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4W 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比一比》的教學主要是讓孩子正確使用量詞。在前階段的教學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對量詞教學的滲透,所以學生對“量詞”還是比較熟悉的。

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後,我又讓學生找一找教室裏有哪些量詞。“一塊黑板,一台錄音機,一台飲水機,一台電腦,一張桌子,一扇門,一扇窗户,一個水杯……”孩子們的眼睛快速地搜尋着教室裏的事物,然後選擇合適的量詞再表述出來。特別喜歡孩子認真時的表情,高高地舉着稚嫩的小手,看着他們渴望表達自己的`發現的眼神,覺得自己都被感染了。

課後,我又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孩子自己回家去找找量詞,當個量詞小專家。第二天檢查發現,孩子都把自己找的量詞寫下來了,並且找得還不少。他們爭先恐後地拿來給我看他們的“戰利品”,告訴我昨天找量詞時的一些趣事。當然,我就一個個給他們封了“量詞小專家”。只可惜最近教學進度很快,幾乎是每天一課在上,所以沒有專門抽出時間來讓孩子來彙報一下他們的發現和積累。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及時的反饋與積累很有利於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促使他們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本小學語文第二冊以“雨”為主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清新自然又充滿兒童情趣的詩歌。詩歌找寫了春雨“沙沙響”的聲音和滴滴雨珠似“串串小鈴鐺”,這些掛在屋檐上的“雨鈴鐺”使作者想起了那美麗的鈴鐺,似乎正發出“丁零當啷”的聲音。上本課時時值春雨綿綿的季節,孩子們不久前才見過春雨,因此這個時候教學本課孩子們更有切身的感受。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孩子們自己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在隨文識字、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上,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讀為本,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教學設計為五個部分:實物激趣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品讀詩句、感情朗讀並背誦、書寫生字幾個環節。一節課下來,我自己收穫了很多,下面是我上完本節課後的幾點感受。

一、課前、課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年級的小學生,首要的任務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做細。課前,我提醒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書和翻開的田字格本子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聽別人讀課文和自己讀課文時,要用左手壓着書、右手指着聽或者讀;初讀課文時提醒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用我們學過的三種方法:問老師同學、拼拼音、查認字表來解決、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要重複老師的問題前半句,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教學中隨時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注重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先利用教師範讀讓學生聽準每個字音,檢查自己在預習時是否這樣朗讀、學生自讀時要求他們做到不添字、不丟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最後,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做帶上動作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比如感情朗讀“沙沙響”時,我先讓學生看春雨的畫面並傾聽春雨的聲音,接着讓學想象這樣的春雨像什麼?有些孩子回答到春雨像細細的頭髮絲,有的孩子回答春雨像牛毛,接着我再讓孩子再聽雨聲,讓他們想象春雨的聲音像什麼?接着再來想象畫面並讀讀這些對應的字詞,孩子們體會起來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讀出了春雨的輕、細、柔。最後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配着音樂有感情朗讀直到背誦。

三、注重學生想象思維的激發。

在教學本課當中,我除了引導學生春雨像什麼?春雨的聲音像什麼以外,在學習最後一句話時,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這綿綿的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在招呼誰?我鼓勵他們學着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説一説,有的學生説:春雨在招呼小青蛙,快快捉害蟲;春雨在招呼小蜜蜂,快快出來採花蜜;春雨在招呼小鳥兒,快快出來唱新歌;春雨在招呼小白兔,快快出來吃蘿蔔……學生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超脱,童真在想象與交流中得到個性化的展現,當然,孩子們春天的喜愛之情便更加深厚。在創編詩歌的過程中,他們獨特的奇思妙想是我沒有預設到的,上完本課我不禁感慨:只有善於激發學生想象思維的語文課,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四、注重隨文識字以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低估的教學生點是識字教學,北師大教材很大的特點就是學生需要會認會寫的'字很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降低識字的難度,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聽鈴鐺的聲音引出“鈴鐺”,讓學生自己觀察這兩個字的讀音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自己提醒大家這兩個字都是後鼻音,並且第二個字是輕聲。接下來我讓學生摸一摸鈴鐺是用什麼來做的,進而引導學生髮現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都有金屬有關。在教學房檐時,我讓學生聯繫插圖指出房檐在什麼地方,由於圖文並茂,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的字形和讀音;在教學“串”字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一個孩子站起來説這個字很像她吃的羊肉串,這兩個口字就像是兩塊羊肉,而中間這一豎就像是穿羊肉的竹籤。孩子聽了這樣的分析,都會心的笑了,在笑聲中大家很容易記住了這個字。在學習“招呼”時,我讓孩子們帶上動作給小燕子打招呼,然後引導他們自己發現:招呼既要用手,又要用嘴巴,所以“招”字有提手旁,“呼”字有口字旁。在學完課文之後,我又一次鞏固孩子們識字。我把本課的生字生寫在事無做好的鈴鐺圖後面,把鈴鐺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摘鈴鐺識字,哈哈,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可是空前的高漲。最後,我還安排學生寫帶有提手旁的兩個字,“招”和“掛”,把寫字落到了實處。

