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沈從文《邊城》精品導學案

沈從文《邊城》精品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邊城》精品導學案

沈從文《邊城》精品導學案

  【學習目標】

在文中尋覓沈從文著力歌頌的“恰如其分的愛與美”,體會《邊城》田園牧歌式情調。

 【學習重難點】

1、瞭解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風土人情,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來源:]

2、從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尋覓人性美與人情美的蹤跡。

【整體感知】

《邊城》整部小說共有二十一章,課文節選自原文的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介紹茶峒端午節賽龍舟的風俗,以及今年龍舟比賽的準備情況。

第四章:倒敘兩午前翠翠和二老儺送在端午節的邂逅。

第五章:倒敘一年前的端午節,翠翠和大老相遇以及爺爺提親的玩笑在翠翠心上造成的波瀾。

第六章:回到現在,寫祖孫兩人和過渡客的遭遇以及送親隊伍在翠翠心頭引起的漣漪。

這四章小說,時間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憶,迴環往復,而又呼應銜接,使情節內容跌宕起伏,也極大地豐富拓展了人物的心靈世界。

  【閱讀討論】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現了一幅古樸而又動人的湘西風情畫卷。閱讀課文,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出這一點?

(一)風景美:“豆綠色”“銀色薄霧”,象徵了純潔、原始和無汙染。

(二)風俗美:端午節風俗(穿新衣、畫王字、吃魚吃肉、看划船、划船靠前可領賞、放鞭炮、軍民追趕大雄鴨、包尖角粽子、迎婚送親給紅包)新年(獅子龍燈、鑼鼓炮仗煙火)和諧、淳樸

(三)人情美:

1、軍與民、官與民(安居樂業、與民同樂)

2、賽龍舟的水手之間、窮人與富人(順順、團總)、爺爺與賣皮紙商人、爺爺與代理看船的(善良、淳樸、敦厚、樂於助人)

3、翠翠與儺送:邂逅、誤會、朦朧、情竇初開

4、翠翠與爺爺:女孩的心事真難猜,翠翠單純活潑、天真無邪,善良溫順,乖巧可人;又情竇初開,不免思緒紛亂,舉動反常,總之,自然而健康,符合人的本性。老船工有湘西底層人的淳樸、誠實和堅忍,雖然生活清貧,卻樂善好施,灑脫中又時露迂闊,對孫女充滿悲憫的疼愛。

 【資料補充】

據說,1984年,沈從文在眾人陪同下,重遊湘西老家,興致勃勃,然而,最後一天,82歲的他卻突然坐在地上不起來,哭著說自己再也不想離開了。

1988年沈從文病逝於北京,歸葬於老家鳳凰。山城之側,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皺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歸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遊歸來的沈從文,在這兒畫上了他一生的最後一個句號,像孩兒永遠撲進母親的懷抱。

 【小結】

金介甫說,“不靠日曆時間來記錄歲月的消逝,而是靠收穫莊稼,靠民間節日,人的紀念日來說明季節的到來”,就是說通過民俗、儀式中的行動展現了人物的性格。老船伕、翠翠、天保、儺送,還有士兵、水手、過往的商旅,無不具有質樸、純真、善良的品性,與湘西這片土地的健康、自然,優美的環境和諧一致。環境在小說中成為人物集體性格的一個隱喻。風景就是人。

2、作者在小說中從祖孫情、愛情、軍民情、鄰里情、朋友情、擺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構築了一個人性美的理想王國。擷取最打動你的細節,在課本上進行圈點批註,然後與同學互相交流,談談你在當中感悟到的人性之美。

(一)祖孫情 : 爺爺關愛翠翠,翠翠愛戴爺爺。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現出這種濃濃的祖孫情。比如:

(1)老船伕即刻把船拉過來,一面拉船,一面啞聲兒喊問:“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會祖父,口中卻輕輕地說:“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裡鯉魚吃去了。”“即刻”,反映了老船伕動作的靈敏、迅速。“一面……一面……”的連詞運用以及“翠翠,翠翠”的連聲呼喚,都說明了爺爺的焦急。“啞”字,表現出爺爺的蒼老以及急促地神態。這些都表明了老船伕對孫女真誠的愛護。“輕輕”地說,是翠翠故意不讓爺爺聽見,“不是……不是……”“早被”這些心理描寫,鮮明地表現出翠翠對爺爺的嗔怪,但這種嗔怪又不大聲張揚,只說給自己聽,不惹爺爺生氣。表現出翠翠對爺爺愛戴。

(2)祖父說:“順順真是個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說:“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爺爺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觸動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說話很小心。先說順順好,再說大老好,最後又似乎多餘地說“這一家人都好”。可見爺爺對翠翠的愛是多麼細緻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是翠翠的嬌嗔,表現少女情竇初開的嬌羞。

(3)(祖父)不加檢點笑著說:“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翠翠就說:“爺爺,你瘋了!再說我就生你的氣!”懂得孫女的害羞與懂事,不主動袒露心跡。“不加檢點笑著說”表現出爺爺心情的迫切,但為了考慮孫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帶著玩笑的口吻來明確試探,可見爺爺用心良苦。“你瘋了!”一則表現出翠翠對婚事的重視與掩飾心態,還表現出對爺爺亂點鴛鴦譜的嗔怪。這些神態和語言描寫,表現出祖孫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

(二)軍民情:官民同樂,軍民一家。

“十餘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並無特別變故發生。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好事的軍人,當每次某一船隻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你爺爺一定到軍營裡喝裡酒,醉倒後,被人抬回去了。”“照例可以看到軍營裡和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好勇取樂的軍士……”其中“注重”寫出了以民為本的慎重態度,“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當,“既……也……”表現出治安成果的巨大,“莫不”是從範圍上、“極”從程度上寫出了官民同樂的普遍現象,“好事”寫出了軍士的主動性,“必”、“照例”寫出了端午軍民同樂的常規性、有序性,“抬”寫出了軍民一家親的真誠之愛。這些都鮮明地表現出官民同樂、軍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會狀況,構築了其樂融融的理想的社會生活模式。

(三)鄰里情:有仁有義,愛心奉獻。

(1)“為守渡船的老傢伙稱讚了那隻肥鴨兩次,順順就要大老把鴨子給翠翠。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拮据,節日裡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許多尖角粽子。”“肥鴨”說明鴨子的肥大健碩,是代表榮譽的戰利品。將它不假思索地送於祖孫倆,說明順順的慷慨大方、尊老愛幼。“且知道”、“又送了許多”說明順順並不是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裡裝有貧困人家,一有機會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應了前文的“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

(2)“那人向祖父說,翠翠長得很美。問過翠翠的年紀,又問有沒有了人家。”稱讚翠翠長得很美,表明了順順對翠翠的喜愛,“問”了“又問”,表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那份關愛之情。這些都表現出順順的仁義慈善美德。

(3)“翠翠趕即為那人點上火把,讓他有火把照路。人過了小溪上小山時,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著,翠翠說:‘爺爺,看嘍羅上山了啊!’”“趕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動迅速,主動為他人著想。“望著”、“上山了”寫出了翠翠同祖父視鄰里如家人,目送時間之長,情意之真。

(四)朋友情:人生知己,同懷視之

(1)“溪邊的那個朋友,也應當來看看年輕人的熱鬧,回去一趟,換換地位還來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來”“也”、“換換”、“不必”表現出老船伕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質。對朋友十分關心、體貼,真夠朋友!

