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薦)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薦)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1W 次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薦)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並抓住課文中的聯繫點,就是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願聯繫起來。這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第二課時時,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現做個回顧和體會。

一、抓思路,教路、學路,和諧統一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徵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啟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因此,我從三個問句入手,以三個問句串聯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從第一問句“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引出白楊,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從第二問句“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理解白楊“高大挺秀,不擇環境,不懼災害”的特點;從第三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白楊的象徵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並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繫,挖掘內涵,理解課文

應該説,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於時代的不同,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採用了“上鈎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願,也就是白楊的象徵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新疆去,讓他們在這裏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為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可他們卻不知道邊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重訓練,以讀為本,聽、説、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藴含着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

總而言之,這堂課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以三個問句為突破口,串聯了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同時,填補了文本的空白,挖掘內涵,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了三個“不知道”。既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點遺憾,在課堂上忽視了對學困生的引導,今後會注意優差兼顧,共同進步。

關於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4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去年10月,到杭州參加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活動,曾經聽過特級教師虞大明上過這節課,他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他又引導學生憑藉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藉對小説佈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他是大師級的,我自然無法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他的境界。當然,我也還記得在聽完他的課後汪潮教授的點評指導,他説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是半獨立閲讀的課文,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和方法,要減少教師的設問和牽引,要更多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閲讀課文,不應該把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上。

於是我把這堂課定位為“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於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捨,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後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藴。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説明文。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為了捍衞主權,急需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電教設備不夠齊全,但班裏個別學生的家中都有微機,學生在家能上網。學生已初步具備利用網絡查閲資料、提問題、探究閲讀、合作學習的能力。對沒有電腦的同學可以查閲有關的書籍,在課前,學生已通過網絡等手段查閲了有關資料。對本課的內容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合適。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好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從發明家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發明家?他們都發明瞭哪些事物?(學生結合蒐集的有關資料介紹發明家的各項發明。)

2.過渡: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自己知道的發明家入手,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通過對比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讀文後質疑。(預計出現的問題:什麼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麼特點?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製作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等。)

3.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機械 捍衞 縫紉等詞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帶着學生提出的以上問題理解課文。

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槍,人們稱之為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麼呢?

重點突破:從文章的重點句入手,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麼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種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麼特點?

1.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2.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麼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1)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製造、生產、修理等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區別。

(3)指名讀句子,體會分號的用法、作用和好處。(學生自己總結)誰能運用分號説一句話?(學生練習運用分號)

(4)經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回答。)

3.這種方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請聯繫生活談談。

4.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5.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解説,介紹自己的做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麼。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複述課文的興致,又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6.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麼不同?你認為導致他與眾不同的成功發明是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鑽研、不怕挫折等等)對你有什麼啟發?

四、總結全文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五、作業

拓展閲讀:自由朗讀《“看”的學問》。

板書設計

他發明了什麼

惠特尼 萊特兄弟 貝爾……

科學的方法 有形的物品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我將目標設定在:感受威尼斯小艇的樣子、體會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最後設置了一個感情提升,在檢測學生的情感基調是否提升。本課的重點在於體會威尼斯和小艇的關係。

我抓住作者的描寫手法,如:“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有深,有點兒像獨木舟……”分不同層次讓學生去讀:先初讀、在默讀想想作者是運用哪些方法描寫出威尼斯的小艇的?接着在寫法上進行引讀、最後試着背背看,在背的基礎上誦讀。

從文本中感受威尼斯小艇是威尼斯的獨特風情,如:“新月”、“水蛇”的比喻使得優美,讓學生讀出優美的語氣;“飛”字的指導,兩邊的建築飛一般地往後退,飛得我們不知看哪一處好,還飛得我們怎麼樣?飛出了什麼?讓學生身臨其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大膽地設想坐在飛一般的'小艇的感受,同時對文本也在講述中深入人心;“擠”字的指導,把“擠”字換成“劃”、“穿”、“開”過,感受“擠”的巧妙運用,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擠得我們怎麼樣?擠出了什麼?;“總能”刪去讀讀看,説説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體會到船伕嫻熟的駕駛技術。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只有威尼斯才有,這樣的小艇、這樣的船伕只有威尼斯才有。

最後的設置,我刪去了所有帶有小艇的文字,刪去了事先畫過的小艇的樣子,讓學生感受小艇一去不復返會怎麼樣?沒有小艇,商人不能……青年婦女不能……莊嚴的老人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引到課文第一自然段,除了“主要”還會是怎樣交通工具,學生再深一個層次的理解。拓展我放在了課後,讓學生寫寫家鄉的主要交通工具。

本次教學有很多不足之處:

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花費了太多無用功,應該直接讓學生感受,為什麼作者要用“新月”、“水蛇”而不用其他的詞語形容呢?

