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雙聯民情日記模板8篇

雙聯民情日記模板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1W 次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雙聯民情日記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雙聯民情日記模板8篇

雙聯民情日記 篇1

20xx年xx月x日 天氣:揚沙

為規範有序、科學推進雙聯富民行動,認真貫徹省市局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擴大會議精神,今天,我局局領導班子帶領全體中層幹部一行39人,組成9個工作對接聯絡小組,深入到我局“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聯繫點古浪縣土門鎮新豐村9個村民小組,與鄉鎮、村、組分別對接座談,進村入户向羣眾宣講“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談了解羣眾生產生活情況,分析貧困原因,尋找致富途徑,融洽幹羣關係,為下一步開展幫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資料。

每到一個聯繫點,地税幹部都與困難羣眾促膝相談,在拉家常中傾聽他們的心聲,詳細瞭解他們吃、穿、住、行以及上學、就醫、就業、養老和春耕生產等方面的情況,對民情民意、貧困户住房情況、耕地面積、燃料類型、飲水、收入、勞動力及貧困原因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

對接之後,從方便農户的角度入手,及時將包含聯繫人姓名、手機號碼、行動要求為內容的“民情連心卡”發放到幫扶農户手中,力求使聯繫溝通無極限。

通過走訪座談,幫扶小組瞭解到,金色大道橫貫該村東西,且緊靠黃羊河農場。依託這一地理優勢,羣眾對發展特色種植業和暖棚養殖業積極性很高,他們希望黨和國家能繼續制定出台更多的.惠農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夠發展養殖、種植的資金,修建鄉村道路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村級文體活動室,在全省廣大幹部的幫扶下早日擺脱貧困,奔向小康。羣眾還對村務公開、土地產權糾紛、農田灌溉缺水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在初步摸清聯繫村和聯繫户的基本情況後,我們將根據聯繫村的需求,結合地税實際,將盡快制訂出分村幫扶方案。

雙聯民情日記 篇2

“五一”假期剛過,昨天中午市委辦公室進村入户工作隊就再次進駐達仁村。根據工作安排和分組要求,今早八點我們小組4人在辦公室楊思鋒副主任帶領下,一路顛簸,來到達仁村最遠的回頭山社,任務是走訪5到6家貧困羣眾,對羣眾的生活生產等各方面情況做一個細緻的瞭解和摸底。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地方,回頭山社李銀華社長已在等候我們一行,昨天下午在村裏開會時我們已經認識,今天讓他給我們帶路。就在路邊,李社長給我們介紹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況:回頭山社現有26户人家,119人;現在還栽種的水稻田只有15畝,羣眾糧食基本全部靠買;全社有茶地450畝,有茶所一個,治安情況較好,這幾年基本沒有什麼案件發生,沒有上訪户;社裏主要的問題是道路雨天泥濘難走,幹冬時人畜飲水不夠。

大家邊走邊談,轉個彎就見路邊有一棟空心磚搭建的簡易房屋,屋頂是石棉瓦,兩間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間臨路開成一間小賣鋪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走訪的第一家:户主叫李智華(漢族,31歲,初中文化,健康),長年在廣東省東菀的一家燈具廠打工,今年剛過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裏只有媳婦趙蕊萍(漢族,31歲,高中文化,健康。)和6歲在上學前班的女兒李卓。結婚分家出來後在路邊蓋了這間簡易房住着,為了平時生計,開了很小的小賣鋪,每天有100元左右的營業額,可以賺到20元左右;家裏有田2分,每年可收穫300斤左右穀子,茶地有2畝,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還栽有50棵核桃樹,小樹剛掛果,都沒投產;家裏現在有2000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雖然生活很艱辛,可我能從女主人的臉上看到開朗的笑容,在交談中感到她的堅強和自信,細細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幾年核桃樹長大投產,雖然目前她很困難,但對未來充滿希望!

