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鹿為馬的典故大綱 [釋義]把鹿説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正音]指;不能讀作“手指頭”的“zhí”;為;不能讀作“為了”的“wèi”。[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典故大綱 【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拼音】:péilefūrényòuzhébīng【解釋】:賠:蝕本;折:虧損。比喻想佔便宜,反而受到雙重損失。【成語故事】:公元208年,劉備佔領了荊州,力量逐漸壯大。後來,孫權因想討還借給劉備的南郡沒有得逞,便採......

  • 程門立雪的典故大綱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會有它藴含的故事,相信廣大讀者對程門立雪和空前絕後這個兩個成語並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來吧,下面就讓語文迷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一)程門立雪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

  • 眾口鑠金的成語典故大綱 【成語】:眾口鑠金【拼音】:zhòngkǒushuòjīn【解釋】: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成語故事】: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當時擔任“左徒”的官職,但......

  • 梁武帝做和尚的典故大綱 北魏發生內亂以後,南方的樑朝曾經幾次起兵北伐。但是梁武帝指揮無能,不但不能恢復土地,反而死傷了無數軍民。北魏分裂後,也沒有能力再進攻南方,樑朝才有一個比較長的安定時期。梁武帝看到宋、齊兩個朝代都因為皇族之間互相......

  • 歷史成語典故:鴻鵠之志大綱 【成語】:鴻鵠之志【拼音】:hónghúzhīzhì【解釋】:鴻鵠:天鵝,比喻志向遠大的人;志:志向。比喻遠大志向。【成語故事】:秦朝末年,有個叫陳涉的人,是當時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陳涉小時候家裏很窮,經常被人僱傭耕田。一天,他在......

  • 趨炎附勢成語典故大綱 趨炎附勢【出處】《宋史·李垂傳》。【釋義】趨:奔走,巴結;炎:熱,顯赫,指權勢;附:依附,依靠。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用於指斥那些巴結、投靠有權有勢者的行為。【成語典故】李垂,字舜工,山東聊城人,北宋官員。鹹平年間考中進......

  •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大綱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帶着國書去見趙惠文王,説秦王情願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一塊珍貴的“和氏璧”,希望趙王答應。趙惠文王就跟大臣們商量,要不要答應。要想答應,怕上秦國的當,丟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應,又怕......

  • 成語徐市求仙的典故大綱 【成語】:徐市求仙【拼音】:xúshìqiúxiān【解釋】:比喻和諷刺某些人長生不老的妄想,也有的用來比喻事情根本不可能辦到。【成語故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誕生於邯鄲)到齊地琅邪山(今山東省膠南縣境內)巡遊。當地有個......

  • 鞠躬盡瘁的成語典故大綱 導語: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下面我們一起按成語故事吧!【成語】:鞠躬盡瘁【拼音】:jūgōngjìncuì【解釋】: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此後,諸葛亮全力輔助劉備建立蜀......

  • 霸王烏江自刎的典故故事大綱 公元前202年,韓信佈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垓音gāi)。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一支人馬衝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項羽打退一批,又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

  • 狐假虎威的典故大綱 【成語】狐假虎威【讀音】hújiǎhǔwēi【英文】Assumesomeoneelse'sauthorityasone'sown【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相關信息【示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他把中人就自看......

  • 河清海晏典故大綱 天竺國下郡的白米四錢一石,麻油八釐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孫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時卻被人偷了。八戒説:“定是這夥鐵匠偷的!快拿出來!略遲了些兒,就都打死!”鐵匠們説:“我們連日辛苦,夜間睡着,到了天明起來,就不見了。而且我......

  • 破釜沉舟的成語典故大綱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説秦軍勢力強大......

  • 心有靈犀典故大綱 李商隱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詩人。唐文宗太和年間,李商隱參加了嶺南節度使王茂元舉行的一次宴會。在宴會上,他認識了王茂元的小女九朝雲。朝雲長得端莊秀麗,李商隱對她一見傾心,產生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席終人散,李商隱回到自己......

  • 以一當十典故大綱 春秋時期,項羽派黥布和蒲將軍救援鉅鹿的時侯沒有獲得勝利,陳餘再次請求救兵,項羽帶着後軍將士渡過漳河後把船弄沉,砸毀營房鍋灶,帶着三天的乾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部隊與秦軍交鋒多次,最後秦軍敗得一塌糊塗。楚軍這時......

  • 恃才傲物的成語典故大綱 恃才傲物【注音】shìcáiàowù【成語故事】南朝時期,齊武帝的侄子蕭子顯從小聰慧過人,文思敏捷。在任樑國國子博士時,把梁武帝寫的《經義》作太學的教材授課。他寫成《後漢書》100卷,《齊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

  •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大綱 【注音】bùjiàoérzhū【成語故事】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孔子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孔子答道只須尊奉“五種美德”,除掉“四種惡政”就可以。其中“四惡政”之首就是平時不給人教育,到時候卻怪別人而去殺人,這就是虐。其......

  • 南轅北轍成語典故大綱 南轅北轍【出處】《戰國策·魏策四》。【釋義】轅是車槓;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成語典故】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魏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

  • 司空見慣的成語典故大綱 【成語】:司空見慣【拼音】:sīkōngjiànguàn【解釋】: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成語故事】:唐代詩人劉禹錫,因為性格放蕩不羈,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

  • 博而不精的成語故事典故 博而不精的典故:東漢著名的經學家鄭興,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稱於世。他的兒子鄭眾,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學著作。後來,鄭眾還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使他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曉,在上層社會很有名氣......

  • 不恥下問成語典故大綱 不恥下問【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公冶長》。【釋義】不恥:不以為可恥。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虛心求教。【成語典故】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人物,他門下弟子眾多,相傳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著......

  • 車載斗量成語典故大綱 車載斗量【注音】chēzàidǒuliáng【出處】《三國志·吳志·孫權傳》:“遣都尉趙諮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解釋】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用法】聯合......

  • 南柯一夢的成語典故大綱 【成語】:南柯一夢【拼音】:nánkēyīmèng【解釋】: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成語故事】: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廣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娑,晚風習習,是一......

  • 霸王別姬的成語典故故事大綱 【釋義】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脱離羣眾,最終垮台。【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漢高祖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

 94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