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3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范進中舉》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思路】

1、長課文教學講究適當的取捨,尤其要注意精講。本文的教學,應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應重點分析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並與孔乙己進行比較。

2、方法上以默讀體會、比較鑑賞為主。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並把握其特點,理解范進中舉的悲劇及其社會根源。

2、體會作品的諷刺性和戲劇性效果,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超的諷刺藝術。

3、提高學生在比較閲讀中感知、欣賞藝術形象的能力,為學生閲讀文學名著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惡,反映了當時的世態炎涼。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20歲開始應試,前後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舉。幾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興得發了瘋,命運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范進中舉》。

二、教學重點突破

1、從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切入:

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分析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的變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認識全文主題。

師:范進中舉後發瘋時説:“噫!好了!我中了!”這句話中,哪一個字道出了他發瘋的根本原因?談談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是什麼。

2、從品味對聯切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這副對聯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體現了文章主旨。從中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户、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

3、從人物形象比較切入:

比較《孔乙己》《范進中舉》中的主人公的異同。(小組討論,作多角度探究比較。)

三、教學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理解對比手法,鑑賞諷刺藝術。用引導點撥法和討論法來突破難點。

師:如何在小説中運用諷刺藝術?

學生討論後明確:通過對比、誇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對比形式:

1、通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份的對比,收到強烈的諷刺效果。

2、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態度,揭示矛盾,形成對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國作家愛德華·福斯特寫過一本小冊子《小説面面觀》。他把文學中的人物分為扁平的和圓形的兩種,稱那些類型化的、容易辨認的人物為扁平的,而稱那些有多側面的、性格複雜的人物為圓形的。

2、閲讀《儒林外史》全書或與范進有關的章節。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誇張的語言;

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後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説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説,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 同案 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謹具賀儀 相與

四、範讀課文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不同的境遇,可分為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後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②(6~10)治瘋;

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註釋自瀆課文,並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户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麼?

③胡屠户“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麼?

⑤“屠户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寫出了什麼樣的形象?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為什麼硬着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户為什麼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户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户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學生默讀結合註釋弄懂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麼好處?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裏來”,報喜人擁着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麼樣的心情?

③第五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為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為什麼新貴人歡喜得竟至於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討論思考和練習二

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借報錄人之口説范進是”迷了心竅”含有什麼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賀喜的時候,為什麼叫二汗提着?為何又寫明禮物?

③簡析胡屠户喝酒壯膽的有關描寫的語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麼含義?

⑤簡析第9段胡屠户厚顏無恥的恭維范進的語段。

⑥為什麼眾人也都笑起來?

⑦簡析第9節末句。

小結:結合思考和練習三討論胡屠户對中舉前後范進態度的變化

三、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三層。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為什麼除眾人之外又詳寫鄉紳來拜?

②課文末段寫胡屠户見財性、心喜卻又假意推讓,運用了那些動詞?

③誇張張鄉紳的富有與范進中舉歡喜瘋了有無關係?

四、歸納總結全文

1.中心意思

2.寫作特點: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

3.語言特色:準確生動的白話語言

五、討論思考與練習

探究活動

如果這次范進還沒中舉,請你設想一下,范進、胡屠户、張鄉紳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就此續寫新結局,要求續寫內容符合人物性格特點。同時,準備一份談本次寫作體會的發言稿,預備在課上向同學們陳述。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後對比)。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4、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難點】

1、范進、胡屠户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説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説,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兇鬧捷報”。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説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小説雖以明朝為背景,反映的卻是清朝的社會現實。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二、整體感知

在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以下問題。

1、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小説可分成哪兩個部分?

中舉前和中舉後。

2、説説中舉前、中舉後各寫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

屠户賀喜 范進借錢 范進發瘋 屠户治瘋 鄉紳拜訪

3、讀這篇小説中,你覺得哪個人物最可笑又可厭?

胡屠户。

4、胡屠户可笑在哪裏?找出課文句子來回答,並歸類。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思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對女兒婚姻的態度:“倒運”,“累了我多少”,“可憐可憐”——女兒像有些福氣。

5、胡屠户的表現可用四個字概括,哪四個字?

前倨後恭。

6、小説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出胡屠户怎樣的性格?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户欺貧愛富、嗜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偽的市儈性格。

7、鄉鄰們的變化説明了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表現了什麼樣的社會風氣?

嫌貧攀富,冷漠勢利,整個社會都瀰漫着冷漠炎涼的氣息。

8、張鄉紳是個怎麼樣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道貌岸然 老奸巨滑

他和范進稱兄道弟,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好為將來仕途發展作鋪墊。

9、張鄉紳對待范進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什麼?

反映了當時官場結黨營私、官官勾結、相互舞弊的事實。

三、課堂小結

從小説中三類人的變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奉承,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表現出了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這正是范進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那麼,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們自己先自讀分析。

四、佈置作業

1、自讀分析范進的形象。

2、體會小説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二、講授新課

1、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説説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私虛偽,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

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置老母和妻子捱餓於不顧,可見他急切地豔羨功名富貴。

2、范進為什麼會發瘋?這説明了什麼問題?

