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幹氏名人、起源與家譜

幹氏名人、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幹姓也作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3位。在現代是極罕見的姓氏。需要注意的是在簡體中文裡乾和幹都被合併到了“幹”,但作姓氏的“幹”不是指“幹活”和“樹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幹氏名人、起源與家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幹氏名人、起源與家譜

幹氏

分佈地區

河南省鄭州及許昌一帶

歷史來源

幹源出

一、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國大夫幹犨之後,以王父字為氏。二、以地為氏。戰國時有幹隧之邑(今江蘇省吳縣境內),居其地者以“幹”為氏。三、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姓氏由幹氏改為漢姓幹氏。

幹姓尋源

黃帝聯盟有寒部落,寒哀為黃帝駕御馬車,為寒氏族始祖。“寒”“幹”古通,“寒哀”又稱“幹類”。黃、寒兩族通婚,嫁女黃帝子青陽生子少皋。夏時,寒浞被伯明氏所逐,投東夷族后羿為相。但寒浞“行媚於內,取賄於外,愚弄其民”,乘后羿毫無防備,殺羿奪權。封子澆於過(今山東掖縣),封豷於戈。後,夏朝中興,少康滅澆於過,少康子後杼又滅豷於戈。寒人分幹、戈兩族,幹即盾,可見寒部落勇武及精於製造干戈的技術。今山東濰縣,原叫寒亭,古寒國所在。

寒被夏滅後,族人南遷,商末遷至徐州至江西,故寒(幹)郡望出潁川郡、潯陽郡,徐州有寒山,東有贛榆縣。江西有贛江。商代,幹為商之屬國。幹國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長於幹欄建築,故以幹為國、為姓。周代中葉後,幹國由徐州南遷臨淮,“幹,國,在臨淮,出寶劍。蓋為莫邪,洞鄂之形也。”幹立國於臨淮,故加邑旁作邗。臨淮,今江蘇泗洪。幹國再南遷江蘇揚州,後為吳所滅,吳、幹之戰戰爭相當殘酷,“昔者吳、幹戰,未齔者不得入軍門。國子摘其齒,遂入,為幹國多。”就是說為參加抗吳,年幼者提前鑿齒以表成年。一支留於臨淮、邗等地,後併入宋,為幹姓,郡望出於滎陽郡、潁川郡。宋有大夫幹犨,漢有蜀尉幹獻、京兆尹幹已衍,吳有軍師幹吉,晉有將軍幹瓚、散騎常侍幹寶(新蔡人)。

一支南遷姑蘇寒山,融入吳,稱幹吳。邗雖為吳滅,仍有幹人留居,“吳有幹隧之地,故多幹姓”。幹隧,是邗都之隧道,或曰邗溝——運河,“吳城邗,溝通江淮”。干將為幹人之裔,鑄劍工藝精湛,犀利異常。越滅吳,幹吳轉為幹越。南遷江西餘干的幹人與越人、越章人、揚越人融合,也成為幹越。最後融入漢族。明代江西新干(淦)縣有幹姓,為大族,如高淳教渝幹鳳,孝子幹顯思,康熙時貢生星子縣人幹特。幹人一支沒與越人結合,體格高大,稱為贛巨人,居梟陽,今鄱陽縣西。贛人之後為贛姓。

歷史名人

干將,春秋末年吳國 廬時人。著名冶金匠,工於鑄劍。吳王曾命他鑄造寶劍。三年,鑄成雌雄各一,雄為干將,稱為"吳幹之劍" 。

幹寶:晉代人。字令升。晉朝新蔡人。著名史學家,卓學博覽,好陰陽五行術數。元帝時,被朝庭召為著作郎,編修國史。他著作的《晉記》,直而能婉,評為良史。他編著的《搜神記》被評為"鬼之董狐"。此外,他還著有《春秋左氏義外傳》和《注周易周官》等數十篇。

幹吉,三國時代人。相傳從一仙翁那兒學得道家經典,能治療百病,祈神求雨。

幹奕,元朝時北庭人。其祖畏懼孫兒歸元,世居永昌。幹奕歷官平章政事,廉明典重,通達治體,政績顯著,皆有令聞。

幹道衝:據《康熙字典》記載,《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衝,其先 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其通五經,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識女真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幹桂,明代順天人,正德年間中進士,官至督御史,政治嚴明,所官之處,豪強不敢妄為,威風收斂。

幹祖望,1912年9月出生,教授。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系中醫耳鼻喉科奠基人創業者之一。

乾季良,男,1941年12月生,浙江人。1963年畢業於上海鐵道醫學院 。第二醫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教授,美國紐約科學院委員、韓國仁濟大學客座教 授,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委員會委員。

幹大文,女,1951年2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漢族。現任航天職大教師,講師職稱。