“擠”字的指導,學生提前説出了我的設定內容,我應該先“擠”出了船伕的什麼?在問問擠得你怎麼樣,學生説到”害怕“我就可以順序推入笑一個內容,就是感受船伕駕駛的操縱自如。學生已經提出了“總能”這個詞語體現了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而我沒有給與繼續引導而是讓學生回到我設定的內容裏,本來這個內容繼續往後引導,“總能”一次、二次、三次、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擠得你怎麼樣?擠出了什麼?最後還是能回到了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所以沒必要讓學生一定按照你的要求去回答,而我恰恰範了這個錯誤,對學生的超前答案不予理會。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S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為我們介紹了五位名人,其中,《梅蘭芳》給我留下來深刻印象。教學本課時,如何讓學生感受梅蘭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情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在講授新課前,我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由於學生對梅蘭芳所處的時代離現在較遠,孩子們對這位世界文化名人瞭解不多或是並不瞭解,因此,我讓學生回家上網查找關於梅蘭芳的資料,第二天課堂上,通過一個個孩子的`彙報,讓孩子們瞭解到,梅蘭芳不僅是一位京劇藝術大師,在中國戲劇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是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

在授課時,我首先從梅蘭芳的幾個小故事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給每個小故事列出小標題,剛開始,學生有些困難,在我例舉一個故事,並告訴學生要善於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來歸納後,學生漸漸地會了,有的小組通過一段段快速閲讀,列出了五個小標題,有的小組仍然有困難,我便下去逐個指導,大約過了15分鐘,我讓學生彙報,這個小組説完,有不同意見的,別的小組可以補充。通過全班的交流,學生髮現,這五個小故事都是圍繞梅蘭芳拒絕為日本人登台演出而寫的,突出了梅蘭芳高度的民族氣節與強烈的愛國精神。這樣,學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其次,感悟文章的重點句子,如:“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讓學生從這些句子中,品悟梅蘭芳把民族氣節放在了第一位。為了民族氣節,他寧願放棄了視為生命的藝術,感受到了一個藝術家的偉大形象,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新型玻璃》這一課是屬於説明類的文章。本課內容淺顯易懂,前五段結構基本相同。所以我採用質疑課題導入新課。在新課之始就與學生一起梳理出本堂課需探討的重要問題: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和用途?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合作學習”,在交流、表達中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欣賞各種玻璃製品來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讓他們也來設計新型玻璃。

如何才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説代練的效果呢?

一、話題生活化,創設和諧的空間

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上述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整個課堂洋溢着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個性的機會。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鬆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當然,只有學生對話題本身感興趣才願意説,才有話可説,才有可能説好。玻璃隨處可見,為學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尋常的功能與特點,很容易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起學生興趣,讓他們熱情地參與話題。

二、形式多樣化,調動全員互動的交流參與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瞭解後,讓學生當推銷員、推銷新型玻璃;扮演新型玻璃,進行“玻璃自述”;當裝修設計師,為不同的房子選擇設計各自需求的新型玻璃。這樣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學生便有了更為廣闊的練習空間,從而促使學生在思考、表達等活動中理解、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以讀代講、以説代練的效果。

整堂課上,學生參與熱情極高,只是口語表達效果不理想,仍存在着表達不完整、不條理等問題,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繼續加這方面的訓練與指導。

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在本節課中教師應該蹲下去與孩子平等對話,賞識孩子的閃光點,正面評價鼓勵。這樣有利於和諧氣氛的營造,並有助於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積極參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唱臉譜》本是一首歌曲,今年卻把這首歌詞編入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成為“韻味”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

翻閲教參,我認識到,這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應是: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查找資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人物以及臉譜特點。3、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激發學生對京劇這一國粹以及對戲曲音樂的熱愛。教學重難點是: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

於是,我大體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播放視頻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京劇”。接着,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品味課文中的韻味。再讓學生了解臉譜顏色與課文中提到的人物的關係,瞭解京劇在外國有人心目中的好印象以及京劇臉譜的藝術特點等,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欣賞歌曲《唱臉譜》,在讀説聽唱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瞭解臉譜,品讀課文,感受韻味。

