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7W 次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我個人非常喜歡《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軟弱而膽小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他自認為無法穿越的狹窄拐點,是父親的智慧,引領他堅強而勇敢地順利拐彎,從此他的性格,步入豁然開朗的廣闊——這個叫莫頓·亨特的八歲小男孩,一直體弱有病,所以媽媽一直暗示他不要冒險,有一天他在小夥伴們的激將下,爬上了一座通向懸崖的巖石架,他趴在高高的石架上認為自己“絕對沒法爬下去”,堅信自己“會滑倒摔死”,就在黑暗的絕望裏,父親用平靜的語氣指導他“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感謝教材的編寫者,充滿智慧的,把這篇文章放在初中第一冊的第一課,我想其初衷,就是為了讓剛剛步入成長階段的孩子們,學習怎樣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化解人生中的.困難,走向生命的開朗與開闊。感謝課文中的“父親”,他以一個父親的智慧,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財富——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讓自己膽怯的兒子,從此勇敢。其實我們也不必譴責課文中的母親——她從母愛的本意與本能出發,一再告誡孩子“不要冒險”,雖然她的告誡對孩子充滿了消極性的無良暗示,但天下又有哪一個母親,不是小心翼翼的呵護孩子,生怕本來就多病的孩子再有閃失呢?因為喜歡,所以教課文的時候,就格外上心了些。也生髮出了課堂生成中的亮點與暗點。

亮點一:引導孩子朗讀第11段——“嗨,慢着,”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我”的語言?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語氣來讀?結果,孩子讀的非常的精彩。他們用顫音,來表達出主人公內心的恐懼。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真正用朗讀,來揣摩人物的心理。

亮點二:引導孩子朗讀第16段“父親”剛剛出場時的一段話:“下來吧,孩子,”他帶着安慰的口氣説,“晚飯做好了。”父親的口氣,是低沉的,還是響亮的?是着急的還是緩慢的?為什麼?學生回答——都不是。父親的語氣,應該是平靜的。特別是“晚飯做好了”這一句看似與孩子眼下困難無關的話,更彰顯出父親其實是想用平靜的語氣,來平靜孩子恐懼的心理。就在這樣的朗讀中,學生們逐步感受到了對父親的崇拜和熱愛。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我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愛自己的父親。惟有如此,父親的偉岸,才能夠助推他們少年曆程中的成長。

最得意的,是亮點三——我在第18段,靈機一動拋出了一個問題——“父親有足夠寬闊的肩膀,他完全可以讓處於危險中的孩子跳到自己的懷裏,自己用雙臂接住兒子,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讓孩子自己一步一步的艱難爬下來呢?”

但是暗點,也在此時產生——有的學生回答説“父親不能讓孩子跳下來”,理由是“太高了,20多米”。這個時候,我糊塗地用了“假設離地面並不高,那麼父親為什麼不接住孩子”,太牽強了。其實,應該接着引導——真的是20多米嗎?這樣,可以領着學生細讀課文第8段,讓學生在爭議中弄明白課文的內容——“我”只是停留在“離崖頂還有三分之二路的狹小巖石架”上。可惜,我當時不夠機智,沒有以這個步驟來提升學生“細讀課文”“讀細課文”的意識——課文中的“我”到底離地面幾米並不重要,但是培養學生具有“深讀課文”的意識,卻是我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