總的來説,這節課我對自己和學生的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我找到的雨聲實際不是春雨的聲音,比春雨的聲音要大,有點有符合詩文中“沙沙沙”的説法,這有些阻礙學生對春雨的直觀感受;本節課還可以繼續拓展:除了讓學生説春雨的聲音像什麼以外,其實還可以讓學生談談對雷雨、陣雨等雨的感受

在今後的課堂中,我會爭取每節課都讓學生有收穫,繼續反思,不斷總結,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第二次教授柳永的《望海潮》了。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教的時候,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我當時的教學定位是讓學生自主賞析,主要是賞析字詞句,學生的.賞析非常到位,發言相當的踴躍。賞析完後,我還讓學生以海南為題材,按照《望海潮》的格式來填詞,學生的熱情很高漲,填的很不錯。

可今年上此課,學生似乎學得不太熱情,就算自主賞析,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為什麼同一篇課文,同一種教法,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會這麼大,看來不是教案或學生單方面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學設計如何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不同的學生,相同的教案,也會出現不同的課堂局面,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該時時瞭解自己所教學生的性格、愛好以及他們的興趣取向,這樣才能把課上好。

本次教學,因時間太緊,所以未能讓學生進行填詞訓練,這多少都有些讓我遺憾。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所見》這首詩,簡單明瞭的語句展示了“意欲捕鳴蟬”的樂趣:那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想去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見》這首詩的教學反思:

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同時讓學生結合《金蟬脱殼》這篇文章,讓學生如體會那小牧童想捕蟬時的神態。學生們對於接下來的學習更有興趣了。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説:“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着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

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春筍》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圖片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春筍穿着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課堂上我通過圖片,讓學生觀察春筍那尖尖的腦袋,胖胖的身體,淺褐色的外皮……孩子們直觀地感知春筍的.鮮嫩、細膩,春筍很像裏三層外三層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語訓練發揮想象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讓學生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後,我説:“那,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孩子的語言貼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願意怎麼喚就怎麼喚。

三、動靜結合、激發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着讓學生來演一演。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説:“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衝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説,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衝破泥土”的意思。

不足之處:

1、本次教學以讀為主,只照顧了中間的學生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佈置作業照顧差異外,在備課時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也應該將差異考慮進去。

2、指導書寫,寫字時間不夠充分。由於在時間上安排不夠合理,所以今後在教學中嚴格把握好每個教學環節所用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生字書寫得到充分的訓練。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我們都知道烏鴉是又黑又醜的鳥,而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5》中的《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卻對烏鴉讚美有加。教學玩這篇課文後,覺得有所感悟,所以把《烏鴉喝水》的一些教學片段及教學反思摘錄如下:

一、《烏鴉喝水》的教學片段

師:我們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把瓶裏的水升高呢?

生積極討論、交流。

生:再給瓶子里加水。

生:把瓶子斜過來就行了。

師:有一隻烏鴉飛了很多地方,怎麼也找不到水喝,這一天,它發現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你能幫它喝到嗎?

生:我幫它把瓶子斜過來,讓它能喝着水。

生: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

師:可是那兒沒有一個人呀!咋辦?

生積極思考、相互啟發。

生:向瓶子裏扔小石塊。

生:這是一個好主意!

師見時機已經基本成熟,立即下發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塊。

生(興致勃勃)主動進行實驗。(四人小組)

生:扔下一粒石子,瓶子裏的水便高了。

生:(驚異地)扔下一粒石子,怎麼不見水漲高呢?

生:“喲,水真的升高了!

師: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究竟漲高了沒有?

生繼續進行扔石子的小實驗。

生:是漲高了,只那麼一點點。

師:一直往瓶子裏投石子,會怎麼樣?