這是喜極而瘋。范進中了舉,幾十年來的貧苦屈辱一旦改變就驚喜得發瘋了。

説明他的靈魂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

從中舉之後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圓滑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户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進中舉,喜極而瘋,那麼中舉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范進中舉,從一個人的命運看,是於他有利,改變了他的命運,但是透過范進看當時的讀書人,悲劇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舉或中舉後變成瘋子、傻子,就是一場真正的悲劇,表面看來是喜劇,本質看來是悲劇,從個人來看,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場中,是范進的人生悲劇,把知識分子束縛在科舉制度框架內,扼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悲劇,

4、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諷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誇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本文主要用了對比、誇張和細節描寫直接寫實三種。

⑴ 對比:

上節課分析的圍繞着范進中舉前後在貧富、哀樂、榮辱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在人物關係上是“冷”和“熱”的鮮明對比,以及范進本人從唯唯諾諾到圓滑世故的變化。

⑵ 誇張:

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瘋。

⑶ 細節描寫直接寫實:

白描式的細節描寫,如“屠户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十幾回。”“把銀子攥在手裏緊緊的把拳頭舒了過來。”前後矛盾的細節描寫,如范進中舉前,胡屠户離開范進家“屠户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進中舉後,胡屠户離開范進家“説了一會,千恩萬謝,低着頭,笑迷迷地去了。”誇張性的細節描寫,屠户打了一巴掌後,手掌彎不過來。范進的細節描寫。賣雞時和發瘋時的表現,讓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態和畸形的心理。

三、課堂小結

小説以范進中舉為中心事件,對范進中舉前後的境遇進行了對比刻畫,形象生動的刻畫了他周圍的人,尤其是對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進“中舉前”和范進“中舉後”的不同表現,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世態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

2、預習《香菱學詩》。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閲讀理解小説中人物語言、動作、行為的能力,分析范進、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重點】

品味學習以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和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直接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對《范進中舉》這篇小説的基本情節有了大致的瞭解,對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體會。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xxx等同學的表演。

二、課本劇表演

生表演課本劇。

讓學生組織並參與表演,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因為只有認真研讀了課本,才能體會其中人物性格特點,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帶給其他同學享受語文的快樂。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進中舉發瘋”作為鋪墊:

師:讀了課文,又看了表演,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生:“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師:它為什麼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師:(肯定生的答案,並作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為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了中舉報帖後,為什麼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

(生爭執,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於三個短句上。)

師: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啟示?

生: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師:你認為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説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為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生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範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為“中”了以後,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師肯定,抓住這個“好”字,分三路先後追問。)

2、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户、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師:那麼,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説過“好”?發過瘋?為什麼?

生:沒有説“好”字,沒有發瘋。因為中相公並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師: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生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

生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師: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説明了什麼?

生: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師:以上是范進中舉前的種種表現,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説“好”,也沒有發瘋。下面看問題

二、范進中舉後有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兩方面來分析。

生1: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張鄉紳送銀贈房。

生2:社會地位也有顯著提高:鄰居都來幫忙,稱之為“範老爺”;胡屠户稱之為“文曲星”“賢婿老爺”;張鄉紳與之稱兄道弟。

師:(肯定生的答案,並作簡單小結)特別是胡屠户前後判若兩人,素未謀面的張鄉紳也贈銀贈房,你認為他們是虛偽的,還是真心的?為什麼?

生:虛偽的。他們巴結范進,是因為范進“中了”“好了”,對他們自身都有好處。

師:我們可以用些什麼詞來形容他們?

生: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師:此時,范進對於這些人的巴結,態度又如何?

生:范進對胡屠户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以前與家門口那些做田的、扒糞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現在與張鄉紳迎逢自如。

師:看來,范進也並不是一個老實的角色!而是一個……

生:虛偽、圓滑。

師: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中舉後,范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説説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到底是什麼?(請注意表格前後對比)

生:內涵就是:只要中舉了,從此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改變。以前貧困潦倒,萬人唾罵,現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好多人巴結。

師:原來如此。那麼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麼?

(生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師注意引導,不要太過分。)

師:歸根到底,一個“好”字,表明那一瞬間,范進曾產生過多少思想活動。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熱望,下半世即將紛沓而至的榮華富貴,都隨着一聲“好”風馳電掣似地捲過范進的腦海。一個“好”字,將范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財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三、分析本文的主題:

師:基於以上分析,你認為是誰使范進受人奚落,又是誰使范進平步青雲?這一切都告訴了你一個什麼問題?

生: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師:(追問)僅僅使知識分子?胡屠户他們呢?

