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吳冠中《永遠新生》課文原文

吳冠中《永遠新生》課文原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W 次

世界上的藝術珍品已是洋洋大觀,但是曾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與篩選,卞和之玉人不識,傑作誕生之初被譏諷、咒罵的情況經常發生。莫奈被官方排斥終生,晚年婉謝了法蘭西學院提供的交椅。凡·高窮瘋,但自信他的畫最終會售到五百法郎,如他得知今天的畫價,當在陰間再次發瘋。

吳冠中《永遠新生》課文原文

一人向隅,滿座為之不歡,感情易傳染。基於感情的審美觀也易傳染,楊貴妃的肥胖進入了周肪的畫圖。審美觀的展拓緣於人際交流,劉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歡林黛玉。毫無異議,古老中國的藝術傳統無限豐富,但哪一時代哪種風格能代表傳統呢,歷史太悠久了,傳統之所以有如此強勁的生命力,正是由於反傳統,反反傳統,反反反傳統的不斷髮展,永遠新生。近親婚姻導致衰頹,每次異種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種、新生命的誕生。都經歷過孤陋寡聞的時代,引進外國藝術是新鮮事,但外國傳統猶如中國傳統,都是在反、反、反、反、反中積累形成的,要識別精華與糟粕並不容易,取哪樣的經呢?往往深入寶山空手回,還自以為是地妄想將西方現代藝術一腳踢死,對吸取西方現代藝術起了絆腳石的作用。現代中國人同古代中國人有距離,現代中國人同現代外國人也有距離,但哪種距離更遙遠?須根據不同情況具體分析,但肯定一點:現代中國人同現代外國人之間的距離將愈來愈縮小,感情的傳染愈來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來愈縮小,彼此間的交往日益親密,相互的瞭解也逐步深入了。包括建築、雕刻、繪畫的《西方現代藝術流派書系》的出版正是時代潮流的產物,並又促進了潮流的正向發展,因在宏觀中,在比較中,提高了人們的識別力,不識貨,貨比貨。

人情的共性絕不會埋沒藝術的個性,正因物質生活太相似了,人們珍視獨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異草。獵奇亦是新鮮,但是短暫的,絕非藝術創作。保管傳統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創造者,也許回頭浪子倒居於優勢,既跨越了孤陋寡聞,又產足於土生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