶說:你真是個能幹的小蜜蜂。小蜜蜂也忙說:小蝴蝶,你還是很忙嗎?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為大自然增添不少美麗的景色。小蝴蝶說:是呀,因為我小時候做過損害花草的事,所以我現在得加緊傳播花粉,利用自己美麗的翅膀為大自然添一些景色。小蜜蜂說:咱們做好朋友吧,一塊為善良的人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附:遊戲《交朋友》幼兒隨音樂找朋友,找到朋友後,說出同伴的長處,然後一塊跳舞,依次輪換。活動評析:故事《小黃鶯學唱歌》,是教育幼兒學會接受稱讚,大大方方接受後說謝謝。這一活動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孩子們能在本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續編出多種故事結尾,情節豐富,趣味性強。討論課教育幼兒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並瞭解怎樣接受和給予稱讚是恰當的。討論課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稱讚別人。這節課我利用情境表演《小蝴蝶與小蜜蜂》吸引幼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並從小蝴蝶和小蜜蜂生動的對話中,讓幼兒親身體驗為什麼要給予稱讚和接受稱讚。

小百科:稱讚是指人們對某件事的讚揚,即對某件事的認同的基礎上覺得它做得好。也就是稱讚這個詞語的詞意之註解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夏天到了。在夏季,小朋友們最喜歡吃冰棍。吃完冰棍後,冰棍棒該如何處理呢?

一般,孩子們都將它隨手丟棄。有一次,黃英宗和王澤儀在桌上擺弄玩耍冰棍棒,許多小朋友都過來圍觀,嘰嘰喳喳,好不熱鬧。我想:在大班幼兒已經學習過使用點狀、線狀、棍狀材料進行拼貼製作的基礎上,不妨引導幼兒用冰棍棒製作,不但有利於環境保護,變廢為寶,還能促進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讓他們感受到:美就在我們身邊。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選用長短各異,形狀不同的冰棍棒進行製作,初步掌握”釘”、”粘”的製作方法。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以及對美的感受力。

3.培養幼兒與同伴的團結協作能力與互幫互助的精神。

三、活動準備:

1、用冰棍棒製作的玩具或飾品如:小扇子、小屏風、帆船、亭子、掛飾、摒畫、小彈弓、柵欄、表演棍子木偶等等。

2、各種洗淨晒乾的冰棍棒若干。

3、輔助材料:乳膠、活動鉚釘、小錘子、雙面膠、彩色貼上紙、顏料、皺紋紙、線繩、皮筋。

四、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再過一個月,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就要畢業上小學了,幼兒園的每位老師都非常喜歡你們,捨不得你們走。為此,她們親自做了小禮物送給你們。你們想看看嗎?”

2.引導幼兒觀察範例:

〈1〉、教師一一陳列小禮物,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

〈2〉、教師小結:這些漂亮的小禮物都是用我們平時吃完的冰棍棒做成的。你們喜歡嗎?

3.師生共議製作方法(難點是“釘”和“粘”)

〈1〉、以”小扇子”為例:用12根雪糕棒(扁形)按順序排列,在一端釘一個小孔,用活動鉚釘穿上,紮緊,然後把每根小棒塗上不同的顏色。注意釘時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傷手。

〈2〉、以”小吊飾”為例:用三條寬膠帶粘在六根雪糕棒的背面,拼成一塊小木板,再用鉛筆畫出你喜歡的圖案,塗上顏色,最後上端掛好繩子,下端墜一個流蘇。注意貼上時不要留縫隙。

4.幼兒製作:

〈1〉、提出活動要求:分組製作,與同伴合作、分工,先商量用冰棍棒製作什麼物品,然後找材料,最後製作。

〈2〉、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的團結精神,讚許互幫互助的品質同時強調安全性。

5.欣賞、評價作品:

〈1〉、讓幼兒自由欣賞同伴的作品。

〈2〉、教師表揚有創造性和製作認真,仔細的幼兒。

五、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製作好的物品送給各班老師。

2、讓幼兒在美術活動區繼續製作,玩耍冰棍棒,供遊戲時使用。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圍棋一直是我園的特色課程,十多年來,我們深深體會到,黑白世界中演變出的無數有聲有色的“戰局”,開掘了幼兒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有研究表明,孩子學圍棋的最佳年齡是5歲左右,我園開展圍棋教學是從小班下學期開始,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意在讓孩子們在初入圍棋之門就感覺“棋樂融融”,萌發對圍棋的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認識圍棋棋盤、棋子,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點上。

