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十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2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十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玩圈的興趣,嘗試多種方法玩圈。

2.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3.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呼啦圈每人一個,平衡木一個,“山洞”兩個,懶洋洋頭飾一個,“狼堡”道具,灰太狼布偶一個。

2.背景音樂課件、動畫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計背景帶領幼兒做熱身活動

師:天氣真好,到草地上玩一會。(學鳥飛、鴨走、青蛙跳、大象甩鼻子、小兔跳)

(二)嘗試多種方法玩圈,體驗玩圈的樂趣。

1.幼兒自由探索玩圈並互相學習。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呼啦圈)呼啦圈是什麼形狀的?(圓形)你們想玩嗎?咱們玩一玩吧。

(1)師:你是怎麼玩的?(圈立着轉)呼啦圈轉起來像個陀螺,真棒,我們試一試。

(2)師:你是怎麼玩的?(推圈)圈圈滾動起來像車輪子,我們玩一玩。

(3)師:你是怎麼玩的?(跳圈),像小青蛙跳,我們來跳一跳。(一個圈跳進跳出)這個圈還可以怎麼跳呢?咱們像小青蛙排隊連續跳,幼兒依次跳過。

(4)師:你幹嘛呢?(學小烏龜)老師帶領幼兒玩圈。

(5)師:你是怎麼玩的?(方向盤,開汽車)師幼一起隨音樂開汽車。

2.師幼探索玩圈。

師:圈圈還可以怎麼玩?(師示範從頭向下套)你們試試。還可以這樣玩(師用腰轉圈)。

3.合作玩圈,體驗合作的樂趣。

(1)開火車。

師引導孩子把圈圈一個套在一個的身上。

(2)鑽圈。

a.兩個幼兒相互鑽圈

b.鑽(地籠),進一步練習鑽的技能。

(三)遊戲——拯救懶洋洋,讓幼兒掌握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看懶洋洋被灰太狼抓住的動畫,師幼組成救羊小分隊拯救懶洋洋。

1.師引導幼兒觀察遊戲場地,講遊戲規則。

2.師帶領幼兒遊戲。

(四)結束部分。

師幼邀請懶洋洋跳舞,做放鬆活動結束課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的小手,手心、手背、五根手指頭的名稱。

2.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在活動中有所增強。

3.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初步掌握保護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手指頭的名稱,知道手心、手背。

2、瞭解小手的本領。

3、掌握基本的護手方法。

教學難點:

1、自己動手穿鞋子、做大紅花。

2、保護小手方法。

 教學方法:手指遊戲,教師示範、談話,自己動手做。

1.遊戲:手指變變變,導入活動。

教師帶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一個手指頭呀,一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變成小老鼠,吱吱吱。(兩個手指頭變小白兔,三個手指頭變小花貓,四個手指頭變小黑狗,五個手指頭變大老虎)。

2.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

通過觀察、感知、提問和描述,知道手心、手背、五個手指頭的名稱。

教師:"我們有幾個手呀?""小手的手指頭叫什麼名字?"教師出示大拇指,引導幼兒回答。依次出示一個手指頭,幼兒集體回答。

教師請幼兒手心向上,再請幼兒手背向上。表揚小朋友。做手指遊戲,複習鞏固手指、手心、手背名稱:"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3.瞭解小手的作用。

遊戲一:送玩具寶寶回家,親身體驗小手的作用。(請個別幼兒遊戲)提問:玩具撒了,你們的小手要怎麼做呢?

遊戲二:讓幼兒不用手把鞋子脱出來,再穿上去。(請所有幼兒遊戲)提問:不用小手可以脱鞋子嗎?那不用小手穿鞋子呢?

引導幼兒從學習、日常生活中瞭解小手的本領。

討論:小手除了可以玩玩具、收拾玩具以外,還可以幹些什麼事情?

小結:(遊戲結論)我們的小手可以把玩具收到盒子裏;不用小手也可以脱鞋子,但是不用小手就很難穿上鞋子了。

我們的小手還可以幫助我們拿東西、穿衣服、喝水、整理餐具……,小手真能幹。

4.掌握一些基本的護手常識和簡單的護手方法。

提問:小手真能幹,我們要怎麼來保護它們呢?