生(興趣濃烈)接着實驗。

生:這樣投下去,瓶子裏的水會不斷升高。

生:瓶子裏的水會隨着石子的增多而變化。

生:即使向河裏扔石塊,河水也會升高。

生:所以每年汛期來臨前,有關部門總會疏通河道,緩解水流。

生:這樣,烏鴉可以喝足了水。

二、《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以上摘錄的《烏鴉喝水》的教學案例,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詮釋。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已經真正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

從小孩子們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可以窺見到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科學的探究方法得到培養,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續。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於自我探究能力的鍛鍊、培養、提高。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説一説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因此,探究性學習需要關注過程,但決不是意味着拋棄探究的結果、結論。它需要結果、結論,還在於結果、結論將是我們今後探究性學習的“載體”,是我們進一步探究的前提或基礎。這才是探究性學習的“本真”。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昨天第一節課,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第6課jqx。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好。這節課的教學步驟簡單明確,主要採用的是學生自學的方式,孩子們學得興致勃勃。

我先是在黑板上畫出了與本課相關的三幅圖,引導學生看圖説話,學習jqx的音和形,學生們頓時興趣大增,我按順序先讓學生説説三幅圖上畫着什麼,學生能完整地作答了。因為班裏大多數孩子上學前都學過拼音了,所以,在這個環節我把側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練習語言表達上。也因為知道學生對拼音字母的'學習都有基礎,所以,接下來我鼓勵學生做小作家,做小觀察員,做小老師,讓學生看圖自編順口溜來記憶聲母jqx的形,讓學生仔細觀察jqx在四線三格中的書寫,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做我的小老師,教我寫jqx,帶領全班同學進行書空練習。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得特別帶勁兒,課堂上發言踴躍,紀律也特別好,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自學結束後,我要求學生先進行書上的字母描紅,然後再在作業本上把jqx各寫兩行。孩子們寫得很認真,教室裏非常安靜,接下來我們進行了jqx與單韻母相拼的兩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讀練習,也是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帶着學生讀。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使課堂教學進行的很順利。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課文內容很好理解,關鍵是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感悟課文內涵。

首先,掃清字詞障礙,為學文做鋪墊。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仍是本課重點。學生先初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本課生字、生詞,先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然後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過語言文字品味文本內涵。

在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朗讀課文之後,我引導學生交流:“平平搭了幾間房?”“四間。”“這四間房都給誰住?”“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還有一間給誰住呢?”“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沒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漢”、“沒有父母的孩子”、“災區的人”……“從這裏你覺得平平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有愛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僅愛家人,還愛其他人,如果平平現在又搭了許多房子,你説他會讓哪些人來住呢?”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啟迪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遊戲引路

一年級小朋友,特別喜歡玩。很多事情,如果你強制性告訴他們要怎麼做,小朋友不一定買老師的賬,如果換一種方式,以遊戲的方式出現,他們也便歡喜不已。

這個月,我們以學習拼音為主。拼音符號的枯燥,教過的人都會知道,這對學生而言是有困難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儘量化靜為動,化枯燥為生動。

拼音教學的四聲,對小朋友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我便根據四聲的樣子,編成體操的形式,讓小朋友課堂上能動一動,像是在做遊戲。每次讀到四聲,讓小朋友起來做一做,他們都很開心。

像讀字母時,我會帶領小朋友做猜一猜的`遊戲,或拍手歌的遊戲,或者帶拼音字母回家的遊戲。

在拼讀教學時,我會讓小朋友玩一玩找朋友的遊戲。

總之,課堂力求動靜結合,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拼音,在遊戲中鞏固所學知識。

二、表揚帶動

一年級小朋友,估計對他們兇的效果不如對他們讚的來得有效。課堂上還是會一表揚為主,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小朋友去學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準備做好的,我會當眾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做好課前準本是很重要的。

課堂上,積極發言的會得到表揚,認真傾聽的,也會得到表揚。如何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呢?比如:

Bu拼讀這個音節時,我出示卡片,問:它是誰,誰能把它帶回家?小朋友舉手示意,表示幾聲。他們回答時:我是bu,我能把它帶回家。當學生舉手表示幾聲,並讀得標準時,我會説:“謝謝你,很熱心,很能幹,我把bu獎給你。其他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告訴我剛才他把誰領回家?”

“愛心幫助在繼續,它是誰,誰能帶它回家?我要把機會給剛才聽得特別認真的小朋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各種好的習慣在表揚聲中,不斷地鞏固和復現,讓小朋友知道怎麼做就能得到老師表揚。

三、獎勵規範

課堂常規的落實,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剛起步,小朋友的習慣尤為重要,因此,需要我們老師,一點點,一天天去規範,去引領。一年級組,除了班級爭章之外,我的課堂特意設置了三種卡片,以小卡片去規範小朋友的行為。課前同桌互相幫助,做好課前準備,做得好的小朋友獎勵合作卡。課堂中,發言積極的獎勵發言卡,認真傾聽的,獎勵傾聽卡。