生:還毒害了人民。

師: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户、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這説明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導致讀書人為之瘋狂,而且導致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

師:有一副對聯為證,請看:“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寫得入木三分,毫不誇張。

一個“好”字,集中體現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題旨。這是作者的點睛之筆。因此,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十分恰當。

首先,圍繞“好”字提出問題,讓學生細細地從研究范進中舉前後地位變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認識。體現了提問的針對性和具體性,給學生的思維指明瞭方向,是掌握課文的切入點。

其次,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好”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范進的形象超出課本文字之外,更為豐滿。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引導學生更深刻的領悟課文的主題。

最後,由於教學目的中所涉及的內容已大致解決,學生依據這個設問可以較快地歸結本篇的主題思想。體現了教學中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主題的歸納水到渠成。

該對聯引用得恰到好處,既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又有力地結束了本課教學。

四、拓展練習

1、有人認為:范進中舉,大家一片歡喜。而所謂的“大喜”,其實是他個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國家的“大悲”。就這一觀點,發表你的看法。

2、當代應試教育的種種現象與封建科舉制度是不是一回事?為什麼? 拓展練習有梯度和新意。分別針對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和現代社會應試教育提出了很尖鋭的問題,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點評】

俗話説:“牽牛要牽牛鼻子”,選擇能夠最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的突破點,是整個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設計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我們常説課堂教學中的“牛鼻子”。《范進中舉》是一篇難度較大的長課文,要“牽”準“牛鼻子”只有抓住范進中舉時的一段語言進行突破。即可以以“好”字為主線,通過三個問題把前後情節(中舉前、中舉時、中舉後)貫穿起來,這樣既渾然一體,又突出重點,主次分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至於胡屠户的前倨後恭,鄉鄰們的趨炎附勢,張鄉紳的巴結攀親,這一封建社會各階層的病態心理和世態炎涼的現實,稍加提示,學生即可通過熟讀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對比,進行歸納、總結。在一串連環套式的提問討論之後,學生可以較快地聯貫全篇,揭示本文反對封建科舉制的深刻主題。

總之,全篇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主線分明,重點突出;問題的設計既有梯度性,又有針對性,能較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5

一. 檢查預習情況

1. 檢查“預習提示”中的字詞

2. 學生交流查找到的有關作者、作品的介紹(教師備用資料見課件)

3. 根據插圖複述故事梗概

范進進學(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説的中了相公。)後回家,來賀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訓了他一頓,范進連連稱是。

為了能參加鄉試,范進去向丈人借盤纏,不但未借到,還被胡屠户罵了個狗血噴頭。

范進不甘心,便瞞着丈人去參試。回到家,家裏人已經餓了兩三天,范進又捱了胡屠户一頓罵。

出榜那天,家裏沒有早飯米,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就吩咐范進將一隻生蛋雞抱到集市上賣了買米。

報錄人上門報范進已中舉。鄰居找范進回家。

范進一看報貼,喜極發瘋。

眾人議論給范進治瘋的辦法,有一報錄人提出找他平時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眾人找來范進平時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眾人勸説下,壯着膽子邊罵邊打了范進一個嘴巴,治好了他的瘋病。

范進剛到家,張鄉紳就來拜會他,與他攀認世弟兄,還送給他銀子和房子。

范進送了六兩多銀子給丈人,胡屠户好話連篇,千恩萬謝,低着頭,笑眯眯地去了。

二. 知識拓展

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范進中舉》這篇課文了,相比於前一篇小説的主人公——科舉失敗的孔乙己來説,這篇小説的主人公范進可就“幸運”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後是中了舉人。不過,范進中了秀才與中了舉人後的境遇卻大相徑庭。為什麼同是“中了”,卻有如此差別?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關科舉制度的一些情況。(見課件)

三. 研析課文

1. 本文雖題為“范進中舉”,但文章不僅寫了范進中舉後(§3-12)的情況,也交代了范進中舉前(§1-2)的境況。范進中舉前後的境遇可用下面這副對聯來概括:“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判若兩人。可以説“中舉”是范進一生中的轉折點。請你分別用四個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

參考

中舉前:家境貧寒/窮困潦倒

———→

中舉後: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飯、

胡屠户送來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錢,

不知豬油味、鄉試無盤費、

鄰居拿雞蛋送白酒、背鬥米捉倆雞、搬桌拿椅

家人餓了兩三天、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

張鄉紳送銀贈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顯赫

被丈人罵作“現世寶、癩蝦蟆、

丈人誇他“才學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賢婿老爺”,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鄰居主動關心給范進報喜、找胡屠户治瘋,

張鄉紳前來拜會、稱兄連誼

2. 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通過周圍人對范進態度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其中的“變臉”高手非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户莫屬。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户前後語言、行為變化的語句,並用概括的詞語形容其態度的變化。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范進中舉》是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從單元教學內容看,第六單元選擇了中國明清白話小説中的經典章節,意在引發學生閲讀此類小説的興趣,感受中國古典小説的魅力並學會運用歷史眼光分析理解小説的人物形象,瞭解它們的思想和藝術成就。范進是小説中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的典型,深入分析理解其形象就能讓學生對《儒林外史》這部小説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有一定的認識與理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一、初二兩年通過對《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兩部名著的閲讀,對明清白話小説的語言風格已經比較熟悉,又因為第四單元已經學習了閲讀小説的方法——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和典型環境,所以在閲讀《范進中舉》時,不會在理解基本內容上感覺到難度。但是,學生面對本文這樣偏長的閲讀篇幅,容易讀得比較粗略,並且缺乏對整部作品的背景認識,對人物的分析理解就會比較表面化,甚至誤讀范進的形象。

