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鄭成功》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鄭成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3W 次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鄭成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鄭成功》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鄭成功》1

一、 正確處理好預設和生成

語文教學一定要有目標,依據是課程標準,是每個學生要達到的底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同時要用活的眼光看學生,靈活的駕馭課堂,藝術的體現教學目標的落實。

教學手段的實施是為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背離了這一點,一節課是不成功的,於是我設定了“通過人物對話和戰爭場面感知鄭成功這個人物形象。”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的設計更為科學。通過朗讀了解兩軍作戰的情景,抓住重點詞語,想象作戰的激烈和艱難,感受鄭軍官兵的機智英勇,從而感知人物形象。為了能夠靈活的駕馭課堂,我做到每字每句分析透,設想學生會談什麼問題,站在更高的點審視這篇文章,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特點

語文教學必須突現語文課程特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這是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怎樣融合怎樣實施呢?在此,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語文學科的根本特點是工具性,這是任何學科所沒有的。對於這一特點,我們決不能含糊,要作為第一任務來完成,要把思想教育藴涵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決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品課。

《課標》中對小學高年級段的閲讀要求明確了標點、詞語、句子、篇章佈局、表達方式的訓練。教材則緊緊圍繞着《課標》,精心設計每課的課後習題,我們要在備課中要潛心鑽研課後題,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訓練要點,在實際教學中落實。抓住了這個航標,何愁課堂教學不有效?以本課為例,課後題4就是針對本文的結構特點設計的'練習題,這是同單元其它課文沒有的,為此,我突出了結構的學習。在教案的結構設計上,我以文章的最後一節帶動全文的學習;在感知人物形象上,我抓住文章重點章節讓學生理解體會。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有效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鄭成功》2

《鄭成功》是蘇教版第九冊語文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愛國主義,課文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我在教學中,仍是指向內容的閲讀。首先,從整體到局部,通過找中心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把握,理清學習的思路。其次將重點放在收復台灣過程的教學上,做到有重點,抓難點。最後,縱觀全文,總結拓展思考,通過對課題的探討,對鄭成功成功的原因探索,讓學生從分析中再一次回顧人物的品質和精神,加深理解,昇華情感。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分解理解內容並不難,鄭成功精神的總結也很順當,但是學生概括、提煉能力卻相當差。比如,在學習鄭軍作戰過程中,學生能使用“首先……接着……然後……最後……”這樣的先後詞複述作戰過程,卻説不出這個作戰方案怎麼樣。這裏的原因有學生的,學生對於作戰佈局、方案能詞語接觸太少,平時的學習、生活基本都是父母、老師安排好的,對於自己時間的.處理安排太少,自然也就不清楚合理、嚴謹的方案是怎麼回事。因此,教師如果只是直接推論,學生只能是被迫接受教師的答案。在這個問題上,我尚且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習慣使然,在教學上我們往往較多關注內容的理解,但是這篇文章難點是學習課文是如何歌頌鄭成功的豐功偉績的,如何在敍事中凸顯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而緊扣課題展開描寫,深化讀者對人物的認識,達到題文合一的境界。而這種表達方式的學習、借鑑,其實就是指向寫作的閲讀教學。在這篇文章中,值得借鑑的表達方式很多,比如介紹歷史故事前需要交代歷史背景,學生對於這個“歷史背景”的理解需要教師舉例理解,教師可以羅列一些歷史故事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自己分析出一般需要交代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總結。再如,場景描寫,需要有一定的順序,又要有突出重點,在這裏從視野角度出發,最搶眼的就是荷蘭的鐵甲艦和大炮,由此出發寫敵人的勢力之強大,然後自然導入我軍的破解之法,重點描寫突發事件,吸引讀者眼光就像電影鏡頭吸引觀眾一樣,再用對比的手法,描寫敵軍前後的反差,凸顯鄭軍的英勇。這種描寫電影場景的方法是值得學生學習和運用的,但是如何巧妙將其融入閲讀教學還需要好好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