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5篇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2W 次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5篇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同伴的動作做出相應的鏡面動作。

2、感受與同伴相互模仿的樂趣。

活動反思

【活動重點】

“照鏡人”根據“鏡子”模仿的姿勢作出反饋。

【活動難點】

迅速的模仿照鏡人得的動作。

活動準備

幼兒有過照鏡子的感性經驗。

活動過程教師請幼兒猜謎語: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只要對着它,喜怒全知道。

一、照照鏡子。

——聽音樂《小鳥飛》進場。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在鏡子面前翩翩起舞。(班級幼兒分成女孩組和男孩組。)——幼兒自由對這鏡子做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觀察並説説鏡子裏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對着鏡子做早操,請其他幼兒觀察鏡子裏的動作和這名幼兒做的動作有什麼不一樣的?提醒幼兒想想早上做操時,老師與幼兒的動作是否一致?(若幼兒無法察覺“鏡面示範”,教師與一名幼兒面對面做操,請其餘幼兒觀察,引導幼兒發現“鏡面示範”是“相反的”。)

二、遊戲:我是你的鏡子。(仍然分為男孩組和女孩組進行遊戲。)

——師:今天老師想照鏡子,有哪個小朋友願意當老師的小鏡子呀?(請幼兒面對教師模仿動作,其他幼兒看並評價。)

——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一人做照鏡子,擺出一個姿勢,另一個人做鏡子,邊説“看我學得像不像”邊迅速模仿“照鏡人”的動作,擺出相應的鏡面動作。“照鏡人”根據“鏡子”模仿的姿勢做出反饋:“像,像,像,你真棒!”。

——幼兒兩人交換角色,反覆進行遊戲。師鼓勵幼兒擺出與他人不一樣的動作,讓同伴模仿。

——組織幼兒互相觀看同伴是怎樣結伴遊戲的,做了些什麼動作。“鏡子”模仿的像不像。

——幼兒交換夥伴進行遊戲,鼓勵“照鏡子人”做出更多的動作。請幼兒評出最像的“鏡子”。

【活動延伸】

分別請幼兒在前面做鏡面示範領操。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2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兩人近距離互相拋接球的方法。

2.能集中注意力,觀察球的飛行方向接球,提高接球能力。

3.愉快地參加活動,體驗合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球人手1個,球筐8個。

2.小豬胸飾人手1個。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幼兒佩戴胸飾扮小豬,教師扮豬媽媽:小豬們,每人拿一個球跟媽媽一起來做操吧!

2.教師放音樂,幼兒持球聽音樂做“豬小弟運動操”(教師自編)。結合操節動作進行拋接球、滾球、拍球等活動。

3.幼兒自由玩球,教師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玩球。

二、遊戲“你拋我接”。

1.教師:我剛才發現有兩個小朋友探索出了新玩法,請他們表演給大家看。

2.請兩名幼兒示範互相拋接球。

3.教師:他們的手是怎麼拿球的?在拋接球時,怎樣拋接才能使球不掉地?

4.教師邊示範講解動作要領:五指分開,雙手持球,拋向對方(接住球)。

5.幼兒自由結伴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6.圓圈拋接球:幼兒站成一個大圓,教師站在圓圈中間,邊喊幼兒的姓名邊向他拋球,被喊到的幼兒接住球,迅速站到中間喊另外一名幼兒的姓名並向他拋球,然後回原位,第二名幼兒接住球后再循環遊戲,依次傳球。

三、遊戲“豬小弟運西瓜”。

1.向幼兒介紹遊戲玩法和 規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隊。聽信號、每隊排頭從球筐裏取出一個球,轉身拋給第二個幼兒,依次拋到最後的幼兒,該幼兒接球並將球放到排尾的球筐裏。最快將“西瓜”運完的 隊伍為優勝。若球沒接住,則必須重新拋接,再向後傳。

2.幼兒遊戲2~3次。

四、結束遊戲。

1.幼兒進行放鬆整理。

2.師幼共同收拾器材,回活動室。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大拇指和小手指蘸黃顏料印出小鴨子的外形特徵,培養幼兒對手指印畫的興趣。

2、幼兒用紅、黑、藍三色棉籤各畫出小鴨子的嘴、脖子、眼睛及河面的波紋。

3、培養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準備:

紅、黑、藍三種顏料、棉籤、調色盤等

 教學過程:

1、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大拇指和小手指),我們一起來唱首《大拇指和小手指》的歌好嗎?

“大拇指哥哥和小手指妹妹一對好朋友,今天,他們要一起做遊戲,小朋友想不想看他們做遊戲?

