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範例15篇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範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7W 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三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範例15篇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

初三語文課歷來被認為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比較難把握的科目,尤其是複習階段,教學任務比較重,學生的複習舊課程的興趣和用心性也要把握。本文就自我在初三語文教學中的一點做法談幾點自我的看法,不足之處期望大家給出批評指正。

一、情感共鳴,激揚學生學習興趣。

1。情感引發

精心設計導語,為課堂創設濃郁的感情氛圍,是引發情感的重要藝術手段。好的導語能夠導引和控制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順向心理定勢和和諧的課堂氣氛,構成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使學生迅速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能夠説是教學成功的基石。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們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憤,在開講時,先適當導控一下學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應。例如《沁園春·雪》,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全班賽讀,激發學生誦讀的用心性,以帶動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最後教師進行範讀,使學生情趣激昂,體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英雄氣概,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學生就因此對我的課感興趣,喜歡上了語文。

2。興趣激發

要使學生從本質上深刻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與理相互聯繫在一齊。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學生們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憐,值得同情。這樣的認識顯然還是停留在課文的表層。於是我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造成孔乙己杯具的根源,認識到封建科學制度和冷漠的舊社會的`罪惡。

二、因材施教,靈活採選用教學形式和方法

1。教學形式要出奇奪勝

好奇好勝是初中學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因此初中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往往來自於新。例如在閲讀課的設計上,我經常變換花樣,採取的形式有討論型、競賽型、摘記型、列提綱型、比較型、質疑型等等。讀書的方法有淘汰朗讀法、學生互相指定朗讀法,分主角朗讀法、競賽朗讀法、配樂朗讀法等等。課堂教學小結有概括式、評儀式、歸納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啟下式、檢測式。由於經常變換各種方法,學生聽課常聽常新,從而有效地持續、鞏固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2。教學方法要百變多樣

教法的變化更主要的就應體此刻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我在安排單元教學方面,一般是這樣處理的:講讀課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讀、析為輔,準確地傳授知識,自讀課以學生讀練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到達學生鞏固新授知識、提高讀説潛力的目的;課外自讀課,以學生讀用為主,教師檢查為輔,使學生能正確的遷移新授知識與潛力。三、作文下水,思路與學生同步

好些教師自我教學生寫作文,其實自我並不見得會寫作文,教師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癢,對學生的評批也不能對症下藥。

1、堅決不用套話、空話,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該文的優缺點。

例如學生寫“我的老師”之類的文章,運用了典型事例表現了一個老師的盡責、有愛心、淵博等優秀品質,我們評他寫得好,就不必説“中心突出、選材恰當”等套話,我們應在文中每一個事例旁註明該事反映了老師的什麼品質,並在文末寫下這樣的總評:“文中的老師很使我感動,我期望也能像他一樣。”假如文中有個別事例是剩餘的,甚至是有礙中心的表達的,就要把它圈出來,在旁邊註明“此處應刪(改)”,並寫出具體理由。

2、和學生建立起一種作文“會商”的關係

評語要儘量使用商量、談話的語氣。學生認認真真寫下一篇文章,是學生的一項勞動成果。我們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也會因此而受感染,反過來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也就不會冷漠地對待我們的“評、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我們的“評、批”採取了商談的語氣,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極大的尊重,必然會從心理上十分自覺地理解老師的指導。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評、批”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3、評語的形式拒絕程式化

要做到個別輔導與全面提高相結合。“評、批”不必須在作文簿上寫,也能夠在課堂上講;不必須只有老師評,也能夠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不必須只有老師評學生的習作,也能夠讓同學評老師寫的同題的文章。總之,不管哪一種形式,只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用心性和寫作水平,我們都能夠去嘗試採用。

4、評語的導向重在指導和鼓勵,拒絕批評式説教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見成效的方法。我每次進行語文問卷時,都要調查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問題,但每一次的調查都不容人樂觀——喜歡課文的學生總是少數,而害怕作文則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呼聲,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複雜,但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則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因此,我認為初中語文老師要保證教學質量,務必下大功夫培養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培養起來了,一切事都好辦;興趣培養不起來,往往會勞而無功。

