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魏書 > 《魏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趙逸 胡方回 胡大綱

《魏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趙逸 胡方回 胡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趙逸,字思群,天水人也。十世祖融,漢光祿大夫。父昌,石勒黃門郎。逸好學夙成,仕姚興,歷中書侍郎。為興將齊難軍司,徵赫連屈丐。難敗,為屈丐所虜,拜著作郎。世祖平統萬,見逸所著,曰:"此豎無道,安得為此言乎!作者誰也?其速推之。"司徒崔浩進曰:"彼之謬述,亦猶子云之美新。皇王之道,固宜容之。"世祖乃止。拜中書侍郎。神三年三月上巳,帝幸白虎殿,命百僚賦詩,逸制詩序,時稱為善。久之,拜寧朔將軍、赤城鎮將。綏和荒服,十有餘年,百姓安之。頻表乞免,久乃見許。性好墳典,白首彌勤,年逾七十,手不釋卷。凡所著述,詩、賦、銘、頌五十餘篇。

《魏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趙逸 胡方回 胡

逸兄溫,字思恭。博學有高名。姚泓天水太守。劉裕滅泓,遂沒於氐。氐王楊盛,盛子難當,既有漢中,以溫為輔國將軍、秦樑二州刺史。及難當稱蕃,世祖以溫為難當府司馬。卒於仇池。

長子廣夏,中書博士。第三子琰,語在《孝感傳》。

初,姚萇以逸伯父遷為尚書左僕射,卒於長安。劉裕滅姚泓,徙遷子孫於建業。遷玄孫翼、翼從子超宗、令勝、遐、叔隆、穆等,太和、景明中,相尋歸降。

翼,粗涉書傳,通率有器藝。初為平昌太守,甚有治稱。入歷軍校,加鎮遠將軍長史,深為領軍元義所知待。遷光祿大夫。卒,贈左將軍、齊州刺史。

超宗,身長八尺,頗有將略。太和末,為豫州平南府長史,帶汝南太守,加建威將軍,賜爵尋陽伯。入為驍騎將軍。超宗在汝南,多所受納,貨賂太傅北海王詳。詳言之於世宗,除持節、徵虜將軍、岐州刺史。徙河東太守,卒官。超宗在河東,更自修厲,清靖愛民,百姓追思之。贈本將軍、華州刺史,諡曰成伯。子懿,襲爵。歷員外常侍、尚書郎。

超宗弟令勝,亦長八尺,疏狂有膂力。歷河北、恆農二郡太守,並坐貪暴,為御史所彈,遇赦免。神龜末,自後將軍、太中大夫出為恆農太守,卒官。令勝寵惑妾潘,離棄其妻羊氏。夫妻相訟,迭發陰私,醜穢之事,彰於朝野。

遐,初為軍主,從高祖徵南陽。景明初,為樑城戍主,被蕭衍將攻圍。以固守及戰功,封牟平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後以左軍將軍、假徵虜將軍、督巴東諸軍事,鎮南鄭。時蕭衍冠軍將軍、軍主姜脩眾二萬屯羊口,輔國將軍姜白龍據南城,龍驤將軍泉建率土民北入桑坯,姜脩又分軍據興勢,龍驤將軍譚思文據夾石,司州刺史王僧炳頓南安,並扇動夷獠,規翻南鄭。遐率甲士九千,所在衝擊,數百里中,莫不摧靡,前後斬首五千餘級。

還,以輔國將軍出為滎陽太守。時蕭衍將馬仙琕率眾攻圍朐城,戍主傅文驥嬰城固守。以遐持節、假平東將軍為別將,與劉思祖等救之。次於鮑口,去朐城五十里,夏雨頻降,厲涉長驅,將至朐城。仙琕見遐營壘未就,徑來逆戰。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陳奔退。遐孤軍奮擊,獨破仙琕,斬其直閣將軍、軍主李魯生、直後軍主葛景羽等。仙琕先分軍於朐城之西,阻水列柵,以圍固城。遐身自潛行,觀水深淺,結草為筏,銜枚夜進,破其六柵,遂解固城之圍。進救朐城,都督盧昶率大軍繼之。未幾而文驥力竭,以城降賊,眾軍大崩。昶棄其節傳,輕騎而走,惟遐獨握節而還。時仲冬寒盛,兵士凍死者,朐山至於郯城二百里間殭屍相屬。昶儀衛失盡,於郯城借假節以為軍威。遐坐失利,免官。延昌中,起為光祿大夫、使持節、假前將軍為別將,防捍西荊;又為別將隸蕭寶夤,東征淮堰。熙平初,出為平西將軍、汾州刺史,在州貪濁,聞於遠近。卒,贈安南將軍、豫州刺史,諡曰襄。子子獻,襲爵。子獻第四弟子素,司空長流參軍。

