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唐會要 > 唐會要卷五十

唐會要卷五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唐會要卷五十
尊崇道教  武德三年五月。晉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一老叟。乘白馬朱鬣。儀容甚偉。曰。謂吾語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賊後。子孫享國千歲。高祖異之。乃立廟於其地。幹封元年三月二十日。追尊老君為太上元元皇帝。至永昌元年。卻稱老君。至神龍元年二月四日。依舊號太上元元皇帝。至天寶二年正月十五日。加太上元元皇帝號為大聖祖元元皇帝。八載六月十五日。加號為大聖祖大道元元皇帝。十三載二月七日。加號大聖高上大道金闕元元皇帝。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河南採訪使汴州刺史齊澣奏。伏以至道沖虛。生人宗仰。未免鞭撻。孰瞻儀型。其道士僧尼女冠等。有犯。望準道格處分。所由州縣官。不得擅行決罰。如有違越。請依法科罪。仍書中下考。敕旨。宜依。五月。上夢元元告以休期。因令圖寫真容。分佈天下。  天寶元年正月七日。陳王府參軍田同秀上言。元元皇帝降於丹鳳門之通衢。告賜靈符。在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函谷故關令尹喜臺西得之。於是置元元皇帝廟於大寧坊西南角。東都置於積善坊臨淄舊邸。(廟初成。命工人於大白山砥石為元元皇帝聖容。又採白石為元宗聖容。侍立於元元皇帝之右。衣以王者兗冕之服。又於像東設立白石。為李林甫陳希烈像。林甫犯事。又改刻石為楊國忠代焉。至德中。克復上都。盡毀瘞之。)  其年二月二十日。敕曰。古今人表。元元皇帝升入上聖。自今已後。每有薦新。先獻元元廟。其緣告享所奏樂。宜令所司詳定奏聞。並差宗正寺官一員。及差戶灑埽。兩京崇元學。各置博士助教一員。學生一百人。資蔭正同國子學例。每祠享所齊郎。便以學生充當。  其年五月。宰臣奏。兩京及諸郡崇元學生。準開元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製。前件舉人。合習道德南華通元沖虛四經。又準天寶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製。改庚桑子為洞靈真經。準請條補。崇元學生亦合習讀。其洞靈真經。人閒少本。臣近令諸觀寺尋訪。道士全無習者。本既未廣。業實難成。並通元沖虛二經。亦恐文字不定。元教方闕。學者宜精其洞靈等三經。望付所司。各寫千卷。較定訖。付諸道採訪使頒行。其貢舉司及兩京崇元學生。亦望各付一本。今冬。崇元學生望且準開元二十九年正月詔條考試。其洞靈真經等。請待業成後準試。從之。其年六月敕。大道先於兩儀。天地生於萬物。是以聖哲之後。鹹竭其誠。今後應緣國家制命。表疏簿書。及所試製策文章。一事已上。語指道教之事。及天地乾坤之字者。並一切平闕。宜宣示中外。  其年九月二十五日敕。兩京元元廟。改為太上元元皇帝宮。天下准此。至二年三月十二日製。聖祖所理。本在諸天。將欲降靈。固宜取象。況惟帝號。豈可名宮。其在京元元宮宜改為太清宮。東都改為太微宮。天下諸郡改為紫極宮。  二年二月敕。兩京元元宮。及道院等。宜委崇元館大學士都檢校。務在精修。勿令喧雜。仍不更隸宗正。其道士等名籍。任依例程。  其年三月十一日敕。古之制禮。祭用質明。義既取於尚幽。情實緣於既沒。我聖祖淡然常在。為道之宗。既殊有盡之期。須展事生之禮。自今已後。每聖祖宮有昭告。宜改用卯時已前行禮。  四載四月十七日敕。比太清宮行事官。皆具冕服。及奏樂未易舊名。並告獻之時。仍陳策祝。既非事生之禮。皆從降神之儀。且真俗殊倫。幽明異數。理有非便。亦在從宜。自今已後。每太清宮行禮官。宜改用朝服。兼停祝版。改為青詞於紙上。其告獻辭。及新奏樂章。朕當別自修撰。仍令所司具議儀注奏聞。  十三載正月十二日。令有司每至春日。則修薦獻上香之禮。仍永為例程。  上元二年正月。置漆園監官生員。  興元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詔以太常卿亞上香。光祿卿終上香。改三禮拜為再拜。  貞元元年正月二日。敕薦享太清宮。亞獻太常卿充。終獻光祿卿充。仍永為例程。  元和九年二月。內出道教神仙影象經法九轝。以賜興唐觀。

長慶二年五月敕。諸色人中。有情願入道者。但能暗記老子經。及度人經。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經。情願以黃庭經代之者。亦聽。宣令所司。具令立文狀條目。限降誕月內投名請試。今年十月內試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