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熱門】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熱門】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4W 次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閲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分量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閲讀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成敗,乃至全面影響本學科學習及終生髮展。對今天上的《貓》一課,我有以下思考:

一、 本節課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1、創設了優美的情境。

“情境教育”之“情境”實質上是認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的活動於其中的環境。這種人為優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體的能動活動與現實環境優化的統一,激發兒童潛能與培養塑造的統一,最終達到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充分發展的統一。我們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就是在一個個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課堂伊始,課前談話充分,老師把學生引入了討論的情境中,學生求知的`慾望很強。

2 、注重在朗讀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夏老師注重利用通過朗讀句子認識生字詞語,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句子,並能很好的掌握生字詞語。

3 、以讀為主,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夏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有練讀、同桌互讀、男女生對比讀、指名讀等,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效果。同時又通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語,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葡萄園中小動物的討論中,通過朗讀使學生領悟課文的寓意,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薰陶。

4 、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

老師在整堂課中始終用微笑和學生親密接觸,使學生在很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上完這節課。而且感情豐富,激情飽滿。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師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2、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雖然教師激情飽滿,但沒有走到學生中去。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教學的成敗取決於學生是否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麼,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下面我就談談一下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貝瓷棖榫常導情激趣。

我們常説"萬事開頭難"的確如此。一個精彩的開場白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到自主的學習當中。因此我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激起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例如:在上《巨人的花園》時我在課的開始設計了這樣的開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麗的花園中住着一位巨人,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看一下這座花園中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同學們都好奇的期待着,這時老師適時的運用資源課件出示用的各種畫面再加以相應的配音,聲情並貌,生動有趣。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這樣大大的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的興趣,他們一個個躍躍欲試,求知慾空前的高漲,收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科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指導點撥,自主探索

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自主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充分發揮遠程資源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課堂的重難點。

四。重視朗讀感悟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朗讀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組課文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主題,從不同角度描寫了鄉村景色和生活,表達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由衷地熱愛、讚美與嚮往之情。但每篇文章的寫法各具特色。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根據農村孩子對田園生活比較熟悉的實際,一是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説説自己生活的環境中哪些地方讓你最留戀,是什麼原因。你和小朋友們一起最愛做什麼,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感受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三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能抓住景物特點,體會作者是通過怎樣樸實而又生動的語言展現鄉村生活的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四是結合綜合型學習讓學生通過已經學習的鄉村田園景色,到實際生活中再次去感受,去領悟。

在教學《鄉下人家》一文時,由於學生對鄉村田園生活比較熟悉,因此,我讓學生初讀課文後結合自己居住的.環境,尋找有關段落。並把居住的環境中與文中描寫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找出來。這樣學生通過把自己家鄉的環境與課文中描寫的鄉下人家進行對比,認識到自己家鄉就是一幅幅的風景畫。從而感受到家鄉自然風光的美麗。激發了對家鄉的讚美與熱愛之情。在讓學生了解寫作順序時,我讓學生合作學習,把不同的風景圖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明白了本文是按不同地方不同景物進行描寫的。可為動靜結合,由人到物。也可體現為從描述鄉下人家景色獨特迷人到讚美鄉下人家生活自然和諧。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多引導學生拓展閲讀,讓學生讀課外相關的文章,以擴大他們的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生活實際,設計教學。如在教學“屋檐”一詞時,由於學生從出生到現在住的都是樓房,根本不知道屋檐是什麼,也就不懂這個詞的意思了。我竟然還大聲訓斥學生:屋檐是什麼都不懂?想起來真是慚愧。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新課標語文教材中,古文特別是古詩詞歌佔有相當的比重。古詩詞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閲歷淺,表象儲備貧乏。藉助工具書等可以理解相關的字詞,但對詩詞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從而給孩子們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礙,這也成了小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

本期聽了我校江老師的一節古詩教學,對比江老師的課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古詩教學有了些新的思考。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重現古詩意境,幫助學生整體感知古詩。

