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有2016語文閲讀題嗎?

有2016語文閲讀題嗎?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7W 次

  2016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閲讀

有2016語文閲讀題嗎?

鏡泊湖的黃昏

熊召政

⑴黃昏有時是一個錯誤。譬如觀飛瀑,黯淡的光線使你無法領略飛騰的氣勢;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陽光,無法縱馬馳騁,只好入室把盞,醉裏挑燈看劍了。但有時,黃昏又是一個不可複製的美麗。譬如暮靄降臨時,桂子樹下情人的相擁;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環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鏡泊湖的遊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陽在波浪中書寫活潑的禪機。

⑶説到禪機,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絕非心血來潮。説它之前,讓我們還是先來追尋一下鏡泊湖的歷史吧。

⑷用地質學家的説法,鏡泊湖屬於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僅比瑞士的日內瓦湖低了25米。所謂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鏡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卻趕着青山打了一個滾,牡丹江被截斷,只好改道而走。於是,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長白山支脈張廣才嶺的腹部。

⑸張廣才嶺並非以某位漢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滿語,讀“遮根採良”,意為吉祥如意。鏡泊湖在歷史上亦有多個稱謂。漢朝時,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時,改稱阿卜湖;唐玄宗時,又名呼汗海。明代稱鏡泊湖,清代稱畢爾騰湖。這滿語的畢爾騰,仍然是“水平如鏡”的意思。辛亥革命後,復改為鏡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鏡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樣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橫無際涯的感覺。它雖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們才能見到別緻的生動。

⑺下湖時,已經五點多鐘,枕着山脊的夕陽,已經不再熾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細細觀察它,看它像太極圖一樣散發的光暈。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質,在飼養着那一雙旋轉不息的陰陽魚。被陰陽魚啄剩的光粒,散散地灑落湖中,它們飄蕩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遊船入湖深深,船頭向東,切開的是漸漸凝集的暮色。兩岸的青山,將葱蘢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寧靜。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卻是窮追不捨。船頭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陽中窮極變幻。不知為何,這情景讓我想起阮籍的詩句:“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我不明白,放逸與縱酒的阮步兵,為何心境如此蒼涼。中唐的李商隱吟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雖然含蓄一點,也是過分地感傷。這兩位詩人,均生存於中國的禪宗誕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禪家參透生命。

⑼美的東西,大多轉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內的東西,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陽由猩紅變成淡紅時,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種境界,都是無法替代的歷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燦爛,也是淡泊。就像這鏡泊湖,成為河道時,它流得歡暢;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遙。

⑽不知不覺,三分之二的夕陽,已經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彎,似乎激情更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暈,金燦燦的更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為璀璨。這最後的輝煌實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應該拍下一幀照片,於是撳下快門……

⑾剎那間,夕陽完全沉沒,湖上的金光也驟然收盡。我撿拾剛才拍攝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畫面一出來,我不免大吃一驚。瀲灩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彌勒佛,正衝着我微笑。

(選自《新民晚報》  2007年10月30日 )

1.黃昏是一種美麗,鏡泊湖的黃昏更是充滿着美麗。但文章開篇卻從“黃昏有時是一種錯誤”説起,從表達技巧上看,這是怎樣一種表達技巧?(2分)

2.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跟其它湖泊比較,它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4分)

3.遊覽黃昏中的鏡泊湖,看到了“別緻的生動”。第8段中哪一句最能體現了這種“別緻的生動”?(2分)

4.讀第8、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句流露出阮籍對黃昏是怎樣的態度?(2分)

(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句流露出李商隱怎樣的情感?(2分)

(3)阮籍和李商隱均未參透生命的禪機,本文作者參透的禪機是什麼內容?(5分)

5.選出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錯誤的一項。( )(2分)

A.文章第一段強調黃昏是一個“不可複製的美麗”,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寫作對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隱詩句的`目的,是為他們不能參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時間順序描寫鏡泊湖的黃昏,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水上黃昏的優美畫卷。

D.文章不僅寫景,還讓讀者感受到一種積極而又超然、寬廣的胸懷。

  參考答案:

1.欲揚先抑(先抑後揚)(反襯、鋪墊)(2分)

2.青山打滾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高山堰塞湖。(2分)曲折如河道(2分)