上完課,感覺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學生表現還算不錯,時間把握較為恰當。但也存在不少失誤之處,如課件與教學內容沒有完全相配,課件播放順序不夠科學完美,沒有指導學生朗讀方法,教學語言不夠嚴密,有不少説錯或不夠流暢現象,聲音不夠洪亮,“家鄉戲”説法不夠嚴密或缺乏引導而產生歧義等等,這是我的感覺。評課時,同行教師也對我的教學中的優點予以肯定,我真誠的謝謝他們對我的鼓勵;同時,他們對我的這節課,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我更得感謝他們,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我的業務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我也才能成長得更快。

總之,我今後應多向別人學習,多向別人請教;根據學情,設計合理簡約而又可行的課堂環節,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紮紮實實指導學生進行聽説讀寫訓練,力爭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軍神》這篇課文寫了軍人劉伯承右眼嚴重致殘後,堅持不用、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術治療,被沃克醫生稱為“軍神”,表現了劉伯承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在教學時,讓學生多角度地解讀“軍神”,全面認識堪稱為“軍神”的劉伯承。文中作者通過大量的人物對話,神態描寫,從正面刻畫和側面烘托來塑造了具有鋼鐵般堅強意志的劉伯承元帥形象。如何去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內心活動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這個難點的突破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把握的。如何將課文深入淺出地教好,讓學生得到情感昇華與體驗,這是對教師與學生、文本之間的挑戰。我嘗試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精讀課文感悟“神”

1、從沃克醫生的神態變化中感悟。這篇課文描寫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描寫人物的同時,重點寫沃克醫生的神態和情緒變化。手術前,沃克醫生的表情開始是“冷冷”的,當劉伯承拒絕用時又“愣住了”,手術後,當病人説出刀數時,沃克醫生又對他非常佩服。這些神情的變化,先讓學生讀書中自主發現,然後再充分地感情朗讀,並想想、議議: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從側面瞭解劉伯承堅強的意志。

2、從劉伯承在治眼過程中的表現感悟。教學時讓學生默讀,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劉伯承手術時表現的相關詞句:

(1)劉伯承不願意使用麻醉劑。

(2)手術時,他的'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汗如雨下。

(3)手術結束後臉色蒼白,勉強一笑。學生通過朗讀,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到一般的軍人是做不到的,從而領悟到劉伯承手術中忍受劇烈痛苦,體現出他堅強的意志。

二、在讀中感悟,領會“神”

為了表現劉伯承將軍堅強的意志,課文主要寫了沃克醫生情緒、神態的變化。要理解這些變化,必須聯繫上下文,結合劉伯承手術前後的表現;同時,理解了這個變化,也就體會了劉伯承堅強的意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沃克醫生情緒變化這一主線,讓學生充分自主讀書感悟。通過有層次地讀,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並用語言表述出來。我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把思緒推向xx。在指導學生找重點詞語時,一改過去把詞“揪”出來獨立理解,而是隨學生思緒流程,讓學生積極自主地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去文中尋找答案。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改變以往重知識輕思維過程的教學模式。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使他們得到自主,活潑的發展,在本課教學中,我選擇了“嘗試——認識——再實踐”的教學方式。我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用標識符號畫出表現人物情緒、心理反應和神態變化的詞語,從中體會沃克醫生和劉伯承將軍的心理變化過程。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情得到昇華。

三、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體會“神”

教學中,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肯定遇到過生病或受傷的現象。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劉伯承在醫治過程中沒有使用麻醉劑進行對比,學生體驗到劉伯承具有鋼鐵般的意志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本人缺乏朗讀指導,加上學生朗讀基礎差,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朗讀指導的設計較少。通過考試後才認識到這一點,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師 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語文課的朗讀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説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走出教室,我的腳步輕鬆多了,不是因為我的課上得有多麼精彩,也不是教導和聽課的老師誇了我幾句,而是因為我認為在今天的課堂上給了孩子們最需要的,因為自己有了進一步探尋農村有效閲讀教學的衝動。認真回顧本節課,認為有幾點可以值得繼續發揚的:

一、將朗讀落到實處。從最初的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後來的有感情的朗讀,抓住重點句段悟讀,層層推進,避免了盲目的讀。

二、實實在在教學生字。結合學生拼音基礎差的特點,我採用了讓學生看漢字標拼音和看拼音寫漢字兩種做法,讓學生充分掌握生字的拼音,在碰到難寫難認的字時, 讓學生採取書空和通過部首辨字的方法,讓學生牢記這些生字。

三、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把生詞帶到課文句子當中,聯繫上下文理解。

四、通過激勵性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運用“百變課堂”環節,讓學生快樂地將故事內容精彩呈現,積極打造“快樂語文”課堂。