2.能夠正確迅速地尋找到圍棋的交叉點。

3.在活動中不與他人碰撞,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配有圍棋兒歌的音樂。

2.大圍棋盤一塊,立體圍棋格一個。

3.圍棋子若干。

4.地面上畫有圍棋盤。

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進場

1.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鍛鍊鍛鍊身體吧。”

2.幼兒隨著音樂邊跳邊進場。

(評析:我採用了小朋友非常熟悉的《健康歌》音樂,歡快鮮明的節奏、熱烈奔放的旋律風格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的運動興趣。將原有歌詞改編成朗朗上口的圍棋兒歌,更加切合本次活動主題,且起到前後呼應的作用。)

二、認識棋盤和交叉點、棋子

1.認識棋盤

(1)師:“看,今天小黑和小白兩個好朋友來到了這裡,我們跟他們打聲招呼,他們的家在哪兒呢?”

總結:他們的家叫棋盤。

(2)師:“棋盤是什麼樣子的?棋盤上面有什麼呢?”

總結:棋盤是方方的,上面有許多橫線和豎線。

2.認識交叉點

(1)師:“小黑和小白要回家了,誰來送他們回家?送對了嗎?”(請兩個小朋友將小黑和小白送到棋盤上)

(2)小黑送到了橫線上,教師出示立體的圍棋格演示橫線太窄,小黑站不穩,會掉下去,所以橫線和豎線都不是他們的家。

(3)小白送到了圍棋格中,教師同樣演示圍棋格中間是個陷阱,小白會掉下去,所以圍棋格也不是他們的家。

(4)送到橫線和豎線的交叉點上對不對呢?教師出示立體的圍棋格,演示小黑和小白站在交叉點上很穩,所以交叉點才是他們的家。

3.認識棋子

(1)師:“小黑先回家,小白後回家,它們玩輪流回家的遊戲叫圍棋,小黑是黑棋,小白是白棋。”(教師示範操作)

(2)請小朋友送另外兩個黑棋和白棋回家,檢查是否送到交叉點上,再進行一次。

(評析: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理解圍棋的有關知識,我創設情境,讓幼兒送小黑和小白回家,引出他們的家到底在哪裡的問題,立體的圍棋格通過穩與不穩的區別生動地演繹了為什麼交叉點才是他們的家,小朋友先看再送最後評價,瞭解了棋子與交叉點的重要關係。我還通過小黑、小白的先後輪流回家,暗示了圍棋的基本規則,使幼兒對圍棋知識有了粗淺理解。)

三、玩“找交叉點”遊戲,鞏固圍棋知識

1.在地面棋盤上找交叉點

(1)師:“地板上也有一個大棋盤,請小朋友找找交叉點在哪裡,小朋友屁股底下有大棋子,等會兒請你把大棋子送回家去。”

(2)幼兒找交叉點站好,教師檢查是否正確。

2.遊戲

(1)師:“小朋友拿的棋一樣嗎?誰是黑棋寶寶?誰是白棋寶寶?等會兒請你去找個好朋友一起玩遊戲,兩個好朋友必須一個是黑棋,一個是白棋。”幼兒在音樂聲中玩“找朋友”的遊戲,教師個別指導。

(2)師:“聽,可能是大獅子來了,我們應該躲在哪裡才安全呢?等會兒聽到訊號趕快躲到交叉點上去。”教師幫助個別幼兒。

(3)遊戲再完整進行一次。

(評析:小班孩子的注意力不穩定,我不斷變換教學方式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地面上的大棋盤為幼兒創設了更加開放的學習空間,幼兒通過個別尋找交叉點並正確擺放圍棋,懂得了下棋要下在交叉點上的道理,而且內化為技能,在後面的遊戲中聽到獅子音樂的訊號,能迅速正確地躲到交叉點上。)

四、韻律活動表演

1.師:“大獅子灰溜溜地走了,我們一起來跳個舞慶祝勝利吧。”

2.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表演圍棋操。(評析:讓幼兒拿著圍棋表演圍棋操,一來舒緩了剛才躲避獅子時的緊張情緒,二來讓幼兒感覺到學圍棋就像玩遊戲般快樂。)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真聰明,躲過了大獅子,老師獎勵你們黑、白顏色的糖果,回去後請你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吃,怎麼吃呢?你吃一顆黑的,我吃一顆白的,輪流吃。”

