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大綱

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W 次

最近讀到一位僧人的一句話:“慈悲沒有敵人”。這樣簡單的六個字,道理深奧,詳細闡釋非我輩所能;日後詳解這句話精微要義的發言、文字肯定繁豐,那是將來的什麼研究會、研討會的事情,但現在,還是各抒己見地談談各自的看法。

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慈悲沒有敵人”,是説,只要懷着一顆慈悲的心、有着慈悲的情感、説着慈悲的話語,就可以化解一切矛盾,世上就再也沒有敵人了麼?敵人被自己的慈悲感化得消失了,消失得無影無蹤?慈悲多麼神奇啊!可歷史知識告訴我們,敵人是不管你慈悲不慈悲他都是要殺你的、他都是要滅亡你的啊!2008年3月14日的拉薩事件,2009年7月5日的烏魯木齊事件,暴徒們、分裂主義分子們才不管你慈悲的宣傳或者是懷柔的政策,一味地燒、砸、殺、搶!“慈悲沒有敵人”,倒好像敵人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行慈悲而樹起來的。事實其實不是這樣的。超過自己的知識力亂下論斷,把自己的小體悟以毋庸置疑的口吻涵蓋一切,以為發明了不朽的偈語,放之四海而皆準,可以修身齊家治國濟世平天下,謬之甚矣!

絕對地、對一切人無條件地慈悲,全世界都沒有過,現在沒有,古代也沒有;將來有沒有,不是我們現時代的人考慮的事兒。中國的古代寓言《農夫和蛇》的故事,家喻户曉,其所寓意的道理盡人皆知,老毛還拿這個寓言做例子,告誡全國軍民,不要可憐蛇一樣的惡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將革命進行到底,拒絕了國內外、黨內外劃江而治的餿主意。對敵人慈悲,就是對人民殘忍。上世紀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日寇是全中國的共同敵人,當時的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燒殺擄掠極其兇暴,全國各階層、各民族人民同仇敵愾一致抗日,“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何等悲壯!以為念幾句“慈悲為懷”,日寇就會放下屠刀,簡直迂腐到了極點。對於戰場上放下武器投降的敵軍和俘虜過來的敵人,我軍從來是人道主義對待的,這時候對俘虜的關愛、感化、教育的慈悲與向你揮刀砍來的敵人講慈悲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那麼,除了不能向敵人講慈悲之外,向其他的不是敵人的人或人羣,或者是其他社會現象講慈悲總是可以的吧?回答是:不一定。

救孤濟困、扶老助殘、樂善好施是中華美德,應該光大發揚。但是,對象應該是,第一,是真實的殘疾和窮困,而不是偽裝的;第二,這窮困這殘疾雖然在身,但本人不懶惰、不氣餒、不屈服命運,不是坐等人們來給送飯吃送衣穿。城市乞討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那假扮殘疾乞討騙了很多善良的人不去説它了,就是不是假扮的,也不一定就值得可憐,説不定他過得比你還好。

有些乞討者是以此為職業的,以此為謀生的手段,城市救助站他不去,打工他嫌累也不去,政府拿路費把他送回老家,老家他也有地種、有房住,可他還要回城市繼續乞討,因為乞討來錢快、來錢多,又沒有時間約束,自由自在。有的乞討者家裏翻新蓋了新樓,有的包了二奶。據報載,前幾年成都市政府向市民發了公告,公告説:市民不要隨便向乞討者施善心發慈悲,讓我們的善心和慈悲被其利用,助長不勞而獲懶惰壞習慣,助長乞討風氣,增大乞討人羣,增加城市管理難度,影響市容。成都市政府向市民發這個公告的做法和説法都是正確的,是實事求是的。

我在廣州街頭就見到幾個年紀大、瘦弱,但憑勞動吃飯寧可撿垃圾也不去乞討的垃圾佬,我對這幾個年老體弱撿垃圾的懷着深深的敬意。對不是搶劫、搶奪、盜竊、綁票的乞討尚不能隨便發慈悲,對本人安於現狀、懶惰、沒有自救之心、靠別人施捨活着的窮困者施以善心和慈悲還要考慮考慮,那麼,對搶劫、搶奪、盜竊、綁票的違法犯罪行為就更不能發什麼慈悲了。

報載,趙本山説,10幾年前他剛剛出名的時候,也掙了一點錢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接到一個電話,電話説:“趙哥們兒,聽説你發了,能不能借點錢花花?”趙本山聽了不是害怕,而是怒從心上起,他問:“行啊!在哪兒見面!”電話那邊説在什麼什麼廣場。趙本山回答説:“有地方就行,你等着。”趙本山拿了一個木棍就出門了,直奔打電話敲詐者説的那個廣場。趙本山到了那兒,大聲喊:“我老趙來了,你在哪兒啊?你出來啊?來拿錢啊?”也許打電話敲詐者在暗中看見趙本山這個架勢,哪裏是送錢啊,分明是拼命嘛,所以不想再惹事,就沒出來。趙本山暗夜裏吆喝了一陣子,見沒有人,便回家了。記者問:“你當時不害怕嗎?”趙本山説:“不害怕!你央求我我興許還幫助你仨倆的,你這樣威脅我,我不能讓你給嚇趴下了!那以後我還怎麼做人?”在不講原則慈悲至上的人看來,打電話敲詐者一定是缺錢用,走到這一步也是萬不得已,寬以待人嘛,就給他點錢嘛,慈悲行善嘛。可趙本山不聽這一套,我相信大多數讀者會和我一樣,不會相信這樣的慈悲説教的。

不要誤會我是反對慈悲、反對行善。我只是反對誇大慈悲的作用,認為慈悲是萬靈妙藥,無原則地發慈悲,動輒指責這不慈悲那不慈悲,自己儼然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救世主摸樣,結果啥問題也解決不了,反而添亂。你自己慈悲行善把你的家資都捐出去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能要求別人都效仿你;別人不聽你的那套慈悲理論、不效仿你的`慈善行為,不一定就是惡人。別人有別人的慈悲觀念和慈善原則。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寬容的寬鬆的,每個人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行為模式有多樣的選擇。不要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就是“己之所欲”,也不一定要施於人,強求別人接受你的價值觀念。

所以,不管什麼名人的名言,不管哪個國家的格言,不管哪個時代的諺語,都不要迷信和盲信,得言必察之,經過自己頭腦的分析、辨別,有合理的成分就汲取那合理的部分,其餘剔除;沒有道理的荒唐之言,不予採信;荒謬之言予以批駁。當然,前提是自己要有辨別力,要有判斷力,不能人云亦云,肩膀上要長着自己的腦袋。這辨別力、這判斷力不是生下來就有的,是要後天學習的、後天培養的。一般都這樣認為,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沒有辨別能力,其實此話不正確。有的未滿18歲的人有自己的辨別力,而有的超過18歲的成年人也未必有辨別力。

這裏的區別在於勤學習、勤思考。學習,不外是直接聆聽老師講,再就是讀書了。而這讀書,大有講究,要讀釋理深刻、邏輯嚴謹的書,不然,總是讀雜書、讀二流三流的書,讀多少年也未必培養起辨別力、鍛煉出判斷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