當然,也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板書過於凌亂,不夠公正。沒有體現文章的精髓。

二、教學生字時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引導所用時間過多,以至於後面拓展閲讀環節沒有完成。

三、對知識與技能處於最底層的學生關注不夠。

四、對於“複述故事”這個目標沒有完成得很好,如能在表演完之後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就更好了。

五、“結合現實生活談寓言給我們的啟發”環節過於簡單,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着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上能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嚮往。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我以愛激恨,將“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部分作為重點學習內容,把“毀滅”部分作為略學內容。從而化難為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老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多媒體和圖片而獲得知識。這節課中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就是把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以圖示意,直觀形象。

圓明園已從人類社會中消失了,昔日的輝煌已無法再現。這無疑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再現了昔日那繁華輝煌的圓明園,為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禁不住問:昔日的圓明園是一座怎樣的皇家園林呢?圓明園為什麼會被毀滅?帶着一串問題,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教學變“要我知”為“我要知”,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時我不再是乾巴巴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而是讓學生一邊欣賞美麗的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把學生帶入了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學生的感官充分地調動起來了,他們面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讀出了讚美、自豪之情,面對圓明園的毀滅,讀出了痛惜、仇恨之意。

(二)查找課外資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它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瞭解很多課文裏沒有提到的知識,對我們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幫助的作用。有效地體現了課堂學習延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在這堂課上我感覺自己還是比較投入的,但學生表現不是太好,發言的積極性也不高。原因是沒能讓學生更多地與文本接觸,對學生的預習能力估計得過高。學生讀得不夠多,朗讀的形式比較單一。再加上本課的時代背景距離學生較遠,學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樣利用課堂中的40分鐘,採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還有在教學時提問的指向性不夠明確,造成部分學生不知所措,當看到學生的表現不是我預設的,顯得有些着急。在教學設計時安排的容量較大。今後要努力從教學的有效性入手,以一當十,以點代面。

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有效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環節的安排等,還需要很好的把握。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1、《小麻雀》的教學反思

本堂課成功之處:

一是透過童話的文本,緊緊抓住文本的語言,通過反覆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逐漸體會到麻雀媽媽與小普季克的形象特點。二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2《金獎章》教學反思

《金獎章》一課的思想準備到選課、備課、試講、修改,到最終的講授,這個過程是漫長而又緊張的,這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更是一次不可缺少的礪煉。這節課也令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教學基本功上,多年的教學經驗已然能使我較為沉着地站在許多老師面前授課,但中間也暴露了太多不足,如過渡不夠自然,教師用語不夠精準、簡潔,評價語單調,應變力不夠強,激情不足等等。這都是往後每節課都要注重自我訓練的地方。

3《沒頭腦和不高興》教學反思

本堂課是我執教的最最快樂的一堂課,原來孩子們的笑聲竟然如此燦爛!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課堂缺少了歡笑,學生在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機械的教學模式使得師生之間的感情逐漸變得僵硬、冷漠。通過教學此課,讓我深深體會到:充滿歡聲笑語的語文課堂,原來如此動人美麗!

4大拇指湯姆教學反思

充分給學生閲讀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在教學課文的主要段落時,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的留給學生,學生自己閲讀,在讀中發現,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老師只是對朗讀加以指導,對難點進行指導,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明白課文的意圖,在老師的點撥下把所得知識加以昇華。真正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5《堅定的錫兵》教學反思

我總結到:“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心愛的玩具,那是你們的父母省吃儉用才買來的,這些玩具多少都給你帶來了回憶和幸福,你們一定要好好善待他們,珍惜他們的生命,説不定在夢鄉里,你的玩具也會有一次次的奇妙旅行!”

本堂課的失誤之處:未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關於故事的續編與創作,由此來看,課堂時控還是比較重要的',否則一堂課上下來,重點與難點都不會好好突出與突破了!