近年來,隨着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開始普遍,在古詩詞教學中合埋運用好多媒體,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更能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裏有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如何理解這句詩的意境,不管多少語言,在這裏都顯得多餘。江老師沒用語言,只用了一段動畫:開始是星星點點的嫩綠出現,逐漸佈滿大江兩岸,接着或遠或近,或墨綠,或深綠……充滿生機的綠意呈現眼前。孩子們全部被這片美景深深吸引。這種動態的綠,這種鮮活的綠,才是詩人真正要表達的,而江老師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輕易的突破此難點,讓學生真正體會了此佳句的意境。

類似此類方法,江老師在本節課還有應用,比如播放“故鄉的雲”,讓學生體會常在外漂泊的遊子的思鄉之情。

二、加強誦讀訓練和指導,體會古詩情感。

古詩文誦讀,在香港,在世界其他地區,是作為華人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點。古詩詞本就具有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琅琅上口的特點,最適合吟唱,同時,吟誦古詩詞,既能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更能增加他們作為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感。但在教學中如何突破,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要有感情的朗讀(或誦讀),理解和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是必須的,而理解和體會的深度直接影響到朗讀(或誦讀)的效果。江老師在指導朗讀前,叫全體學生閉上眼睛,然後自己以一段深情的敍述,啟發孩子們想象:詩人所處地方與家鄉的位置和距離,詩人想到的家鄉的美景,明月高掛夜空,詩人不知何時歸家的愁悵……孩子們完全體會了詩人當時的情感。接下來的朗讀訓練就顯得輕鬆而又高效了。

當然,江老師的這節課還有許多成功之處值得我去學習、也有許多細節值得我去思考。限於時間,本文中只説出了我體會最深的兩點,不斷回顧別人和自己的教學,不斷思考教學,才會真正理解教學。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學期來,對於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佔了69%的班級。這個數據意味着,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麼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於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於自己經常外出,於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小學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着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着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於她較年輕,經驗不足,於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

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儘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但是由於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説因為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1、學習上,優劣結對子,互幫互學。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幹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為班級發光

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幹部學習會議。(由班幹部執行)

促使班幹部快速地成長。

4、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

5、班科任更好地進行配合。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琥珀》一課剛剛講過,現將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反思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琥珀》第二節(講讀課)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教手段的運用

所設計的配音、影片巧妙。隨着生動的解説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於樂,充分體現了觀察表達的教學要求。能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通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通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課教學設計,即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真對學生朗讀基礎差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就一個自段的朗讀到位,不應茫目的多讀,其效果不佳。

部編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反思4

在教學《琥珀》一課時,我體會到:當今小學教育仍以課堂教學為基本形式,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必須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要使課堂教學優化,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學方法

《琥珀》這一課教學時,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把幻燈、錄音等電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小小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字有圖、色彩鮮明、形象具體的世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採用“自讀,質疑,發現,解疑”的教學模式,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的重點句,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的形成過程,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得以解決,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巧設提問,活躍課堂

教師的提問是傳授知識、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問能夠啟發學生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琥珀》這一課時,我依據教材、緊扣重點,精心設計提問,使提出的問題起到“以問促讀”、“以問促思”的作用。針對小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注重選好問題的切入點。《琥珀》一課是根據已知的去推測未知的,學生不易理解。我首先從重點詞入手,提問“什麼叫推測?”學生不難答出推測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在此基礎上又提問,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經過推測才瞭解的?作者怎樣進行推測?提出這樣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測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個炎熱的夏天。從這兩個小東西還是好好地躺着,推測出當時松脂剛好滴在樹枝上把這兩隻小蟲包在裏面的情景。從“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當時兩個小蟲包在松脂裏掙扎的樣子。這樣,學生對課文的思路一目瞭然。

3、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琥珀》這一課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紮實有效。教學過程中充分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教學一開始,學習第四段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後討論: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通過討論,互相補充,學生就初步地瞭解了琥珀。“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這一句科學家是根據什麼來想象的`,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課文的兩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和“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也設計了讓學生討論,旨在讓學生髮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閲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着疑問,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琥珀的發現”。連許多老師也把它看作是對事實的描述。“琥珀的發現”不是事實,它恰恰顯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處,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雖然,本課教學時學生沒有提出這一個疑問。但處理好這一部分的話,能夠深化學生對“合理想象”的認識,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經過這學期的學習強化與教學指導,本班的絕大部分同學各項行為習慣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形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華、棄其不足,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將來,為了下學期語文教學更上一個新的台階,為了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一個大的進步。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作一反思:

第一、繼續強化識字寫字教學。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雖然這學期已經是四年級了,但仍然要重視識字和寫字的教學。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講究方法,提高質量,堅持多認少寫的原則。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和熟識的語言因素,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識字,在識字過程中一定重視寫字的指導,不僅要求學生把字寫對,還要做到姿勢正確,把字寫好,寫漂亮。

第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探究,認真備課,轉變以前那種單一教學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改變以前那種老師想放又不敢放,總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前那種因引而不隨,啟而不發則包辦代替的教學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教學中,要把握課文的特點,既要體現老師的主導,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放飛的舞台。

第三、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悦。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掀起了學習的高潮。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第四、注意德育滲透,體現語文的情感性。“新課標”指出:“培養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通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在今後的`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藴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第五、培養語文素養,體現語文的學科性。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要充分利用教材優勢,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第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今後的教學,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另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時為了趕進度,閲讀教學不夠紮實,學生普遍閲讀能力很差。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家長配合不夠,由於各種原因,自己輔導又不到位,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落後。

第七、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今後的教學,我要力求學會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使語文課上得更活潑、更生動、更形象。還有,對課堂氣氛調動的能力上還需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藝術,還要在現有基礎上更加註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思想品質得到陶冶,從而進一步體會到文章所藴含的的思想感情,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觀潮》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敍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悟錢塘潮的“奇”,更近一層理解“天下奇觀”。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宏偉。如“隆隆響聲”“白浪翻滾”“白色水牆”“風號浪吼”等,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湧澎湃的景象。再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對觀潮者神態、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又沸騰起來”等詞語,體會觀潮的人數多、熱情高漲,體會間接描寫的表達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着我進行範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塘江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一些,強調指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短語或詞語。然後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讀課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課文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點左右”這些表示時間的字眼。本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習作的好典範。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1、字詞的學習、理解過於粗略。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預習的不夠充分,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閲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礙了對文本的理解。這個自學能力在四年級一定要培養好。為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提高。過了一個假期,學生有些懶散,讀書不積極,拖長音,不整齊。以至於個體朗讀也令人不滿意。通過指導,有所改善。以後還要加強訓練。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啟發談話: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把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學介紹一些,並説説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然後再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加深鞏固。並進行相應拓展,最後讓學生在課後找找資料,培養對家鄉,對祖國美好景色的熱愛之情。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後完成填空題,再讓學生質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為什麼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為什麼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着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一、通過品詞品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句子。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將他看到的,想到的寫得好在哪裏,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外形,雲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二、指導學生朗讀。因為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小蟲的鳴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到了不少優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三、給學生説話的機會。整節課,我設計了4處説話訓練,因為平時我在課上就注意這一方面的練習,特殊是一些文字優美的課文,如:《我愛三峽》、《繁星》、《桂林山水》等課文,我都讓學生背誦積累,所以在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就非常巧妙地運用到了積累的句子。除了平時就能説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説話的機會。

這節課的遺憾:

1、感覺自己在教法上沒有突破,教學手段不夠有新意。

2、説話練習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造成後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下午第一節,不是最好的上課時間,課的開頭有點“冷”,被《長歌行》絆住了,結束時已是“火熱”,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燃了。

1.梳理詞語關注人物概括課文。

這篇課文字詞不少,研讀發現,可以充分利用。導入新課時,我讓孩子們讀兩行詞(1)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嚥(2)善良、樸實、款待、讚賞、愜意;引導發現,從這兩行詞中你會想到哪些人?具體到哪兩個人?課文的人物得到關注,再輔以口頭填空,課文的主要內容也不難概括。(課文寫了哈默在___時,以___換取___,從而維護了自己的___,贏得了別人的___。)比較遺憾的是我沒有及時梳理方法,除了以主人公為線來梳理課文主要內容,也可以按照故事的開頭、經過、結果來概括。

2.抄寫詞語辨析字形紮實基礎

詞語的充分利用,除了用以關注人物,適時讀、寫,理解,當堂消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第一課,我安排了這樣的環節。

