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通用10篇)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W 次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通用10篇)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瞭解歸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獨特風格,理解歸有光作品的價值

B、深刻理會作品通過細節描寫表達內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過程與方法

A、採用由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方式,逐漸深入,點滴理解

B、採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本,注重師與生的親和力

B、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識培養學生從細微的“舉動”中品味“人情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朗讀(誦讀、會讀)。在教師領讀下,讓學生放聲朗讀;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讀中培養文言文語感,通過讀領悟文本內容。

2、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敍中所藴涵的濃濃深情,並從中得到啟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難點:

作者善於選取生活小事、平常場景,表現人物的音容笑貌,並賦予這些平常的生活細節以極不平常的意義。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敍中所藴涵的濃濃深情。

教法學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所以,我嘗試使用以下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2、誦讀法;3、導讀法;4、學生自主學習法;5、討論法;6、多媒體教學

法;等等。引導學生着重體會本文如何善於從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書寫自己的內心情感。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唐朝的韓愈在他的《祭十二郎文》中抒寫了對於亡侄的追思,然而那種“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內心的傷痛是不易言明的,於是儘管全文無一“淚”字,卻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種難言的傷痛。明朝的歸有光在他的《項脊軒志》中也訴説了他對於親人的思念,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課文,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歸有光心中的那一種難言的傷痛。

二、解題:

“項脊軒”是作者青少年時代讀書的書齋;古人喜歡給自己的書房起名字如----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的名字,梁啟超,書齋名'飲冰室,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軒

“志”是“記”的意思,是一種記事抒情的文體;如<<寒花葬志>>

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有①碑記②遊記③雜記等(板書:記-----事)

《項脊軒志》是歸有光散文的代表作,被稱為“明文第一”。

三、朗讀全文,把握內容

第一遍範讀:聽準讀音,並將容易讀錯的字,隨手註上拼音。

第二遍自讀:

①思考:圍繞着項脊軒,作者記敍了哪些事情?(概括內容)

明確:修葺項脊軒;叔父異爨、老嫗憶母、大母勵志、回憶亡妻(板書:記瑣事)

②行文中那一句話,概括了作者在項脊軒中的生活的感受。

明確:“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用:承上啟下)

(3)哪些事情悲,哪些事情喜?

明確:喜——修葺項脊軒;悲——叔父異爨、老嫗憶母、大母勵志、回憶亡妻(板書:言悲情)

四、鑑賞品味

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敍中所藴涵的濃濃深情

1、讓作者產生這樣感受的“項脊軒”是怎樣的一間屋子,哪些句子寫出了它的特點?

明確:狹小——室僅方丈

修葺前:破舊——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灌入(顯見破漏的程度)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狹小兼破漏)

陰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以昏。

渲染出了軒的衰敗、陰冷的悽清氣氛,暗含了家族的沒落。

修葺後:明亮、幽靜(萬籟有聲,以靜襯動,小鳥時來啄食)、雅緻(雜植蘭桂竹木於庭,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班駁,風移影動)

2、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樣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請大家通過歸有光的描繪的細節,想象一幅畫面。

明確:逍遙愜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心靈的港灣,精神的居所。

在這段,作者意在表現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過的書齋,可愛、可親、可美,以表達自己深深的眷戀之情,而作者欲揚先抑,先極力敍述原來的項脊軒的舊、小、漏、暗,為下文寫修葺後的項脊軒的優美可愛作鋪墊。

修葺後的項脊軒迷人可愛,令人留戀之處,不僅僅表現在修葺後的明亮、不漏和安靜等方面,更表現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與周圍環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筆下修葺後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

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是因為陽光照射在新修的圍牆上,從新開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內;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攔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境,吸引着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願飛走;每當農曆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牆上,有如一幅清淡優美的水墨畫,而且是活的水墨畫!——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總結以上圍繞項脊軒的翻新而抒情,寫其舊是為了襯托新之喜,也暗含了作者要重振家業的理想

3、這個小天地給了他無限的樂趣,卻也同時讓他體會到了人間悲情。

首先叔父異爨就讓他感到內心的傷悲。作者是通過哪些富有特徵性的細節來描述大家庭的分崩離析?

①明確:這個“庭院”原先是“中通南北為一”,現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到處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最初、已而、共、兩次

②(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越過就餐(名詞活用為動詞),雞棲於廳停留

其中四個意象“雞、犬、籬、牆”構成的細節的表現出了家庭的混亂不堪和人情的冷漠、隔閡。(具體請學生鑑賞品味)

提示:“廳”在封建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狗對叫的象徵,籬笆變為牆的過程中人心的進一步形成的厚壁。

(可結合初中所學課文來理解:①《詩經?君子于役》中“雞棲於塒”;②《桃花源記》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比較各自所呈現的不同氛圍。)

4、面對家道中落的事實,歸有光的內心是怎樣的感受?

明確:無限的痛惜、失落,還有無奈,(聯繫他的生平)因為這個大家庭曾經是風光無限的,他也想拯救這個大家庭,可年紀實在太小,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也更堅定了他發奮讀書,光宗耀祖的志向。

5、如果説物質的衰敗是“痛惜、失落,無奈”之悲的話,那麼至親之人的離去則更是精神上的打擊。

在《項脊軒》中記錄了作者一生中的幾個時期?(幼年、少年、成年,以束髮、結婚為界)圍繞着這三個時期,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難以言説的傷痛。

(一)、幼年歸有光的傷痛(寫母親——突出“慈愛關懷”)

問題:讓我們以時間為序,看幼年的歸有光心中是否有傷痛,有什麼傷痛?

提示:聯繫自己,在孩子的記憶中誰是印象最深刻的人?(母親)

作者是怎樣寫母親的?(學生找課文)

“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他的家中有一個老嫗,通過老嫗的回憶寫母親,這説明歸有光自己對於幼年的事情並不記得,對於母親的音容笑貌是沒有印象的,幼年喪母。

提示:母親是怎樣的人?(學生查找課文)

老嫗説,“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要注意抓住“扣門扉”的典型動作細節,“兒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語言細節來分析)

——問寒問飢,關愛子女,慈母心腸

補充:評論要知人論世,要將人物放到當時的背景中去理解,這樣的母愛有否與眾不同之處?

