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7W 次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理論依據:

草地上的螞蚱、花叢中的蝴蝶,神祕的昆蟲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他們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螞蟻搬家,喜歡追着蜻蜓飛舞,更想捉一隻瓢蟲數數到底有幾顆星星……

他們玩着、説着、畫着、問着,樂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幾種顏色?竹節蟲長什麼樣?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離大自然卻越來越遠了。

因此選擇《捉迷藏的昆蟲》這個教學內容正是遵循了《綱要》中關於教學內容選擇的三個原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所感興趣的,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正確的教育能夠加速兒童的發展。教師只是兒童學習的促進者,要尊重兒童學習的願望,不能強加給學生。教師的作用是間接的,教師不應該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是介紹問題和對策,讓兒童自己主動地、自發地學習。”

在《捉迷藏的昆蟲》活動中,教師始終堅持幼兒想、説、做在前,教師指導、小結在後的原則。皮亞傑還認為“遊戲是兒童認識新的複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

因此,本次活動將探索過程與遊戲結合起來,既滿足幼兒的遊戲需要,又能維持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

實施策略:

整個活動的組織以遊戲貫穿始終。

1、師幼遊戲,打好鋪墊。通過遊戲“捉迷藏”,理解 “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係,為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做鋪墊。

2、趣味尋找,探索發現。尋找花草叢中、圖片中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小昆蟲,探尋昆蟲保護自己的奧祕,體驗發現、探究的樂趣。

3、角色扮演,知識拓展。通過扮演角色,複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學目標:

1、瞭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藏有螳螂、蝴蝶、螞蚱等昆蟲的花草叢。

2、《昆蟲躲貓貓》圖片。

3、《春天》的音樂,昆蟲頭飾若干,小鳥頭飾一個。

活動重點:

瞭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難點:

對昆蟲“保護色”的理解。

活動過程:

1、遊戲“捉迷藏”,理解“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係。

教師帶領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親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別人發現,必須要隱藏好。

2、探究、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1)找找、説説

①教師帶領幼兒尋找藏在花草叢中的昆蟲。

②請幼兒説説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討論為什麼這些昆蟲藏在和身體顏色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昆蟲以及與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2)看看、聽聽

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蘭花螳螂等昆蟲是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

(3)找找、認認

①教師出示《昆蟲躲貓貓》大圖片,請幼兒尋找圖中已經認識的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

②請幼兒找出圖片中的其他昆蟲,拓展幼兒關於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經驗。

3、遊戲《小鳥和小蟲》,複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師帶領幼兒玩“小蟲和小鳥”的遊戲,鼓勵幼兒將掌握的知識經驗運用到遊戲中。

延伸活動:

激發幼兒繼續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1、鼓勵幼兒和家長收集關於動物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圖片、圖書、影像等資料。

2、鼓勵幼兒通過向家長、教師請教或觀看圖書、影像等途徑瞭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動物保護色原理”的應用。

3、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昆蟲。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熟悉理解作品,能用連貫的語言,富有創造性的表現出符合角色性格的聲調語氣和表情。

2、能在原作品的基礎上,在語言、動作、情節表演上有所增添 變動,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3、能根據故事情節,學會利用各種材料自己設計製作表演道具、佈置表演場景。

4、懂得與同伴協商、配合、合作進行表演遊戲,能分類、整理收拾表演遊戲材料。

活動準備:

青蛙、蝌蚪、鴨、魚等角色的服飾或頭飾;事先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複述故事。

指導要點:

1、出示打亂的圖片,老師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情節。

提問:“小蝌蚪遇到了誰,它們是怎麼説的?” “它們還遇到了誰?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媽媽?為什麼?” “誰是小蝌蚪的媽媽?小蝌蚪找到她了嗎?” “小蝌蚪後來怎麼樣?” (幫助幼兒依次回憶角色的出場順序,並進一步學習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頭飾分成大組以圖片提示表演。

要求:

(1)、記住自己角色的對話,在別人表演的時候能夠認真傾聽。

(2)、鼓勵較膽小的幼兒大方地表現。

3、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聲音、表情、動作進行對話練習。“小蝌蚪的聲音是怎樣的?” “大魚呢?” “烏龜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呢?” “青蛙媽媽的聲音是怎麼樣的?” “你們在表演的時候,帶上表情和動作好嗎?”