3.聚焦“哈默”品讀“不同”體會尊嚴

研讀課文,從人物入手。先讓孩子們找出文中帶有“狼吞虎嚥”的句子,同樣是吃,這個年輕人和這羣人一樣嗎?展開閲讀,孩子們紛紛找出描寫哈默的詞句,朗讀體會時,我的小結語是:從這些句子中,我們理解了,雖然飢寒交迫、疲憊不堪,迫切需要食物,但在哈默的心裏,始終有着這樣的'信念,那就是——哈默認為要勞動才吃食物。這就是他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4.關注言行指導批註體會寫法

對於故事的展開,聚焦人物,關注的寫法,孩子們一下子便能梳理出“語言、動作、表情”,在品讀句子中,我相機引導孩子們體會人物的內心,並把相應的詞語在旁批註。如寫法——人物的言行,如心裏——期待、失望、激動、堅定。孩子們的回答很到位,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透過這樣的文本,通過這樣的訓練,引導體會“學習把人物的形象寫具體”,人物的外貌、表情、動作、語言。這是本節課及下節課都要關注的重點。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威尼斯小艇》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温的一篇寫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句展示了異國風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是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於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着極為重要的影響。

教法一:

一、上課,揭示課題,齊讀後問:本文是寫“威尼斯”還是“小艇”?接着介紹威尼斯的地理狀況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接下去的環節,先引導學生定向自學,幫助學生掃除閲讀課文的障礙。然後引導學生學習單元提示“按課文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並給課文進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接着讓學生根據問題,逐層理解課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麼樣子的?

(2)坐在船艙裏的感覺又如何呢?

(3)船伕是怎樣駕駛小艇的?

(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麼作用?最後學生朗讀體會。

這種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步步緊扣,師生達標的意識很強,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有條不紊。但這種設計,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的指向性;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教法二:

首先多媒體播放威尼斯的風光片。教師充滿激情地介紹威尼斯的風光。讓學生被美的風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語言所感染,然後啟發學生思考:畫面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引出課題。

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

(1)學生輕聲、自由的`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説説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描寫小艇樣子奇特的段落。然後引導學生回答:通過學習,你瞭解了小艇的哪些特點?能讀出韻味來嗎?學生回答,同學可補充、評議,也可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再畫畫小艇。

(3)我採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反覆品讀的基礎上和同桌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一人學船伕駕駛小艇前行,一人為船伕配音。

(4)在學習最後兩段先讓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引導欣賞精彩的語句,指出精彩在什麼地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相機播放威尼斯夜景課件,讓學生盡情地體會“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謐靜寂的美。

課末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讓學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們坐小艇做什麼?用總分的段式寫一段話。

2、指導學生用“操縱自如”説話,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假如你坐在小艇裏會説些什麼呢?

4、課外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蘇州圖片或資料比較一下蘇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法二,威尼斯,異國他鄉的地理風貌,對學生來説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學之始,讓學生通過課件“遊覽”一下威尼斯水城,讓學生對該水上城市的奇特風光,諸如河道、古建築、橋樑、小艇、船伕等有個大體的感性認識。這樣既拉近了學生於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全文的求知慾;又讓學生增長了知識。

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為課文提供信息,成為理解內容與激發情感的工具。當我在講到威尼斯城夜裏寧靜,再一次用了電教媒體,“讓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靜的美麗夜色,呈現於學生眼前。兩處用上課件,給學生提供了一“動”一“靜”,強烈對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體驗,感情上會起着“呼應”的作用。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堂課中提倡學生充分地讀,用自主閲讀取代老師分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溶入情感中進行閲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薰陶,注重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引導,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倡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今天我講課的這部分是語文園地的第三課時,包括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三個部分。其中,我的發現旨在引導學生能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並且在發現規律的同時積累詞語;日積月累旨在讓學生在填空練習中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並讀讀背背12個詞語,在運用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進行詞語積累。而拓展延伸則是通過閲讀圖畫,“看圖説成語”,培養並提高學生觀察、閲讀、理解能力。