也許我們認為母親對子女的照顧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瑣事一般有專門的保姆或奶媽負責,無需母親操心,這與現在有所不同,而歸母一聽孩子哭泣,就來噓寒問暖,可見歸母對孩子的關愛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

歸納:作者八歲喪母,很早失去了慈母的關愛,對於母親的音容笑貌是沒有印象的,對於一個日漸長大的孩子來説,想象和懷念母親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濃厚,乃至於成為一種陰影籠罩在心頭。而今,母親早已逝去,而母親遺蹤卻處處可見,母親親切的話語還響在耳邊,於是,作者不禁潸然淚下。(語未畢,餘泣)

這是第一點不易言明的傷痛——缺失母愛的幼年。

(二)少年歸有光的傷痛(寫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1)提示:幼年的作者缺少了母愛,而少年的他卻得到了誰(祖母)的疼惜,這是一種怎樣的疼惜?(學生找課文)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疼惜、寵愛、明責暗贊(略帶詼諧)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闔門

——憂慮、關切、喜悦、傷感(怕自己見不到)

“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勉勵、期待(望孫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尤其一個“久”,一個“待”,寄託了祖母對歸家多年功名無望,而今終於從孫兒的埋頭苦學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動和喜悦之情。

為何祖母有如此大的期望?——家道敗落,祖母的全部希望(從何看出?)

過去:

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東西,其為象牙製成,可見歸有光的祖上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陳説國事,是歸家當年的榮耀,而此時的歸家已經出現了衰敗和離析的局面。

此時:

軒“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學生查找課文)

——這個並非官宦人家子弟讀書的地方充分暴露了歸家的敗象。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這裏表明這樣一個日益敗落的家庭已經到了叔伯之間各人顧各人的程度了。

明確:平平常常的幾個場面、幾句話語、幾個動作將老祖母對孫兒及其疼愛、關切、望孫成龍之情寫的淋漓盡致。

(2)思考:“瞻顧遺蹟”,為什麼“長號不自禁”?少年的傷痛只是對祖母的懷念嗎

明確:他心念光宗耀祖,卻屢次失意,在祖母死時,仍未中第。想到祖母的殷殷期望、自己的拳拳之心,悲傷之情如洶湧潮水直瀉而出。功名未成,有負祖母殷切期望,再回憶祖母的那句“他日,汝當用之。”的篤定,種種心傷湧上心頭,於是“長號不自禁”。這裏已不是單純的悲傷了。

俗話説得好:“男兒有淚不輕彈”,分家的時候,作者沒有哭;回憶母親的時候,他情動與中,卻還只是有淚無聲,含蓄而有節制;可此時,他的感情閘門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感情是步步深入,層層遞進的。

明確:歸家這樣一個家庭當然渴望有一個能夠支撐門户、重振家聲的人物出現,所以,歸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負是很重的。

(3)提示:那麼,他實現了祖母的期望了嗎?——科場不利

按照常規,象歸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是應該得到命運之神的青睞的,至少,象我們今天一樣,到了十七八歲就應該上個大學,可是,18歲(寫作此文的時候)的歸有光並沒有中得科舉,象許多高考失利的孩子,一再補習,直至35歲才中舉,也就是他妻子去世後兩年,即補寫這篇散文後兩年才中舉,其後二十餘年,到60歲才中進士,接連八次科舉失利,我們理解這篇散文中歸有光的內心傷痛,有必要聯繫這整個的經歷。

歸納:這份傷痛中至少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大家庭的頹敗衰落、混亂離析,使他不無遺憾與惆悵(“凡再變矣”)

二、幼年早慧卻遭遇科舉不利、懷才不遇、功名未成的現實,這是難以承受的;

三、祖母的期望,他的家庭、辜負祖母的期望給他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這多方面的感受合在一起,共同構成歸有光的內心傷痛的重要內容。於是當作者瞻顧遺蹟,回想當年祖母的殷切希望,又怎能不長號痛哭呢?

這是第二點不易言明的傷痛——有負眾望的少年

(三)、成年歸有光的傷痛(寫愛妻——突出“恩愛情深”)

要求:請同學們仿照前面兩點的分析歸納,對成年歸有光的傷痛作分析並歸納。

痛失愛妻,有多痛,為什麼,作者與妻子的感情如何?(同學回答)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一問一學,表現夫妻之間情投意合,夫唱婦隨,生活美好温馨)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子,且何謂子也?(諸小妹怎麼會問起“閣子”的事呢?無疑是“吾妻”經常在她們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還可以推出,“吾妻”在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僅是“閣子”,更有“閣子”中的人,“閣子”中他們親密無間的生活。能轉述姐妹之間的悄悄話,説明夫妻感情親密。從妹妹的好奇之問中可見,妻子並沒有説實話。足以説明妻子對軒的喜歡,這裏留下了他們種種美好生活的記憶)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滿意的小屋,勝過無情的宮殿”,於我於妻,項脊軒都是一間滿意的小屋。可後來我為什麼“室壞不修”,即使“使人復葺”卻“多在外,不常居”?(心境)

明確:怕睹物思人——歡樂不再(吾妻死)久卧病無聊依靠,依賴——內心慘淡,精神無所寄託。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看似隨意的一筆,卻使文章餘音繚繞,意藴無窮。看到樹,自然想當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聽到了妻子的歡聲笑語。而如今,物猶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樹已“亭亭如蓋”,有如自己對妻子的濃濃的懷念之情與樹俱增,纏綿不盡。作者明寫樹,實則託物抒情,寄託自己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這裏沒有一個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現得極為真摯動人。作者的感傷之情表露得非常含蓄深沉,給人“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感。)

學生明確:

