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松竹梅手抄報

松竹梅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2W 次

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古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説。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也藉以比喻忠貞的友誼。如下為松竹梅手抄報,歡迎閲讀!

松竹梅手抄報1

松竹梅手抄報

松竹梅手抄報2

松竹梅手抄報 第2張

松竹梅作文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

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鬱鬱葱葱,精神抖擻,象徵着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

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這是何等的可愛、可貴! 鬆、竹、梅具有不畏嚴寒的共同習性,又有着堅貞、不屈、清高等共性特徵,“志同道合”,故被喻為“歲寒三友”。鬆之挺勁、竹之瀟灑、梅之秀逸,顯示了天籟之美、氣韻之美。鬆、竹葉色蒼翠,梅花噴紅吐綠,豔麗的色彩令人賞心悦目。更有意義的是,觀賞者只要稍加體味,便能領悟到“雪壓風摧等閒看,清幽淡遠品自高”的寓意。“歲寒三友”,網絡佳友,未來歲月,我們一起淌佯。

從宋代開始,中國畫裏的花草樹木,在講究其形態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鬆、竹、梅,因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學、藝術中,得到許多人們的青睞與讚賞。但將它們組成「三友」,並用來比況身處亂世,不變其節的`忠貞之士,卻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歲寒三友的説法,最初源於蘇軾。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安置黃州管制。他在荒地上栽種農作物,又築園圍牆,造起房屋。房子取名“雪堂”,並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裏,則遍植鬆、柏、竹、梅等花木。

一年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這房間起居睡卧,環顧側看處處是雪。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 “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為風聲、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松柏、經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雪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以後,“歲寒三友”便常常用來歌頌品格之高潔,生命之長青。

在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中,關於“歲寒三友”的詩和畫,可謂比比皆是;松竹梅的品格,也在眾多詩人的刻畫中,更加豐滿起來。許多詩篇,往往藴含着託物言志的意藴,於是在詩人中,提起松樹,會想到王維,他的田園詩中,松樹永遠是那高潔挺拔的意象——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提起竹子,會想到蘇軾,一生剛直,種竹、用竹、畫竹、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提起梅花,會想到林逋,梅妻鶴子,愛梅成痴,一生守護那“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山園小梅。松竹梅的詩,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詩人對於堅貞品格的追求。品讀這些詩作,就好像那不同朝代,不同背景的詩人,在一棵老鬆、一片竹林,或是一枝梅花的召喚下,隔着時空,綿綿傾訴着對理想精神的追求。 剛勁鬆有迎客臂,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我愛你們,歲寒三友,更愛具有歲寒三友精神的人。新春將至,今天已是小年,大年將至,這裏提前給各位吧友拜個年。江城學子在網絡裏結識了不少摯友。彼此心心相通,休慼與共,好似歲寒三友。你看,在那 深冬時候,萬木凋零,嚴寒之下,唯有松竹的顏色依舊;數九寒天,百花失色,白雪之中,唯有梅花鮮妍怒放。“歲寒三友”松竹梅,便同這傲霜鬥雪、鐵骨冰心的堅貞品格一道,為世人所稱頌。把這歲寒三友比作網絡摯友,再恰當不過了。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