干戈(1920-1994.10.26),浙江省麗水縣人。上海市吳淞區政治協商會議副主任,上海市吳淞區人民法院院長。

幹卓(1898-1937),字冠洲,浙江省青田縣六上都洪庵村人(父幹廉甫,字煥雲,晚清廩生,以教師為業)。少年有壯志,1921年浙江省立浙江省立第十一師範畢業。1924年黃埔軍校二期工科畢業。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中國國民 政府駐蘇聯使館武官。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銜。

長子:幹鐵巖,湖南大學畢業,杭州師範學院工程師。

次子:幹丹巖,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畢業,浙江省大學數學系教授。

幹毅,祖籍浙江省青田縣六上都洪庵村人(父幹廉甫,字煥雲,晚清廩生,以教師為業。幹卓少將之胞弟)。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銜。

幹德源(1884-1946),生於福建永春內碧。自幼跟隨姑丈李俊仁習武,少年時就出來闖蕩江湖,遍遊東南亞諸列強殖民地。1916年,卅二歲的幹先生在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吧生埠創設國術醫館,負責傳授武、醫和青獅三藝。所以當地人稱他為三絕奇人。同時,醫館也專治跌打風傷,其醫術精湛,聲譽日隆。先後在吉隆坡,麻坡、馬六甲、砂拉越等地創辦中國國術館。在三十年代初,南京中央國術館主辦國術會考。於是派門下弟子藩衍,其高徒林寶山赴往南京參加武術擂臺賽。由於都榮獲優勝獎徽章的特出表現,中央國術館的館長--張之江先生特地南渡星島拜候幹老,並視他為當地德藝高民望重的老師傅呢!而且張之江先生還特書『強種自衛』四字贈送,足見意誠之殷。

後來閩南國術團,承國府命令出洋,提倡國術,高徒寶山恭請先生出而領導,開演國術,登高一呼,眾山俱應,得眾歡迎,公推為國術館長,藝即超群,人誠和諧,故能領導群英,名聞中外。後來倭寇南侵,人多受困經濟,遇貧病者登門求醫,先生免收診金一概施濟。

1946年,幹德源大師逝世。其三位公子:幹湖海、湖昌和湖南,均為武林高手,都克紹箕裘,善承父業,攜手創立新加坡中華國術協進社,傳授福建永春少林五祖拳和家傳中華醫術,使之發揚光大。

幹大師的入門弟子中身懷絕技者不乏其人,如號稱“獨行千里”的李載鸞;30年代初榮獲南京武術擂臺賽優勝獎的林寶山、李紹茂、林邦華、吳龍飛等人皆是。

幹鐸:我國著名的林學家、林學教育家。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滎陽郡:秦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原陽市。

穎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

扶風郡:周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興平縣、咸陽市一帶地區。

堂號

滎陽堂:以望立堂。

穎川堂:以望立堂。

扶風堂:以望立堂。

良史堂:晉朝人幹寶博覽強記,做散騎長侍,著有《晉紀》,求實存真,人稱良史。

宗祠楹聯

五言通用聯

能工成一劍(春秋末著名冶匠干將,工於鑄劍,吳王曾命他鑄造寶劍);良史善五行(幹寶的事典)。

七言通用聯

通達治體名中外(元朝平章政事幹欒,聰明典重,通達治體,易歷中外,有令聞);修史著述譽古今(幹寶的事典)。

志氣百年內;生平一寸心(唐朝大臣書法家褚遂良贈唐朝名人幹彥思詩聯句)。

十言通用聯

御史清廉,豪強皆斂蹤跡(明朝都御史幹桂,正德進士,為政廉明,所在豪強斂跡);

大夫榮貴,子孫世紹簪英(晉代大夫幹仇的事典)。

字輩排行

湖南嶽陽幹氏字輩:“名添廷鬥萬子允能文景尚興士大加兆昌虎榜登英才”。

浙江干氏一支字輩:“榮耀晉朝國文瑞廷世紀美嘉德厚惟欽鴻範永式高隱揚名忠良顯達孝友賢聲繼承善述否紹克承於厲斯年啟裕有成”。

安徽天長幹氏字輩:“世以國維永遠存兆有仁龍陽遠 ”

家譜文獻

浙江干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姚市梨洲文獻館。

浙江鄞縣黃墩幹氏宗譜十五卷,(民國)幹丕桀纂修,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敬承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餘姚市梨洲文獻館。

浙江餘姚道塘幹氏宗譜三卷,首一卷,(民國)幹錦書等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遷祖為[唐]幹玉良。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姚市梨洲文獻館。

浙江樂清幹氏宗譜兩卷,首一卷,(現代)幹遠祥等修,1982年據油印本影印。注:先祖為幹昭、幹堯章,始遷祖為幹仲叔。原稿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姚市梨洲文獻館。

江蘇鹽城幹氏宗譜,(現代)幹氏族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86年)最後一次續修本基礎上合修,2001年計算機鐳射照排膠印本。原稿現被收藏在江蘇省鹽城市幹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