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十八歲出門遠行》有感優秀作文

讀《十八歲出門遠行》有感優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W 次

十八歲的我們或在父母的臂彎下無憂無慮的成長;或是懷着單純自由想象着未來;或是拼了命的學習為了似好的前程,然而最多的時候是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想要背上行囊,闖蕩世界。故事中的“我”亦是如此,懷着憧憬與好奇,開始一段獨特的旅行。

讀《十八歲出門遠行》有感優秀作文

故事總共有十一篇,它分別闡述了“我”初在路上行走,中遇貨車司機,到後來被拋棄的所見所聞,這獨特的旅行留給“我”青春的意義。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那個好心想幫司機奪回被搶走的蘋果卻被人打的遍體鱗傷的男孩,而結局令人啼笑皆非:司機和當地村民合夥拿走了我的包,留下孤苦無依的我。這彷彿是現代社會存在的問題的反照,網上“路遇跌倒老人該不該扶”的激烈討論,使這樣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卻變為人們最難做出胡抉擇;路上乞討的人是真是假,使人們在怕被欺騙的面紗下拒絕給予他們温暖;公車上某女郎因不給老人讓座而被其扇耳光······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在付出真心和被辜負真心之間徘徊。

然而青春的意義就是面對挫折困難時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學。十七歲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卻不幸失去聽覺而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音樂家。面對上帝開的如此大的玩笑,他用青春的無所畏懼發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最終用《命運》和《第九交響曲》向人們展示了他頑強的意志。張海迪5歲患病,可她用堅強的意志在青春年華攻讀醫學,為麻風村的人針炙。海倫凱勒將無聲的語言化為一片片具有正能量的言語,飛向世界各地去鼓舞別人。

決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卻只有“三暮隨肥馬塵”的詩聖杜甫,以高昂的`意志投向朝堂,卻被還以低微的職位。一生追求建功立業的他,為了伴君左右的他,失敗了。但他卻贏得了歷史。一如范仲淹所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低迷時呼喊”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吟唱:太陽的燈還沒有熄滅。杜甫以他青春的意態為中國文人築起的高牆將永不倒下。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想要成蝶必須經過破繭蜕變,而破繭的意義不在於飛翔的自由而在於束縛突破。成長花開是發現美的過程,也是發現世界的過程,願你的成長花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