歸有光23歲結婚,婚姻生活非常美好,小小的軒中不時傳出夫妻間幸福的歡聲笑語,姨妹子們的關心説明其在孃家時常提起與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其妻温婉動人的美好形象歷歷在目,夫妻間濃厚的魚水深情在歸有光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補充:其夫妻之情在當時有否特別之處,聯繫我們所學的課文進行思考。

在封建社會中禮教盛行,特別是宋明時期,那些封建士大夫即便是夫妻相處也有很多的繁文縟節,男尊女卑,丈夫總是高高在上,女子卻要受到許多的約束。歸夫婦的情感在當時是非同一般的,他們倆人無話不説、兩情無猜、琴瑟相和,可以“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不受約束,身心自由,可見其平等、和諧的夫妻關係,非同一般的恩愛。

歸納:

遺憾的是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人生中的一點亮色轉瞬即逝,其時,歸有光29歲,剛剛步入中年,中年喪妻,人生之大不幸歸有光又佔其一,這是對歸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站在庭院中,看到妻子生前親手栽種的枇杷樹,亭亭之樹已長成,而亭亭之人已逝去,怎麼能不感慨萬千呢?

這是第三點不易言明的傷痛——痛失愛妻的成年

五、小結:

1、面對項脊軒,睹物思人,而親人一個個離他遠去,物是人非,而深情難忘,這怎麼不叫歸有光無限傷心?

幼年時缺失母愛、少年時有負眾望、成年時痛失愛妻,這就是歸有光的內心世界,是一種深沉的、難言的、不盡的悲傷,而始終藴含其中、銘刻於心的是母子、祖孫、夫妻之間深情,這就是他“難言的傷痛,不老的親情”。項脊軒則是所有這一切的見證。

閲讀此文,我們所見的不僅是項脊軒這樣一所小房子,更是作者的情感歷程,他的內心世界,一個活生生的人!

2、小結:即一個書齋,兩種情感,三位親人

題目是“項脊軒志”,實際目的卻並不在寫軒。處處寫軒,卻處處意不在軒而在人。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懷念的是人,然而妙在寫人卻不是從人落筆,而是借軒寫人,借軒抒情,通過平凡之景、瑣屑之事、普通之物將一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凸顯在讀者面前,令我們為之心慟,為之情傷。這是一篇典型的託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託之“物”就是“項脊軒”。可以説,項脊軒是全文佈局謀篇的一條線索。文中通過“百年老屋”的幾經變遷,將與項脊軒有密切聯繫的往事連綴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滄桑。往事如煙,可寫可記之事很多,而作者將人物的活動,事件的發生都限制在項脊軒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項脊軒緊密聯繫起來,無論寫景、敍事、抒情、議論,無不圍繞着“項脊軒”這一中心,條理井然,形散神聚。

3、細節描寫是情感表達的靈魂。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

六、作業:

1.學以致用——口頭作文:從學校、家庭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某種感情。

有人説我們的生活太平淡,缺少讓人感動的東西。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動,而是缺少一顆顆善於發現感動的敏鋭的心。師生共同競賽——説説身邊的感動。

2.歸有光在寫作此文時只有十八歲,在內心深處就有如此眾多的感受,作為他的同齡人,你又有着怎樣的感受,請學習他的寫法將你的心情故事訴諸筆端。

板書:

項脊軒志

歸有光

記瑣事喜:屋陋情怡託物言志

言悲情悲:物是人非細節描寫

缺失母愛的幼年(母子情——慈愛關懷)

難言的傷痛有負眾望的少年(祖孫情——殷切期望)不老的親情

痛失愛妻的成年(夫妻情——恩愛情深)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明瞭作者身世對本文感情基調的影響;

2、疏通字詞,正音並學習重點字詞意義。

重點難點

1、常用文言詞語意義,用法

2、對思想感情的理解。

課型:新授。

教法:朗讀,講解,提問,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當時的人們譽為“今之歐陽修”,他的散文被譽為“明文第一”,這位作家就是歸有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他的代表作《項脊軒志》。

二、作者介紹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曾在嘉定(現上海嘉定)講學二十餘年,學生很多,稱他為“震川先生”。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則是桐城派。歸有光的散文對清代影響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將歸有光視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樑,元明兩代除歸氏外別無他人,由此可見歸有光文學地位之高。

歸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學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唐宋派提倡學習唐宋文,推崇文從字順的語言風格,針對復古派對前代散文的剽竊,提出“直抒胸臆”的創作主張,重視在文章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歸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歸有光自幼苦讀,9歲能文,可惜仕途不順,35歲中舉人,後連續8次考進士不第。8次!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活到老學到老),授縣令職,一生鬱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歸有光屢試不第的悲慘遭遇使得他在回憶書齋,回憶對自己期望值極高的親人時,自然而然的帶有一種悲涼的感情,這也是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調的來源,讀文時須注意體會。

三、正音,正義,解題

㈠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㈡題目解釋:項脊軒”是作者的書齋名,“項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既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又有表示書齋狹小之意。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

㈢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及朗讀節奏。要讀出“悲”的感情,(設想我復讀8年未中,然後回憶我的高中母校……)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3

【預習指導】

獨立研讀文本《項脊軒志》。依據導學案要求,做好標記和勾畫。

【學習目標】

1、在預習的基礎上落實重點文言詞語及特殊文言句式。

2、探究並學習本文對日常生活進行細節描寫的寫作技巧。

3、引導學生體會圍繞在身邊的至愛親情,感受親情的可貴與美好。

【重點難點】

1、探究本文對日常生活進行細節描寫的寫作技巧。

2、針對性的提升細節描寫的閲讀及寫作能力。

【情景導學】

《項脊軒志》借項脊軒的興廢將記人、敍事和抒情融於一爐,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真切感人。文章如行雲流水,舒捲自如;筆墨紆徐平淡,悱惻動人。讀之,如品佳酩,餘香久在,回味無窮。

