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徐靜蕾:我的成功在於敢想敢做

徐靜蕾:我的成功在於敢想敢做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7W 次

作為一位曾經與章子怡、周迅、趙薇並稱為“四小花旦”的女演員,徐靜蕾並沒有像其他三位花旦一樣,沿着演員這條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看看她過去10年的經歷,多少可以説有點“不務正業”:自己折騰“獨立電影”,在博客上與韓寒過招,甚至辦起了多少人口中的“完蛋東西”——電子雜誌。就連一貫支持她的父親都看不下去了,教訓她:“為什麼不好好拍戲?”

徐靜蕾:我的成功在於敢想敢做

其實自從2007年以來,徐靜蕾每年只出演一部影片,她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自己創辦的電子雜誌《開啦》上。但是,漸漸遠離大銀幕卻並沒有降低徐靜蕾在其追隨者中的影響力。相反,在企業界,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徐靜蕾擁有大量擁躉。《杜拉拉昇職記》的商業成功,徐靜蕾在企業界的影響力功不可沒。作為演藝圈中的“才女”、互聯網2。0時代的“博客女王”、《開啦》的創辦人,徐靜蕾從不懼怕進入任何全新的領域,而且她堅信正是她的每一次冒險,成就了今天的徐靜蕾。


  杜拉拉實驗

當張一白拿着《杜拉拉昇職記》的劇本找到徐靜蕾時,他做好了“被老徐踢出門外”的心理準備。但徐靜蕾的反應卻讓他大感意外。在看過《杜拉拉昇職記》的劇本後,徐靜蕾告訴張一白,這是一部她想看也想拍的電影。

為了讓《杜拉拉昇職記》增值,徐靜蕾和張一白做了不少營銷——請來了13位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和高管,做《杜拉拉昇職記》的榮譽編輯,讓企業圈開始關注這部電影。之後,徐靜蕾又請來了《慾望都市》的造型師派翠西亞·菲爾德加盟《杜拉拉昇職記》,在時尚圈又進行了一輪營銷。

兩輪營銷下來,已經有投資人開始找上門來,更重要的是,他們引來了一個重量級的合作伙伴——中影集團。

在製作模式上,《杜拉拉昇職記》還有這樣一個創新,它的製作成本並不高,只有不到2000萬元人民幣,作為導演,徐靜蕾並沒有通過抬高製作費的方式從中獲取收益,而是通過合理的製作成本,拿一定比例的製作費,最終通過票房收入與投資方進行分成,類似“保底分紅”。

雖然是第一次執導商業片,雖然是一部最初並不被投資人看好的職場電影,但當《杜拉拉昇職記》遇上徐靜蕾,奇妙的化學反應就此產生。而當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過去的這幾年時,無論是寫博客還是創辦雜誌,徐靜蕾覺得自己的時間沒有被浪費。

當年創辦《開啦》電子雜誌,徐靜蕾就希望能夠通過雜誌打通和企業的通道,而今天,《開啦》積累的廣告資源和人脈,確實幫助《杜拉拉昇職記》找到了大量商務合作伙伴。

 被商業改變與用商業去改變

2007年4月16日,徐靜蕾創辦的新媒體《開啦》電子雜誌上線。雖然從知道什麼是電子雜誌到創辦公司只有一個多月,但徐靜蕾用自己特有的“盲目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比較可以的執行力”,就這樣又把自己扔到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

徐靜蕾説她對互聯網並沒有“野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她與互聯網卻特別有緣。這位曾經的“博客女王”,她在新浪博客創造的點擊量紀錄至今無人打破。雖然直到現在徐靜蕾仍然有60%的東西還沒有完全搞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博客會那樣火,但“博客女王”的頭銜不僅為她帶來更高的人氣,同時也結交了不少互聯網行業的朋友。

現在《開啦》做了3年多,每期平均下載量達到1000萬,而且擁有了幾十萬的固定讀者,也擁有了一些廣告客户,徐靜蕾覺得,這對於她就是成功。

徐靜蕾被她的商業經歷所改變,現在她或許可以嘗試用商業去改變電影。在這次商業冒險中,以“創業的精神和創業的模式去拍電影”是對電影行業舊規則的一次創新,雖然未來這種模式能否持續還有待驗證,但是徐靜蕾至少又在自己的商業課程中增加了一個新的體驗。

 我的成功在於我敢做

徐靜蕾現在可以隨口説出互聯網的N種商業模式,用世界500強舉例,像企業家一樣思考如何用股權激勵、留住員工,或者怎樣與精明的投資人鬥智鬥勇。雖然徐靜蕾仍然説自己是個“沒譜的人”,對未來也沒什麼長遠規劃,但曾經的“文藝青年”正在被“創業者”所取代。現實世界中的商業經歷,讓徐靜蕾再次迴歸銀幕時可以用商業的眼光重新審視電影世界。

徐靜蕾從來不認為“演員”是她一生的職業,但她喜歡作為演員體會不同的人生。從半路出家做演員到半路出家做導演,再到做電子雜誌,甚至是用“杜拉拉”創新電影商業模式,徐靜蕾堪稱是演藝圈和文化圈中跳躍跨度最大的一位藝人。她説自己之所以有這種經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沒有太大的野心,所以也就從不懼怕失敗,“做不好但也做不壞”。

或許,她這種喜歡像創業者一樣去戰鬥、把挑戰自己進行到底的勁頭,就是她在商業圈子裏有着眾多擁躉和粉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