今天的這節課是我執教的第三堂正式的課,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我在上課時已經能與學生們配合默契了,而且也較好地完成了課堂任務。在講到我的發現的時候,讓同學們説説自己的發現,同學們反應得很快,而且都能回答到點上,這充分説明了學生在課後做到了認真預習,令我很欣慰。讀讀背背的十二個成語,在説到讓同學解釋成語意思的時候,幾乎每位同學都舉了手,一個個小手舉得高高的,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原本計劃只是想找幾位同學解釋某幾個成語的含義,但由於同學們積極性太高,我不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所以讓他們把每個成語都解釋了含義。講解完後,在短時間內,比一比誰記的成語多,郭佳玥、周明媚兩位同學在半分鐘的背誦後將成語全部都背下來了,還有好多同學也想背誦,但由於時間的原因沒有讓每位同學都能起來回答,但我心裏很清楚的知道學生們基本上都背下來了,真是一羣聰明可愛的孩子!

在這堂課上,由於同學們想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所以在某個同學發言時其他許多學生在下面嘰嘰喳喳,沒有做到認真傾聽,所以我着重強調了認真傾聽這種重要的品質,之後同學們都表現得很好。另外,這個單元的日積月累經過我的擴展,使同學們增加了許多能發言的機會,這堂課幾乎每位同學都發言了,還有許多同學還發言好多次了,有好幾位同學這節課舉手非常積極,現在腦海裏對舉手同學爭先恐後的積極地神情歷歷在目,現在就按照座位順序説一下這堂課表現非常優秀的同學的名字,有劉XX、祁XX、陳XX、周XX、孔XX、孔XX、孔XX、常XX、郭XX、張XX、王XX、張XX、沈XX、孫XX······ 其中張XX、孔XX、王XX進步很大,還有幾位平時不太愛發言的同學都舉了幾次手,像朱XX、孔XX、顏XX,真替他們高興!希望他們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裏不斷努力!

不知不覺,我已經度過了在附小實習的倒數第二個周了,六個周的實習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艱辛,反而充實、有趣。每每想到再過一週就不能像現在這般每日見到這羣可愛的孩子們,就恨不得在最後實習的日子裏,一直陪伴在他們身旁,無時不刻不聽到她們嬉笑動聽的聲音,可以無憂無慮地和他們一起玩幼稚的遊戲······

教師的熱情在課堂上可以感染學生,學生歡快的心情反過來可以感染老師。這堂課完成得很不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希望我可以在今後一週的最後實習階段繼續努力!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依據教學工作計劃,順利完成了第一至四單元的教學任務,並利用一個多周的時間進行了系統複習,於11月13日進行了期中測試。50位學生全部參加測試,成績比較理想,優秀率為96%、及格率為100%。

此次測試,學生總體上有較大的提升。從試卷來看,知識點的檢測較全面,題型有創新,難易度適當,綜合性較強,能較好地檢測學生的能力、測試學生的水平。從學生完成試卷來看,學生大都態度認真,細心審題、仔細做題,注意工整書寫,也能注意字跡整潔,同時注重做題方法。當然,還有學生丟分是由於漏題、審題不細;有學生屬於聽課不專心造成;有的學生不注重做題方法。

現就學生完成試卷質量情況進行分析如下:

一、評價測試題含蓋的知識點。

此評價測試共10個大題,包括的知識點有“多音字”“書寫漢字”“詞語”“課文填空”“古詩”“課文理解”“短文閲讀”“作文”等8個方面。第一題是,用“√”給下面帶點的字選擇恰當的讀音;第二題是,看拼音,寫漢字;第三題是,把成語補充完整;第四題是,按課文原文填空;第五題是,將下列對應的詞語、詩句、季節連接起來;第六題是,默寫《題西林壁》;第七題是,《鳥的天堂》選段;第八題是,《絕句》理解;第九題是,短文閲讀《生命》;第十題是,習作。分數權重分別是3分、12分、8分、6分、4分、8分、7分、9分、14分、30分。

二、學生答題主要情況分析。

第一題,這一題主要是檢查學生對前四個單元多音字的掌握情況。由於閲讀教學和識字教學中比較重視讀音或多音字,故學生整體掌握比較紮實。只有四個學生出現狀況,都是把“一副(fú fù)手套”的“fù”選為“fú”。這是多音字的讀音掌握不紮實所致,或受口語的影響。還可能有學生是沒有用心而筆下誤。