活動評析

小班孩子具有好玩、好動、愛遊戲的特點。如果採用灌輸圍棋知識的方法,會扼殺孩子對圍棋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把呵護孩子的興趣放在首位,著力圍繞“趣”來展開。

一、滲透增“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說:“幼兒園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如果純粹對幼兒進行圍棋教學,色彩的單調、方法的單一、內容的枯燥肯定會給幼兒帶來乏味的感覺。我把健康領域中的遊戲滲透到圍棋教學中,鞏固了幼兒對交叉點的認識,強化了幼兒尋找交叉點的技能。還整合了音樂《找朋友》與《獅王進行曲》,大大增加了圍棋教學的情趣。

二、情境激“趣”

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就是同化和順應平衡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興趣是同化過程的一種動力。”因此,我精心創設符合小班孩子年齡特點的情境,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我將黑棋和白棋以可愛的娃娃形象出現,牢牢鎖定孩子們的注意力,棋盤比作圍棋的家調動起了孩子們溫馨的生活經驗,較好地完成了“認識棋盤、棋子”的.教學目標。我再以小黑和小白要回家為由請小朋友送它們回家,更是激發了孩子的參與積極性。

三、“趣”破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點上,並能找到交叉點。我採用了直觀法,利用立體的圍棋格直觀地表達了棋子要落在交叉點的道理,教學重點順利突破。還在地面上佈置了一個大棋盤,先是幾個幼兒示範找交叉點,強化大家對交叉點的認識,接著讓全體幼兒去站位,符合小班孩子好動的特點。幼兒在看、找、站的系列活動中,提高了觀察、判斷能力,尋找交叉點的技能得到了有效強化。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活動中,發揮主人翁和團隊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體諒,相互幫助,能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

2、能力目標:在實踐過程中每名幼兒要體現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發揮出綠色幼兒園成員的自豪與自律,從小鍛鍊身體,向大家展示我們西二幼的風采。

3、知識目標:瞭解“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向大自然學習,並去社群、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傳。

活動準備:

1、每個級部製作活動宣傳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樹同成長”;中班“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大班“幼兒園社群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

2、製作“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

3、大班幼兒組建“小騎士護綠隊”

4、各班製作植樹節版宣傳報。(關於“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

5、澆樹種樹用的水桶鐵鍬等植樹工具。

6、樹苗若干。

活動過程:

(一)“種一棵小樹,綠一方淨土”植樹節活動開始儀式。

1、園長講解植樹節的來歷,宣佈活動開始。

2、園林處工程師講解種樹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種樹。

3、社群居委會工作人員向小朋友介紹種樹的意義,講解護綠愛樹的重要性。

4、為“小騎士護綠隊”揭牌,隊員從園長手中接過“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幟,提出口號“你來,我來,大家來,共創綠色幼兒園”,並向大家倡議:“讓我們的世界變成青青世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二)分級部開展不同主題的植樹節活動。

1、小班家園活動主題“我和小樹同成長”流程:給校園內的樹澆水、鬆土、修枝——給樹掛牌,與小樹合影,小樹比比高——和“樹姐姐”(扮演)做遊戲。

2、中班家園活動主題“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流程:在幼兒園種植園地,和家長一起種植小樹

——掛牌合影(寫上種植人及名稱如“愛心樹”“心願樹”“成長樹”等)。

3、大班家園活動主題“幼兒園社群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流程:幼兒在家長護送下騎小自行車到金色新城公園給樹木掛牌——認識各種樹木並做調查——繪畫樹木——把“小小綠意帶回家”開展家庭種植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朋友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友誼。

2.瞭解友情卡的意義,並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資訊。

3.體會朋友間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製作友情卡的紙張、彩筆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好朋友音樂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談話:歌曲中唱到了什麼事情?

(2)今天要來尋找友情寶藏,想要得到友情寶藏,就要完成挑戰任務。

2.挑戰遊戲。

(1)挑戰

1.擁抱好朋友。

師:小朋友,你有擁抱好朋友的習慣嗎?你在什麼時候會擁抱你的好朋友呢?說說擁抱好朋友時你的心情怎麼樣?

小結:“擁抱”是表示感謝、安慰、不捨。

(2)挑戰

2.合作遊戲---抱抱團(聽數字抱好朋友)

師:如果你沒有朋友,你還能玩到這麼多好玩的遊戲嗎?