一、作者及相關知識

1、《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作品,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這是一篇借記物以敍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記作者青年時代的書齋,着重敍述與項脊軒有關的人事變遷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回憶家庭瑣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文章緊扣項脊軒來寫,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為貫穿全文的意脈,將生活瑣碎事串為一個整體。善於拮取生活中的細節和場面來表現人物。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2、作者:

歸有光,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蘇州府崑山縣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代表作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歸有光生平坎坷,歷經幼年喪母、科場八次落第、青年喪妻、家道衰落和叔伯不睦的挫折,但這些都不妨礙他不事雕琢取自天然的散文風格的形成,不妨礙他被人們稱為“今之歐陽修”,成為明代偉大的散文家。

二、朗讀疏通課文,歸納知識點

1、第1段

2、第2段

3、第3--4--5段

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文章脈絡。

探究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章的藝術手法。

2.瞭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重點難點】

1、學習文中設事明理的寫法,注意以傳記的方式説理、用類比説理、用鮮明對比説理的特點。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義。

【情景導學】

結合現實,談談本文的現實意義。以小組為單位,大家交流探討。

【學習活動】

一、深入學習理解《項脊軒志》

1、本文圍繞項脊軒寫了幾位親人、哪些事件?

2、作者是怎樣寫幾位親人的?在選材和描寫上有什麼特點?

3、這幾件事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4、總結:本文的思想內涵。

一間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沒有什麼可寫的,但老屋卻見證了作者家境的變遷,也記錄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託了作者的綿綿哀思,讀之令人心酸掉淚。聯想我們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失去時才知道可貴。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愛家庭、愛父母是愛祖國、愛人民的起點,我們通過本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珍惜親情,從感恩開始,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4

一、教學導入

誰也不會想到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杜甫寫過一首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在詩人眼裏看來,燕子,鷗鳥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羣適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靜,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詩人愜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作釣鈎的天真無邪,彌覺可愛。真是村居樂事。(離亂之後,重新獲得家事6兒女之樂,怎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但從結句來看,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裏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看來,古人抒懷,“善假於物”也,借托於景、事、物、人等。今天要學的課文很有生活氣息,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寫景敍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發得委婉動人,感人至深。(板書:《項脊軒志》)

二、解題:

項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歸道隆所居之處;軒,小屋,作者將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志,記也,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歸有光從小就有遠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從項脊兩字字面理解,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樑。)

三、正音正句讀:

1、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滲漉(shenlu)欄楯(shun)兀(wu)坐修葺(qi)

B斑駁(bo)異爨(cuan)老嫗(yu)汝姊(zi)

C闔(he)門長號(hao)偃(yan)仰婢(bi)女

D扃牖(jiongyou)呱呱(gu)門扉(fei)象笏(hu)

2、斷句練習:日過午/已昏雞/棲於廳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然/自後/餘多在外

四、誦讀品味

1、教師範讀1、2段

2、一名學生朗讀3、4段,齊讀5、6段。要求:體味文中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五、分段譯讀課文

活用詞:雨澤下注乳二世

古今異義詞:比去,以手闔門或憑几學書已為牆

通假字:而母立於茲一詞多義:然得凡而若汝乃

六、理清結構

線索:項脊軒的變遷的感概,作者的悲喜情感。

討論1:喜什麼?悲什麼?以那種情感基調為主?

文章主旨:借項脊軒的興廢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如何表現?具體分析。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5

教學要求和目標

一、學習作者善於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生活細節抒寫感情的技巧

二、體會課文以清淡樸素之筆抒發真摯情感的特色。

三、準確理解“當、洞、勝、凡、茲、過、競、此、殆”等九個實詞在課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四、瞭解作者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理解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對故居親人的眷戀

二:把握課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內涵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讀法讀寫結合法

教具

投影、投影膠片、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播放《媽媽再愛我一次》畫面)

文貴情真,真摯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父親為自己買橘子過鐵路時艱難的攀援,是晚自修過後媽媽遞過來的那一杯熱牛奶,是遇到困難時爸爸那熱情的鼓勵,是遇到委屈時爸爸媽媽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們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小品《項脊軒志》,看作者是如何通過記敍日常瑣事,抒發對親人的真摯情感的。

二、解題:

板書課題

項脊軒志(居中)

歸有光(居左)明代散文家(居左)

請同學們看課文註釋①,明確:1、作者有關知識2、課題有關知識

明確作者: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善於記敍日常生活瑣事,抒發真摯生活感受,著有《震川文集》

明確課題:“項脊軒“,書齋名,雙重含義,一言其小,二是紀念遠祖歸道隆(曾在項脊軒居住過)。志——古代一種文體

三、整體感知(出示教學目標一、三)

1、結合註釋,速讀課文,完成p108,練習一的1、2、3題

明確: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什麼?

體現這種情感的關鍵句子是哪一句?(投影)

2、正音正字(投影)

欄楯(shǔn)修葺(qì)棲息(qī)扃牖(jiōng)

先妣(bǐ)老嫗(yù)闔門(hé)象笏(hù)

滲漉(shòn)冥然(míng)異爨(cuàn)長號(háo)

偃仰嘯歌(yǎnxiào)萬籟有聲(lài)

呱呱而泣(gū)婢女(bì)

教師指導學生集體朗讀生字詞,並一一在課文中標出。

3、明確貫穿全文的感情:亦“喜”亦“悲”。體現這種情感的關鍵句子是哪一句: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板書)

四、研習課文重點段落,明確重點字詞,體會“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情。

1、提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思考?

①項脊軒原貌如何?②作者在項脊軒中感受到哪些喜悦?