以上就是我對初三語文複習課的一點反思,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2

雖然在考前每位同志都竭盡全力進行了精心的備考,但成績與上次相比是極度縮水,這對我們備課組來説是空前的考驗,初三語文期末教學反思。面對此情,我們組每位有經驗有幹勁的同志直面現狀,做了如下反思和打算:

根據期末考試的各項數據,分析語文成績可用“懸殊”二字來概括:

一、經過多年的歷練

我們語文老師已經能意識到不能從閲卷上找原因。否則,就像自己的錯誤,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找理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影響進一步提高的推卸。所有這些是語文老師認識上的一大進步,基於此,我們每個人首先反思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家都要行動起來,而不是把擔子、壓力都壓在辛苦的班主任身上。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在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突出學科教學,要進一步加強備課組合作,發揮集體智慧,羣策羣力,把語文成績搞上來。

二、要有足夠的空杯智慧和精神

我們語文組每個人身上都閃爍着獨特的優點:留曉幹勁大,經驗足,利落能幹;我能因自己的個性特點施教,有開創不盲從;曉香認真柔韌,虛心上進;張輝像愚公,憨厚的`外表下有大智慧。但在我們的反思中都提到缺少足夠的空杯精神。經驗是好東西,但走向經驗主義就會讓我們碰壁,所以應清空自己的自足,少説幾個從來沒有過,根據學情多想幾種方法,多講一點效率,教出個性教出風采。

在我們的反思中還有個性上的:留曉認識到應在認真、落實上下功夫;我認識到應在細心和周密上下功夫;曉香認識到應在速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張輝認識到應在條理上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們揚長避短,語文組一定能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三、新學年的展望。

1.詳略得當完成九年級下冊書。因本學年比往年缺少補課時間,而我們卻要在一個學年學完一本教材,複習一至六冊古詩文、基礎知識、課外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應根據中考指揮棒大膽取捨,詳略得當。

2.專注高效。本學期我們語文組每個語文老師要高度重視本學科教學,這和管理好班級並不相悖,甚至可以提高班級管理的信心和向心力。

3.用力並用心教學。在用力教學上,九年級老師已經不需要提醒,所以只有用心才能比出高低。用心教學絕不是一招一式就解決問題,它貫穿在我們教學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例如,昨天林老師做中考題時念叨一個詞“山清水秀”,説此詞常考、常講、常錯,我就説你這樣講就容易讓學生記住:此詞可看作互文用法,意為“山水清秀”,學生大多是知道“清秀”的“清”是三點水旁的,出錯的機率就大大減小了。有此一小例,體現了用心教學的高效性。總之,有志者事竟成,“有心人”才天不負。

我想經過這次討論總結,我們語文組定能發揮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再次打造黃金組合,再創佳績!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3

上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剛結束的九年級教學相比,七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們都知道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説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閲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閲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説、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説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在閲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説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説真話,説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 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 、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 、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 、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閲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閲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 、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説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5 、課本不能丟。不能拿着新課標中提倡“ 否定‘ 課本中心’” 的説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 新意”“ 創新” 還有什麼意義?純粹的“ 大膽的説” 進而“ 編造的説” 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後,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後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量才會不斷的上升,幼小的學生才會茁壯成長。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4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用心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單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説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就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閲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我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閲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我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脱離了自我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狀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湧現,時光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我的寫作個性。

教師能夠允許學生有不一樣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我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5

這是出成績見效果的一學期,也是師生拼搏的苦戰的一學期。在上好新課的基礎上,穩定和鼓勵學生,依據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了艱苦的強化訓練,分別進行了兩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擬考,從基礎知識、語言運用、古詩文默寫、閲讀、寫作等方面作了系統的訓練,複習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從這幾次摸考的成績中能夠看出紮實基本功,有目的的進行艱苦的強化訓練是取得成功的基礎。當然,從成績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學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成績總是不那麼令人滿意。現試作如下反思:

(一)、聯繫教材,研究課標。

在《20xx年命題指導》中強調“語文試題應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徵,貼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景,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就明確了試題要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來命題,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集中測試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素養的考查包括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學生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狀況,自然試題中會重視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重視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題目不會難,但會很靈活,會有多層次的考查。如測試語文積累與運用中,既有測試記憶,也有測試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有測試其運用本事等。另外經過研究《課程標準》就明確了複習的範圍。如50篇詩文以及14部課外讀物,而這些都在課文中出現過,聯繫教材,只需作好重點資料的鞏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為"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所以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廣泛的閲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所以,“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應從初一開始就讓學生訂閲《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藴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閲讀外,每星期還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閲讀以上報刊雜誌,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學修養。因為在短時間進行很多的名著泛讀是不切合實際的。到初三時,學生在閲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教師只啟發和點撥即可。

2、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為“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3、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4、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初一開始到初三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如果能經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本事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説、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為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三年的實踐,效果應是明顯的

(三)、提高學生應試本事是關鍵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時間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景,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本事。

1、每星期的課外閲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閲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儘早接觸中考題型。如果再等到總複習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為時過晚。所以,從初三年的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如學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試卷後,要求他們自我分析和總結,寫一篇20xx年中考語文命題預測,各抒己見。然後教師綜合權威預測,給同學作一些分析、評點。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為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四)、更新觀念,抓好複習,提高成績

初三語文總複習階段,傳統的觀念只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視或輕視它的人文性,往往會造成學生教師功夫花的不少,本事卻不見提高.所以我認為無論在常規教學,還是在總複習階段,同樣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從遊戲規則,又超脱其上.找到總複習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當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五)、大刀闊斧,對各知識塊進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題指導》中提出“重視挖掘客觀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功能,發揮主觀題考查學生探究本事和綜合素養的作用。”因而可對整份試題定性,即主觀題佔80%—90%。一份試題一般是由“積累與運用”“閲讀”“寫作”三大板塊構成的,而對於每塊知識就要大刀闊斧的定量,以便精講精練。“積累與運用”這一知識塊中,只需抓好優秀詩文的默寫,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語交際,是靠平時的.積累,無需多練。在“閲讀”塊中,側重於課外文章的分析訓練。在古文的閲讀中,課內古文側重於“四記一諷一表一戰”(《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出師表》《曹劌論戰》)的複習訓練。現代文閲讀中則要着重在對文章的整體感悟本事、對信息的篩選本事、對文章資料的深入探究本事以及讀書方法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閲讀的文章要選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並且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來訓練。在“寫作”塊中,半命題和話題或材料作文是常規題型,所以審題的訓練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確“淡化文體”的要求,並不是可寫“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訓練中要先分文體,明確各種文體的要求後,在固定時間內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集中訓練幾次。

(六)、善於取捨,精選精練。

進入複習階段,各種資料和試題會很快堆滿案頭,都拿來用,拿給學生練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只會把師生拖入讓人疲倦的題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氣,收效卻甚微。所以,我們要在所選定的命題方向和範圍的基礎上,斟酌各種資料,勇於取捨,把貼合要求的題目篩選出來,組合為各訓練塊,在我們複習鞏固好教材上該知識塊的要點後,及時訓練,強化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把各知識塊中最具《課標》精神的題目,組合、編製成側重點各不一樣的三四份試題,如在現代文閲讀中,一份側重於説明文和記敍性美文的閲讀考查,那麼另一份就要側重於議論文與記敍性美文的閲讀考查,像這樣地進行有目標的精練。在各知識塊的定量後,要列出考查的明細表,依據明細表,師生共同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這是經過師生的交流合作,幫忙學生從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學知識。