小結:有朋友的你們最幸福。

(3)挑戰3.製作友情卡。

①師:我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給自己的好朋友製作一張有情卡吧,卡上要寫上你的祝福語或者畫上你要畫的圖畫,顏色可以是五彩繽紛的。

②幼兒製作友情卡,教師巡迴幫助孩子在卡上寫一些祝福的話。

3.收穫友情寶藏。

互贈友情卡。

活動延伸

瞭解動物間互相幫助的朋友,完成幼兒用書“動物的友情卡”。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家庭成員是孩子最喜歡和最親近的人,有關父母、爺爺、奶奶的故事也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本活動設計意在從幼兒熟悉且關心的家庭成員入手,通過相互介紹、唱歌等形式知道家裡的人數,萌發幼兒對親人的熱愛之情。同時寓數學教育於幼兒日常生活中。

 活動目標

1.知道家庭成員數量。

2.萌發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3.會比較多、少、一樣多。

活動準備

1.收集全家福照片。

2.音樂磁帶《我家有幾口》。

過程建議

1.共同欣賞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2.數一數自己家有幾口人?

3.幼兒之間相互比較自己家庭成員與別人的家庭成員人口數有什麼不同,比一比,誰家人口多,誰家人口少,誰家和誰家人口一樣多。

4. 用自然聲學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5.嘗試根據自己的家庭成員情況改編歌詞,互相演唱、欣賞。

延伸提示

1. 將“全家福”照片收集起來辦一個“我的家”展覽。

2.在活動區中用實物鞏固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3.欣賞歌曲《我家有幾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值日生的工作職責,使他們養成做事細緻、有條理的好習慣

2、激發幼兒做值日生的榮譽感,體驗為別人服務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準備:

各種餐具及學習用品

活動過程:

一、師幼討論,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當過值日生嗎?你當值日生時做過哪些事情?是怎樣做的?”

2、請個別幼兒講一講自己當值日生時的情景

二、組織幼兒討論怎樣當好值日生,激發幼兒做值日生的榮譽感。

1、“你當值日生時幫助班級和別人做了哪些事情?你是如何把自己做的事做好的?”

2、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值日生的職責值日生有許多事情要做:給自然角的花草澆水;收拾整理玩具櫥、活動角區;進餐時幫老師分組擺放碗筷、收拾桌面衛生;用小抹布擦擦窗臺等

三、讓幼兒分組練習做值日生,體驗為班級、他人服務的快樂

1、學習如何擺放碗筷:要求筷子放在碗的右邊,筷子要對齊放平

2、學習如何整理、修補圖書;要求用膠水、白紙把圖書破損處貼好,學會按圖書的大小順序排列圖書,同一類的圖書放在一起。

3、讓幼兒學習整理活動區: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水------

4、引導幼兒說說今天做值日生的體會,使幼兒知道,班級的許多事情要靠小朋友自己來完成;能為班級做事、為大家服務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值日生一定要認真、仔細的做事情,不能馬馬虎虎。

四、延伸活動

每位幼兒輪流當值日生,每週評選優秀值日生數名進行表揚。

活動反思

1、升入中班後每個幼兒都安排了做值日生,本節活動幼兒既熟悉又真實,能很快掌握有關知識,體會為大家服務的快樂。

2、個別幼兒只能聯想到自己做的值日生工作,說不出其他的工作範圍,有待教師調整。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小腳,喜歡做小腳的遊戲。

2、知道小腳會隨著身體的長大而長大。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節奏歡快的音樂磁帶;一份新生寶寶腳印;地墊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組織活動:

1、帶領幼兒隨音樂入場

師提問:剛才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和我們一起跳舞?(小腳)

小腳在哪兒?快把它請出來吧!

聽:(脫鞋)脫下這個鞋寶寶,脫下那個鞋寶寶,小腦袋靠一起,放在邊上多整齊。

(脫襪子)縮起小脖子(將襪子口退出腳跟)

拉長小鼻子(拉襪子尖將襪子脫出)

捲起小身子(將襪子捲起)

住進小鞋子(放進鞋子裡)

排排做好。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小腳

師:小腳小腳伸出來,轉一轉,搖一搖,點點頭,一起和我來跳舞(帶領幼兒雙手撐地,兩腿放輕鬆)小腳真可愛,給小腳找照個相(出示圖片)

提問:小腳有幾隻?(兩隻)一隻叫左腳,一隻叫右腳,左腳向客人問問好,右腳搖搖頭。兩隻小腳碰一碰做對好朋友。

2、師提問:小腳上有什麼?(腳趾頭)快數一數一隻腳上有幾個腳趾頭?一樣大嗎?