明確問題①:

項脊軒,原為小閣子,可概括為小、舊、漏、暗。對這樣的書齋,作者傾注了眷戀之情。經維修改造,不漏、不暗,成了作者讀書休息的好地方。

明確以下字詞:(投影)

方丈——一丈見方

當——擋

垣牆——名詞作動詞,砌上垣牆

洞——明亮(洞若觀火)

勝——美

顧視——回頭看

明確問題②:

作者在這裏得到的是讀書樂(板書),感受到的是環境美(板書)。小小書齋,給作者帶來無限樂趣,借書滿架,可見作者是好學之人,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三史,用五種顏色筆圈點《史記》。作者在項脊軒中冥然兀坐,靜靜地思考,“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希望在學業上有新的收穫。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作者所記敍的讀書畫面,體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哪個詞語體現了這種靜:“萬籟有聲”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聲響”,與“萬籟俱寂”相比,這是以動寫靜,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詩詞中哪些詩句體現了這種手法:共3頁,當前第1頁123

明確:(投影)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房間靜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房間裏靜極了,只有牆上的時鐘在滴滴滴地走着”

作者在這裏以動寫靜,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白天小鳥啄食、靜,夜晚、“明月”“半牆”烘托。“桂樹”“班駁”描繪,表現作者心境的恬靜,閒適。

五、小結: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的情景,幽靜的環境,快樂的讀書生活,給作者帶來無限的樂趣。這種可喜與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鮮明的對比。

六、作業:背誦課文1、2節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研習課文三、四、五、六節

三、指導自瀆課文、思考作者記敍了幾件事?

明確:

憶分家

(投影)多可悲憶母親

憶祖母

憶妻子

1、研習可悲之事之一

投影:

庭中通南北為一——院中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

牆往往而是——牆到處都是

東犬西吠——東西犬吠

凡再變矣——共變了三次

而母立於茲——這裏

明確:作者抓住哪幾個富有特徵的細節,寫了舊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分家、加院牆、開小門、給大家庭帶來混亂,帶來衰落,這是一悲。

2、可悲之事二

明確以下字詞:(投影)

乳二世——名詞用作動詞

室西連於中閨——室在西邊與內室相連

吾從板門外相為應答——相互一一應答

思考:哪句話最感人?

明確:“兒寒乎,欲食乎?”作者幼年喪母,兒時往事已經記不清楚,借老奶媽之口,回憶母親,真切感人。六個字,催人淚下,慈母口中語,句句見真情。指導學生認真體會和借鑑。

3、可悲之事三

明確以下字詞(投影):

大母過餘——到來

何竟日默默在此——整日

比去——等到離開的時候

明確:作者回憶祖母,仍以細節為主,寫了三個動人的場面,先是一句話,既風趣,又愛憐,更隱含着誇獎;次寫關門而去,喃喃自語,有憂慮,但更含希望,對孫子功名充滿信心,自語沒當孫子面講,更見期望殷切,情真意切;接着寫祖母持“象笏至”進一步顯示了對小輩的期望和鼓勵,平平常常的場面,平平常常的話語,平平常常的動作,就把祖母對孫子的疼愛、關心、期望和信心寫得淋漓盡致。

4、可悲之事四

齊讀4、5、6節

明確以下字詞:

扃牖——關閉窗户

凡——共

來歸——出嫁

歸寧——出嫁女子回孃家省親

明確:本部分主要是回憶妻子,同樣是抓富於特徵的日常生活瑣事來寫,寫感情,可明寫,也可暗寫,如“珊珊可愛”“令人長號不自禁”,是明寫,暗寫如“某所,而母立於茲”,“亭亭如蓋矣”,暗寫耐人尋味,含而不露。共3頁,當前第2頁123

四、小結課文:

本文通過項脊軒前後變化的記述,寫出了對它的親切感情,也寫出了對親人的深切懷戀,作者善於通過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曲盡其妙,用家常語敍家常事,表真感情,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日常習作訓練中,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駕馭寫作材料的技巧,寫小事,寫真事,抒真情,表真意。

五、完成課後練習二、三

六、作業:

完成作文題:

一言一語總關情——談《項脊軒志》的選材

點點滴滴總關情——談《項脊軒志》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項脊軒志

歸有光讀書樂

明代散文家多可喜

記日常瑣事環境美

抒真摯情感

憶分家

多可悲憶母親

憶祖母

憶妻子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比、乳、過、下、而、然”等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瞭解歸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類文體。

3.學習本文用線索貫穿、形散神聚的寫法。

4.學習本文以細節、場面狀寫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學重難點

1.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線索串聯法。

3.藉助平凡的景、事、物抒發悲喜之情。

三、教學原則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為主攻、練為主線。

四、教學思路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聽下面的成語,並以這個成語為謎面,猜一明代作家名。??謎面:衣錦還鄉。謎底:歸有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項脊軒志》。

(二)誦讀品味

1.教師範讀1、2段。

2.一名學生朗讀3、4段,齊讀5、6段。

要求:體味文中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三)學生分段譯讀課文

1.把握重點字、詞、句。

活用詞:雨澤下注乳二世

古今異義詞:比去,以手闔門或憑几學書已為牆

通假字:而母立於茲

一詞多義:室始洞然然睹促織輮使之然也

2.學生分段口譯課文,教師指導。

3.結構線索:

(1)修茸前後的不同風貌。

(2)軒的變遷和家人軼事。

(3)補寫喪妻前後軒中情形。

(4)寫軒中的枇杷樹。項脊軒的變遷作線索:作者的悲喜情感(討論:喜什麼?悲什麼?以哪種情感基調為主?)