4、幼兒帶上頭飾分大組表演,要求幼兒跟住自己的同伴,能大方有表情地練習對話。

5、幼兒交換角色繼續表演。

6、延伸。

“在表演的`時候,這些小動物還可以怎麼打扮更像呢?” 請幼兒回家與父母共同準備這些表演的道具。

幼兒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畫表現自己在節日中看到的、接觸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導幼兒合理地佈置畫面,初步學習處理遠近的關係和畫法

3、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範例、幼兒繪畫用品

教學流程:

導入活動交代任務、幼兒作畫相互講評

教學重難點:

合理佈置畫面,處理好遠近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這幾天國慶節過得真快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把快樂的國慶節中經歷的事情畫在紙上,讓大家知道你是怎麼過節的

2、和好朋友講講你在節日裏做了些什麼事(參加什麼活動?看到了什麼?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二、交代任務、幼兒作畫

1、把自己的事畫出來,畫得時候要注意畫面內容的安排,近處的東西畫大點,畫在下面;遠處的東西畫小點,畫在紙的上邊

2、教師示範,幼兒觀察

3、幼兒安靜作畫,教師指導

4、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處理遠近關係

三、相互講評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請幼兒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畫出朋友的主要特徵,大膽作畫。

2.能細緻認真地觀察事物。

3.體驗並表現出找到朋友的愉悦心情。

活動準備:

1“我的朋友”牆飾;畫紙;彩筆;蠟筆;模板;範例;音樂;幼兒自己的照片;膠帶。

2 幼兒在活動前,進行過“我班來了新朋友”的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談話:“這學期,我們班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喜歡她嗎?”“看!你們多棒呀,都能主動地去幫助她,和她做好朋友。”“那你們還想有更多的朋友嗎?”

2.遊戲“找朋友”,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表演,體驗並表現出找到朋友的愉悦心情

3.遊戲:“猜猜他是誰?”

①“小朋友都想知道你剛才找到的好朋友是誰?你呀先別告訴他們,讓他們來猜一猜,好吧?”

教師介紹遊戲的玩法:請幼兒説出好朋友的五官及服飾特徵,其他小朋友猜,猜一猜該小朋友的好朋友是誰?(引導幼兒從男孩女孩,眼睛的大小、頭髮的長短、服飾等方面來説)

②“老師知道你們都想讓大家來猜,那你來請旁邊的小朋友猜一猜。”引導幼兒同伴間互相説一説好朋友的特徵。

4.幼兒作畫,教師個別指導,繪畫時可以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5.將幼兒的作品佈置在 “我的朋友”的互動牆飾中,讓幼兒自由交流欣賞,相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表達對同伴的喜愛之情。

幼兒園教案 篇5

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作品歡快的氣氛。

2.感受兒歌的押韻,能夠準確的發出姥、鬧、浩、搖等的字詞。

準備:

按兒歌內容畫的指示圖。

過程: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昨天是什麼節日呀?(元宵節)在元宵節,街上會有好多的花燈賣,你們看見了嗎?説一説,你看到了哪些花燈,家裏買了什麼花燈?(我看見過小兔燈、荷花燈、風箏等……)

2.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花燈,它可不跟你們家裏的燈籠一樣,這個花燈是用語言來表達的,叫“花燈謠”我們來聽一聽,聽聽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哪些花燈?

師:小朋友,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哪些花燈呀?(西瓜燈、小兔燈、金魚兒燈、飛機等、火箭燈)

師:那這些漂亮的花燈都是誰做的呢?(姥姥)我們再來聽聽,究竟是不是姥姥做的啊?看看姥姥把這個花燈送給誰?

師:剛才好多小朋友認真聽,現在老師要把這些花燈送給他們。

3.姥姥做的花燈名字叫花燈謠,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4.小朋友念這首兒歌的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為什麼?

5.我們用快樂的語氣來念一念。

6.有哪兒小朋友能換一種方式來念這個花燈謠?

師:比如説以這種形式“OO O、OO O”

7.嘗試創編兒歌。

師:元宵節你們還見過什麼花燈?能把我們兒歌裏的花燈改成你喜歡的花燈、見過的花燈。小朋友先自己練練,練好了可以舉手説一説。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與人相處應謙讓的道理,初步學習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2、通過故事欣賞與實踐,增強為他人着想的意識。

3、體驗謙讓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教本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興趣

有大小不一樣的蘋果,要請你分給哥哥、妹妹和你自己,你應該怎麼分?

  二、引出故事

對題目並進行解釋,講一遍故事。

  三、啟發提問:

1、故事題目是什麼?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孔融為什麼把最小的梨分給自己?他是怎麼想的?

3、你認為孔融這樣做對嗎?好在哪裏?