叔隆,步兵校尉。永平初,同懸瓠城民白早生之逆。鎮南邢巒平豫州,獲而宥之。後以貨自通,得為秦州(闕)西府長史,加鎮遠將軍。秦州殷富,去京懸遠,叔隆與敕使元脩義同心聚斂,納貨鉅萬。拜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尋遷左軍將軍、太中大夫。賂司空劉騰,出為中山內史,在郡無德政,專以貨賄為事。叔隆奸詐無行,忘背恩義。懸瓠之免,是其族人前軍將軍趙文相之力,後無報德之意,更與文相斷絕。文相長者,不以為恨。及文相為汝南內史,猶經紀其家。後文相卒,叔隆了不恤其子弟,時論賤薄之。

穆,善書記,有刀筆之用。為汾州平西府司馬。翼臨亡,以穆托領軍元義,以穆為汝南刺史。

胡方回,安定臨涇人。父義周,姚泓黃門侍郎。方回,赫連屈丐中書侍郎。涉獵史籍,辭彩可觀,為屈丐《統萬城銘》、《蛇祠碑》諸文,頗行於世。世祖破赫連昌,方回入國。雅有才尚,未為時所知也。後為北鎮司馬,為鎮修表,有所稱慶。世祖覽之嗟美,問誰所作。既知方回,召為中書博士,賜爵臨涇子。遷侍郎,與太子少傅遊雅等改定律制。司徒崔浩及當時朝賢,並愛重之。清貧守道,以壽終。

子始昌,亦長者,有父風。歷位南部主書。子醜孫,中書學生、祕書郎、中散。世不治產業,家甚貧約。兄弟並早亡。

胡叟,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也。世有冠冕,為西夏著姓。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國。其意之所悟,與成人交論,鮮有屈焉。學不師受,友人勸之,叟曰:"先聖之言,精義入神者,其唯《易》乎?猶謂可思而過半。末世腐儒,粗別剛柔之位,寧有探賾未兆者哉?就道之義,非在今矣。"及披讀群籍,再閱於目,皆誦於口。好屬文,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以姚政將衰,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懼人見知。時京兆韋祖思,少閱典墳,多蔑時輩,知叟至,召而見之。祖思習常,待叟不足,叟聊與敘溫涼,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當與君論天人之際,何遽而反乎?"叟對曰:"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誇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

叟孤飄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漢中。劉義隆樑秦二州刺史馮翊吉翰,以叟才士,頗相禮接。授叟末佐,不稱其懷。未幾,翰遷益州,叟隨入蜀,多為豪俊所尚。時蜀沙門法成,鳩率僧旅,幾於千人,鑄丈六金像。劉義隆惡其聚眾,將加大辟。叟聞之,即赴丹陽,啟申其美,遂得免焉。復還於蜀。法成感之,遺其珍物,價直千餘匹。叟謂法成曰:"緯蕭何人,能棄明珠?吾為德請,財何為也?"一無所受。

在益土五六載,北至楊難當,乃西入沮渠,牧犍遇之不重。叟亦本無附之之誠,乃為詩示所知廣平程伯達。其略曰:"群犬吠新客,佞暗排疏賓。直途既以塞,曲路非所遵。望衛惋祝鮀,眄楚悼靈均。何用宣憂懷,託翰寄輔仁。"伯達見詩,謂叟曰:"涼州雖地居戎域,然自張氏以來,號有華風。今則憲章無虧,曷祝鮀之有也?"叟曰:"古人有言:君子聞鞞鼓之聲,則思戰爭之士。貴主奉正朔而弗淳,慕仁義而未允,地陋僻而僣徽號。居小事大,寧若茲乎?徐偃之轍,故不旋踵矣。吾之擇木,夙在大魏,與子暫違,非久闊也。"歲餘,牧犍破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