告別了堅強自信的趙蕊萍家,走了很長的崎嶇山路,來到另一家(這裏一家和一家相距很遠,看着好像沒多遠,山高窪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户主:李子庭(漢族,49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老父親:李子夢(80歲,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妻子:羅雪梅(漢族,46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大兒子:李曉華(23歲,現在西南林學院讀大四),小兒子:李佳華(18歲,初中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家裏有茶地10畝,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樹200棵,都還小,部分剛剛掛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種茶和核桃樹了,糧食全靠買。家裏養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兒子農閒時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長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雖然有20000多元,但因為供大兒子讀大學,開支很大,現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債務,好在兒子還有幾月就畢業了。説到兒子,做父親的李子庭露出很驕傲和滿足的神情,全沒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樣。大家坐在院子中聊着,進來一位揹着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們,臉上滿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揹簍,進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氣的讓我們吃。這位老人是李子庭80歲的老父親李自夢,看到老人家已80歲的高齡,身體還這麼好,家裏那36只羊就是他養的,大家都很吃驚。老人坐下和我們高興的聊了幾句家常,一個勁的笑,一直在説:“好多了,好多了!現在共產黨的政策好,村裏的幹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離開時,老人客氣的送我們出來,走到門外指着4棵胸徑30多釐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樹説:“這幾棵樹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着修剪得筆直,只有樹尖一米左右才有枝條的4棵杉木樹,我們不由的發出驚歎!這還是80歲的老人嗎!大家圍着老人,驚歎着,勸老人要保重身體,不能再爬那麼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滿臉的自豪。想象着老人家那廋小身軀爬在這10多米高的杉木樹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滿是青筋和老繭,變形的黑黑的指甲雙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麼滋味。老人家您真是達仁村的“達人”啊!

雙聯民情日記 篇3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六 多雲轉晴

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外出務工的人數與日俱增,留守兒童被迫留守,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掌握更多留守兒童信息,瞭解“留守兒童”目前生活、學習、心理等各方面的情況。5月28日下午,我與村王浩書記一起到我村王廟小學去調研,校長肖崇軍給我們簡單地介紹了該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全校共有學生326人,有127名留守兒童,特別困難的留守兒童有7位。

肖校長説:從在校表現來看,有不少留守兒童各方面的表現令師生稱讚,但“留守兒童”的整體狀況令人堪憂,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而作為臨時“監護”的人,大多或是年邁的祖輩,或是工作也相當繁忙的親戚,既沒有教育的精力和能力,也缺乏教育的常識,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監護人管不住,這樣就造成留守兒童不思進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缺乏關愛,性格內向、自卑;兒童自律能力差,紀律散漫,不聽老師的話,説謊、甚至打架,玩遊戲等,做些違法亂紀的事。也有一些經濟條件較寬裕的家長,由於常年在外務工經商,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在孩子用錢上十分慷慨,使部分“留守學生”形成了不思進取,自由散漫,養成從小花錢如流水的壞習慣。

得知該情況後,我決定去走訪兩位特困留守兒童, 我首先到留守兒童王雪晴的家,瞭解到王雪晴同學現隨爺爺奶奶生活,父親正在服刑母親改嫁。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王雪晴同學不善於交談,性格較內向,在校總體表現還可以,就是在上課時經常走神,而爺爺奶奶年紀也大,平時農活也較忙,很少有時間顧及她的各個方面。我給她談心,詢問學習方面的情況,鼓勵她要好好學習,平時可以跟同學多玩耍,或者跟老師談談心裏的'想法。通過交談,王雪晴同學逐步釋放心懷,問我幾道數學題目,然後主動要和我做遊戲,臉上露出久違天真的笑容。學生李辰,父親病故母親常年在外打工,隨爺爺生活,性格較內向,總是低頭不作聲,問話總是點頭,不善於交談,在班級成績在中等左右徘徊,由於爺爺年紀也大,還有農活要做,無力也沒有時間照顧到各個方面。我給李辰做了思想工作,需要給老師、同學們在一起多交流,不能自卑,聽老師和爺爺的話,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調研結束,我回到村部,夜深了,回想“家長”那一雙雙焦急渴望無助的眼神,看到孩子們心裏的孤獨無助和複雜的心理,我心情沉重,作為家庭,他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壓力,怎樣才能走出貧困;作為學校,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怎樣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和其他的學生一樣安心學習、幸福生活,沒有後顧之憂。我想,對這樣的孩子,作為一名下派書記,我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嗎?我所面臨的這些“留守兒童”僅僅需要物質上的填補嗎?答案是肯定的:不。他們需要的是關愛。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自己要關愛他們,呼籲社會要關愛他們。老師們,只有用愛的行為和舉止,才會叩響留守兒童心靈深處的琴絃,才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才會使留守兒童懂得和接受老師的教誨,只有讓愛紮根於育人的土壤,才能讓他們健康茁壯成長,將來成為有用之才。作為一名下派書記,我只能提供一些物質的幫助,把慰問7名特困留守兒童的想法給餘紅梅局長彙報 ,立即得到她的大力支持,當即安排慰問金每位學生200元,書包和一些學習用具一套。30日上午,衞生局陳光琳副局長在鎮委蔣鵬副書記和村兩委的陪同下到王廟小學對這7位學生進行慰問及“六一”兒童節的祝賀,他們背上新書包,看到新學習用品,非常高興,他們還高興地給各位領導戴上了鮮豔的紅領巾併合影留念,看到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天真燦爛的笑容,我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只要有老師們的辛勤培養教育,領導幹部的關心愛護和支持,孩子們才有笑容,才能為家長們解除後顧之憂。