三、教學目標

(一)瞭解小説中的誇張、對比手法形成的諷刺效果

(二)通過分析小説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在中舉前後的變化,感知和評價人物形象,理解小説主題

(三)感悟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四、教學重點

分析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境遇和中舉後喜極而瘋的醜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探究人物的典型意義。

五、教學難點

從受科舉制度毒害這一背景出發,正確認識范進這一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環節一—梳理情節

教師引導:

1.找出小説三要素,理清課文故事情節。

2.説説下面幾幅圖分別表現的是文中的哪個情節?

3.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複述這篇小説的情節。

學生活動:按照要求從多個角度完成情節的梳理,從整體上抓住本篇小説的核心——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和周圍人對他的不同態度並從不同層次上理清情節的發展過程:范進中了秀才,胡屠户賀喜;范進借盤費,遭到拒絕和辱罵。范進中舉發瘋,胡屠户治瘋;范進清醒後,張鄉紳拜會,胡屠户受贈。

(二)環節二——深入探究

1.教師引導:將課後研討第一題的討論內容稍作調整——有人説范進中舉是一部喜劇,有人説范進中舉是一部悲劇,你覺得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達成共識,明確小説的兩個學習重點,即從范進中舉後境遇的改善來看,故事是一個喜劇,但是從范進對考取功名付出的代價來看,故事是一個悲劇。

2.教師引導:我們這節課先來體會一下小説的喜劇性,文章着力刻畫那一人物中范進中舉前後的巨大變化?仔細閲讀相關段落,説一説他都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

學生活動:仔細閲讀小説對於胡屠户的刻畫,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在中舉前後的鮮明對比,分析胡屠户“前倨後恭”的變化,在誇張可笑的喜劇效果中理解胡屠户的主要形象特點——嗜錢如命、嫌貧愛富、庸俗自私。

3.教師引導:除去胡屠户,范進中舉後,還有哪些人對待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結合相關內容,具體説説他們又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活動:仔細研讀小説對眾鄉鄰和張鄉紳的刻畫,通過對比手法的分析,體會范進中舉後眾鄉鄰對他的巴結和張鄉紳對他的拉攏。

(三)環節三——小結

教師引導:胡屠户、眾鄉鄰和張鄉紳代表范進生活的整個社會環境,從他們在范進中舉前後對待他的態度的鮮明對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借這樣一個看似喜劇性的變化,諷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學生活動:對主題有進一步認識。

第二課時

(一)環節一—複習導入

教師引導:我們在第一節課研討了《范進中舉》的喜劇性,從社會風氣中認識了本文主題的一個層面——諷刺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這節課,我們就來從悲劇角度看一看范進一生的命運。

(二)環節二——分析范進的形象

1.教師引導:范進得知中舉的表現是“喜極而瘋”,這個反應令人意外卻不讓人覺得突兀。你認為這個反應設計的合理性有哪些?結合文章對范進的描寫,説説你的理解。

學生活動:抓住范進面對胡屠户羞辱的反應,面對困頓生活的無助等內容體會范進在幾十年的科舉考試中因想要改變命運的心理壓力和屢次受挫的打擊之重的悲劇性。

2.教師引導:面對這種境遇的范進,作者是否給予了憐憫同情?你從哪些描寫最能體會到作者的態度?

學生活動:重點品讀范進發瘋的一段細節描寫,抓住反覆出現的“拍手”“大叫”,狼狽的樣貌,體會其神魂顛倒、亦痴亦狂的醜態。

3.教師引導:補充吳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關資料,討論范進不被同情的原因。

學生活動:結合整部小説的主題進一步閲讀范進中舉後對待周圍人的態度,理解作者對其醉心功名、虛偽世故的揭露。

(三)環節三——總結

教師引導:提供清閒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中的相關評論,進一步總結《儒林外史》的主題。

“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

學生活動:閲讀評論,深入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

七、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科舉制度

社會:世態炎涼

個人:醉心功名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誇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説《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麼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説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説?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麼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説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

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麼説《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悽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後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

1、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對比和諷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分析范進、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難點:

1、理解范進中舉反而喜極發瘋這一現象。

2、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提問的同時亮出彩 票)

是的,彩 票!小小彩 票。現代社會,多少人憑藉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 票呢?(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藉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進

1、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 請學生簡要複述這一情節。

討論並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明確: 昏厥 → 瘋跑 → 跌倒 → 瘋走集上

2 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説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提問:你認為主人公范進是怎樣一個人?