3.船頭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陽中窮極變幻。(2分)

4.(1)流露出對黃昏的一種厭惡(排斥、不喜歡)(2分)

(2)承認黃昏雖美卻已接近尾聲,流露出的是一種無奈和惋惜。(2分)

(3)生命的每一種境界,都是無法替代的歷程。(2分)因此我們只要抱着積極心態,就能享受生命的每一歷程。(2分)就像這鏡泊湖,成為河道時,它流得歡暢;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遙。(1分)

5. B(3分)

厲勁的北風篦子似地梳颳着裸露的皮膚,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説,女孩子家能識幾個字就行了,遭那個罪咋?

英聽了,眼淚就撲塌撲塌掉下來。常沾淚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兩片幹柳葉。

過年了,鄉里分給村裏一些市裏人捐的衣、物,村裏再分到户。聽到吆喝聲,娘帶着英去領。

村長的家就是村裏辦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張牀和兩把一坐就吱吱作響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雙皮鞋、一件半舊的紅毛衣和一個塑料文具盒。村長臉上透出難色,説,大妹子,揀一樣吧,還有兩家哩……

娘就毫不猶豫地抓起那件紅毛衣,抖了幾料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後趔趄,眼光卻紮在那個文具盒上。娘説,那物件不擋寒,要它咋?

村長訕訕地笑了,説,這閨女有出息……

娘歎了口氣,將毛衣在手裏窩來窩去,説,你真憨……

英的眼淚又下來了。娘説,甭哭,依着你還不行嗎?

得到這個文具盒,莫把它當作寶貝,用布包好,放在枕邊,從不往書包裏裝。沒人的時候,她就打開它——就像打開了一個天地:文具盒裏有花花綠綠的貼畫、課程表,還有一杆

漂亮的自動鉛筆……拿起自動鉛筆,她就覺得自己也會在市裏某個明亮、温暖的教室裏……

幾年以後,英考上了中專,去市裏上學。臨上路時,她沒忘了將文具盒隨身帶上。

開學頭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擺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學一樣的,就是這一件了。

同桌的叫麗,家就在市裏。看到那個文具盒,麗不屑地一笑。待英掀開它,麗的眼睛就

睜大了,那個課程表是她設計的……

麗説,你真愛惜……

英笑了,説,有了這個文具盒,我就不愛哭了。你小時好哭不?

麗不答,臉卻紅了。她沒敢説這個文具盒是為了讓媽再買一個更好的而捐出的。當時

説這還能用,她就鬧,還哭鼻子……

英和麗成了好朋友。臨近寒假的一個週末,麗邀英去家裏玩。英不去,説,我娘説了,不讓我到別人家去。

麗説,我媽媽主要是想見見你……

英就去了。

從麗的家回來,獎給家裏寫了一封信。信裏説,娘,我想要一件紅毛衣……

17.小説開頭一段描寫説明了什麼?(3分)

18.面對三件捐物,娘為什麼選擇紅毛衣?英為什麼選擇文具盒?(4分)

19.“英直往後趔趄,眼光卻紮在那個文具盒上。”請解釋“扎”在文中的意思,並説説“扎”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4分)

20.英説“有了這個文具盒,我就不愛哭了”,為什麼?(3分)

21.英原先執意選擇文具盒,最後她又“想要一件紅毛衣”,你對此有何看法?(6分)

  參考答案:

17.(3分)説明英缺少禦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貧困。(大意對即可)

18.(4分)娘選擇紅毛衣,因為它可以禦寒,實用。英選擇文具盒,是因為英要讀書,嚮往現代文明。(每點2分。第一問能答“禦寒”即可;第二問能答“要讀書”即可。)

19.(4分)“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緊緊地盯住”(或“專注地看”)。“扎”字生動地表現了英對文具盒的喜愛,對讀書的渴望。(解釋2分,只解釋為“盯”“看”等給1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或大意對即可。)

20.(3分)因為文具盒為英打開了一個她所向往的現代文明的學習天地,給了她無盡的慰藉。(大意對即可)

21.(6分)略。(開放性試題。回答此問題,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紅毛衣”表現了姑娘愛美的天性,然後就此提出看法。對美的看法,不論是理解、讚賞,還是批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