觀看圖片和課件,瞭解小手的安全保健知識。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小手乾淨和美觀;天冷時給小手抹上護手霜,戴上手套,以免凍傷。不隨便將小手伸入電風扇或門縫,不拿鋒利的危險物品,使小手安全、健康長大。

5.教師帶領幼兒學習用小手來做大紅花。

教師示範,幼兒自己練習做,教師指導。

6.教師與小朋友一起做小手操:拍拍手、拍拍肩。

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知道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哪些物體會沉到水底。

2、 能用簡單的方式記錄自己在實驗前的猜想和實驗中的操作,並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3、 對沉浮現象有興趣。

4、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有的物體浮在水面,有的物體沉到水中。體驗玩水的快樂。

物質準備:裝滿水的水缸每組三個;抹布;記錄表(人手一份);圖片(螞蟻和池塘);積木、報紙、湯勺、泡沫、海洋球的塑封照片及實物(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認識各種材料

看圖聽故事:有一隻小螞蟻,它在池塘邊散步,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在池塘裏了。“救命啊!救命啊!”它在水裏不停地喊。誰來救救它呀?“我來,我來!”看,誰來救小螞蟻了?

教師邊講述邊展示操作材料:積木、報紙、湯勺、泡沫、海洋球

師幼共同描述材料;這是長方形的積木、三角形的報紙、長長的湯勺、正方形的泡沫、圓圓的海洋球。

二、看材料——猜想實驗結果

1、學習記錄猜想結果

教師繼續講故事:可是,它們怎麼救小螞蟻呀?它們説:“我們跳進水裏後,只要我們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讓小螞蟻爬到我們的身上,這樣就可以救起小螞蟻了。”你們猜猜看,誰能浮在水面上,救起小螞蟻呢?

幼兒:報紙可以救小螞蟻。

教師:為什麼呢?

幼兒:因為它很輕,可以浮在上面。

教師:那你把它的照片貼在水杯的上面。那誰會沉下去呢?

幼兒:我覺的勺子會沉下去,因為它很小。

教師:你認為小的東西會沉下去,那好,你就把它的照片貼在水杯的底部。

教師:那還有其他材料能不能救起小螞蟻呢?請我們小朋友們都來猜一猜,誰能浮在水面上的,就把它的照片貼在水杯的上面,沉到水底的,就把它貼在水杯的底部。

幼兒用在水杯的水位粘貼實物照片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巡迴指導,並瞭解幼兒的想法。

2、交流猜想記錄情況

教師:誰願意告訴我們,你是怎麼猜的?為什麼?

幼兒:我覺得長方形的積木可以救小螞蟻,因為它很大,

幼兒:我覺得三角形的報紙會浮上來的,我猜的。

幼兒:那個泡沫可能會沉的,因為它太小了。

幼兒:湯勺和圓圓的海洋球不能救小螞蟻,它們都要沉到水裏去的。

三、投材料——驗證實驗猜想

教師:看來,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那到底誰能救小螞蟻呢,我們試了就知道。在你們的桌上,有幾個大水缸,請你們把它們一個一個放進水缸裏,仔細看一看,看看誰是浮在水上的?誰是沉到水底的?再看看你的記錄表,是不是和你剛才猜的是一樣的,如果不一樣,就根據你看到的情況重新貼好。

幼兒實驗,老師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自己的活動。

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如不相符,及時調整。

四、看記錄——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啟發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剛才小朋友把它們都放進了水裏,你們發現了什麼呢?

幼兒:我看到積木、泡沫、海洋球能浮在水面上。

教師:是嗎,剛才我發現他還在用手使勁地摁這個積木、泡沫、海洋球,你為什麼要把這樣做啊?

幼兒:我想把它摁下去。

教師:那摁下去了嗎?

幼兒:沒有,我手拿掉,它又浮上來了。

教師:真的嗎?我有點不相信,你再試給我們看看,好嗎?

幼兒再次試驗。

教師:哇,原來積木、泡沫、海洋球,不管我們怎麼用力摁,手一放開,就浮在水面上了,它們可以救小螞蟻了。真是神奇。那你們發現誰不能救小螞蟻呢?

幼兒:我發現報紙也能救小螞蟻的。

幼兒:我發現報紙和湯勺不能救小螞蟻的的。

教師:是嗎?看來兩個小朋友的發現不一樣,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試一試!

教師將報紙和湯勺投入水中。

教師:看看,它們怎麼樣了?

幼兒:報紙浮在水面上的,湯勺沉下去了。

幼兒:可是,過一會兒,報紙會沉下去的。

教師:哦,他説過一會兒,報紙會沉下去的,那我們再耐心地等一會兒,我們來數數,看數到幾,報紙會沉下去,1,2,3,……看,報紙怎麼樣了?

幼兒:沉下去了!