(七)、考試方法、技巧以及考試心理的指導。

雖然複習工作會在緊張有序中完成,但中考畢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轉折,是一錘定音的考試,會碰到許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對考試方法、技巧的指導是每次訓練中的必修課,如閲讀方法:“一步初讀,二步綱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題,四步刪(刪出與題目要求無關的信息,精思相關信息)”。又如答題技巧:“抓關鍵,細明辨,分點展現簡又明”。再如考場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經歷體驗與讀過的優秀文章,依據題目的要求巧妙變通,靈活運用。對於考試心理的指導,則是考前的適當休息放鬆與適度緊張結合;考中認真作答,先易後難,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考完後必須仔細檢查;每場考試結束後,要儘快對下一科做準備,別把思維滯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場考試中教師要異常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工作,他們常常懷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來考的”消極心理,在考場上就會隨意而為,明是考得出來的卻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場上睡覺,我應當做好這類考生的思想心理糾正工作。

雖然初三語文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我和它們融為一體,才是真正的語文,才是終身的語文。

當然,在普九背景下,後進生的不良思想、習慣以及不良學習態度,對想學好的同學的負面影響總是難以戰勝,致使教師用了很多的精力的時間,收效卻甚微,許多問題是教師講過訓練過的,到了考場上卻做不出來,留下了不必要的遺憾。當然,這也是我今後的努力方向。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6

九年級語文中考前期複習教學似乎不太盡人意。主觀與客觀原因太多,在此只是粗略地談幾點,或許能引起自我或同事一些啟發。

一、分冊複習只是走馬觀花,沒有落到實處。

一個單元一般是安排一週的時光,一個單元有四到五篇課文。平均每個單元用時兩到三節課。第一節讀課文,做三件事:1、課文主題;2、文章特色;3、重點段落。第二節做練習,做三件事:1、做同步練習;2、校正答案並記憶;3、疑難講解。

當然整個複習過程以學生為主,但很多學生一節課連幾篇課文都讀不完,就是完成了三件事,學生好像對課文還是不熟悉。第二節時做練習時全是翻書做的,幾個生字詞注音都不會,更不要説釋義了,還有做閲讀理解時總依靠答案,有的學生甚至到了沒有答案就不能下筆的地步了,看來以前的學習陋習實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記憶時總喜歡死記硬背,對以前學過的最基本的語文知識都不記得了。如此現狀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複習給人的感覺就是走馬觀花,作用不太大。看來在以後的複習過程中還要多教學生學習方法,每個單元不一樣課文就應有所側重,在去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點時光,我想不會錯的。另外還要在反覆記憶、反覆訓練、反覆教解題技巧和方法上作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節課少做一點事,但務必要讓學生所學知識落實。

二、教師備課只是大致設想,沒有思考周全。

一節課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師是否作好充分的準備有很關係。複習課更需要有充分的準備。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花更多的時光與精力,首先教材自我是否熟悉,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練習設計是否典型,重點是否把握,解題方法是否教或幫學生歸納,學生在課堂上是否都參與且完成學習任務了,這些都需要思考。不然的話,很多都可能成為一句空話。

還有,我發現複習課時,教會或幫忙學生歸納知識點很重要。學生在複習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誦的課文就一背一節課,根本不思考其他的事,結果是許多很重要的事沒完成,而那篇課文也沒有記住,做了很多無用功。再則學生在複習時根本不喜歡動腦筋,更談不上歸納學習了,在讀書時從不拿筆,只動嘴不動手不動腦,致使複習方法呆板,效率極其低下。

從以上的現象來看,教師在上課前有必要幫忙學生把許多知識點歸納在一齊,用試卷印出來發給學生記憶,還有就是幫忙學生把需要歸納的知識要點交給學生,讓他們學會歸納。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要思考的,如果思考不周全,學生的複習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學中只是流於形式,缺乏整體規劃。

作文訓練都是自我的一套做法。作文資料、時光、批改等都沒有交流統一,佈置幾個作文題目隨便讓學生寫寫。如此下去只會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停滯不前。

其實在作文上,就應根據中考作文要求,認真進行有計劃地訓練,在主題、選材、立意、結構、語言、書寫上,還有不一樣體裁,個性是記敍文和一事一議的作文上就應加大訓練量。再就是教幾種公式作文、背幾個典型作文材料、記幾句優美句子,能讓學生在作文時用到一點點也可能讓作文增色一點。