以獎勵來規範小朋友的行為,讓他們在得卡的過程中,知道課堂應該如何傾聽和發言的。

目前,我的語文課堂上,運用上述三種辦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有所進步,能慢慢沉潛下來,認真傾聽,積極動腦,熱愛學習。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

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zh ch sh r》這一課是學生在學會平舌音的基礎上學習翹舌音,針對教材的特點,依據新課程的理念,我力求改變傳統的拼音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努力創造出利於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枯燥單調的拼音課變得生動有趣。

此在課的一開始,我就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入手,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到最高處,接着,便利用“情境圖”創設情境,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老師和學生共同講故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由“吃”到ch,由“獅”到sh,由“日”到r的過程,由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新的聯繫過程,將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寓學於玩。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富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強調學生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為此,在學生學習“語境歌”的基礎上,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聯繫表音表形圖,探究字母的發音方法,並讓學生互相説説,在發音時發現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體會發音的過程中探究發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尋找新的未知點。在區別平翹舌音的發音時,我又設計了遊戲“看誰聽得清”,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來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時,通過“找朋友” 的方法來重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以當“小老師”為主線讓學生讀好整體認讀音節及它的四聲。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在課的結尾處我把語境歌,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再一次讀一讀語境歌,唱一唱語境歌,把課堂的教學氣氛推向**。

巧妙地運用“情境圖”和“語境歌”體現了漢語拼音教學是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也使一堂課的內容首尾呼應,有機結合,讓學生在飽滿的情緒中進入新課教學,又在歡樂的歌聲裏結束一堂課的學習。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想飛的烏龜》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十四單元第2篇閲讀課文。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了一隻烏龜想飛上天,得到了小鳥的幫助夢想成真,不小心從天上掉下來,殼上摔出了好多裂紋。內容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並配有五幅彩圖,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課文,發揮想象能力。而且一些句式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特點,對積累和運用語言也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我緊緊圍繞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創設問題情景,不斷加強引導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積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猜謎語式的導入,學生的熱情、積極性在一瞬間被調動了。

這也為我後面課堂的熱烈氣氛及順利開展作下了鋪墊。

二、我創設生活問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傷心”、“開心”的情感,不僅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學生解答後的'問題,表演再現課文情境,再次將學生引進烏龜的內心世界,跟烏龜一起傷心、開心。

三、教師應善於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合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悦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

在組織學生討論“烏龜為什麼想飛?”這一問題時,突然有一個平時調皮好動的男同學站起來説:因為烏龜和小鳥是好朋友,他不願意和小鳥分開,如果他飛起來就可以和小鳥永遠在一起了。多麼精彩的回答呀,當時的我被孩子那獨特的心理體驗所感動,於是,我抓住時機,在班上好好地表揚他:你真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老師佩服你。教室裏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學生也特別積極,想出了一個個精彩的答案:

四、教師要抓住時機,啟發學生想象,讓學生敢説、會説。

烏龜從天上掉下來,背上摔出了好多裂縫,那麼烏龜會想什麼呢?學生們紛紛説:“下次我飛上天以後,再也不説話了。”“哎,我真倒黴呀!”“下次,我想飛上天,一定要先想個好點的辦法啦。”藉此機會,我啟發學生思考,“烏龜還想飛,你還能想出什麼其它好辦法幫它飛?”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辦法個個新穎獨特,無不展現着智慧的光芒。有的是我們成年人怎麼也想不到的。如:請孫悟空幫忙,幫小烏龜裝上翅膀,讓它自由飛翔。找白雲妹妹幫忙,帶上烏龜,飛上天空。利用彈簧把烏龜彈上天。

熱汽球下面掛個籃子,讓烏龜坐在籃子裏,飛上天空。請彩虹阿姨幫忙,讓烏龜爬上天空。讓烏龜坐在老鷹的背上,飛上天空。讓烏龜坐着宇宙飛船去遨遊太空。 “裝個機器,用遙控器控制”、“把烏龜放在透明塑料袋裏,再把塑料袋綁在氫氣球”、“在小鳥叼着的樹枝上,掛個袋子”、“用盪鞦韆的辦法蕩上天”等,孩子們的想象多麼精彩、美妙啊!對待這些,我都讓學生暢所欲言,此時我所看重的應該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維得到了最自由的發散,對所有的回答,我都給予了讚揚。教師對他們學習興趣的充分尊重,能促使他們展開熱情奔放、毫無拘束、無限快樂的想象,從而使他們活躍了想象思維,拓展了想象空間,同時又在自由想象中享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愉悦。