第二題,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前四個單元“會認讀、會書寫”漢字的掌握情況。就做題來説,學生漢字書寫正確率比較高,出現問題很少。主要問題是:一是個別學生形近字區分不清,如:一是有學生把“(侍)侯”的“侍”寫成“待”;二是有個別學生有字不會寫,如:一個學生不會寫“縫(隙)”的“隙”;三是個別學生同音字區分不清,如一個學生把“傾斜”的“傾”寫成“輕”。

第三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前四個單元學過的成語的掌握情況。因課文學習中重視這方面的積累,且在複習時也進行了鞏固,並進行了聽寫練習,故學生掌握比較牢固。丟分的情況有這樣幾種:一是,有一個學生有兩條成語沒有填寫,一個是“神祕莫(測)”,一個是“隨(遇)而安”。這個學生還缺乏認真的態度。平時作業就不夠認真。二是,有一個學生不仔細,筆下誤,把“隨(遇)而安”的“遇”又寫成了“隨”。三是,有個別學生把字寫錯,如把“膽小如(鼠)”的“鼠”寫錯。

第四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要求背誦課文的掌握情況。因課文學習中重視這方面,既重視背誦,也重視抄寫或默寫,故學生對課文掌握比較牢固。丟分的情況有這樣幾種:有的學生把字寫錯,如“翻滾”的“滾”,“浩浩蕩蕩”的“蕩”,“齊頭並進”的“齊”,這都是字形掌握不紮實所致。有的學生有字不會寫,如“一堵”的“堵”。還有的學生把要填的內容填寫錯誤,如把“浩浩蕩蕩”寫成“飛來”,這是背誦課文不熟練造成。

第五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句、詞語的理解與積累。這也是第一次測試這種類型的知識。由於沒有系統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歸類複習,則學生出現了一定的障礙,如“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大多學生不知道出處,故不能判斷出描寫的是“冬季”景色,就難以正確連線。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大都理解,仍有個別學生不能正確連線,説明沒有認真聽。另外,老師讓學生在詩句後面寫上季節,可是,有的學生把“春、夏”兩字寫錯。

第六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學過的古詩的掌握情況。教學中,比較重視古詩的學習,學生能達到會讀、會背、會默寫,故學生在這一題中丟分現象少。問題主要集中在有學生出現錯別字,如:有學生把“橫看成嶺側成峯”的“嶺”寫錯,有學生把“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低”寫錯,還有學生把“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寫錯。説明這個別學生掌握不紮實。

第七題,此題主要是檢測對課文《鳥的天堂》的理解。由於學習課文時,對這類知識點都進行了理解分析,複習時也進行了強化,則大多數學生能較好地完成任務。此題中的這段話選自《鳥的天堂》的第七自然段。丟分的學生不多,主要是填寫不完整,如第一小題解釋“不可計數”在文中的意思,有的學生沒有很好地聯繫上下文。還有個別學生不仔細,把第一小題的兩問漏掉一問。

第八題,此題同上一題,也是檢測對課文的理解,只是此題選的一首古詩,題目為杜甫的《絕句》。此題第一小題是讓填寫古詩中描寫的六種景物:黃鸝、翠柳、白鷺、晴天、千秋雪、萬里船。有個別學生填寫得不準確,如“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的“千秋雪”,填為“西嶺”,這是對“西嶺千秋雪”理解有誤。第二小題讓填寫描寫顏色的詞:黃、翠、白、青,可有的學生寫為: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這是對“名詞”與“表示顏色的詞”區分不清。

第九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閲讀能力。此題中的短文題目為《生命》。短文後共有4個小題。第一小題:從文中摘抄4個成語。出現的狀況:一是摘抄不準確,這是對哪些詞語為成語把握不準確,如:有的'學生把“夜深人靜”看作成語。其正確成語有6個:眉色飛舞、滅頂之災、支離破碎、奄奄一息、四腳朝天、炯炯有神。二是有學生把字寫錯,如:寫錯“炯炯有神”的“炯”,這是不認真造成。第二小題中的第一問準確答案為:大飛蟲不放棄的是“生命”。有的學生寫為“燈火”,這是理解問題;有的寫為“求生慾望”,這是表達問題。第三小題共有兩問,而有的學生審題不認真,只回答了一問。第四小題,答案就在短文中,可有的學生沒有答對,原因:要麼審題有問題,要麼閲讀短文不細緻,要麼態度有問題。