貧困潦倒、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圓滑、虛偽、世故、猥瑣懦弱、熱衷功名

4、提問:刻畫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

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5、提問、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户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説對比描寫胡屠户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三、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什麼?

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懷着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説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主題

范進中舉前後狀況的變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勢利關係和世態的炎涼。

五、結合對文本內容和范進的理解,請你為“范進中舉”擬一副對聯。

六、作業: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就在胡屠户剛笑咪 咪地走出范進家門,沒多久,來了四報説,前三報弄錯了,中舉的不是現在的范進,而是鄰莊范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不少於200字。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瞭解故事情節,學習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體會誇張、對比手法的巧妙,認識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及封建科舉制對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欣賞諷刺藝術,感知藝術形象。

【教學難點】

范進發瘋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查——熟知字詞

1、點名讀:

挈;腆;綰;摜;醺;菩薩;啐;皂靴

2、點名解:

唯唯連聲;謹具賀儀;果不其然;桑梓;軒敞;渾家;華居;兀自

二、導——走近作者、作品

1、導言: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卻因此歡喜而瘋。這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呢。一起進入課文《范進中舉》。

2、作者、作品:

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説家,他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儒林羣醜的爾虞我詐、趨炎附勢,使他洞察了世態炎涼,看透了科舉制度的腐朽。於是便創作了一部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的長篇諷刺小説,共55回,本文選自第3回。

三、講——走進故事

1、欣賞《范進中舉》的圖片故事。

2、速讀,概括大致情節。

預案:整體上由范進中舉前和中舉後兩部分構成。具體體現在:范進進學,岳丈祝賀;借錢遭罵,范進偷試;范進賣雞,捷報到家;范進發瘋,屠户治病;鄉紳造訪,饋銀贈屋;范進送銀,屠户回家。

四、找——走近人物

1、尋讀:

思考:中舉前後范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周圍的人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同桌討論後全班交流:

預案:以胡屠户為例。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對范進的外貌評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動作:腆着肚子,啐在臉上,罵個狗血噴頭——手顫抖,扯衣襟,千恩萬謝,低頭,笑迷迷。范進、眾鄉鄰、張鄉紳的變化點名讀文中相關詞句。

3、發現人物:綜合描寫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動的基礎上,歸納人物特點。

小組活動:分四小組分別歸納范進、胡屠户、張鄉紳、眾鄉鄰。

預案:范進——熱衷功名,迂腐無能,中舉前卑怯畏縮,逆來順受。胡屠户——前倨後恭,嗜錢如命,庸俗自私,趨炎附勢,貪婪虛偽。張鄉紳——老奸巨滑,善於拉攏、攀附權貴。眾鄉鄰——趨炎附勢,巴結討好。

五、議

深思范進喜極發瘋、探究眾人前後變化的原因。

自由交流,暢所欲言。預案:一旦中舉便飛黃騰達,這與范進之前的`貧窮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將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經受不了如此大的變化。范進的發瘋是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諷刺。另外,封建科舉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貴熱”不僅毒害了知識分子,也毒化了整個社會,毒化了所有人的靈魂。

六、賞——精段賞析

齊讀第五段。

1、賞析角度一:層次感。

預案:昏厥,瘋跑,跌倒,瘋跑上集。

2、賞析角度二:描寫方式。

預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如老太太的慌,報錄人和眾鄰居的嚇一跳,眾人拉不住等均屬於側面描寫。

3、賞析角度三:細節描寫。

預案:“踹”、“掙”、“跌”、“拍”、“笑”體現了瘋勁十足。

4、賞析角度四:誇張手法。

預案:有生活的真實感。

自讀末段,自由品味。

七、移——知識遷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時代的讀書人,你會像范進一樣去考科舉嗎?

你怎麼看封建社會的科舉?你又怎麼看現在的高考,兩者有區別嗎?

自由交流。

八、談——暢談讀此文後的感受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本文主題、寫法或其他角度展開。

九、比——比較閲讀

教師下發《孔乙己》文字資料。

教師提示:兩文均把批判矛頭對準了封建科舉,但一個受人嘲笑,遭人凌辱,窮困而死,一個卻終於叩開了功名利祿的大門。可從人物特點、寫作手法等展開對比。(課外可收集資料後完成)

【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前;後

生活貧窮;對;生活富有

地位卑微;比;生活顯赫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外貌、語言等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誇張、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

3.比較孔乙己與范進的人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誇張、對比手法的運用及瞭解孔乙己、范進的不同遭遇,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多媒體和小黑板。

設計思路

從整體上把握結構,比較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與社會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諷刺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對小説情節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孔乙已是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孔乙己的傲氣、偷竊、懶惰,讓我們同情、可歎,而范進中舉的情形又是如何的呢?(板書課題及作者。)

2.學生讀註釋①。

(出示課件l。)