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7、《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的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 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當今課堂十分需要的. 能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交流, 情感上達到共鳴, 心靈上能夠交匯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 這些對於我來説是十分欠缺的. 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尤其注重這些方面的鍛鍊, 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8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

學生彙報交流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現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

9《西風胡楊》教學反思

在上這一課之前,可以收集一些關於胡楊、沙漠、塔里木等相關的一些圖片和資料,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胡楊及其生活的環境,從

而更好地理解胡楊的精神,真正體會到對對祖

10《我家門前的海》教學反思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語言優美,尤其是排比句居多,這些排比句的使用能使我們感受作者對海洋的深切的喜愛。這是朗讀教學的好教材,因此,我抓住重點詞句,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進而提高朗讀水平,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會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心情,突破教學重點。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

11、《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詩歌的基本特徵,初步培養閲讀詩歌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12《狼牙山五壯士》反思

今天回頭看以往的教學方法發現:課堂關注的焦點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手段,忽視了學生的思維、個性、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忽視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主要的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

13《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

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14我的戰友邱少雲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還非常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上,學生通過討論、讀書、批劃等多種形式,自主地學習。教學時以讀為本,通過默讀、輪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形式多樣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深入地挖掘語言文字,品析重點詞句,從而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崇高精神。以讀促情,以讀促理解,使師生情感互動,充分發揮“讀”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説課文內容是學生讀懂的,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結果。

15《紫桑葚》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了,我認為上得最成功的一點,那就是我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

第四單元

16課 課文一開始,我以釀字為中心,請學生們質疑課題,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當這些問題解決後,我緊接着又提出了問題,請學生們思考。如果此時能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們還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會更有興趣去閲讀文本,並且積極思考,促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切實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位置。再繼續引導,“這麼的多問題,你認為先解決哪個問題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幫助學生理清閲讀的思路,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動“學問”的地位,為學生走向主體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潛移默化的誘導。這樣,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學習起來也就自然會興趣濃厚,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17《十年後的禮物》教學反思

教學中,身為教師不能漠視學生的能力,靜坐窗前審視這堂課時,我卻意外地發現:自己説得多了,其實孩子們還可以品悟到許多,可以是學習方法,可以是獨到感受,而自己卻不經意間剝奪了他們的自主權。透過這堂課,我也深知一份付出必有一份回報,一份鑽研必有一份習得自己一定會紮紮實實走好每一步。

18《月下槳聲》教學反思

《月下槳聲》一篇略讀課文。在導入新課之後,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然後放手讓學生質疑,接着師生共同梳理問題,確定了需要着重研究的問題。如: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我再引導學生自讀,嘗試解決梳理出的問題。在自讀的基礎上,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而後,我要求學生找出描寫小女孩神態、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讀一讀,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上的作用,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19《裝在信封裏的小太陽》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很成功,學生學得投入,説的令人滿意。教師引得自如,恰到好處,落實了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完成了教學目標,效果很好。

當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少了學生的寫的訓練。應該在課文學習完之後,留有一定時間,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及學習説一説有關誠信的事例,然後再動筆寫一寫,為本單元的習作做好鋪墊,這樣效果會更好。針對本節課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盡力彌補的。

20、《齊天大聖大戰二郎神》教學反思

《西遊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鉅著,《齊天大聖大戰二郎神》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如何讓學生對名著的閲讀不僅僅只浮在故事情節的理解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教育無非是教給學生求知和做人,我理想中的閲讀導讀課,應該在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上,教給學生欣賞美的事物、走進美的事物、傳播美的事物。

21《孔子》教學反思

在實施課堂交流的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課前參與的成果,以不同方式展開交流。看題目,展開聯想,講故事,可分角色表現故事情節。雖然形式多樣,但仍隨時注意引

導學生迴歸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迴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2《“心正筆正”的柳公權》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學內容按計劃完成,時間安排合理。由於課件的幫助,課堂的容量明顯增大,使教學內容

變得直觀、形象,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3課 本節課是學生有點拘束,所以開始上課時氣氛有點沉悶。我及時引導調整,使學生很快投入課堂。童話這種體裁比較適合初一學生口味,學生學起來興趣濃厚,因而整堂課學生都積極發言,真正達到了讓學生在樂中學的目的。我讓學生自主學習以理清情節,合作探究以賞析人物理解寓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24、《梅蘭芳》教學反思 這節課結束了,總的來看,基本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一定要注意,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注意多角度評價朗讀,關注孩子們的學習,

情感。活在每一個當下,做一個感情豐富的老師,引領孩子在語文的世界裏一起激情洋溢。

25、《唐玄奘西行取經》教學反思

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習到了唐玄奘嚴謹治學,百折不撓的精神。

26、《天窗》教學反思

學生切實的體驗到了文中語言的生動具體,也深刻體會到了這種寫法的好處。在經歷了這樣一個理解過程之後得出的結論,更讓學生信服,因為,這是他們親身感受到的優點,而不是老師灌輸的結果。不

知教師這樣引導的做法,算不算將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27、《我是貓》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理解。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瞭解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接着,我抓住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讓你發笑?總之,這篇文章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8、《楊子榮借題發揮》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保證訓練的時間,及時地進行反饋評價。突出重點,本課的重點是體味作者對英雄內心世界的描寫