作文時個性要求學生書寫要工整、標點應規範;作文前期訓練時給學生把作文體裁限定死,防止學生一開始就寫成了“四不象”的文章。在批改和評講作文時就應及時。

由於時光倉促,思考不是很細緻,總結不是很全面,思路不是很清晰,分析不是很透徹,雖然很零亂,但説明在思考教學,思考質量,重視效果。真心期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摒棄不就應出現的問題,促使以後的教學能有所改觀。有不對之處,還望各位大蝦能指點一二!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7

語文學科既就應是培養語言潛力的學科,又就應是培養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就應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搞笑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用心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僅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説《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能夠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取“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取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好處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資料,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潛力和思維潛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併到達發展。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個性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應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理解。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和相同之處?因了《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我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一樣。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透過聯想比較,讓他們用心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説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帶給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透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潛力和思維潛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併到達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8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本着對學生負責的原則,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制定了相關的備考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教學,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已能有意學習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且不斷的培養自己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下面,我主要對自己本學期的工作進行反思:

1、夯實基礎,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在課後的輔導課注重強化訓練,教師針對學生出錯的字音、字形進行訂正,以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習慣也就養成了。其他如詞語的理解及運用、病句的修改、仿寫、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引讀等基礎知識在平時的教學及訓練中也都穩紮穩打,強化記憶,強化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

 2、強化文言文閲讀理解

在複習文言文時讓學生認真掌握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學習文言實詞,注意區別詞的古今意義,積累實詞的一詞多義,學會識別通假字,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能夠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思想,學會對比分析,且動手翻譯。我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基本要理解記住。課內文章的落實後,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和形成的理解技巧遷移到課外。從而使課內與課外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文言閲讀能力。

 3、加強閲讀指導,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新教材淡化了文體的編排,但並未降低對文體的要求,學生一時感到摸不着頭腦,所以我在教學中交給學生基本的答題方法,寫人或敍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

我在向學生講清文體特點的同時,選擇典型的篇章,並配以典型的閲讀練習,通過反覆演練,使學生掌握閲讀題的基本答題技巧,學生的閲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4、加強寫作指導

為了使學生形成寫作知識系統,在學期初給學生講授寫作知識要點,並對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進行專項講解,爭取使學生學作文的命題、立意、構思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寫作時還要爭取做到深、新、美,深即立意要有深度,新即構思要巧妙,形式和選材都能進行創新,美即語言、行文都要給人以美感。同時讓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我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才有可能打動別人。

語文教學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教師從平時的工作中就要點滴滲透,讓我們努力吧!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9

以往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對,要破“課堂為中心”。自然、社會、沸騰的現實生活,也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資料、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説,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閲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課內閲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範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資料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務必的典範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潛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為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潛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閲讀。閲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閲讀,二者務必相互結合,互補互助。課文閲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閲讀起着指telnote/fanwen導作用;課外閲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閲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個性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超多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光,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光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潛力。因此,我們務必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閲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潛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僅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

新潛力,核心是獨立思考潛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潛力;在閲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潛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説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閲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個性是在閲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説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一樣越好。關鍵是要説真話,説自我的話,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0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台,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筆者現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

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敍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

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1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説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説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説其實不能説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説這説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盼,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説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説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説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務必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説,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説讓他們閲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超多閲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個性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透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潛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務必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但是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光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光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2

一提起作文,不僅讓學生頭疼,也會讓老師頭疼。特別是在我們這樣偏遠的農村中學,許多優秀學生有時見了寫作文也會“一聲歎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學困生”了,他們要麼簡簡單單三言兩語應付了事,更有的學生乾脆不寫。問其原因,他們都是振振有詞,不會寫或者是無事可寫,無話可説,要想讓他們説愛寫作文還真是不容易。看到這種情況,我不禁思索起來:“是啊,他們本身寫一兩句話都不容易,要他們流暢地寫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難啊!”但是有沒有可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也有話可説呢?通過平時在寫作教學中有意無意的嘗試,我摸索出了幾點激發“學困生”寫作興趣的方法:

一、選取貼近生活的“學困生”關注的素材

“學困生”總是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度,不聞不問甚至睡大覺。可是一次訓練“缺陷也能變成長處”這一作文時,我問同學們有哪些材料可選,前面的同學紛紛舉了貝多芬等經典名人事例後,我又問還有沒有其他一些熱點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鴉雀無聲時,坐在最後的最調皮的大個子韓清同學扯起嗓子喊了起來:“火箭隊的布魯克斯,他在nba裏算個子小的,本不適合打籃球,但他作為得分後衞身體靈活,速度快,帶領火箭隊打敗了強大的湖人隊!”我一聽,感覺眼前一亮,這不正是像他這樣的學生關注的適合寫作的素材麼?於是我馬上對他加以肯定和表揚,並鼓勵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運用這些材料。在以後進行作文選材時,因為這些“學困生”對熱點事件比那些“優秀生”更關注,我就經常讓他們説一説有關熱點,這樣既激發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又為其他同學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時沒有關注的熱點素材,真可謂一舉兩得。由此我們也感受到了這些“學困生”並不是無話可説,而是老師沒有挖掘出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素材來發揮他們的潛力呀!

二、引進多媒體等“學困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

針對許多“學困生”喜歡上網這一特點,我嘗試着把多媒體教學適當引入作文課堂,使“黑白”世界變得有聲有色,特別是在我們這樣的農村學校,多媒體對學生而言還是新鮮事物,更具新鮮感,自然懷有一種獵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如我在教授《熱點素材在作文中的運用》這一內容時,針對08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出現了汶川地震有關的內容,我就結合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蹟,從網絡上找到了一些相關文字,圖片,詩歌等,通過分類組合,配上音樂,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連那些平時上課就無精打采,左顧右盼的一些“學困生”看到這些畫面後也都鴉雀無聲,有的甚至開始抽泣,學生對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僅這些寫作上的“學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運用,更讓學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間大愛和真情,激發了學生的凝聚力和愛國熱情。這樣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特別是讓那些“學困生”也能主動參與到寫作中來。

三、尊重“學困生”個性,引導他們講真話,抒真情

在平時的寫作時,我們總是習慣於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寫作。作文一旦佈置下去,學生就沒有再選擇的餘地,甚至連表達的思路、立意都無法選擇。這樣的作文,學習優秀的學生可能會按照老師要求的模式寫下去,而“學困生”們總是要麼寫一些停留在小學生水平的假大空話,要麼乾脆不寫。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訓練《老師,請你__》時,一位平時一寫作文就睡大覺的`學生寫了一篇《老師,請你也多關注我》,針對教師只關注前面成績優秀的學生而不管他們這些所謂的“差生”這一現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表達自己的不滿,希望老師的眼光能多看他們一眼。整篇作文可謂情詞懇切,表達流暢,寫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覺得這篇文章相比來説有創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寫我心”。原來,這些“學困生”並不是完全不會寫作文,而是教師為了應對考試,要求學生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話轉,按照固定模式寫。而“學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個性,不願跟着轉。我就想,對於這些學困生,為什麼不讓他們去選擇自己寫作呢?為什麼不能劃出更多的自由寫作空間呢?他們也需要更多心靈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出來。於是,我在以後的作文教學中,對於那些“學困生”,引導他們自由寫作,甚至可以讓他們自己命題,儘可能讓他們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在自由狀態下表達內心的想法,然後加以適當的引導,讓作文成為他們表現自己,張揚個性的一面鏡子。這樣作文竟然也成了他們感興趣的一課了。

以上幾點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慢慢嘗試、總結出來的,對於“學困生”來説,這些方法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我相信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用心去發現、嘗試,作文課對於“學困生”來説也不會再是一潭吹不起漣漪的死水,讓他們也能夠容易地對作文説一聲“我愛你”!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3