師補充:《儒林外史》成書於作者50歲以前,這部長篇諷刺小説共55回,刻畫了100多個人物,但並無一中心人物作主幹,是連綴很多故事而成的長篇小説。可是全書卻有一箇中心思想,這就是通過對科舉制度的弊害和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墮落的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強烈地抨擊了封建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它確實是一幅刻畫人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會儒林羣醜圖。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出示課件2。)

聽錄音,熟讀課文完成以下題目。

1.自讀課文畫出字詞。

2.范進中舉前後的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試分析人物的語言,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合作學習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小組或同位、前後位之間交流。

2.分角色朗讀課文,進入各自的角色,體會胡屠户、范進這些人物的形象。

四、反饋交流

(出示課件3。)

1.給加點字注音。

(見《新課標作業設計》本課中的“積累運用”部分。)

(讓一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訂正。)

2.范進中舉前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范進中舉前,家境貧寒,社會地位卑微,文中如何體現的?中舉後其經濟與社會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本文通過什麼表現手法,諷刺了當時怎樣的人情世態及科舉制度的罪惡?

明確:(本文主要抓住吃、用、住等方面來寫范進的經濟狀況,通過旁人對范進的態度來寫其社會地位。中舉後的范進經濟與社會地位迅速提高。本文主要通過對比、誇張等手法諷刺了當時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態,諷刺了科舉制把讀書人毒害到不可救藥的地步,把一般人的靈魂扭曲得不成樣子的罪惡。)

(以比較作為深入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3.分析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形象。

明確:(胡屠户説的話佔了很大的篇幅,通過他自己的語言把這位典型的市儈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着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表現其迂腐無能、狡詐虛偽的性格。)

五、研讀賞析

(出示課件4。)

學生閲讀文章第5段,完成下列題目。

提問:

1.本段描寫的中心內容是什麼?范進喜瘋的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

討論後明確:(本段描寫的中心內容是范進的瘋態。)

瘋態分四層描寫:(昏厥——瘋跑——跌倒——瘋跑上集)

2.本段描寫哪些屬於正面描寫?哪些屬於側面描寫?這些側面描寫的內容分別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寫范進的文字屬於正面描寫。寫其他人的文字屬於側面描寫,對范進的瘋態起烘托作用。)

(1)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

(2)報錄人和眾鄰居都嚇了一跳:(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

(3)眾人拉不住:(烘托范進瘋勁之大。)

(強調,細節描寫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結合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細節描寫是對人物外貌、行動、心理、語言或周圍事物某一細緻特徵所做的具體細緻的描繪,這種描寫有利於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可以強化藝術形象,加深讀者的印象。)

六、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收穫。(不必按教師的思路面面俱到,學生只要能回答出一兩方面即可。)七、拓展延伸

(如有時間可在課堂完成。)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閲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佈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説故事情節,認識小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感知藝術形象,學習運用描寫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説語言,領會諷刺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

1、梳理故事情節,從范進中舉前後的生活變化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瞭解范進這一形象的典型性,瞭解作品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品味小説的語言,領略古小説的諷刺藝術的魅力。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標題,分析課文題目中所流露出來的信息。

明確:人物:范進。事件:中舉。

2、課文題目反映了我們古代何種現象?

明確:科舉制度。

3、交流有關科舉的知識。

科舉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

生員:錄取入學的童生稱為生員。

秀才:生員肆業後稱為秀才。

舉人: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的成績優良的秀才參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舉行的鄉試之後,考中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其他的稱亞元。

貢士:舉人於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進士:貢士參加殿試,取中後稱進士。進士分三甲-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二、介紹作家作品:

1、吳敬梓,清,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吳敬梓出生於一個科甲鼎勝的縉紳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於家族的影響,吳少時曾熱中於科舉,早年入學為秀才,二十九歲時參加鄉試,卻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雖曾發奮制藝,但科舉並未成為他對人生的追求。讀書生活使他顯露出孤標脱俗的叛逆個性。特別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後,近房中不少人覬覦遺產,使吳得以認清科甲世家的虛偽和卑劣。吳由憤世嫉俗激發為縱情背禮,放浪形骸,大肆揮霍遺產,不上十年,就將遺產消耗一空。經歷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平常變化後,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體察到士大夫階層的種種墮落與無恥。看清了青王朝統治下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的污濁。正因為吳的個人經歷,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故寫下了的諷刺小説《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我國文學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説。全書故事情節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箇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中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習氣,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為中心的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風俗畫。

3、有關課文內容相關的情節。

范進的宗師周進長期未能進學,後來他做生意的朋友為他捐了一個秀才的資格,他才能考上舉人,最後考上了進士。

他特別注意老童生,看到了衣衫襤褸的老范進,他就特別關照。周進看范進的卷子,根本就看不懂,不知在説些什麼。又看了幾遍後,説了這樣的話:“這樣的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後,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所以在別的卷還沒有看,就給范進填了第一名,范進因此中了秀才,並囑他參加鄉試。課文中説“宗師説我火候已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就是指這些內容。