29、《武松打虎》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但由於時間有限,感覺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貫徹得不夠,品讀課文的時間不夠充分,課文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學生書讀得不夠流暢,不能把這篇經典名著讀得有滋有味,這些都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和學習中,應該把課文美讀作為重點進行訓練。新課改重視讀,重感悟,重體驗。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為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敍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

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我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三、聯繫實際,理解爸爸的話。

這篇課文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因此還是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只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對於理解爸爸説的那段話的深刻含義有一定的困難,我就引導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體會。先讓學生聯繫課文對爸爸説的這段話説説自己是怎麼理解的,再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段話的感受。朗讀、感悟後,鏈接生活。

不足:

1、課堂上只顧一味的啟發學生,説得太多

2、點評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海倫.凱勒的遭遇(雙耳失聰,雙目失明)是健全的學生所無法體會到的。而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她那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必須在走入那種絕望的境界才能激起共鳴的。如何讓學生走近海倫的生活呢?反覆思考後,我在幾個環節作了小處理:

1、在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交流完感受後,我讓學生閉緊眼睛,然後所有的同學都不發一點聲音,這樣持續三到四分鐘後,讓學生睜開眼睛。此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感歎起來:

眼前一片漆黑,太可怕了!”

“聽不到聲音,不知道別人在做什麼?説什麼?這種感受太難過了。”

在學生感歎之餘,我馬上讓他們再次交流,如果此時你就是海倫,你會怎麼想?怎麼做?許多同學都説她可能會想到命運對自己為什麼這樣不公?會自暴自棄、會想到死等等?還有的同學説,她肯定很絕望、很無助……是啊!剛開始海倫就是這樣想的?引讀“她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讓我們帶着這種複雜的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2、當學習課文第6自然段薩勒老師教海倫説話時,我又嘗試着讓學生閉起眼睛,然後同桌或者是前後的同學相互合作:一個同學張嘴發音,另外一個用手放在對方的'臉上,通過感覺來判斷對方所發的音是什麼?一開始,學生躍躍欲試,認為這很簡單,但不一會兒,一個個臉上就都呈現出困惑的神情。停止合作後,我問學生:“你們有幾個能猜出對方的發音?”結果,沒有一隻手舉起來。我馬上又問他們有何感受?學生由衷地説,這怎麼能學會説話呢?齊讀“這種完全靠觸覺學習説話的方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接着讓學生讀海倫所説的話,從中感受到些什麼?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這時學生基本上能結合剛才的感受來談。

總的説來,學生的閲歷不深,有很多時候要讓他們與文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就必須給他們營造一個相似的場景,讓他們“親自”有所體驗,有所感受,這樣才能有效地掌握文章中藴涵的“深意”,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習得。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文是小學第九冊的一篇課文,作者設置懸念,引領我們走進變色龍,解開這個神奇動物的奧祕。作者按照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的順序,揭示變色龍的特點,提醒人們要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第一課時後,牟校長、曾主任的指導,令我茅塞頓開,獲益匪淺。以下為反思:

做得較好的:

1、學生朗讀得比較好,因為動物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本篇課文充溢趣味性,學生比較愛讀。所以課堂中學生髮言積極。

2、教學本篇課文時,我注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引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找到相關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激發學生了解、感受、探索大自然奧妙的積極性。

今後需要注意的:

1、沒有利用好學生的提問為教學目的服務。讀課題質疑時,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作為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把這些零碎的問題歸納為三類: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這樣設計,課文層次清晰、板書乾淨整齊,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教學環節不緊湊。開課環節囉嗦費時,不必介紹枯葉蝶、尺蠖,應該直接導入新課。本課的分段要求已經比較明確,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去討論。在檢查學生朗讀時,應該有意識地安排一組同學讀1—8自然段(發現變色龍)、一組同學讀9—15自然段(端詳變色龍)、一組同學讀16自然段(放回變色龍)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多鑽研教材,多向老師們學習,使自己不斷進步。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刷子李》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向我們刻畫了幾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本課選自馮驥才的民間世人軼事集《俗世奇人》,他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刷子李”是生活於市井裏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絕妙的粉刷技藝無人可比。本文生動有趣,幽默風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傳奇色彩。是一篇藝術性和趣味性都較強的文章。這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

師傅引領明方向

在嚴師蔣銘老師的幫助下,我的基本教學流程是“自學——交流——拓展(積累)”。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組織教學:

1.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語文閲讀課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閲讀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行朗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刷子李”的奇表現在哪裏?誰還能從課文中感受刷子李之奇等問題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閲讀,發現,欣賞,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沒有讀的過程是不行的。通過朗讀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閲讀水平。

2.在學生交流過程中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習本文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採用了直接描寫“刷子李”刷牆的的情景(刷牆時的動作美)。讓學生盡情地品讀,邊讀邊想象情景:刷牆時的動作好似跳舞,刷牆時發出的聲音好似樂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無縫的屏障等。學生通過動作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也直觀地瞭解了可以怎樣突出技藝高超。除此之外,作者還通過刷子李的徒弟檢查黑衣服並發現小白點這種一波三折的側面描寫烘托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3.拓展:推薦學生讀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等,也可課外閲讀《俗世奇人》,增加語言積累。

同課異構煉身手

能和陸國倫老師一起比武,我感到萬分榮幸。綜觀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這裏陸國倫老師和我的課將以A案和B案以示區分),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相同點:

1.在“單元整組主題教學”模式下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

“整體感知——部分體驗——整體感悟”是“單元整組主題教學”的流程。“整體感知”指的是在單元內容學習之前上的“單元導讀課”。導讀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站在整體角度上充分感知整個單元的內容,明確學習任務,做好學習計劃,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做充分的.準備。兩個教案的設計中都談到了導讀課,也體現了對導讀課上讓學生完成的查資料任務做了檢查和落實;在單元整組主題教學的大背景下,呈現出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單元主題的教學,很好地把握了單元各課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2.確定略讀課文在整個單元教學中的地位,體現略讀特色

兩堂課,很好地把握住了略讀課的定位和教學特點,突出了運用學法的訓練。如A和B案以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導入課文的學習,既檢查了導讀課前佈置的任務,又直觀地瞭解了“粉刷”這一行當,為理解刷子李的職業和後面的練筆做了很好的鋪墊,真是一舉數得。兩案中都有練筆的訓練設計,而鞏固遷移寫法是略讀課文的一大重要功能。兩堂課,都注意了略讀課教學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避免了精讀課的線性設計,給學生留下整塊的自主閲讀空間。

3.以教材為拓展點考慮了閲讀拓展,注重了閲讀的積累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閲讀的拓展功能。以教材為拓展點,一篇帶多篇,或一點帶一篇,內引外聯,進行課前、課中、課後拓展閲讀訓練。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都進行了由課內到課外的閲讀設計。

A、B案中同中存異,不同之處在於:

第一,同是“單元整組主題教學”的教學模式。A案在單元導讀課上只引導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的準備。而B案卻讓學生上網或查找相關資料,瞭解有關粉刷的工作,着重瞭解其工作特色。

第二,同是“板塊式教學”。A案設計了“動作之奇”,“規矩之奇”和“效果之奇”三個板塊來理解課文內容。而B案從刷子李“技藝之奇”和“規矩之奇”以及曹小三“內心世界”來展開教學。

第三,同是“學法遷移,練習表達”。A案除了練習寫曹小三的心理,還設計了對刷子李的讚美,以此昇華對刷子李的敬佩之情;B案則練習了寫曹小三的心理。

A、B兩案均有值得優化的地方。如,A案在資料整理與交流上要加強,可能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家馮驥才為搶救天津的歷史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來提高課堂教

學的深度和廣度。B案在朗讀方面要加強。因為略讀課教學還應把握“整體求略”、“部分求精”的指導思想。雖然要略逐詞逐段的分析,但不略重點難點的品讀。

課後反思憶收穫

回顧整個課堂,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雖然我十分注重對學生的評價,但在評價中不免有些流於形式,如評價的不夠新穎,不能針對個體進行準確評價。今後要加強評價的新穎性和準確性的訓練,要讓學生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悦。再者,要進行寫作方法的歸納時,可嘗試讓學生試着用這種方法口頭作文,做到現學現用。此外,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後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藴。

一堂課進行了三次試教,一次次解讀文本,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交流探討——這樣的授課經歷,我如今想來實屬難得。看到這篇課文時,我很茫然。略讀課文該怎麼上?師傅教我,光看別人的教案是不行的,更多的得自己去

品語言文字:多去讀讀課文,很多自己不懂的地方恰恰也是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於是我捧起書本仔仔細細讀起來,本指望能讀出點“人所未見、人所未發”之類的獨門祕笈來,可惜,我的腦中一片空白。不過既然沒有出彩點,倒是踏踏實實上的好。《大學》開篇就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想備課要有得,心定是必須,我再重新讀,邊讀邊把自己的體會簡單寫下,並將想教給學生的知識都記錄下來。撂下書本,轉而又去尋找關於他人評鑑該課文的各種文字。經過幾番整理,第一份教案成形了。我把自己不成熟的教案,先與師傅交流,她給我提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啟發我整理教學板塊,拉出一條線來組織教學內容。晚上,我又重新整理了一次教案。