已是第二年執教《春酒》,再讀課文,這壇春酒仍舊那麼濃郁,細細品讀,濃郁中又增多了幾份味道,《春酒》教學反思。

針對去年“識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悟鄉愁”幾個環節,今年我圍繞“春酒”這一個民俗,以此為切入點,設置“春酒之樂”“春酒之俗”“春酒之情”三個環節。通過引導學生感受春酒這個節日的樂趣入手,表層瞭解春酒,然後再跳讀課文找出民俗,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積累,最後品讀課文重點段落,領悟情感達到走進春酒,品出鄉愁的情感目的。對比這兩年的教學設計,結合今年執教的感受,有幾點反思和心得。

一、教師裝好自己的酒,才能釀出學生的酒

都説教師積累了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的確如此。今年,在講解課文之前,我把很多時間用在了蒐集和整理琦君的個人資料上面,教學反思《《春酒》教學反思》。經過整理髮現了琦君的很多生平經歷,讓即使未讀過這篇文章的`學生已經瞭解了琦君其人其事其情。尤其是將琦君的一些作品中的一些原話彙總串聯,讓學生對琦君的心情有了先前的感知。我在讀過這些作品後很感動,也很理解了琦君的心情。正是這種情愫才會讓她想寫《春酒》。

結合暑假培訓研修所感,教師可以將自己搜索到的這些資料在課前或課後發在班級博客上,引導學生瀏覽瞭解。也可以將自己的個人空間開放給學生。

二、講解課文,設置環節一定要貼近文本制定

本文在第一單元中屬於民俗這個主題,所以在制定教學環節時一定要考慮單元主題。針對民俗這個主題,搞清琦君寫作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學設計。通過設置以上三個環節,瞭解了民俗,感受了童真童趣,領悟了鄉愁。主線明晰,簡潔而實用。

讀懂文本,才能更好地走進文本,才能帶給學生一個不同的書中世界。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個班級成績的好差與班風建設是分不開的,初三3月教學反思。良好的班風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態對待學習,對待同學師長,班風建設是一個日常的繁瑣的工作,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進入初三以來,學生面臨新班級、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同時時間緊、課業緊、作業多、任務重等一系列問題,以致導致大部分同學們壓力極大、煩躁不安、情緒不穩、無法專注學習,甚至個別同學出現焦慮恐懼、夜不能寐等嚴重問題。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針對以上情況各位班主任也想盡辦法及時進行了學生狀態調整,例如:召開專題班會“如何排解初三壓力”、“初三如何度過”、“怎樣調節心理”;進行個別談話;家長師生共同溝通等,目前各班學生學習狀態、思想情緒基本穩定。但班風建設不應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任課教師應與班主任相互協調,共同參與班級管理,走向學生,關愛學生。

目前任課教師在教學中也面臨着很大的壓力,在時間緊張、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必須確保教學質量,各位老師們都敬業奉獻、團結務實、執着於教學;關心班級整體成績,獻計獻策,教風空前高漲。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1)只強調本學科的重要性。本學科的重要性應該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但過於突出它的地位,可能會使學生心理負擔或產生反感。

(2)提前上課、拖課、占課、佔用自習講課。每個學生都不願意應有的休息時間被侵佔,上課拖時,既影響學生的休息,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會對教師產生一定的看法。至於晚自習時間,大多情況下誰看課強調必須學哪課,還有學校強調不準講課,還給學生真正的自主時間,但仍有個別老師懷有一片痴心、教心佔用大講、特講,甚至有的晚自習上成了晨讀課,遼遠空曠的操場都能聽到同學們嘹亮的齊讀聲,可謂精神可嘉。但學生怨聲載道:很多作業都無法完成、好好的本想強化弱勢學科的時間也沒有了。同時部分老師也有意見,有些科沒有晚自習,學生也無法強化學習該科。

(3)課後作業多。教學競爭非常激烈,課後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競爭也就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後,有的教師課後佈置的作業太多,不僅學生沒有時間複習消化,也擠走了其它學科作業的時間,學生意見頗大。