  四、指導幼兒觀察教本

在聽一遍故事,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孔融“上面讓哥哥,下面讓弟弟“,並學習其中對話。

  五、引導幼兒思考、討論

孔融才四歲,就知道這樣讓梨,我們應該怎樣謙讓。

討論中幼兒很清楚地明白了什麼叫謙讓,什麼時候該謙讓,設置情景,遷移感情的討論中很多幼兒都談到自己平時都是很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在聽了故事以後自己要向孔融學習,學習謙讓,本次活動幼兒的發言討論都很積極。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x吃”,並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xx給xx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勞動成果,培養幼兒熱愛家人的感情。

  活動重點:

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x吃”。

  活動難點:

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x吃”,並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xx給xx吃。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瞭解一些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兒歌《包餃子》、實物餃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餃子、水果模型、小動物模型、家庭成員的手指偶

  活動過程:

  一、點名法檢查助聽器的工作狀態。

聽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師擊掌問好。

二、活動導入:

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後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題。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隻手把另一隻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隻手半舉並左右搖動)

師:兒歌裏,羊媽媽包什麼?

幼:羊媽媽包餃子。

  三、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請幼兒觀察、講述餃子的外形特徵,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吃餃子的經歷。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餃子長什麼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像元寶,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麼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裏面有什麼?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歡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

四、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xx吃。

師:“喵喵喵”,小貓來了,它説它聞到小朋友做的餃子真香!它也想吃餃子,誰想讓小貓吃餃子?

師:小貓説:謝謝你,你的餃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麼了?你也想吃餃子嗎?那麼誰想讓小狗吃餃子?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xx吃。)

五:學習仿編:“我把xx給xx吃”的句式。

通過“我愛我家”遊戲,學習仿編句式。幼兒通過教師引導學習仿編句子。我們也請爸爸媽媽吃水果吧?如:我把蘋果給爸爸吃。我把香蕉給媽媽吃……

  六、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製作食物的快樂。

 活動反思:

語言教學的核心在於“運用”二字。本次活動通過創設豐富的情景,讓幼兒在寬鬆的遊戲中不知不覺練習句型,大膽仿編。而且兩個情景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對於他們並不陌生,更容易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內容

遊北京

  重點領域

健康

  相關領域

社會

  活動目標

1、能肩上負重進行走、跑、跨、跳、鑽、爬等動作,動作靈敏,有一定耐力。

2、瞭解北京的主要建築物,並能根據信號與指示牌進行活動。

3、活動中能不怕困難、勇敢向前。

重點、難點 重點:能負重進行各項活動。

難點:能自己設計旅遊路線。

  活動準備

1. 竹梯一架、輪胎依次疊起四層(長城)、長繩兩根(水立方)、

拱形門(天安門)、軟墊三塊(工人體育館草地)、雪碧瓶製作的楓樹五棵(香山公園);紅旗一面;書包、裝滿水的飲料瓶和小積木,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 寫有“長城”“水立方”“天安門”“草地”“香山公園”的路牌

(同時也畫有簡筆圖案)五塊,分別插放在相應的器械邊。

  活動過程:

  一、談談我瞭解的北京。

1、教師:“我們的首都是哪個城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地方嗎?”

2、幼兒自由交流,瞭解北京的著名建築物。

  二、幼兒瞭解線路。

1、幼兒自由觀察場地上游戲材料,啟發幼兒根據字牌的提示認認、讀讀是什麼地方。

2、請幼兒説説自己發現的旅遊路線。

3、集體歸納旅遊路線:走過“獨木橋長城”→跨跳過“水立方”→鑽過“天安門”→爬過“草地”→穿過“香山公園”→到達露營地。

  三、幼兒自主探索旅行路線。

1、幼兒自由探索、練習,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2、幼兒講述探索的方法並示範。

3、教師根據幼兒掌握動作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4、幼兒再次分散練習,教師指導。

  四、遊戲:遊北京。

1、討論旅遊所需的物品。幼兒分散準備,“水”、“點心”放在各自的書包內。

2、幼兒遊戲,並鼓勵、表揚活動中不怕累、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幼兒。

  五、放鬆活動。

教師:“如果有機會小朋友可以親自去遊北京,瞭解我們北京的魅力.”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2、抽象出4、5、6、7、8各數的實際意義。

3、感知並認讀數字。

活動準備:

各小組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學習新遊戲:排排隊

1、出示方向標記卡,認識它的含義:大、小、箭頭各表示什麼。

2、出示一套排序材料,請幼兒説説看標記怎麼排排隊。最大的放在什麼地方,最小的放在什麼地方,這個標記卡表示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3、講清“排排隊”的名稱,要求幼兒按照標記卡將所給材料排序。

二、介紹各小組活動名稱、要求

小組活動一:排排隊

目標: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準備:方向標記卡8張,排序材料8套(每套均由同一畫面內容但大小不等的5張圖片組成。如:大小兔子、 大小蝸牛)。