小結:小腳真可愛,12345五個腳趾頭。

提問:腳上除了腳趾頭還有什麼?(腳跟腳尖腳背腳底腳趾甲)

腳跟:圓圓的,點點地,踮一踮,畫個圈。

腳尖:可以跳舞。腳背:弓一弓,像小橋。

腳底:撓一撓腳底心有什麼感覺?(癢癢的)上面叫腳背下面叫腳底。

小結:兩隻小腳丫,十個腳趾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往上擺,往下襬,往左擺,往右擺,勾起腳趾點點頭,彎彎腰,豎起腳跟踮踮地,問個好!

3、比較腳的大小

師:寶寶,和老師同伴比一比誰的腳大?為什麼老師的腳比小朋友的腳大呢?

小結:(出示小腳印圖)老師的腳出生時就這麼小,後來人長大了腳也長大了,等小朋友長大了小腳也會長大。

4、小腳的作用

師:小腳真有趣,你喜歡用小腳做什麼?(幼兒自由說並嘗試)

你能用腳做哪些走路的樣子?(用腳尖走用腳後跟走)

5、小腳會跳舞。聽剛才的音樂,要求小腳按節拍跳舞。

6、保護小腳。

師:小腳會做這麼多事情,我們聞一聞小腳有什麼味道?(臭臭的)為什麼臭臭的?(出汗了)用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小腳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幼兒自由說)

小結:我們要天天洗腳,天天換洗襪子,還要勤換鞋子,勤晾晒鞋子,腳趾甲長長了會生細菌我們要勤剪指甲,穿大小合適的鞋子,這樣我們的小腳就不會有難聞的味道了。

三、結束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學習穿鞋子和襪子,跟隨歡快的音樂跳著走出教室。

四、延伸活動:

到戶外做一些小腳喜歡做的活動(如:踩沙,跑跳,玩水等)。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孩子們認識了小腳,在生活中孩子們雖然對自己的腳非常熟悉,但對於腳的各部分孩子們瞭解的很少,課堂中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自己的腳,幼兒學習興趣濃厚,與老師配合默契。在保護小腳的環節中,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見解,並能充分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教學效果較好。不足之處是部分幼兒活動中與老師配合不好,課堂組織環節欠佳,還有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穿鞋子襪子不會,不知鞋子的左右,容易穿反,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進一步跟上練習。

大班語言繪本《媽媽買綠豆》公開課視訊+PPT課件教案音樂小視訊小班繪本公開課《想吃蘋果的鼠小弟》視訊+課件PPT+說課+教案反思音樂動畫小班語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說謊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良後果。應該做個誠實的人。

2、教育幼兒愛日常生活中不說謊。

3、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錄影帶:木偶片“狼來了”有關圖片三幅。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瞭解說謊的危害。

討論題;

(1)大人為什麼不相信小孩子?(解釋說謊的含義)

(2)小孩子說謊後發生了什麼事?

(3)如果小孩子不說謊會怎麼樣?

2、通過觀察和討論圖片,讓幼兒明白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說謊。

(1)介紹圖片:紅紅將姐姐的畫帶給老師看,說是她畫的,希望得到落實的誇獎。

討論題:紅紅對嗎?為什麼?這樣做了以後會怎樣呢?她應該怎麼做?

(2)介紹圖片:東東將圖書撕破了,媽媽問他時,他說;“不是我撕得。”

討論題:東東對嗎?如果你是東東,應該怎麼做?

(3)介紹圖片:幼兒園發了新玩具汽車,小云很喜歡,將它悄悄地帶回了家,對奶奶說:“這是老師送給我的。”

討論題:小云做得對嗎?為什麼?他應該怎麼做?

3、與幼兒共同小結:大家都一個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根據自己對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理解和把握,我認為一個支援學生髮展的教學設計,要追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提高德育實效。在《做誠實的孩子》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思考並實踐著開放式、活動化、對話式的教學策略,冷靜而充滿智慧地關注學情,樹立“以學為中心”,創造“以價值觀確立”為核心的課堂,活動間呈現遞進化,評價過程提升學生能力,活化教材的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