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新青年》時代的魯迅教學設計

《新青年》時代的魯迅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設計理念

《新青年》時代的魯迅教學設計

真善美是文章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是作者追求這種理想境界的一個具體表現。文章圍繞魯迅以《狂人日記》為開端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文作品這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為中心,揭示了魯迅在“《新青年》時代”從原來的不問世事、埋頭抄碑,到後來創作《狂人日記》等白話小說、投身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變化及其歷史意義。

本文所在單元的標題為“精魂動天”,意在通過文章的學習,讓學生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學習本文首先要幫助學生對魯迅形成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認識,養成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的意識,並讓學生體會史料在傳記中的作用以及作者求真求實的精神。

新課標的三維目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方面都不能忽略。傳統的授課方式往往是從知識和能力的角度入手設定目標,所以儘管一些目標看似明確,但由於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變成了生硬的任務,又加之沒有合理的方法指導,學生不樂意接受,目標自然不能實現。根據高中學生對魯迅已經有了一定了解的情況,本設計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維度入手,滲透方法指導,推動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

預設目標

1.重新認識魯迅,形成以發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人和事的意識;認識作者求真的態度。

2.掌握通過尋找文章的切入點理解文章的方法。

3.體會作者運用史料真實地反映人物的手法。

切入點

本文節選自曹聚仁《魯迅評傳》第9節,《魯迅評傳》寫於1956年,正值國內個人崇拜、英雄崇拜風氣盛行。本文的關鍵在於一個“真”字:一是魯迅的“真”,即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二是作者的“真”,即作者的求真態度和方法。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文小說一事。言為心聲,行為思表,魯迅的所作所為體現了他的思想。我們可以圍繞這一點來切入,設計問題,帶動全篇的理解。

 問題設計:

魯迅是怎樣開始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小說的?

圍繞這一問題可以衍生出以下子問題:

1.魯迅開始為什麼沒有在《新青年》上發表小說?這反映了他當時什麼樣的心態?

2.魯迅後來為什麼在《新青年》上發表小說了?

3.魯迅自己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作者又是怎樣看待的?作者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4.你認為應該怎樣評價這件事?

以上是從魯迅的“真”入手的,我們也可以從作者的“真”入手,作者的“真”主要體現在作者對魯迅的評價上。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文小說一事,作者對它的評價,實際就是作者求“真”的體現。在文中主要體現在這樣一段話上:

如許壽裳氏所說的,周樹人開始用魯迅的筆名,在《新青年》上寫小說,這是魯迅生活的一個大發展,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一章。不過魯迅自己,在當時只是一種助陣的意思。

抓住這句話,我們前後聯絡,就可以順利理解文章。據此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在這之前魯迅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2.他為什麼這樣生活?為什麼又寫起小說來了?

3.為什麼說這是魯迅生活的一個大發展?

4.為什麼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一章?

5.“助陣”一詞應該怎樣理解?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學步驟

 1.說魯迅

情境設定:

讀網上一篇介紹魯迅生平的文章(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文章具體內容略)

有人對魯迅推崇備至,有人對魯迅不屑一顧,你是怎樣看待魯迅的呢?

(情境的設定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爭辯掌握學生對魯迅的瞭解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的重心。另外,可以順勢補充一些背景知識,靈活處理背景知識介紹這一環節。當然,這只是很多方法中的一種。總之,此步驟是為了啟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和知識,掌握學生對魯迅的瞭解狀況,及時調整教學。)

 2.與文字交流

文字是教師和學生展開對話和交流的平臺,離開了與文字的對話,師生就失去了賴以提高的精神和知識資源。

第一讀——精讀。讀字詞、讀註釋,熟悉內容。

(本文多用史料,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在匯入的基礎上學生已經產生了一些興趣,因此在讀的過程中要順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文章,要充分利用註釋,才能快速準確地理解文章。讀時要勾畫疑難之處。)

第二讀——速讀。概括內容,畫關鍵語句。

(學生讀過一遍後,再讀往往容易疲倦或反感。但是這篇文章需要多讀才行。由此,怎樣激起學生讀的興趣就顯得非常關鍵。方法有很多種。我們這裡採用問題帶動法,用問題激起學生閱讀的慾望。)

問題:

①為什麼說這是魯迅生活的一個大發展?

②為什麼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一章?

第三讀——跳讀。細化問題,展開對話:

①為什麼說這是魯迅生活的一個大發展?

明確:它燃起了魯迅用文學作品打倒吃人禮教、替先驅者助威、推動革命的思想和生活的激情。

②為什麼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一章?

明確:雖然魯迅只是主觀上支援新文化運動,但他的創作卻在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

③魯迅在這之前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明確:魯迅一直抄碑,別的什麼事都不管。

④這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態?

明確:魯迅懷著滿腔熱情回國後,目睹了晚清政府的腐朽、辛亥革命的失敗、袁世凱的復辟、軍閥的混亂,又加上不幸婚姻的束縛,陷入了彷徨的境地。

⑤“助陣”的觀點表明了魯迅怎樣的想法?

明確:表明了魯迅當時對提倡白話文的做法沒有太大的興趣。他要堅持自己的創作觀點,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

⑥作者對魯迅說要把他寫成“人”(見課後“相關連結”一),那麼,在作者的筆下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魯迅也有迷惘的時候,並非未卜先知的導師。他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能堅持自己的信念,能保持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

(此步驟是在充分解讀文字的基礎上展開對話,是對文字的一種尊重。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文中體現得比較明顯,學生在討論中一般都能夠解決。)

⑦結合步驟一的討論,談談你對作者觀點的認識。

 3.拓展運用

①尋找其他關於魯迅的傳記對比閱讀。

(通過對比閱讀,比較不同作者塑造的魯迅形象和塑造手法的異同。)

②你是怎樣看待下列人物的?

人物:蘇軾曾國藩拿破崙

(以上只是隨意列舉幾個,教師自己可以列舉很多。通過這個題目進一步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態度,學習運用可靠材料來支援自己觀點的方法。)

資料連結

前期的作品之中,《狂人日記》很平凡;《阿Q正傳》的描寫雖佳,而結構極壞;《孔乙己》《藥》《明天》皆未免庸俗;《一件小事》是一篇拙劣的隨筆;《頭髮的故事》亦是隨筆體;惟《風波》與《故鄉》實不可多得作品。……集中有幾篇是不能稱為小說的,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中國人有一種通病,小說流行的時候,便什麼文字都叫小說,這是很容易使人誤會的事情。作者是萬人崇仰的,他對於一般青年的影響是很大的,像這樣魚目混珠,我是對於他特別不滿意的。(成仿吾《〈吶喊〉的評論》)

魯迅,以及他所領導的革命的作家們,破天荒地打破了中國文藝封建意識的傳統,用革命的人文主義喚醒了沉睡的現實的靈魂。由於他,文藝形象裡面出現了人民的覺醒了的自由的意志,同時也鮮明地被畫出了這覺醒了的自由的意志不得不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現實苦鬥的命運。處女作《狂人日記》,那立意,是為了叫出自我的燃燒的戰鬥要求,也是為了揭開社會的醜惡的實際。(《胡風論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