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6年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心得體會

2016年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6W 次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細節決定了成敗。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年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心得體會

  2016年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心得體會【1】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這是汪中求先生編著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的精華摘要,該書也是汪中求先生以CEO的視角,總結的多年企業營銷管理和諮詢等工作的實踐經驗和細節問題,並借鑑國內外企業管理的經驗寫成的一部細節管理專著。書中強調,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偉大與平凡”的真理,也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而汪中求先生從一名教師到下海經商成長為現在的首席營銷顧問的成功蜕變,可以説是他“十分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的習慣使然。

正如這本書的序言所説:“成也細節,敗也細節。做大事必重細節。”惠普創始人之一戴維·帕卡德先生説過:“細節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孕育着成功的必然。就像浪花顯示了大海的美麗,但必須依託於大海而不能獨立存在一樣。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而“細節決定成敗”包含的理論內涵,也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一是從辯證法的角度,細節決定成敗是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量變無非就是細節的積累導致的事物淺層次的變化,質變就是細節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結果形成深層次的飛躍。二是從系統論的角度,細節決定成敗是現代系統論的具體化和形象表述;任何龐大的系統是由無數有機聯繫、彼此制約的細節構成的統一整體,忽視細節,將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嚴重後果。

隨着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合作並行發展的趨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已生活在“細節經濟”時代。作為微利時代的企業,細節決定未來企業競爭的成敗,而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就是“細節管理”,可以説一個要求精細化管理的時代也已經到來。縱觀國內的強勢企業,都是在細節的比拼上下過很大功夫的。企業靠戰略就能掙大錢的想法是極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細節的大企業病拖垮了許多大企業,諸如浪費巨大而熟視無睹,人浮於事相互推諉,對市場信息不敏感,內部各部門之間溝通障礙,員工創新動力不足等,每一個問題都會在細節上找到其理由,可以説細節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如全球最大的連鎖飯店馬瑞特總裁比爾.馬瑞特所言:“差錯發生在細節,成功取決於系統。”這就要求企業要注重精細化管理,特別是要求員工做事更要認真和精細。

一、關於個人

中國有句古話:“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是具體問題、實在問題,也是絲毫不可輕視的問題,也是個人發展的基點,在日常工作中,關鍵在於是否抓住了一個關鍵的“小”字。假如每個人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經很不簡單了。正如海爾總裁張瑞敏所説:“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回想以前做過的有些工作,就是自己覺得“大概”、“差不多”、“還可以”就行了,使得好多工作都不能夠取得較好的績效或效果。因為1%的錯誤可能會導致100%的失敗!

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因此“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以習慣完善細節和關注細節。培養關注細節的習慣內容有以下幾點。

1、首先要有“三心”

一是細心(心細只是一種個性特徵,但細心卻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一種個人修養、一種職業習慣);二是安心(只有堅持正確對待自己,對工作和崗位發自內心的熱愛和珍惜,才能真正沉下身子、潛心下來把每一件事情做細做實做好);三是責任心。

2、其次要克服四種傾向

一是克服馬虎大意的傾向,培養求準較真的作風(麻痺易出問題,大意要付出代價,心存僥倖就會自吞其果,甚至犯大錯誤);二是克服貿然行事的傾向,培養三思而行的習性(在處理比較複雜的工作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考慮到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三是要克服慌張忙亂心理(分清輕重緩急,有計劃和條理分明,沉着應付各類相關工作,做到大事不誤,小事不漏);四是克服鬆懈懶惰的傾向(培養持之以恆的意志、奮發向上的氣魄等)。

3、還有就是能克服盲目樂觀、鬆懈大意的情緒,成為用心(要敢於改進、完善自己承擔或管理範圍的工作;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進取(不斷學習、創新,提高綜合素質,增長新才幹)的學習型人才,善始善終,把個人相關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關於經營管理

‘商業教皇’布魯諾·蒂茨説得對:“一個企業家要有明確的經營理念和對細節無限的愛”。

管理離不開規則和標準,而規則和標準正是精緻的細節完美表現。在企業的管理中,對細節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但對細節追求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尺度,就是制定出了相應有效和合理的標準和規範。可以説,標準和規範,就是對細節的量化,是重視細節、完善細節的最高表現。一個沒有規則、沒有標準的企業肯定是管理不到位的。如麥當勞規定:“牛肉餅烤出20分鐘,沒有賣掉就要丟掉”;公司的制度和管理文件(管理體系相關的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等);這些都是量化的細節。

微利時代,雖然信息高度發達,但是,市場形態是千變萬化的,綜合性、大範圍的信息,不一定能準確地反映出一個局部地區的市場狀況或消費動向。經營者既需要把項目放在大市場中來思考,同時也需在廣泛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區域市場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這需要數據分析系統的支持),根據細節,洞察先機,才能做出符合市場真實狀況的判斷,然後進行科學的預測。正確的預測、準確的判斷,才能使自己的經營技巧、方法高出同行,勝人一籌,生意才有利可圖、有錢可賺。