隨後召開了全校老師的座談會,我對留守兒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議:“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羣體”,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也渴望得到快樂的成長,而我們要常開導他們,主動去和他們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用耐心、愛心和恆心去感染他們,用真誠關心他們,營造寬鬆、仁愛、平等、尊重的氛圍和人際關係,讓他們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雙聯民情日記 篇4

9月17日天氣:晴

自開展“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以來,市委辦公廳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多次進村入户,並派遣領導幹部輪流駐村,積極與幫扶對象對接、溝通,併為聯繫户謀劃發展思路,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政策的宣傳,使他們對省委作出的這項惠民之舉、利民之策大加讚許,同時對自己脱貧致富奔小康也充滿了信心。這當然也是我們作為幫扶者感到最高興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們一行6人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前往辦公廳幫扶點之一的火家台村開展駐村幫扶活動。在趕往聯繫點的路上,領導向大家明確了本次行動的主要任務:搞調研、出主意、進村入户宣傳政策、鼓勵羣眾參與自來水管道鋪設等惠民工程。並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羣眾利益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宣傳“雙聯”政策,積極鼓勵羣眾參與自來水管道鋪設工程,爭取把工作做到實處。

很快,我們就來到了武勝驛鎮火家台村委會的駐村點上,短期的休整之後我們就來到村上原先最貧困的人家進行入户。由於村中道路已經鋪設整改完畢,並不難走,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困難户”李師傅家門口。一進大門就發現院中一座新蓋的房屋展現在眼前,窗明几淨,院落寬敞,原先的兩間土房子變成了水泥澆築的敞亮新房了。主人熱情的一邊領我們進屋,一邊訴説的自己驚天的變化,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雙聯活動帶給羣眾的.實惠。讓我對通過“雙聯”活動使羣眾富起來的信心更強了幾分。

我們走訪第二家是一個留守老人,家中唯一的兒子外出打工,自己一個人帶着孫子,雖然政府幫忙翻修了新房,並在生活上給予一些補助,但是因為缺少勞力的情況下,老人的日子依然過的很辛苦。

通過對幾個富起來的貧困户走訪,我瞭解到雙聯活動帶給羣

眾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扶貧是個長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就雙聯前景來説,還有很多已知或未知的問題需要解決,還有大量工作需要我們積極努力。如火家台村民用水問題。一直以來火家台村民生活用水是個大問題,村上幾年前鋪設的自來水管道因各種因素已近無法使用,村名習慣了飲用河溝裏的水,用飲用水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為改變這一現狀,單位籌集款項,組織施工隊進行自來水管道鋪設工程,但因工程量大,所需資金部分需由村民自籌,多數村民積極響應這一政策,並繳納工程款,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對鋪設自來水管道的熱情不高,甚至有牴觸情緒,拒不繳納自來水入户款。晚飯過後,我們一行人在社長的帶領下對個別“釘子户”入户,講解安全、衞生用水的好處,瞭解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得大家對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有了正確的認識,並承諾按時繳納自來水入户費用。