4.文章主旨:借項脊軒的興廢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如何表現?請具體分析。

5.抒情技法:……

(四)課堂練習(投影展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比去,以手闔門大母過餘曰

比比皆是願枉車騎過之納比籠中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比得軟腳病

2.談談《項脊軒志》的抒情藝術(課後形成書面分析)。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7

一、設計思路

《項脊軒志》是歸有光散文的傑作,也是歷代美文之一,不精讀,恐難以真正解其情意、其美妙。基於此,教學時可從歸有光身世經歷入手,抓住一個“情”字,設計幾個話題讓學生討論探究,以深化對的理解。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疏通文字。

二、教法展示

一導語設計

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衣錦還鄉打一中國古代散文家名字——歸有光。

二歸有光簡歷

學生課前製作簡歷,課上展示。

三揣摩歸有光的內心世界

前人王錫爵評歸有光散文“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項脊軒志》就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傑作。黑格爾説:“在藝術裏,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美學》第一卷。那麼,本文所顯現的作者“心靈的東西”是怎樣的呢

1閲讀課文1—4段作者約19歲時作及題注,揣摩幼年歸有光經歷了何種不幸,少年歸有光內心有着怎樣的追求和隱痛。

1幼年喪母,傷痛難言

歸有光8歲喪母,對於母親的印象比較模糊,第3段“老嫗”的回憶:“某所,而母立於茲”,“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使一個善良慈愛的母親形象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引起作者的無限懷念,因而話未完,“餘泣,嫗亦泣”。幼年喪母,是歸有光內心難言的傷痛。

2少年科場不利,家庭衰敗,隱痛重重

①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經居住在太倉縣項脊涇,年輕的歸有光不僅把“項脊”用作自己的書齋名,而且用作自己的別號,歸有光自稱“項脊生”。這一方面我們可以理解成有追念祖先的意思,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歸有光從小就有遠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從“項脊”兩字字面意思理解,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樑。

②“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這是一個好靜、安詳、勤奮和深思的少年形象。

③軒“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歸家沒落,內部割據。年輕的歸有光儘管怨恨卻也無奈,這更加深了他要勤奮讀書、考取功名的念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家族的面貌,才會有新的氣象出現。

④先大母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先大母“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象笏是官宦人家才有的東西,為象牙製成,可見歸有光的祖上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陳説國事,是歸家當年的榮耀。老祖母的殷切期待對當時的歸有光可以説是刻骨銘心,更堅定了他的志向。

⑤補充:

第4段最後一句“殆有神護者”後面,編者刪掉了一段。

(見“相關資料”)

這一段是作者的議論,一方面既有自我解嘲,又將自己與歷史偉人相比較,表明自己不甘於永遠處在“敗屋之中”的志願。另一方面,説明了世俗觀念對歸有光的深深的漠視。

⑥像歸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並沒有得到命運之神的青睞。十八九歲寫作此文的時候的歸有光還沒有中得科舉。幼年喪母,科場不利,家族衰敗,世人漠視,少年歸有光內心隱痛何其多,何其深!

2閲讀課文5—6段約為35歲遷居之前補記,揣摩成年歸有光的內心世界:中年喪妻,打擊沉重。

歸有光24歲結婚,夫妻有問有答,有教有學,志趣相近,伉儷情深。姨妹子們天真無邪的問話,説明其妻在孃家時常提起與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其妻温婉動人的美好形象歷歷在目,夫妻間濃厚的魚水深情在歸有光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歸有光30歲時,其妻撒手西去。中年喪妻,人生之大不幸,歸有光又佔其一,這是對歸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看到妻子生前親手栽種的枇杷樹,怎麼能不感慨萬千

家道日衰,親人一個個離他遠去,人亡物在,而深情難忘,如何不叫歸有光無限傷心他又哪裏還有心去再一次地修復那個閣子呢

3小結:這就是歸有光的內心世界,是一種深沉的、難言的、不盡的悲傷。這種“難言的傷痛,不老的親情”熔鑄於《項脊軒志》之中,使得文中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關情,語語動情,感人至深。

四再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一真正理解《項脊軒志》“情”的內核

五鑑賞《項脊軒志》的傳情藝術

光有情而無藝,難以精美。《項脊軒志》乃家常語敍家常事,歸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濃厚的思親之情以及內心傷痛並沒有直接説出來,歷來讀者卻無不為之動容,這與他多樣而高超的傳情藝術分不開。

你認為《項脊軒志》是如何傳情的

1細節傳情。見設計A—(五)42“擷取細節,表情傳意”。

2託物傳情。項脊軒牽繫着歸家的幾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項脊軒牽繫着作者和家族的許多事,軒的變遷反映了家族命運的變化;軒是作者喜悦與悲哀、希望與夢想的見證。處處寫項脊軒,實際上是處處在寫作者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個綰結,成為抒發內心感受的一個觸發點。尤堪稱道的是寫懷念亡妻的文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亭亭如蓋的枇杷樹,融進了作者一顆拳拳之心。它猶如一個富有詩意的抒情鏡頭,意味雋永,寄託着作者對亡妻久遠的緬懷和眷念。

3直呼傳情。作者善於即事抒情,在事件敍寫中往往直接傾吐自己的感受,將感受和事件融為一體,造成一種如歌如泣的情調,感染讀者的心靈。如寫老嫗述説母親的事後,“語未畢,餘泣,嫗亦泣。”寫出了作者對至親骨肉刻骨銘心的哀思,委婉動人。又如寫祖母一節,最後寫道:“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作者讓感情的潮水盡情放縱奔流。以上所舉文字,皆是直抒胸臆之語,我們讀之,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寫到這些文字時,已經是嗚咽抽泣,進而淚流滿面,號啕大哭。

4疊詞傳情。文中運用不少疊詞,既寫物貌,兼寫心情,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詞,既強調門牆到處都是,話語中又流露出作者對分家後出現的雜亂現象的厭惡和不滿。又如“珊珊”一詞,既寫出樹影晃動時輕盈舒緩的樣子,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對項脊軒無比深摯的感情。再加“亭亭”一詞,既使人想到樹木高高聳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這一筆中間,寄寓了作者對亡人的感慨和惆悵,讀來富有餘味。

六總結

深厚、真摯的情感,加上多樣、高超的傳情藝術,使得《項脊軒志》讀來字字出肺腑,句句斷肝腸,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

七拓展閲讀

寒花葬志①

歸有光婢,魏孺人②媵③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邱。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④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餘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註釋】

①本文是作者憶念亡妻和女婢所作。寒花,女婢名。

②魏孺人:作者前妻。孺人,女子的封號,明時七品封孺人。

③媵:陪嫁的女婢。

④:音ru,燒。

八作業任選一題

1借鑑《項脊軒志》的傳情手法,寫一寫自己的親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物。

2假如你擁有自己的一間書房的話,請嘗試給它起個有特點的名字,並寫一段文字介紹命名原因。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⒈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託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

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教學時數: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⒈介紹作者和“唐宋派”

⒉介紹“項脊軒”

“項脊軒”是作者的書齋名,“項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既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又有表示書齋狹小之意。

⒊介紹文體“志”

“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

三、整體感知

⒈朗讀課文,質疑解難

⒉知識點歸納

⒊編寫結構提綱

明確:第一部分(1~4節):主體(18歲作)

第二部分(5~6節):補記(35歲左右作)

⒋思考:貫穿本文的情感線索是什麼?用原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啟下

四、具體分析

㈠析“可喜”

⒈作者寫了哪些“可喜”之事?