(2)“老船伕聽說十分高興,於是把酒葫蘆取出, 推給城中來的那個人……一面……一面……不到一會兒,那人卻在岩石上被燒酒醉倒了。”老船伕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趕回來的好意,反而“十分高興”,表現出老船伕的樂朋友所樂!“推給”的動作描寫,表現出兩位老朋友間的互相謙讓,更表現出老船伕的豪爽與熱情。“一面……一面……”,所謂“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話萬言不贅”,我們似乎可以看見老哥倆促膝交談的無間場面,可聽到觥籌交錯、開懷暢飲的笑語喧譁。“醉倒了”,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須“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伕的真情、盛情、關愛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3)“你那天只是很不得讓城裡的爺爺把裝酒的葫蘆吃掉!”這裡通過翠翠的口,側面表現出老船伕對朋友的無比真誠,對友情的萬分珍重以及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五)愛情:甜而美

(1)“但男子聽去卻是另一番好意,男的以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亂叫,放肆的笑著,不見了。”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質樸,不朝壞裡想,對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現出二老對翠翠誤解人意的寬容以及豁達、開朗的性格。

(2)“那人說是二老告訴他的,他是二老家的夥計,送翠翠回家後還得迴轉河街。”說明了二老“不見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專程護送翠翠回家,表現出二老對翠翠的愛護。

(3)“但是另外一件事,屬於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晚上。”“沉默”的是表象,激盪的是內心,說明愛情已經在翠翠心頭萌生,對二老人品的愛慕,使她展轉反側,寤寐思服,徹夜不眠。

(4)“但這印象不知為什麼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歷的事情甜而美。”“但”表示語意轉折,說明語意的重點在後面。“總不如”,是用比較來烘托愛情的份量最重,那個端午最珍貴,愛情的滋味因真而甜,愛情的價值因善而美,愛情的長度因甜美而難以忘懷。

(六)人物情:和而諧

(1)狗隨人行,盡保衛之職責。翠翠到哪裡,狗也隨到哪裡。“祖父知道黃狗在翠翠身邊,也許比他自己在她身邊還穩當,於是便回家看船去了。”

(2)狗通人意,盡探視之能事。“見黃狗先在太陽下睡著,,忽然性來便發瘋似的亂跑,過了河又回來……可是一會兒那遠處的聲音被她發現了。”表現出狗的敏銳的感覺。

(3)人安狗閒,平等相處。“翠翠跑還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雙簧嗩吶,請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岩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不止什麼時節,守在船頭的祖父睡著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著了。”這是一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寧靜而神聖。

最後一節描繪了一幅非常和諧非常恬美的畫面,嗩吶悠悠,白雲悠悠,帶著爺爺的祝願,載著翠翠的情愫;然後,“守在船頭的祖父睡著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著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寂靜,淳樸,傷感,美麗。這是作者的家園,是他的世外桃源,是他魂牽夢縈的湘西熱土。

 【拓展閱讀】

中國詩歌中最美的邂逅

採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飈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長幹行 李白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兩小無嫌猜,同居長幹裡。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釵頭鳳 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閱讀練習】

07北京卷 溼溼的想念

七十年前,爺爺沿著一條沅水,走出大山,走進那所無法畢業的人生學校,讀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書。後來,因為肚子的困窘和頭腦的困惑,他也寫了許多本小書和大書,裡面有許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畫卷,這些文字與畫託舉的永遠是一個沅水邊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後,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尋到沅水上游,尋找爺爺一生都離不開的故土故水。

正值冬季,湘西竟然處處蔥蘢青翠,與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鮮明對比。山還是那座山,灣依然還是那道灣,但橋已不是那座橋,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鳳凰城鎮裡風味獨特的吊腳樓,被速生的鳳頭磚瓦樓漸漸替代,但這片土地上已悄悄變了模樣。

看不到了,爺爺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夢想。你筆下的那種種傳說、風情和神奇故事,我怎麼想像它們曾經在這山地水域中發生過,流動過,閃耀過,輝煌過?而眼前的這支清流亦負載,亦推託,一點也不動聲色。

而我回到這裡,並不是要尋找你七十年前的起點,有多少風景將永遠不能回來,我只想讀一讀你的天地,這裡有著不刻意維護而能留存下去的東西。

在水邊長大、水邊懂事,爺爺的第一所學校就是這條沅水。他在自傳中說,“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與水不能分離。我的學校可以說是在水邊的。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

水給爺爺三樣東西:

水給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爺爺認得書本識得字是從私塾小學校開始,而他識到書本上無從寫出的豐富人生,卻是在校園外、老街店鋪、橋頭渡口、水上人家……沒有誰來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機敏的鼻子接受水邊的光色、聲音和氣味給予一顆小小心靈的感覺,把各種事物的內容和意義在遊戲中融會,豐富自己的想象,最終凝聚為他對生活對世界的獨特思索。

水給了他堅忍柔韌的性格。爺爺曾說過:“水的德性為相容幷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汙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使涓涓細流,也能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爺爺一生境遇和麵對境遇時處事方式的寫照。他是那麼溫和,又是那麼倔,倔得從從容容。

水激發他對人世懷抱虔誠的愛與希望。正如爺爺說過的那樣:“水教給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做橫海揚帆的美夢。”“美夢”中蘊含著他的人生渴望,他執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編織樸實單純的理想。雖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會理想,但是他熱切地希望能為百病纏身的民族喚回一些健康的記憶、美好的夢想。

爺爺曾說:“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溼的。”此時我的眼睛也是溼的了,誰能體會他那種熱情洋溢之中的憂慮,幽默後面的隱痛,微笑之間的悲涼,悲涼之外的深重的愛!很多年,我們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們不懂。水邊學校水邊書,我是否來得太晚?

儘管爺爺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但這 一片水土上的光輝,在爺爺生命中終生不滅。我記得爺爺最後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過去的風景裡。

爺爺,有一天我要送你回來,輕輕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風景裡。那風裡雨裡,透明的陽光裡,透明的流水裡,有我溼溼的想念,永遠永遠。

(取材於沈紅《溼溼的想念》)

【注】①本文中的“爺爺”指作家沈從文(1902—1988)

18.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本文側重描述故鄉的風景和水邊的生活對沈從文一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B.文中的“書”有的地方指爺爺的創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豐富人生。

C.“水”的相容幷包、柔弱中有強韌的品德賦予了爺爺溫和而倔強的性格。

D.結尾一段表達了作者在爺爺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鄉的熱切憧憬。

E.文章通過回到爺爺故鄉的所見所想,集中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

【答案】D E

D項中“在爺爺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鄉”的理解不當。本文為沈從文先生去世後所寫,第⑿段中“我記得爺爺最後的目光”可證。

E項“集中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的理解不當。所謂“物是人非”,指景物依舊,人事更改;或自然永恆,人生無常。本文有“物是人非”的因素(如“山水依舊,但爺爺已然逝去”),但談不上“集中”表達。文章主要表達的是:爺爺對水的深情和對理想的篤定伴隨其一生。這不能簡單地概括為“物是人非”。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意的理解。本題的兩個錯誤選項,第一個沒有任何難度,與原文稍作比對即可;第二個對“以偏概全”的錯誤理解提出較為嚴格的“精讀”要求,對一些不求甚解的考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19.文章第一段指出“這些文字與畫託舉的永遠是一個沅水邊形成的理想”,說說這“理想”是什麼?(4分)

【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為民族喚回一些健康的記憶、美好的夢想。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詞語的理解和對文章思路的把握。提問點在第一段,相關點是憑藉內容上的關聯來確定的。從題幹鎖定的句子來看,這裡的“理想”與“文字與畫”直接相關。第十段中既有與“理想”相呼應的資訊——“美夢”,也有與“文字與畫”相呼應的資訊——“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而“美夢”的具體含義在第十段中揭示得很清晰:“他熱切地希望能為百病纏身的民族喚回一些健康的記憶、美好的夢想。”將這些資訊整合,便是對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釋。

20.結合“溼”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義,說說為什麼沈從文認為“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溼的”?(6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品內容的分析與概括。題目做出較為明確的提示:“結合‘溼’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義。”在文中,“溼”和水有關,也和淚有關(下文有“我的眼睛也是溼的了”)。和水相關的含義又有兩層:一是外在,人事皆發生在水邊(第⑻段);二是內在,水有流動性,有性情品格(第⑼段)。和淚相關的含義亦有兩層:一是從客觀感受物件上來說,人事有哀樂;二是從爺爺的主觀性情上來說,他有著“熱情洋溢之中的憂慮,幽默後面的隱痛,微笑之間的悲涼,悲涼之外的深重的愛”。水的外在與內在、淚的客觀與主觀,將其歸納概括便形成本題的四個要點:①值得回憶的人事,往往是與河流(水)密切相關的;②鮮活、流動、有生命的;③令人感動、催人淚下的;④浸潤著深沉情感的。