第一次,在504班進行了試教,徐國勤老師和周穎老師,給我提了很寶貴的意見。她們告訴我,語文的語言一定要美,銜接要自然。於是從頭到尾我對所有語言進行了翻修。備課間,近乎是每時每刻都在想教案,那個刷子李到底奇在哪裏?吃飯想,睡覺想,騎車想,走路想。而後幾個晚上,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也與刷子李一起在刷牆,痴痴地笑了。一時驚醒,頓覺奇妙,恍恍睡去,又覺眼前刷子悠然劃過,那刷子李刷過的牆面,如同昇天一般美。

第二次,我在505班又上了這節課,這次師傅、鄭靜老師、沈秋鳳老師和胡麗美老師都來聽課了。説自己一點也不緊張,那是騙人的。剛開始上課就忘了一個環節,心裏一下着急,還好後來説出來了,這是我傻人有傻福。在前半節課我很享受課堂,也盡情地帶動學生演繹自己的閲讀情感,但後半節課與學生的互動就不多了。這節課上,我遭遇了出乎意料的生成,學生提到了我所想不到的知識點,幸而自己準備較為充分,有效地應對了課堂生成。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文本細讀”的重要性。但是,師傅告訴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好好琢磨。課後,老師們給我的建議更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學生理解刷子李技藝高超。但是怎樣讓學生內心的這種情感激發出來呢?這就需要朗讀,指名讀、合作讀、齊讀,各種形式的讀,以讀感悟,以讀促情。此外,圖片、音樂作為輔助工具都要根據課文需要,物盡其用。另有,體會關鍵語句的情感需要層層遞進,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兩堂課下來,有種靈魂抽離身體的感覺,自己似乎有了選擇性過濾聲音的特異功能,無論外界多吵,我也能留在自己的安靜世界裏,只想我的課。當然這種感覺伴隨着疲憊,趁週末好好調整下狀態。

我又要在504班上這節課了。這次我設計的教案與前兩次大不相同,完全由學生去品味語言文字,不知道上課後的感覺會如何,當時自己充滿期待。第三次,我在504班又上了這節課,整個課堂氣氛很沉悶,我挺難過的。師傅給我提了很中肯的建議:詞語環節及時抓住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評價語與過渡語,更自然,更有帶動性些。一天中午,和胡老師和沈老師交流。她們給我提出了建議:課堂的連貫性可以靠過渡語來解決。這讓我很受啟發。之前去參加培訓,潘小英老師和穆洪英老師告訴我,上課的連貫性還要加強,可以列一列提綱。平時,與周老師和湯老師交流,她們也給了我很多啟發。我發現這份教案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苦苦思索後,我終於找出了問題之所在:環節與環節間的聯繫不緊密;學情預設不到位。我把教案又重新修改了一遍。正式上課前,師傅要去培訓,還在百忙之中,與我交流這堂課。上課前,師傅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告訴我:小清,膽子大點。我恍然有了一種上課的動力。上課的時候,師傅就在後面坐鎮,我有種“大着膽子去幹”的感覺。上好課後,錢亮老師告訴我:你的師父在後面比你還着急。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激與自豪,我為有這麼一位嚴師而感到驕傲!

這節課上完,我的內心特別感慨,想寫一寫這次備課的感受時,我就開始整理這節課我所準備的材料。厚厚的一疊打印稿,好幾個壓縮包、文件夾,幾本教參書,出現在了我的面前。我驚歎:這麼多。一個普通的新教師在準備一節課時,要準備這些資料,那長期站在講台上的老師呢?當我看到辦公室的湯老師在準備一節思品課時的用心與付出,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佩。不僅是這件事情,我在辦公室和老師們的相處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與欽佩。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教育學生時包容與理解的話語;他們與家長談心時流露的對學生的真心;他們遲遲不下班在準備明天的教學任務的情景,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腦海裏。我想,每個人都有懈怠的時候,我也不例外。但看到老師們的兢兢業業,我想我要更加努力地在師傅們的引領下儘快成長,做一個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努力前行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一份尊重與理解。而在這些老師的身上,我學到了豁達與勤勉。

這就是我備課的前前後後,我知道,我能做的還有很多,我也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