明確:變化之可喜(煥然一新)

喜〈獨處之可喜(悠然寂靜)

景色之可喜(姍姍可愛)

⒉作者是怎樣描寫項脊軒前後變化的?

明確:

狹小明亮

破舊←-前―修葺-後-→幽雅

陰暗安靜

※本節既然是寫“可喜”之事,為什麼要寫項脊軒的“舊”呢?

明確:渲染衰敗、陰冷的悽清氛圍,為寫“可喜”作反襯,説明作者對它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

⒊這一節的景色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並體會:作者為什麼這樣渲染項脊軒的清幽境界?

明確:①蘭竹相映,月白風清,桂影斑駁,小鳥時鳴;

②表現了作者的幽靜、恬適和鄙棄世俗、甘於清貧自守的情操;也抒寫了作者對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⒋齊讀、小結

緊扣題目,落筆即寫項脊軒。作者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主客觀互相融合,造成一種藝術的氣氛與意境,但作者着意處並不在此,寫“喜”是為了映帶下文,更好的寫“悲”。

㈡析“可悲”

⒈作者寫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運用什麼寫法?

明確:諸父異爨

母親早逝

悲〈祖母厚望〉細節(白描)

妻逝無聊

⒉明王錫爵在《歸公墓誌銘》中評歸有光的文章:“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温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歎。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動人,用生動的細節描寫來感動讀者,正是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請結合課文説一説自己對哪些細節描寫體會最深。

明確:

人物細節描寫人物特點作者感情

諸父東犬西吠…

雞棲與庭兄弟隔膜

天倫不再家道敗落

無限感慨

母親叩門扉曰關懷愛撫母愛難忘

【“餘泣”】

祖母闔門持笏關懷憐

愛期待遺教難忘

【“長號不自禁”】

妻子問古事∕學書快樂真摯恩愛難忘

【“室壞不修”∕“亭亭如蓋”】

※穿插名家評價:

“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幼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林紓

⒊自由朗讀,體會作者“歡愉慘惻”的情感。

⒋小結

作者圍繞項脊軒,通過日常生活小事來追念母親祖母妻子,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清梅曾亮評:“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蹟。”

五、歸納寫作特色

選取生活瑣事,擷取典型細節,以小見大,表現人物風貌,寄託內心感情。

六、全文歸納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敍瑣屑之事寄情,處處寫軒,卻處處意不在軒而在人,借軒寫人,借軒抒情。明末清初黃宗羲《張節母葉孺人墓誌銘》評:“予讀震川文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慾涕。蓋古今事無鉅細,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9

1、從祥林嫂説起

魯訊有一篇小説《祝福》,説的是一箇舊中國的農村婦女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小説中説到她的兒子阿毛被狼叼去後她無限悲痛的事,她逢人就説,起初還有人為她而陪出一點眼淚,可是,後來,她的故事卻只能賺得人們的一番嘲笑。她説“我真傻,……”剛説到這裏,別人就説“你單知道冬天裏有狼……哈哈哈”。這充分説明人的內心傷痛是不易説明白的。(教師講解)

2、歸有光簡介

歸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字熙甫,號項脊生。江蘇崑山人。九歲能屬文,以同邑人魏校為師,通經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35歲)中舉人。其後二十餘年,八次會試不第。後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講學,生徒常達數十百人,被稱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才中進士,授長興知縣。項脊軒是歸有光的書齋名。一説其遠祖歸道隆曾居住在太倉項脊烴,作者以項脊軒來命名自己的書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説,言其窄小,如頸背之間,故名。軒,這裏指小屋,即書齋。(教師講解)

3、幼年歸有光的傷痛

歸有光自己對於幼年的事情並不記得。他的家中有一個老嫗,是:

“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學生查找課文)

這是説歸有光的祖母有一個婢女替歸家用奶水餵養了兩代人,推斷上去,也就是歸有光的父親一代和歸有光自己一代。

--老嫗説,“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學生查找課文)

這説明歸有光對於母親的音容笑貌是沒有印象的,對於一個日漸長大的孩子來説,想象和懷念母親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濃厚,乃至於成為一種陰影籠罩在心頭。這是第一點不易言明的傷痛。

4、少年歸有光是的形象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學生查找課文)

這裏給我們描寫的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境界。歸有光的心靈平靜到了能夠聽到自然界各種聲音的程度,他在做什麼呢?看看他的滿架的書籍就知道,他在精思奧想。這裏給我們刻畫了一個好靜、安祥、勤奮和深思的少年形象。他可不象一些貪玩的孩子,總在關心着屋外的一點點風吹草動,如果有一隻小鳥從自家的院子裏經過,那就趕快跑去捉鳥了。歸有光他卻是--

“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學生查找課文)

古人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句話用來説歸有光,真是一點也不錯。

5、少年歸有光的內心世界

按照常規,象歸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是應該得到命運之神的青睞的,至少,象我們今天一樣,到了十七八歲就應該上個大學,可是,18歲(.寫作此文的時候)的歸有光並沒有中得科舉,象許多高考失利的孩子,一再補習,到後來,直至35歲才中舉,也就是他妻子去世後兩年,即補寫這篇散文後兩年才中舉,我們理解這篇散文中歸有光的內心傷痛,有必要聯繫這整個的經歷。這份傷痛中至少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幼年早慧卻遭遇科舉不利的現實,這是不好接受的;