儘管這4個要點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據,但對考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考生很難將其分析得如此細緻。因此,本題是一道難度較大的試題,對一般考生而言,能答出三個要點並不容易。

【答案】因為值得回憶的人事,往往是與河流/沅水密切相關的,浸潤著深沉情感的,鮮活、流動、有生命的,令人感動、催人淚下的。

21.沈從文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有位評論家卻說“沈從文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種說法的理解。(4分)

【答案】二十歲以前生活在沅水邊的土地上,二十歲以後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回憶裡。【解析】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觀點的把握。題乾的提示意味相當明顯——“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顯然,題目是問沅水在沈從文二十歲前和二十歲後各扮演了什麼角度,各具有怎樣的意義。再參考“結合本文”的題幹限制,我們便可從文中搜尋相關資訊了:

第⑵段中說:“七十年後,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尋到沅水的上游,尋找爺爺一生都離不開的故水故土。”第⑹段中說:“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離。”第⑿段中說:“儘管爺爺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但這一片水土上的光輝,在爺爺生命中終生不滅。我記得爺爺最後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過去的風景裡。”將這些相關文句加以整合,便不難得出答案了。

我猜想,一提到閱讀,很多考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所謂的“技巧”,而不是真正讀懂文章;我甚至懷疑有一些考生對閱讀試題的揣摩比對文字的分析還要精心,對“審題”比對“審文字”還要投入。結果,閱讀考試脫離了“閱讀”而只剩下了“考試”,效果自然不如人意。

閱讀的基本要求是讀懂文章,讀懂文章的基本標準是讀出文章的主旨與文脈。

文章題為“溼溼的想念”,文章的主旨也是“溼溼的想念”。“想念”有兩層意思:其一,“爺爺”的“溼溼的想念”,如第11段中“爺爺曾說:‘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溼的’”;其二,作者的“溼溼的想念”,如第13段中“那風裡雨裡,透明的陽光裡,透明的流水裡,有我溼溼的想念”。或者說,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作者因爺爺的“溼溼的想念”而產生的“溼溼的想念”。

文章共有13段,文脈清晰。第1段是對爺爺一生的簡介;2-5段寫自己到湘西之後的所見所思,主要是新舊變遷的感慨;6-10段寫沅水對爺爺的影響,第6段引用爺爺的自傳說明這種影響,7-10段是作者對這種影響的自己的闡述,該部分為總分關係,第8段寫沅水對爺爺的思維品質的影響,第9段寫沅水對爺爺的性格的影響,第10段寫沅水對爺爺的理想的影響;11-12段寫爺爺對沅水充滿感情的思念;13段寫自己的願望與思念。

文章的主體內容是6-12段,寫沅水對爺爺的影響和爺爺對沅水的思念。如果結合第1段,細分析起來,主體內容共有四層意思:爺爺在沅水邊長大;沅水影響了爺爺;爺爺對沅水充滿感情因而始終思念;爺爺在作品裡表達著這種情感與思念。這四層意思在文中都有明顯的體現,且有明顯的邏輯關係,即:因為在水邊長大,所以受沅水影響;因為受沅水影響,所以對沅水充滿情感;因為充滿情感而將這樣的記憶寫進自己的作品。

因此,爺爺的“溼溼的想念”就是對沅水的想念,是對沅水深情的想念;簡言之,“溼”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沅水”,其二是“淚水”。所謂“溼溼的想念”就是關於“沅水”的想念,就是親慢“淚水”的想念。

很顯然,試題主要圍繞主旨與文脈設定,遺憾的是,很多考生沒有讀懂這樣的主旨與文脈,因而失分;有的考生甚至沒有閱讀要首先讀出主旨與文脈的意識,因而答非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