通過這次進村入户,我瞭解到雙聯帶給羣眾實實在在的好處,改善了羣眾的生活水平,幫助羣眾脱貧致富,取得了極大的成果,但是雙聯仍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在雙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這需要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得兢兢業業,堅持不懈。

雙聯民情日記 篇5

3月12日晚20:00點,回龍鎮聯豐村委會會議室裏擠滿了人,在這裏,聯豐村俄堂組20xx年第一次村民會議正在舉行,考慮到村民們白天要忙着春耕生產,村委會決定將會議定在晚上舉行。

會議由聯豐村新一任總支書記王德炳主持,駐村幹部王林森作記錄,會上,首先選舉產生了俄堂組新一任隊長,選舉安全按照民主集中制,採取一人一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最後,村民鍾方海以最高票數當選。

選出隊長後,隨即進行了20xx年小麥種植面積的統計和紅糧預訂面積的統計工作,並逐一簽訂了小麥補償協議。最後,王書記組織大家討論俄堂組20xx年同步小康硬化路建設的相關事項,全體與會人員積極發言,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反映了許多問題,經過大家的努力協商,最終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本次會議也圓滿完成。

鄉鎮幹部雙聯民情日記三:

桐川鄉將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行動深度融合,搶抓政策機遇,在幫聯幹部中推行《民情日記》制度,使每一名幹部心中有底子、致富有路子、幫扶有實效,切實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

一是讓《民情日記》成為扶貧幫困的明白冊。為了讓幫扶羣眾的舉措不流於形式,切實做出實效,把羣眾的生產生活困難時刻記在心間,桐川鄉要求每個幹部在進村入户瞭解民情的過程中準確記錄《民情日記》,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把不懂、不明白的問題,需要為羣眾解決的問題記錄在案,而後認真梳理,獲得精準扶貧第一手資料,使幫扶工作客觀真實有效。

二是讓《民情日記》成為扶貧幫困的規劃圖。在紮實掌握羣眾實際困難的基礎上,桐川鄉要求每一名幫聯幹部能夠認真分析《民情日記》中所記錄的問題,找出貧困原因,探索致富途徑,以此為基礎,切實為羣眾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辦法,爭取為幫扶羣眾提供更多更實用的知識、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引導他們熟悉政策、轉變思路,加快解決致富難題的步伐,使精準扶貧的效果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

三是讓《民情日記》成為扶貧幫困的助推器。為了讓《民情日記》制度不流於形式,桐川鄉把幹部記好《民情日記》、突破瓶頸解決難題納入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中,組織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地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同時,建立了詳實的信息考核制度,做到周總結、月彙報、季獎懲、年考核,將《民情日記》作為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載體,努力使其制度化、規範化、長期化、科學化,助推幫聯幹部積極為幫扶羣眾排憂解難,助推精準扶貧高效開展。

雙聯民情日記 篇6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是給聯繫户發羊的日子,我們一行四人早早吃過早飯就從武威出發直達土門鎮政府大院,由我局牽頭的11個幫扶土門鎮聯繫單位向特困户發放種羊的儀式將要在今天舉行。

從6月13日召開土門鎮雙聯富民聯席會議確定“藉資助農發展養殖”措施到今天,已經整整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隨着籌措資金、聯繫種羊、簽訂協議等諸多環節的逐個敲定,又一個幫扶措施順利實施了,心裏的一塊石頭也終於落了地。

自“雙聯富民”行動全面啟動以來,全市地税幹部高度重視,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雙聯富民”行動各項工作部署,以有效措施解決聯繫村羣眾的實際困難。在行動中不走形式、不走過場,多次深入到古浪縣土門鎮入户調查摸底,為羣眾想辦法、出點子,確定“暖棚養殖,改良畜種”的產業發展致富思路,經過實地考察,最後確定以體態大、繁育快、經濟效益明顯的小尾寒羊為投放品種。幫扶土門鎮聯繫村的.市、縣區局全體幹部向每個聯繫户藉資1000元購買種羊,共計14.9萬元的近300只小尾寒羊將陸續發放到聯繫户的手中。