上述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任課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很多學生對該教師提出的要求會大打折扣,不重視所教學科,任課教師應顧全大局,協助班主任搞好各學科的平衡,搞好班級管理,具體地説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有管理意識

任課教師參與班級管理,不僅能抓住班主任忽視的問題,促進班風建設,而且能融洽師生關係,其責任心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對其所教學科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班風是促進學生學習素質和能力提高的前提保證。教師要對本節課的管理負責,就是本節課的管理人,要有管理意識,對個別不專注學習、交頭接耳、打瞌睡等問題的學生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尤其是雙差生,更要給予嚴明紀律,特別是晚自習更要維護好紀律。有些老師總是説上課太亂、沒法上課,那為什麼上別人的課就不是這樣了!一定要管理!

2、還給學生、教師一個平等的時間,教學反思《初三3月教學反思》。

面對初三,老師們都痴心教學、恐怕本科落後,於是佔用時間講課。都有你講我也講,你佔我也佔,不講不佔就是落後、就被擠下的想法,於是學生們的自主時間呢?作業怎麼辦呢?老師們還大都振振有詞“學生太懶”、“作業總是完不成”、“氣死我也”等等。如果我們都給學生自主時間,科科平等,不加不佔,我想會還給學生一個豔陽天。同時初三是一個題海時期,學生的作業多,累的喘不氣來,顧了這科、丟那科,我想如果我們都精簡一些,也會還會除去同學們頭頂的烏雲密佈,豔陽高照。

3、走向學生

參與班級管理的前提是瞭解學生,要了解學生必須先走向學生,才能對學生實行一種心相印的教育,從不與學生談心的教師,怎麼可能與學生溝通泥?實際上越是先進的教育,越是需要我們教師走向學生,因為學生不是知識的接收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更需要的是教師瞭解他們的心,怎樣才能做到“走向學生”呢?

(1)盡努力擠更多的時間走向學生。課間十分鐘走進學生,與學生一起聊天、一起談心,活動課與學生一起鍛鍊,組織學生一起比賽。在活動中可以讓教師最直觀地觀察、瞭解、研究學生。

(2)在教育教學中走向學生。上課走向學生:老師站在講台前講課,對學生的情況瞭解不夠,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師應該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去,組織並參與學生的討論,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提高,進行適當的師生“交互”,能及時瞭解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及時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

(3)批改作業走向學生:老師們要對學生的作業學案認真及時批改,首先這是對學生辛勤勞動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學習反饋的重要渠道,通過作業的批改能瞭解到教和學的薄弱環節,通過作業的整潔程度和錯誤情況能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心理狀況,及時對學生進行疏導,反饋詞,效果極佳。

4、關愛學生

教師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作業拖拉的,成績最差的,品德不好的……我們也給予最大的,最多的愛心,不討厭他,不怨恨他,不鄙棄他,愛學生並不難,難是愛“笨學生”、“糟學生”、“壞學生”,要從心裏去愛,真心誠意地去愛,並且告訴每個學生只要做到“自信”和“盡力”都會成功。

重視課後的談心工作:分解人頭談心;發現問題及時談心;融洽師生關係。

關愛學生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民主,就要求教師做到與學生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講究民主必須一改過去的“師道尊嚴”,和學生以友相處,以心相交,一個寬鬆,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的形成,取決於教師的民主意識,具有民主意識的教師,也是值得學生尊敬和信賴的教師。一個總是扳着臉,動不動就訓斥的教師,學生只能敬而遠之,也不會與他很好地配合。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融洽師生關係,參與班級管理的前提保證,只有心中裝着學生,一言一行才會為了學生,走近學生,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學生才會配合你的工作,良好的班風自然能形成。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5

這一週聽了幾節課,是初三語文的。

我講的是説明文專題,本週的反思是説一説自己的思路。

設計這一節課,我是這樣想的,先找找考點,然後一起找找體型,指導指導做題的方法,然後做做題,討論討論答案。然後總結總結作題的.方法。

我這一節課,講了兩個方面的問題,1是説明的特徵,2是説明的方法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