第十題,主要考查學生寫作文,同時也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次作文是非命題作文。其要求為:你可能看到過一些自然奇觀,你居住的村莊、社區,你學習的校園可能有令人稱奇的景色,請你選擇一處,用手中妙筆把他們的引人之處描繪出來。大多數學生能按照作文要求選材謀篇,且能做到語句較通順連貫,能較正確地運用標點符號,還能在描寫時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使文章語句上更生動,主題更鮮明。這些學生主要有:李思萱、席千惠、蘇延開、沙乾易、姜心悦、陳盈杉、林子音、董聞博、賈贈玉、朱文萱、王嘉一、孔一鳴、顏丙豪、張守軒、張一馳、王冠澄、李一民、韓嘉欣、趙晨旭、魏子峻、孫睿雅、姬碩、王徐影、高羽桐、王瀚聰、蘇暢、顏曉羽、胡俊豪、韋澤堃等29位學生。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的“的、地、得”運用不準確,有的句子還不夠通順連貫,有的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有的字數達不到要求,還有個別學生書寫欠認真,另外還有幾個學生屬於“跑題”現象,等等。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本學期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特意選擇了這篇課文進行教學,重點講讀“潮來時”的情形。上完課後,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為本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

在讀的片段裏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並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為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

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裏,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跳水》一文是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小説,故事的情節是相互聯繫,在變化中發生、發展、結束的。因為課文大量篇幅在講孩、猴子、和水手的關係,最後出現船長。課文描寫較少。這樣,學生在理解上往往就會停留在故事的表面,不能正確體會故事要告訴人們的深刻道理。

在教材處理上,我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因此我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時就思考:文章裏面共有幾個角色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學生把全文貫穿了起來。

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第一個問題“猴子為什麼拿孩子的帽子”上,我帶着孩子們學習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勾畫出重點句:“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理解關鍵詞“取樂“和”“放肆”後追問:“水手為什麼拿猴子取樂?”,回讀“這一天,風平浪靜……”弄清天氣好,水手們心情好,所以拿猴子取樂,再有感情地讀:“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最後總結問題:“猴子為什麼拿孩子的帽子”。

在處理好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我讓孩子總結出學習方法:

1、抓住重點句,理解關鍵詞。

2、聯繫前後文分析問題。

3、有感情地讀一讀。

4、總結問題。接下來在處理第二、三個問題:“水手為什麼不救孩子?”“船長為什麼拿槍逼着孩子跳水”上請孩子們分學習小組用處理第一個問題的學習方法自學,討論,彙報;老師適時地引導感情朗讀。最後總結全文,討論“為什麼以《跳水》為題?課文主要人物是誰,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當《跳水》一課的教學接近尾聲時,學生們都認為船長的做法正確,這時一個學生的發言卻引發了一段議論:有的學生認為船長的做法不一定行得通,因為課文圖上畫的橫木,它並不在船的邊上,如果孩子跳下去,沒有跳到水裏,而是跳到甲板上,那麼高,不摔死也得摔成重傷。有學生説:“對呀,孩子又沒有經過訓練,怎能保證他一定會跳到不裏呢”

我沒有想到學生會從這個角度考慮,一時不知從何着手引導學生理解艦長的做法的正確性。

在閲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這種訓練應該如何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呢?這就需要教師善於捕捉時機,創造性地把握教材。

學生在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時,我最初的想法是跳過去,留作課後作業,讓學生想一想還有什麼好的辦法幫助孩子脱險。可進而又想,這不正是一個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好時機嗎?所以我抓住教學時機,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圍繞這個論題各抒己見。學生説出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方法就是創造訓練的一個過程。接着通過討論,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辦法之後,“船長強逼兒子跳水”這一辦法才顯出其現實的可行性,這是思維的集中,即符合思維,由此進一步理解船長的果敢精神。這時,再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在孩子千鈞一髮之際,其他人束手無策,船長卻這樣沉着,能及時想出“跳水”的辦法來?這樣的分析綜合,使學生的認識深化了一步,思維得到了發展,使他們初步意識到船長身上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