教師:你們看,細心的小朋友發現報紙先是浮在水面上的,可過了一會兒,它就沉到水底了,所以我們以後做小實驗要耐心、仔細地觀察,這樣才能發現新知識。

五、活動延伸——還有誰能救小螞蟻

教師:小螞蟻被積木、泡沫、海洋球救起來了,特別感動。小螞蟻説:“謝謝你們!” 積木、泡沫、海洋球説:“不用謝!要是其他朋友看見了,也會救你的。”咦!還有誰也能救小螞蟻呢,我們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再試試,還有誰也能浮在水面上的,好嗎?

讓孩子自己尋找,然後來試試,看看他們找的東西誰能浮起來,還有誰能救小螞蟻,也滿足孩子想玩水的願望。

活動反思:

一個故事:

活動以救小螞蟻的故事貫穿始終,可愛的螞蟻形象和生動的故事,能激發幼兒思維的互動。

兩次記錄:

考慮到小班幼兒還不懂得運用符號、數字等其他方式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所以我設計的記錄卡充分體現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第一次記錄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測,把圖片貼到記錄卡上,這樣既直觀又形象的記錄為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奠定了基礎。而帶着自己的假設做實驗,更能激起幼兒的探究動機和興趣。第二次記錄是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實驗的結果,驗證自己的解釋和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並初步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三處細節:

一是在材料的選擇上,我既滲透了圖形知識,又體現了一定的難度,因為幼兒的沉浮經驗會認為:重的、大的會沉、小的、輕的會浮,我將這些影響因素結合到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中,以喚醒幼兒的.經驗,形成有效的認知衝突。二是在活動中,我抓住幼兒在操作中的一個細微動作:摁!通過“摁 ”這個有趣又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動作,讓幼兒明白:不管用多大的力,當這個力移開時,浮的東西始終會浮上來。也通過這個動作,使活動顯得更為生動有趣。三是在處理報紙沉浮的問題上,我以再次實驗、耐心等待的方式告訴幼兒:要得出實驗結論,必須細心仔細觀察,培養幼兒這種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是任何一個科學活動的隱性目標。

四點遺憾:

一是選擇了四種不同的材料,對小班幼兒來説,要操作、要記錄、要講述難度略大,可以去掉一種,如:泡沫,這樣在活動時間上可以更充分些。二是在幼兒的表述上,沉浮有時還有點混淆,教師還需注意引導,儘量表述正確。三是幼兒天生愛玩水,在操作時,有些幼兒玩水的興趣多於實驗,所以往往會出現玩了水忘記了記錄,幼兒記錄的習慣還未養成。四是教師對幼兒不夠放心,每每遇到幼兒不會説、不會做,急於解圍、急於幫助,對幼兒留的空間不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赤足在各種器具上走,用腳底感受不同的觸感。

2.知道小腳上有腳趾、腳背、腳掌、腳後跟。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用玻璃球(或黃豆等圓形物)、無尖鋭角的塑料積木、沙子、紙團等廢舊材料鋪成4座小橋。

與幼兒人數相同的環保袋、礦泉水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腳走一走、跳一跳。

教師邊念兒歌《走一走,跳一跳》,邊帶領幼兒做各種腳部動作。

二、觀察小腳,按摩小腳,瞭解小腳。

1.看小腳。

——教師:看一看你的小腳,小腳上有什麼?

2.摸小腳。

——教師:摸一摸你的小腳,有什麼感覺?你發現了什麼?

3.捏小腳。

——教師:捏一捏你的小腳,有什麼感覺?什麼地方軟?什麼地方硬?

4.腳部按摩操。

——教師:摸摸我的腳背,我的腳背硬硬的;撓撓我的腳掌,我的腳掌軟軟的;捏捏我的腳趾,我的腳趾小小的;搓搓我的腳後跟,我的腳後跟變熱了。

三、赤足活動,體驗不同的觸感。

1.情境導入。

——教師:現在我們要到河對岸去玩。看,河上有幾座橋?它們一樣嗎?去走一走吧!

2.自由探索。

——幼兒自由選擇,嘗試通過用廢舊材料鋪成的小橋。

——教師:你走了哪座橋?腳底有什麼感覺?

3.遊戲:購物去。

——幼兒手拿購物袋,赤足跟隨教師經過每座小橋,到最後一座橋頭拿一個

礦泉水瓶。其間幼兒用腳底感受不同材料帶來的觸感。

4.遊戲:腳對腳。

——教師與一名幼兒坐在地墊上雙手撐着地板,腳底對着腳底,然後抬高雙腳,一左一右來回地撐,引導幼兒説説像在玩什麼。

——引導幼兒找一個同伴玩“腳對腳”遊戲。

四、腳部按摩操,放鬆小腳。

小百科:腳,人和某些動物身體最下部接觸地面的部分,是人體重要的負重器官和運動器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温州三幼 得勝園區 彭雪凡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瞭解動物特點與好習慣的聯繫,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2、在認識同伴大名小名的過程中 ,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大公雞、小老虎、小白兔、小豬、寶寶上幼兒園、吃飯、洗澡、睡覺的圖片各一幅,製成PPT。

活動過程

一、你叫我答應

教師:你們好,你們認識我嗎?我也來認識一下你們。

二、認識小名

(一)提問:

1、×××是誰?怎麼又是你?