玩法:幼兒根據方向標記卡(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將所給大小不等的操作材料排序。

規則:按方向標記卡提示的方向排序,並説出序列的規律。

小組活動二:點娃娃找朋友

目標:抽象出5、8、7、8各數的實際意義。

準備:圓點卡8套(各畫有5、6、7、8個小圓點),分類盒8個,各種畫面內容的圖片8套(圖片上的物體數量分別是5、6、7、8個)。

玩法:請幼兒將圖片按照畫面物體數量的多少進行分類,最後用圓點卡片表示圖片上物體的數量。

規則:將圖中物體數量相等的圖片放一起,再用圓點卡表示每格圖片畫面內容的數量。

小組活動三:數字拼圖

目標:感知數字,認讀數字。

準備:數字1—10的拼圖8套。

玩法:兩位幼兒合作拼湊1—10的各個數字,拼完後告訴老師這些數字分別叫什麼。

規則:將零散的數字塊全部拼成一個個完整的數字。同時讀出其名稱。

小組活動四:小兔吃飯

目標:抽象出4的實際意義。

準備:小兔紙袋10個(開口處裝飾為小兔嘴巴,頭上蝴蝶結處貼有4個小圓點),蘿蔔、青菜、青草、蘑菇 等圖片10套。

玩法:請幼兒按照小兔頭上的小圓點數量把和它一樣多的圖片放入小兔的“嘴巴”裏“餵食”。並且説明 喂小兔幾個。

規則:圖片上物體數量要與小兔蝴蝶結上小圓點數量一樣多,才可以餵食,同時要説明喂的是幾個。

三、幼兒分組活動。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組,觀察其是否按標記卡排序:若有幼兒感到困難,教師可減少排序圖片的數量,使圖形大小差別較為明顯;對待排序快的幼兒增加排序圖片數量,並鼓勵其從多個方面來排序。要求每個幼兒都輪流到第一組活動一次。巡視其他各組活動情況,給予個別引導:

①第三組數字拼圖的幼兒能力較弱,要求他們拼完全部數字後,按順序指認數字,幫助其區分易混淆的數字。

②對第二組中還不能用圓點卡正確表示圖片中物體數量的幼兒,引導其參加第四組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練習自拋自接球,提高手眼協調能力以及上肢動作的靈活性。

2.在遊戲中初步感受拋接球的動作,探索接住空中球的方法。

3.體驗玩球遊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皮球、氣球傘一個。

2.幼兒已會玩拍球、滾球、接落地球遊戲,會聽着音樂玩“大皮球”遊戲。

3.音樂:“大皮球”音樂、背景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幼兒自由玩各種球類遊戲。

2.幼兒介紹自己的玩法,大家模仿遊戲。(拍皮球、滾皮球、轉球、拋球、接落地球)

3.聽音樂玩“大皮球”遊戲。

二.練習自拋自接球:

1.幼兒探索自拋自接球的方法,教師觀察幼兒遊戲的方法,幫助幼兒發現接不落地球的好方法。

2.請幼兒介紹“如何接住不落地的球”,師生共同小結:

3.幼兒用討論好的方法再次嘗試“自拋自接球”,教師鼓勵個別幼兒接住空中的球。

4.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是如何接住拋起的球的,並表演個大家看。

5.教師引導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練習自拋自接球。

三:遊戲活動“拋豆豆”:

1. 集體玩鑽蒙古包、吃蛋糕、彩傘轉等遊戲。

2. 玩“拋豆豆”的遊戲,選幾個球放在傘中聽信號拋起抱球離開場地,和客人老師説再見。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充分地讓幼兒去試一試能不能接住還沒有落的球、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接住這樣的球,活動中我注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從而去嘗試發現“自拋自接球”的方法。並注意觀察幼兒在嘗試過程中的問題,及時以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找出問題的所在,提供給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滿足他們的需要,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又加以經驗的提升,易於幼兒理解、掌握和提高。“先練後講、先試後導”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有了前面的嘗試以及討論,幼兒初步掌握了“自拋自接球”的正確方法,併產生了繼續嘗試的慾望。於是,和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使得孩子自拋自接球的動作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幼兒的興趣更高,同時教師和孩子共同唸的兒歌也起到控制幼兒拋接節奏快慢的作用。有3個幼兒在開始拋球時因為害怕自己接不住,不敢拋,後來在老師的鼓勵和其他小朋友的幫助下,慢慢開始嘗試,從不敢拋到接不住到像抱着寶貝一樣抱住球,他們從中體會到的快樂可想而知了。在跟着兒歌拋的環節中他們還是有點跟不上節奏,但我相信他們多練習幾次,平時在多給一些鼓勵,多給一些表現的機會,他們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