二、幼年沒有感受到母愛,更增加了內心的悲涼;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歸有光的家庭給他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一方面,這個家庭是一個官宦之家,且看老嫗的回憶--

(先大母説)“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先大母)“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學生查找課文)

這個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東西,其為一製成,可見歸有光的祖上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陳説國事,是歸家當年的榮耀,老祖母的言行舉止充分説明其對孫子的深切期望。

另一方面,歸家已經出現了衰敗和離析的局面。

軒“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學生查找課文)

這個並非官宦人家子弟讀書的地方充分暴露了歸家的敗象。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學生查找課文)

這裏表明這樣一個日益敗落的家庭已經到了叔伯之間各人顧各人的程度了。

歸家這樣一個家庭當然渴望有一個能夠支撐門户、重振家聲的人物出現,所以,歸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負是很重的。然而,科場不利,這怎麼不叫他傷心呢?

另外,本文的原文在第一部分之後還有一段讀來令人傷心的自我解嘲的文字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枱。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

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高二語文科《項脊軒志》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人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託自己深情的寫作風格。

2.準確理解“當、洞、勝、凡、茲、過、竟、比、殆”9個實詞,並歸納積累“顧、稍、置、歸、去”5個實詞的義項。

能力目標

1.在熟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把握脈絡,體味作者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的特點。

2.根據上下文辨析實詞和活用詞的義項,做到熟練翻譯課文,提高文言閲讀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敍中所藴含的濃濃深情,感受親情。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和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

2.研習三、五、六段,體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內涵。

教學難點

1.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作者在敍事中營造出來的抒情氛圍。

2.在誦讀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全文。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提高學生的文言閲讀能力,鞏固文言知識。

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過延伸練習,提高學生鑑賞文言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作者簡介及作品簡介。

2.細節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

一、引入課題

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親艱難地爬上月台的那一段細節描寫,教師飽含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朱自清——《背影》

教師表明自己非常喜愛這一段細節描寫,因為它寫得真實感人,“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課題就是對《項脊軒志》的細節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

二、梳理課文

1、出示文中的重點字詞,全班朗讀解決。

軒xuān漉lù葺qì垣yuán迨dài爨cuàn嫗yù妣b閨guī扉fēi呱gū闔hé笏hù扃jiōng牖yu殆dài

2、全班齊讀課文。

3、介紹背景:從書齋的命名看作者的人生理想。

“項脊軒”是作者在崑山時的書齋名,以此為名,有兩重含義。其一:書齋很小,如人的脊樑之間,從文中“室僅方丈,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在太倉涇居住,作者自號“項脊生”.把自己書齋命名為“項脊軒”,含有懷遠追宗之意。史書記載,作者於嘉靖十九年(154)考取舉人,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以後參加八次會試,均沒有考中.事實上,讀完全文,讓我們感受到:歸有光別號“項脊生”,從小就志向遠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項脊”二字,也可理解為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樑的人生理想。

三、佈置學習任務

四人小組找出一個最感人的細節描寫,教師明確要求:

1、找出一段細節描寫並翻譯。

2、評點這一段話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給評點內容取個題目。

四、四人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後,學生代表彙報小組討論成果

1、《恰似無意卻有意》(教師提示:先翻譯再評點後題目,規範步驟要求)

2、《大母持笏望子成龍》(教師要求緊扣文本分析感情)

3、《喃喃自語,殷殷期望》

4、《睹“樹”思人》(教師提示:“吾妻所手植也”,“手植”與“今已亭亭如蓋矣”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意藴無窮,無處話淒涼》(教師引導分析:大家庭的客廳成為雞棲息之地,表明了家道的衰落。)

6、《殷殷關切情》(學生分析了“闔門”與“關門”的區別。)

7、《情深深,雨濛濛》(學生把作者説錯了,教師及時糾正。)

8、《項脊軒,百年滄桑》(寫出破敗之景象,無奈之悲傷。)

9、《偃仰嘯歌》(側重分析環境的幽靜舒適,心情是喜愛愉悦的,性格是安貧樂道的。)

10、《扃牖而居,閉門苦讀》(層層分析:扃牖—苦讀—改變家境—實現大母期待—改變家族命運—自我勉勵。)

五、師生共同分析

1、教師示範分析:

在分析細節描寫時應聯繫上下文分析,一個個看似孤立的細節拼湊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畫。比如:“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小鳥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牆、桂影斑駁”組成了一副優美恬靜的月夜桂影圖。

2、四人小組各找出一副優美的圖景,小組彙報如下:

——頹敗凌亂的家道衰落圖:

東犬西吠,客逾皰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真摯深沉的至親關愛圖:

先妣: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大母:持一象笏至,“他日汝當用之。

——勤勉發奮的書生苦讀圖:

借書滿架,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一往情深的夫妻相伴圖:

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

3、教師陳述:

我們同學分析了這麼多感人的細節描寫,並把它串聯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景。那麼,什麼是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就是作品中對具有典型意義和藝術魅力的細小情節(多為人物的生活細節)的描寫。它是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作品藝術性的重要因素。

六、教師總結

1、作者居於項脊軒,有不少的快樂,但又有太多的悲哀,原文有“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提問:文章這麼感人,在選擇細節描寫上有何獨到之處?

歸納:細節的選材——瑣細、真實、豐富;

細節的描寫——自然、簡潔、清淡;

細節的抒情——細膩、深摯、委婉;

結論:由此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對祖母、母親、妻子及自我的深情。

2、投影后人評價:

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蹟。——清梅曾亮

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

——清林紓

所為抒寫懷抱之文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

——明王錫爵

歸有光善於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人事。——現代汪曾祺

七、教師佈置課外學習課題

研究明清散文中的細節描寫:以清淡之筆寫平常之事,以至情寫出至文。

可參閲《讀本》中的文章。如張溥的《五人墓碑記》、林覺民的《與妻書》、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袁枚的《祭妹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