范進中舉後不久,他的母親喜極而逝。范進為自己所謂“功名”着想,為了做官,便隱祕不報。又在張靜齋的唆使下去高要縣湯知縣處打秋風,最終成了一個貪婪的人。

三、梳理情節複述故事:

1、梳理情節。

請瀏覽課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節結構,並簡要概括出其內容。

第一部分(1-2):中舉前貧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第二部分(3-12):中舉後喜得發瘋及社會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

2、複述故事。

要求學生通過自我複述、同桌間相互複述的方式,將故事用現代漢語複述出來。

要求學生在複述時思考:

范進中舉前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四、課堂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範

進顛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瞼,批判的鋒芒不僅對着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五、佈置作業:

思考課後習題二

第二課時

一、歸納變化,探究成因,認識生活:

1、歸納變化。

再讀課文,分析范進中舉前後,其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指導學生分小組完成。

提供角度如:

(1)家境。

(2)地位。

(3)別人的態度。

典型:胡屠户、鄰人。

(4)本人態度。

明確:丈人胡屠户態度可用“前倨後恭”四個字概括。眾鄉鄰在范進中舉前對他是漠不關心(范進去省城應試,家裏餓了兩三天;發榜那日範家斷糧,只好去集上賣雞。在範家如此困難的境地,沒有一位鄉鄰來過問);中舉後對他熱心幫忙(拿來雞蛋、酒、米等招待報錄人,尋范進,細心照顧范進)。張鄉紳在范進中舉前對他不屑一顧(一向有失親近);中舉後竭力巴結、拉攏他。

2、這些種種變化,反映出怎樣的社會生活?

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當時社會對有錢有勢者的極力巴結;對無錢無勢的人的冷漠無情。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理解主題:從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教學難點

1、對人物的描寫:多層次的細節描寫、精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神態描寫。

2、高度誇張的諷刺藝術。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新知導入

1、知識鏈接:關於作者。 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安徽省全椒縣人,清代小説家。出生於官僚地主家庭。父親吳霖起,是一個具有儒家正統思想的知識分子,對吳敬樣的思想有一定影響。吳敬梓不善於治理家業,又喜歡慷慨資助別人,與朋友歌吟豪飲。父親死後,不幾年家產便變賣殆盡。他二十三歲中秀才,此後科場一直不利,到三十歲還沒考上舉人。家業蕩盡,功名又無希望,被族人視為敗家子,於是遷居南京,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生活相當貧困。由於科場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逐漸認識了八股科舉的腐朽糜爛,產生了厭棄功名富貴的思想。廣泛的交遊,長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對官場的腐敗,儒林的墮落,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這一切使他胸中鬱結了憤世嫉俗之情。安徽巡撫推薦他去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貴的態度,託病拒絕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別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卻“企腳高卧向栩牀”,表示了對最高統治者的鄙視。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這樣的生活和思想基礎上寫成的。

2、知識鏈接:關於作品。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説,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峯,給後世的譴責小説以直接影響。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對象,以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為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儒林”的醜惡形象。

3、知識鏈接:關於封建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始於隋唐時代,隨着封建社會的日趨沒落,科舉制度從內容到形式都越來越反動腐朽。明代開始實行八股取士,考試限定由四書五經命題,寫文章必須“代聖人立言”,不許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形式上講究起承轉合等八股格套,鉗制人民的思想,培養忠順的奴才。許多讀書人都把舉業當作人生第一要義。他們寒窗苦讀,皓首窮經,精神空虛,百無一能,成了科舉考試的奴隸。

清代的科舉制度是這樣的: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又稱為庠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

(1)鄉試

(2)會試

(3)殿試。

鄉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鄉試取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土,取中後統稱為進土。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踢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

活動2講授:整體感知

(二)整體感知

1、自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説中的詞語的解釋。

(2)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個部分。

討論並歸納:

第一部分(l~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一層(1段):寫范進進學回家,丈人胡屠户前來賀喜。

第二層(2段):寫范進向胡屠户借盤纏應鄉試,遭到拒絕和辱罵。

第二部分(3~結束):寫范進中舉後情景。

第一層(3~5段):寫范進中舉後喜極而瘋。

第二層(6~10段):寫胡屠户治瘋。

第三層(11~結束):張鄉紳拜會和胡屠户受贈。

2、分析范進形象

中舉前後,范進產生了那些變化?(從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對人態度等方面來談)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説明了什麼?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户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户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2)中舉後

學生讀第5段(本段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本文的誇張是通過對比和諷刺實現的。)研讀這一段人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躍然紙上。

作者主要運用了兩種技法,一種是多層次的細節描寫,一種是側面烘托。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

第一層寫昏厥。用“看”“念”“拍”“笑”寫范進喜極的動作,用“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寫范進昏厥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中“噫”寫出驚喜過望的心情。“好了”寫幾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實現,富貴榮華滾滾而來。

