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白馬非馬出自誰口?

白馬非馬出自誰口?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W 次

出自公孫龍之口

白馬非馬出自誰口?

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個命題:白馬非馬。

對於一般人,説“白馬是馬”就如同説“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準確無誤。怎麼可能“白馬非馬”呢?

孔子的六世孫,大名鼎鼎的並自認為聰明的孔穿,為了駁倒公孫龍的主張,找上門去辯論,結果被公孫龍駁得無以應對,吃了敗仗。

辯論是在趙國平原君家裏進行的。

孔穿對公孫龍説:“向來聽説先生道義高尚,早就願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馬不是馬的學説!請你放棄這個説法,我就請求做你的弟子。”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棄,那他公孫龍也就不成其為公孫龍了。所以公孫龍回答孔穿説:“先生的話錯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於白馬的學説罷了。現在要我放棄它,就沒有什麼可教的了。”接着公孫龍又批評孔穿的求學態度:“想拜人家為師的人,總是因為智力和學術不如人家吧;現在你要我放棄自己的學説,這是先來教我,而後才拜我為師。先來教我,而後再拜我為師,這是錯誤的。”

在前哨戰中,孔穿已處於下風。公孫龍不愧為一位能言善辯的邏輯學家。他在教訓過孔穿以後,又針對孔穿其人,宣傳起自己的理論。公孫龍引經據典地説:“白馬非馬的説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贊同的。”孔子所贊同的,你孔穿還能不贊同嗎?

公孫龍對孔穿講了一個故事: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説:“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仲尼聽到了説:“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説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説楚國呢?”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説,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説法,卻否定我把白馬與馬區別開來的説法,這是錯誤的。

末了,公孫龍又做了總結性的發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學術,卻反對仲尼所贊同的觀點;想要跟我學習,又叫我放棄所要教的東西。這樣即使有一百個我這樣的人,也根本無法做你的老師啊!”孔穿無法回答。

“白馬非馬”這個命題本來是戰國時稷下的兒説最先提出的一個命題。兒説的本意是什麼,後人已無從查考。

可以説,從“白馬是馬”到“白馬非馬”,是邏輯思維從低級階段到了一個高級階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