當然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課堂上學生的情緒一被調動起來,都爭着要發言,不能很好地聽別人講話;課堂活躍的同時,我發現還有部分學生不能進行獨立思考,往往順着一個同學的發言來説,這就要求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合作、傾聽和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集體備課時,大家選擇了《烏鴉喝水》作為彙報課的內容,因為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易於課堂把握。但當聽完實驗老師的課之後,大家都開始茫然,這課咋講啊?咋這樣的路子呢?怎麼隨文識字呢?這樣教學識字能紮實嗎?課文理解透了嗎?朗讀練到位了嗎?帶着許多的不解與疑問,我們按照學校的培養目標進行了閲讀教學,在自己教學完之後,又聽了同年組老師的課,對《烏鴉喝水》或者説對我們的語文課堂有太多的反思。

如果沒聽別的老師的課,真注意不到自己在課堂中會説那麼多廢話!是的,老師在課堂中説了那麼多的廢話!我們教學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你説那麼激情的導語孩子能聽懂嗎?孩子都回答對了,你幹嘛還沒完沒了的重複呢?孩子讀的少的原因是不是我們的過度語佔用了他們的時間?孩子們回答問題的聲音怎麼那麼小呢?老師應該怎樣去引導?上課的時候,那些不會聽課或者説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訓練怎樣引導呢?教師應該把知識落到什麼程度?語文課堂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太多的疑問,讓我感慨。如果讓我重新來講這篇課文,我會把開始複習生字那部分內容落得更紮實,面向全體,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張嘴,發現問題,隨即解決!

第一段的講解很成功,我會保留。成功的原因是學生朗讀得很到位,我引導得也深入,學生抓住了“到處”進行理解,朗讀得很有感情!教學時,我好像沒用“到處”説話,如果重新教學,一定特別注意。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每一句話應該讀出不同的語氣,比如第一句應該讀出烏鴉高興的語氣,第二句話讀出烏鴉失落的.語氣,第三句話讀出烏鴉的問話。要一句一句的讀,自由讀,個人讀,教師示範朗讀,小組讀,再整體讀,讀通讀透,讀出感情。而不是為了教學環節走過程。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的時候,不用講的那麼深,只要把烏鴉看見瓶子旁邊的小石子的心情讀出來就可以了。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們每位教學的老師都做了實驗。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這一環節應該保留,因為這樣一次實踐體驗,也許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還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

總之,通過這次彙報課,我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多,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台!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畫家鄉》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説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這篇課文篇幅很長,但有一個特點,每段描寫一個小朋友的家鄉。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結合課文插圖,先教學一個小朋友的家鄉,再總結學習方法,再用這個學習的方法帶學生學習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家鄉,讓學生再次熟悉這種學習方法,最後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剩下的小朋友的家鄉。這樣,不但讓孩子能學習課文,最重要的是學習運用一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進行討論,學生獲益不少,作為老師的我也獲益不少。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電腦不能用了,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在這節課上我有一個延伸過程,我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家鄉,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的家鄉。但學生交上來的作品,語言上還是太蒼白了點,也沒有什麼內容,看來以後要多讓學生多寫寫話,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

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美麗的山河。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説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這篇課文篇幅很長,但有一個特點,每段描寫一個小朋友的家鄉,結構相似。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結合課文插圖,教學一個小朋友的家鄉,再總結學習的方法,再用這個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家鄉,讓學生再次熟悉這種學習方法,最後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剩下的小朋友的家鄉。這樣,不但讓孩子學習課文,最重要的是學習運用一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進行討論,學生獲益不少,作為老師的我同樣也獲益不少。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電腦不能用,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在這節課上我有一個延伸過程,就是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家鄉,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的家鄉。但學生交上來的作品,語言上還是太貧乏了,也沒有什麼內容,看來以後要讓學生多寫寫話,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讀課文,邊讀邊思。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五篇課文。在本課閲讀教學時,我以此訓練點為重點,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通過閲讀、思考,使學生解決問題,理解課文。

教學時,教師提出了問題,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邊讀課文邊思考:為什麼孫中山明知會捱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學生就很快地進入了自主學習中,他們各自獨立地邊讀、邊想、邊劃,動眼、動手、動腦。在學生自讀時,教師應通過巡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哪些學生已能解答問題,哪些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遇到了困難。從而對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單單是老師講出來的,還要有學生去讀、去悟。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更多的地讀的機會,教師則是通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本課教學中,對教材作了精心的'處理,注重從整體着眼,明確課堂的難點和重點,圍繞“為什麼孫中山明知會捱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這個主問題展開朗讀教學的,學生把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避免了課堂上的“碎問碎答”,學生在反覆地朗讀(初讀、研讀、品讀)最終體會到“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