經營者要在微利時代中取勝,重要的是“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精”,打造產品或服務的個性差異,以差異性開拓市場、取勝市場、佔領市場。只有“風景這邊獨好”,才能吸引消費者,刺激消費者,激發他們的消費慾望

在決策和標準已經確定的情況下,關鍵在執行。一個計劃的成敗不僅僅取決於規劃設計,更在於執行。如果執行得不好,那麼再好的設計,也只能是紙上藍圖。唯有執行得好,才能完美地體現設計的精妙,而執行過程中最重要的在於細節。細節是執行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對於抓好細節來説,領導重視是關鍵,作為一個公司領導,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親躬,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夠在注重細節當中比他人觀察得更細緻、周密,做到能夠細緻,在某一細節的操作上善於做出榜樣或樹立標杆,使員工有效法的標本或參照的標準,並形成一種威懾力或考核標準,使每個員工都不敢馬虎,無法搪塞。只有這樣,企業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細。

而作為公司,中層經理是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整個公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每個中層經理的思想、認識水平、責任心、管理能力對其單位的發展都起着關鍵的作用。中層幹部又是公司承上啟下的重要紐帶,公司的很多重大戰略決策是靠中層幹部來具體落實的,若不注重“細節”,只想做“大事”,又怎能貫徹落實好公司的決策?當然,宏觀決策必須做好,這也是作為領導者的必備素質,是根本性的東西,但沒有細節就無法落實。事實上,公司的許多重大策略主要是由公司領導層做出,中層經理的主要任務就是抓落實、抓細節。所以説中層經理是抓好細節的關鍵。

三、關於創新管理

零利潤定理要求企業不但在管理上要精打細算,盡最大努力降低成本,而且還要注意創新,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或進行工藝創新等,製造差異,顯示不同,開拓新的利潤空間。一個企業要創新,必須加強對細節的關注。一向以創新意識著稱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説過:“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工藝上的小差異往往顯示民族素質上的大差異”和“只有把你的發明轉化為一個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的經濟活動時,這才叫創新”。這一思路的最終結果是海爾的創新活動以市場為導向,把市場的難題作為創新的唯一標準。事實上,海爾集團在細節上創新的案例數不勝數,每年僅公司內以員工命名的小發明和小創造就有幾十項之多,並且這些創新已在企業中發揮着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創新才能勝出,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説過:“行之有效的創新,在一開始可能並不起眼”和“創新即是創造一種資源”。我們可以理解為通過創新以創造一種資源,創造一種新的市場。所以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關注細節,誰就把握了創新之源,也就在競爭中搶得了先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優勝劣汰的速度加快,企業不進則退。經營者要在這種社會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企業充滿生機活力和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創新,改進自己企業的不足或劣勢(如產品的香氣和顏色、香氣修飾等),增加自我發展的優勢和動力,在微利時代永保財源不竭。

四、關於市場營銷管理

世界上最偉大的銷售員喬·吉拉德説過:“生意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遍佈於每一個細節之中。”

細節是一種創造。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工作中的小改小革,細節調整同樣是一種創造。“細緻到點”,從細節中找到創新的機會――這就是王永慶成功的祕密。

而世界上只有不完美的產品,沒有挑剔的顧客。產品和服務微小的細節差異有時會放大到整個市場上變成巨大的佔有率差別。一個公司在產品或服務上有某種細節上的改進,也許只給用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場佔有的比例上,這1%的細節會引出幾倍的市場差別。原因很簡單,當用户對兩個產品做比較之時,相同的功能都被抵消了,對決策起作用的就是那1%的細節。對於用户的購買選擇來講,是1%的細節優勢決定那100%的購買行為。

因此差異才能取勝。在產品以及服務日趨同質化的情況下,只有顯示出差異,才能從同行中勝出。而關注細節、完善細節還體現了企業真誠地為顧客着想的拳拳之忱。人們有理由充分相信,一個真心實意地在細節上下功夫的企業,其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一定非常優秀。所以,企業只有細緻入微地審視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注重細節,精益求精,才能讓產品或服務日臻完美,在競爭中取勝。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完善的細節會層出不窮,根本沒有止境,產品或服務也正是在這種無止境的追求中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的。

五、關於質量管理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愛德華茲·戴明博士提出了在質量管理中引入統計學的理論,也就是“一切用數據説話”,而數據就是真正的基礎性細節!戴明的質量管理思想集中體現在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DCA)的循環上,日本正是得益於引入了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愛德華·戴明的管理思想,才使得日本產品在70-80年代逐漸扔掉了劣質的帽子,成就了諸多的世界品牌。

同樣,優質的質量管理離不開嚴格的質量控制程序和精確有效的作業流程,這也是工作中最重要的規則和管理精華細節。優質的質量管理會給整個企業的產品帶來其應該擁有的特質,但如果你不注重細節,那麼質量不過關,質量管理控制的核心都不過關,成功也就無從談起,而對制度和控制程序或作業流程的有效執行是成功的重要保證,提高質量管理相關程序或作業流程執行力是質量管理相關部門主管應關注的日常工作重點之一。正如美國“一代質量宗師”和“零缺陷之父”利浦· 克勞士比所説:“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