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十八歲出門遠行》高一語文教案

《十八歲出門遠行》高一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W 次

設計理念

《十八歲出門遠行》高一語文教案

編入高中新教材的餘華的小説《十八歲出門遠行》講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故事情節極不合情理,而語言新奇獨特、別具一格。教學時應首先讓學生對餘華及先鋒小説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瞭解,為後面理解小説主旨做好鋪墊。其次應注重閲讀文本,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荒誕情節背後隱含的寓意,把握小説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新奇獨特的語言給小説帶來的很強的可讀性,以及這種獨特的修辭方式在表達內容上的作用。再次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化認識,滲透健康快樂的生活態度和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切入點

小説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與傳統小説明顯不同,這為教學時從不同角度切入提供了可能:

1.從關鍵詞“旅店”切入。“旅店”一詞在小説中共出現19次,主人公在文中不斷重複要尋找“旅店”,最後發現“旅店”竟是那遍體鱗傷的“汽車”,小説中的人、事、情幾乎都與“旅店”(汽車)有關,可以“旅店”為輻射源生髮聯想,引出討論、探究的話題。

2.從關鍵句切入。類似“我還沒走進一家旅店”的句子竟在小説中出現了5次,結尾部分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和它們遙相呼應,這句話為什麼不斷出現?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係?通過這一問題的探究,帶動對全篇的理解。

3.從情節切入。這篇小説中有哪些荒誕的情節?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4.從情緒切入。主人公在尋找旅店的過程中,情緒的不斷變化,構成了小説的一條線索,情緒是怎樣變化的?通過回答該問題,牽引情節,體味主旨。

  教學時要關注小説的兩條線索:

一、“我”自始至終在尋找“旅店”;

二、隨着情節的發展,“我”的情緒在不斷變化。

設計時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整體感知入手,找好切入點,然後深入體味,總結提升,最後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瞭解相關資料,相互交流

(為理解課文做相關知識準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精神。)

餘華,浙江海鹽人。19xx年開始發表小説,是中國內地先鋒派小説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説受奧地利小説家卡夫卡荒誕小説的影響。《十八歲出門遠行》是其成名作,顯示出了一種與傳統小説不同的現代特色。作品有短篇小説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長篇小説《活着》《在細雨中呼喊》及《戰慄》。其中《活着》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其作品中純淨細密的敍述,打破了日常的語言秩序,組織起一個自足的話語系統,並且以此為基點,建構起一個又一個奇異、怪誕、隱祕的獨立於外部世界的真實的文本世界。

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18歲,陽光燦爛的日子,剛剛走出了夢幻的花季雨季,青春湧動的你多麼想探尋一下更為遙遠的世界!可是,當你真的走出去之後,外面的世界會像你想像的那樣嗎?《十八歲出門遠行》講述了一個18歲孩子初次出門遠行的故事,或許對你認識這個世界有些啟發。

2.速讀課文,然後回答:小説主要講了什麼事情?涉及了哪些人物?

(初步感知,對小説有一個大體瞭解。)

明確:小説描述了一個18歲孩子初次出門遠行所經歷的一些奇怪的生活片段;小説主要寫“我”“司機”“搶劫者”之間的矛盾衝突。

三、研習新課,討論探究

1.小説中的“我”一直在尋找什麼?尋找的過程及結果怎樣?

(從關鍵詞“旅店”切入,涉及全篇。)

明確:“我”第一次出遠門,需要“旅店”,但沒有人告訴“我”前面是否有“旅店”。在黃昏來臨的時候,“我”感到了自己無所依靠,於是“我”拼命地到處尋找“旅店”。沒有找到“旅店”,但“我”搭上了車,暫時的舒服讓“我”滿足。不幸的是汽車拋錨了。為了維護正義,“我”付出了遍體鱗傷、無限痛苦的代價。“我”最終尋找到了“旅店”———被搶劫的傷痕累累的“汽車”。

2.尋找“旅店”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不合情理的事?

(閲讀文本,瞭解、體味情節。)

明確:司機態度突然轉變,“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來”,而且還要“我”在車正開着時去車廂取蘋果;當我問他去哪裏時,他説“開過去看吧”,“我”旅行時沒有目的,司機也不在乎方向,只要汽車跑着就行;汽車拋錨時,司機竟能在旁邊“認真”地做起了廣播體操;有人搶劫車上蘋果,他竟無動於衷,只對“我”被打破的鼻子感興趣;最後司機參加到搶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揹包也搶走了。

3.這些荒誕情節在小説中起什麼作用?

(閲讀文本,從字裏行間體味句外之意。)

討論歸納:荒誕的情節能更突出地揭示主題。“我”與搶劫者和司機的衝突,代表了“我”與成人世界的衝突,更是“我”與外部世界的衝突。荒誕的情節顯示了荒誕社會中荒誕的生活。

4.“旅店”在小説中有什麼象徵意義?

(在閲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的獨特理解,培養創造性思維。)

討論歸納:“旅店”是漂泊的靈魂的棲息地,是一處暫時或長久的寄託地。當“我”躺在汽車裏感到一絲温暖,並説“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時,“旅店”被賦予了“我”心底的一點希望、一份力量,小説在悽婉的傷感中顯示了一點亮色。

5.在尋找“旅店”的過程中,主人公的情緒有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

討論歸納:“我”的情緒一直在變化———“我”期望、失望;期望、出乎意料、大大失望;期望、更出乎意料、完全失望。“我”的情緒變化來自客觀世界的不可捉摸,想像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相差甚遠。

四、總結提升

(由局部到整體,深層把握。)

小説通過描述一個18歲男孩初次出門遠行的經歷,反映了孩子世界與成人世界的矛盾衝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對現實世界的困惑、恐懼。它提醒讀者,人生是複雜多變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與挫折,同時也會有諸多收穫。

五、講述個人初次遠行的經歷或成長中的煩惱,探討面對成長中的挫折、困惑,該怎樣調控好自己的心態,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深化情感體驗。)

六、拓展作業

(將閲讀延伸到課外,讀寫緊密結合。)

1.課後閲讀卡夫卡荒誕小説《變形記》,比較一下與餘華小説的異同。

2.寫下你初次出門遠行的經歷和感受,以及從本文中受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