第二層寫瘋跑。用“爬將起來”“拍着手大笑”“飛跑”這些動作描寫,寫足了范進的瘋勁。用重複的語言,寫狂喜的心情。

第三層寫跌倒。用富有諷刺性的外貌描寫,寫范進一腳端在塘裏的醜態,“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極其強烈的諷刺意味。

第四層寫瘋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動作描寫,寫盡范進的瘋態。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於瘋。

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覆手法作了安排。反覆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後一處只用一個“好”字,衝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後。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3、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説明了什麼?(設置這一情節的作用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未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慾薰心,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4、提問:范進是本文着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討論並歸納:

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賙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户對他的態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的“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

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改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病被胡屠户一罵一打治好後,他回憶瘋跑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活動3講授:小結本課

四、小結

本文着力刻畫了范進這個熱衷科舉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窮秀才范進中舉前後的生活經歷,深刻揭露並辛辣地諷束了封建科舉制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及其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活動4堂堂清練習

(一)給加點字的音。星宿()齋公()醺醺()癩蝦蟆()閻王()攥()帶摯()啐()簇擁()僥倖()綰()作揖()行()事醺()腆()諱()桑梓()

(二)指出下列字音、字形或解釋有誤的一項()

A、帶摯(qiè):提攜。契約(qì):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係的文書。

B、作揖(yī):舊社會通行的一種棋手禮。編輯(jí)對資料或作品進行整理枷工,也指做這種工作的人。

C、省儉(shěng):節約,不浪費。不省人事(xǐng):不明白事理,不懂事。

D、踹(chuài):踩,踏,腳底向外踢。揣(chuāi):藏在衣服裏。

(三)填空題。

1、《儒林外史》是一部體長篇 xx小説。作者xx,字xx,安徽省全椒縣人,xxxx代小説家。

2、《范進中舉》一文的中心事件是xx。小説極力描繪范進喜極而瘋的醜態,揭露了xxxxxx。

活動5作業:

課後作業完成課後練習第1題。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13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古人常説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題名,可以説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終生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數十年苦讀依舊美夢落空,美夢成真的,從此踏上了富貴之路,而有些人也為科舉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讓我們一起看看范進的命運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全椒(今屬安徽)人,清代小説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2)背景鏈接

吳敬梓出生於一個科甲鼎盛的縉紳世家,曾祖父、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吳敬梓少年時熱衷科舉,23歲時考取秀才,屢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讀書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後,近房覬覦遺產,使他看透人性虛偽、卑劣,不到10年,家產揮霍一空,他經歷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尋常變化後,看穿了世態炎涼,寫出《儒林外史》。

2.生難字詞

(1)字音 星宿(xiù) 齋公(zhāi) 醉醺(xūn) 閻王(yán) 緊攥(zuàn) 帶挈(qiè) 腆着(tiǎn) 啐(cuì) 嗑(hé) 兀自(wù) (2)詞義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強調不出所料)。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聽錄音讀課文,注意正音。

(2)輕聲快速瀏覽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明確:全文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3~11段):寫范進中舉後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 范進為什麼會發瘋?

明確:

(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錮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牙,藉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2)個人原因:范進20歲開始應試,前後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從病理學分析: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後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2.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説明了什麼?

明確: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就意味着平步青雲。范進未中舉前窮困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既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又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功名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癲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説出根據。

明確:主要是兩點:

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4.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於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5.范進是本文着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明確: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賙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户對他的態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地“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改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癲被胡屠户一罵一打治好後,他回憶瘋癲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6.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步驟四 深層探究 分析人物

1.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户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這些變化?表現胡屠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後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後恭謙。 中舉前後胡屠户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

小説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寫胡屠户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形象躍然紙上。

2.張鄉紳是作者刻畫的一個次要人物,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為什麼來拜會,又送銀又送房?

明確: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類型的熱衷於勢利的人。 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3.范進未中舉前,家裏斷糧有沒有鄉鄰來接濟?中舉後鄉鄰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范進瘋了都是眾鄰居來幫忙,這表現了什麼?

明確:眾鄉鄰對權勢者或敬畏或諂媚,對不幸者冷酷無情。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4.胡屠户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户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明確: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變化,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被奉承、被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5.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什麼?

明確: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深惡痛絕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説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范進癲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的鋒芒不僅對着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2.拓展延伸

對比的方法對於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 范進先賤後貴,胡屠户前倨後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3.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相應的練習。

(2)找出文中側面描寫的地方,並説説它的作用。

明確: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後。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范進中舉 吳敬梓

背景——中秀才,丈人“賀喜” 開端——借盤纏,范進遭罵 發展——斷炊煙,范進賣雞

高潮——中舉人,喜極而瘋,丈人打人,丈人趨炎 結局——送禮物,張鄉紳附勢

五、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只有成功地喚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非謂滔滔不絕地説,學生默默聆聽,而在於引導啟迪。”老師要改變角色,讓學生在平等、自主中渾然不絕地感受知識的甘甜,悄然實現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昇華,從而在感興趣的方法中自主學習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注重調動學生自由自主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