2、怎麼有兩個名字?×××是誰叫的?

教師小結:原來他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大名,叫×××,一個是小名,叫×××。我們來叫叫他。

(二)引導幼兒説説自己的小名,用小名打招呼

(三)引導幼兒喊喊老師的大名和小名。

三、通過提問和表演,瞭解動物特點和好習慣的聯繫

(一)提問:

1、為什麼叫他小白兔?你喜不喜歡洗澡?我們來試試看。你們洗的這麼幹淨,我也送你一個好聽的名字(小白兔)。小白兔在哪裏?(幼兒答應)

2、我家寶寶還有什麼好聽的名字?(大公雞)打個招呼吧(大公雞你好)

你在家裏是不是像大公雞那樣早早起牀?我們來試試看。

3、還聽到我家寶寶有什麼好聽的名字?怎麼叫我家寶寶大老虎?因為他大口大口吃飯。除了大老虎還有誰也大口大口吃飯?

4、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是什麼?(小小豬)為什麼叫我們家寶寶小小豬?(因為他睡得早)怎麼睡覺的?天亮了,寶寶們起牀了,我也要叫你們小小豬。

(二)完整欣賞表演故事,鼓勵幼兒邊聽故事邊用動作表演故事中的好習慣。

四、鼓勵説説自己其他方面的好習慣。

小班社會教案: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繪本畫面理解故事,體驗繪本故事的的童趣。

2、嘗試畫圓並添加線樂於用繪畫的方式大條組合畫成小魚等圖像。

3、培養幼兒細緻觀察與大膽想象的能力。

活動準備

油畫棒、繪本《小魚逃走了》,卡紙製成的小魚一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小魚,激興趣:你們看,這是誰呀?原來是一條美麗的小魚。它長得什麼模樣呀?

教師:圓圓的大身體,圓圓的小眼睛,還有一條肉骨頭似的小尾巴真可愛。小魚的樣子小朋友一定要記住呀。(教師邊邊在白紙上將特徵畫出來)

二、在觀察、理解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1、引導幼兒看看,説説自己的發現。

(1)師出示(魚缸畫面):你們記住小魚的樣子了嗎?這條小魚卻一點都不開心,他為什麼不開心呀?(魚兒説:我一個人在魚缸裏沒有朋友,太寂寞了,我決定逃走,去找朋友!”)小魚不見了。請小朋友去找找吧,看看小魚躲在哪兒了?

(2)幼兒自由分組觀察畫面,教師指導。

2、集中交流,引導幼兒説説,講講體驗發現的樂趣。

(窗簾畫面)小魚會逃到哪兒呢?(窗簾上)他為什麼要躲在窗簾上呀?

(花盆畫面)呀,小金魚又逃走了,這回躲在哪兒了呢?他為什麼要躲在花盆裏呢?

(瓶子畫面)哎呀,哎呀,小金魚又逃走了。這回躲在哪兒了?他為什麼要躲在糖罐裏呢?

(玩具屋畫面)小魚又從糖果蓋的縫隙裏逃走了,這回他會躲在哪呢?

3、引導幼兒想像。

:小朋友剛才説的真棒,小魚又逃走了,它還會躲到哪兒呢?(幼兒想象)?(引導幼兒説完整句小魚躲在××)

三、畫小魚

1、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魚會躲在××,會躲在××,還會躲在××。小朋友講得真好。小魚想請你們幫他躲起來。

2、老師提出作畫的方法:先畫小魚再畫小魚的朋友。

3、幼兒大膽作畫。

四、欣賞作品

1、欣賞幼兒作品,從畫面上邊説説猜猜小魚躲在哪兒?那裏還有誰?

2、(欣賞大魚池畫面):小魚又逃走了,逃去了大魚池,小魚説:我回家了,這裏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家在一起是多麼的快樂,我再也不逃走了。請小朋友找找那隻小金魚在哪?