領到羊的特困户張廷海説“我做夢都想養羊,可是一想到投資大,就只能望羊興歎,這次地税局的領導和幹部們幫我們發展養殖業,還借錢給我們買種養,解決了最直接的大問題,為我們靠養殖業脱貧致富帶來了希望。”聽到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羣眾的認可,我深受感動,看到村民們一個個喜氣洋洋,對奔小康充滿了信心,我發自內心的感到,聯村聯户真正聯出了幹部羣眾的感情和友誼,再過幾年這些貧困户都能富起來,我們現在吃點苦、受點累、出點錢都算不了什麼。

雙聯富民就是要為聯繫村户的羣眾辦實事、辦好事,所有聯户的幹部都應該帶着對羣眾的深厚感情,真正走進農户的生活中,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根基。在這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富民工程中,我們每走出的一小步都將成為千家萬户的一大步,想到這些,對今後的雙聯工作,我信心十足。

雙聯民情日記 篇7

2月7日 星期五 雨夾雪

農曆正月初八,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寒風凜冽,煙草專賣局信豐分局駐正平鎮正平村的“三送”幹部來到自己所掛點的聯繫户家中,給鄉親們拜年。

“現在用電正常了,這可多虧了你們‘三送’幹部的'幫忙,讓我們不用再為用電的事煩惱了,要不然還真不知道這麼冷的天怎麼過呢!”老高欣喜地告訴我,現在他們再也不用擔心飯煮不熟,熱水器、取暖器用不了了。

時值中午時分,當走到掛點村高國玉家中時,只見他家今年更換了一台大彩電,一羣親朋好友在他家聚會,熱情的高國玉連忙招呼我們進來坐坐,他的妻子正在廚房裏用電磁爐炒菜。高國玉高興地對我們説:“過去有錢用不上電,用不好電。經過電網改造後,現在生活用電不用愁了。”

回想起去年8月,信豐煙草專賣局的同事們在正平村開展“三送”走訪時瞭解到,自上世紀90年代,該村高屋、大塘洞等4個村小組共用一台100千伏安的變壓器。近幾年隨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用電量大大增加,原有變壓器電壓偏低,導致負荷不了,從20xx年起,一些大功率電器無法正常使用,經常出現飯煮不熟,冰箱、空調用不了。尤其是距離變壓器較遠的高屋、大塘洞兩個村小組,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們主動與縣供電公司聯繫溝通,爭取將該村列入該縣低電壓改造項目。去年10月,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原有變壓器的基礎上為該村高屋、大塘洞兩個村小組新增了一台200千伏安的變壓器,並對原有線路進行了重新調配,整個工程花費近15萬元。從此,該村4個村小組203户1100餘村民用上了“舒心電”。

看着電壓改造給村民的生活帶來的喜人變化,我和同行的“三送”幹部心裏也亮堂了。

雙聯民情日記 篇8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四 天氣:雪

全市“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動員會議剛剛結束,在辦公室的我有點坐不住了,雙聯行動方案雖然已經出台,但具體工作從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儘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實際情況,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環境惡劣有些問題才能顯露出來,叫上張組長,馬上出發。

我們驅車徑直來到土門鎮永東村北城組的一户人家,幾間80年代的土坯房裏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兩個女兒都在上學,妻子鬱海棠身體不好,只能做做家務,照顧照顧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家庭收入也基本來自10畝地的幾千元種植收入,由於供養負擔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看着這位比我年長不了幾歲,但被生活的擔子壓得顯得有點蒼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離開了朱光林家,我們又來到永東村車院組的一户農家,穿過泥濘的小院,來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兒子王奮仁夫婦照顧,一兒一女兩個孩子正在鎮上的小學上課,一家五口人住在幾間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裏,每年來自10畝地的一點收入,除了家庭正常開支、給母親看病、供孩子上學外所剩無幾,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強維持生計。

又走訪了郭林等幾户人家,情況基本大同小異,帶着紛繁的`思緒回到辦公室已是下午六點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貧困村、貧困户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省委開展“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的重大意義,作為一名聯村聯户的幹部,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為全市地税系統“雙聯富民”領導小組的組長,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對策,早日帶領大家脱貧致富,最終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