五、延伸:

老師這裏有一本書名字叫《小金魚逃走了》,講的就是小魚逃來逃去這個好玩的故事。小朋友可以到圖書角去看看小金魚還逃到哪裏去了,請你把它找出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不同材料餃子餡兒的質感,培養對遊戲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2.在釦子母扣的過程中,練習小手的靈活性。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用兩片圓形布縫好當餃子皮,各種軟、硬,大、小、麻、光滑、薄、厚等不同材質的“餡料”(鵝卵石,棉花,花生,蠶豆,地墊剪成的圓形、三角形、方形,核桃)。

【活動過程】

1.引入:昨天,娃娃家的娃娃跟我説,他們想吃餃子了,想讓小朋友給他們包餃子吃。你們願意嗎?今天娃娃家為大家準備了包餃子用的餃子皮,還有各種餡兒。(激起幼兒興趣。)

2.教師示範玩法:如果你想包一個花生餡兒的餃子,拿一個花生放在餃子皮裏,再將子母扣在一起;如果你想包一個肉餡兒的水餃,拿一個鵝卵石包在裏面。

3.幼兒開始活動,教師適時進行指導。

(1)幼兒嘗試包“餃子”,教師指導。

(2)請幼兒參觀小朋友包的餃子,並請幼兒説一説你為娃娃準備了什麼餡兒的餃子?

【延伸活動】

請家長蒐集不同自然材質的餡兒,還可以做成什麼餡兒的餃子,然後帶回幼兒園,供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分析】

自從投放了這些材料以後,可操作性的餃子吸引了更多的幼兒到娃娃家來玩。孩子們不但給娃娃包餃子,還用餃子招待客人,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通過這次活動可以看到,幼兒對可操作性的材料比較感興趣。我們可以在娃娃家投放更多這樣的材料,如:包子、餡餅等一系列的材料,供幼兒操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指定的範圍內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顏料,從上往下一下一下的點畫出雨滴。

2.感知歌曲節奏,幫助幼兒學會"點"和"提"的動作。

3.合作作畫時,會找空地方,並能保持手指的清潔。

活動準備:

1.五張畫有烏雲的大作畫紙,上畫有草地、樹林、房子等(在雲下用鉛筆畫好豎直線)

2.紅、黃、綠、藍顏料若干,用膠捲盒裝好。抹布若干。

3.打雷和下雨的音樂。

活動過程:

1. 感知作畫方式,引起幼兒興趣。

(1) 音樂遊戲"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 老師示範點畫彩色小雨點。

老師示範時強調雨是從上往下下的。邊和幼兒談一談雨下到了哪裏。並讓示範不同顏色的雨滴,讓幼兒知道這是彩色的雨滴。

(3) 請全體幼兒空手練習一下一下點雨滴。

2. 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點和提的動作和小雨從上往下下。

3.活動評價:幼兒互相欣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

2、培養孩子的反應能力。

3、培養孩子養成遵守紀律好習慣。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5、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身體協調能力的培養。

難點:集體配合意識。

活動準備

紅色和黃色絲帶數條。

活動過程

過程:上課之前,先講一下安全注意事項。帶孩子到操場,把幼兒分為紅對和黃隊,用絲帶座標識。

紅隊和黃隊各有一位老師帶隊,帶領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邊走邊和老師一起念兒歌:吹吹吹泡泡,吹個泡泡變大了,(這時幼兒就往後退,使圓圈變更大)吹吹吹泡泡,吹個泡泡變小了,(幼兒往裏走,使圓圈變得越小越好)泡泡飛高了,(幼兒踮起腳尖走)泡泡飛低了(幼兒曲着腿)“砰”(泡泡碎了,幼兒手鬆開)。

小朋友覺得好玩嗎?下面有黃隊和紅隊進行比賽,看看那一隊的小朋友表現得最好。根據孩子興致,可以多練習幾遍。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我覺得這節課準備不夠充分,在安全方面,沒有給孩子們講解仔細,導致造成了一些安全事故。

這個活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還是比較喜歡的,孩子們配合的比較默契,興致也很高。就是部分幼兒反應比較慢,導致被別的幼兒帶倒。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再原來的基礎我還跟家細緻給孩子講明安全的細節,在活動是應按孩子的需求放慢活動的速度,減少不安全的事情發生。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在與孩子共同的活動時,應該有足夠的愛心,耐心,關注孩子一舉一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初步學習一套模仿操,並能夠聽懂口令做動作。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及模仿操。

2、培養幼兒聽口令,手腳協調地做動作。

3、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幼兒排好隊,站在院子裏。預備姿勢,自然站立。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做一遍模仿操。

2、幼兒跟老師一起做模仿操。

3、在教師指導下,幼兒做模仿操。

三、幼兒原地踏步走。

附:兒歌

早上空氣真正好,我們大家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做操身體好。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悦,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