2、示範講解手指印畫小鴨子的方法,知道印畫的順序及方法。

①大拇指哥哥穿着黃顏色的衣服先出來了,(用大拇指蘸黃顏料在紙上印出鴨子的身體)你們看,大拇指哥哥一個一個分開站好了。

②小手指妹妹穿上黃衣服也出來了,有的站在哥哥的前面,有的站在哥哥的後面,有的站在哥哥的上面,有的站在哥哥的下面。(用小手指蘸黃顏料在鴨子的身體上下左右各印畫鴨子的頭)她們呀,和大拇指哥哥肩並肩手拉手地唱起了歌。(用棉籤蘸紅顏料把鴨子的身體和頭相連接)

③小手指妹妹可漂亮了,她頭上戴着一隻美麗的紅蝴蝶,她唱歌唱得更起勁了。(用棉籤蘸紅顏料畫上小鴨的嘴)

④他們“呷呷呷”的歌唱得非常好,老師要獎給他們一粒小黑豆,大拇指哥哥説自己比小手指妹妹大,小黑豆給她吧,小手指妹妹謝謝大拇指哥哥把小豆給她。

3、欣賞範例。

小朋友看看,現在變成了什麼呀?用小手指印出小鴨子的哪裏?小鴨子喜歡在哪裏玩呀?(用棉籤蘸上藍顏料在空白處塗畫上河面的波紋)

4、佈置幼兒作畫任務,指出有關注意事項,進行個別指導。

5、評價作品,老師以鴨媽媽的口吻表揚畫得多,動態不一的作品。

鴨媽媽來了,她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把她的孩子畫得最可愛、最快樂。

小朋友,小鴨子玩累了,要休息了,請你們把我的鴨寶寶送回家好嗎?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4

活動目標

1.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萌發參與種樹活動的慾望

2.掌握雙腳兩側行進跳的基本動作。

活動準備

1.幼兒瞭解樹的成長過程及樹與人類、動物的關係,有了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幼兒已有種樹經驗。

2.沙盤若干放在重點;小鼠模型與鏟子為幼兒人數的一半,每人一個飲料瓶(水壺),放在起點。

3.情景圖片一張:天空一片烏雲,一顆光禿禿的大樹,有隻哭叫着的小鳥在樹上的上方盤旋,邊飛邊説:“我沒有家了,我沒有家了。”

4.圖文並茂的“愛護樹木,嚴禁砍伐樹木”標語牌一塊。

5.佈置有小路、山洞、小橋、樹林的情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談話引入

1.結合情景圖片提出問題:你們看到了什麼? 小鳥為什麼哭了為什麼只有一棵大樹,為什麼它沒有樹葉?

2.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以“種樹”的口吻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教師以“與小鳥交朋友,學做模仿操”的口吻,引導幼兒伴隨輕音樂做伸展、彎腰、飛行、跳躍等準備活動。

二、提出任務,學習動作

1.提出種樹任務。

(1)引導幼兒觀察場地,發現地上小路彎曲的特徵。

(2)指導幼兒自主探索通過小路的方法。

(3)鼓勵幼兒同伴分享交流通過小路的經驗。

2.示範雙腳兩側行進跳的基本動作。

(1)教師引導語:“彎曲的小路不好走,,雙腳兩側行進跳可以很快通過。大家看一看老師是怎樣做的。”

(2)教師師範講解動作要領:雙腳併攏站立、屈膝,身體稍稍向前傾,從小路的一側向前跳向另一側,注意要輕輕跳起、輕輕落下。

3.幼兒練習,教師指導。

(1)幼兒自由練習,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小路的兩側行進跳。

(2)分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輕輕落地。

三、組織種樹,體驗樂趣。

1.遊戲玩法:用雙腳兩側行進跳的本領跳過小路,走過小橋,鑽過山洞,再種樹。

2.幼兒遊戲,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觀察本組的工具材料:小樹、鏟子,商量如何分工將材料帶往種樹地點。

(2)進行種樹遊戲。

第一次遊戲:引導幼兒帶着小樹、鏟子安全地用雙腳行進跳的動作前往樹林,指導幼兒合作進行挖坑、埋樹、填土,種完樹後原路返回。

第二次遊戲:引導幼兒帶上飲料瓶,再次用雙腳兩側行進跳到達終點,給小樹澆水。

四、情感交流,活動結束

1.教師以問題“怎樣保護這些樹不被破壞呢?”啟發幼兒討論、交流保護樹木的辦法,激發幼兒愛護森林的情感。

2.教師出示“愛護樹木,嚴禁亂砍樹木”的標語牌,與幼兒一同立於幼兒園樹木周圍,結束活動。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5

設計背景

幼兒對左右認識模糊,我想通過本次活動,以輕鬆的遊戲,將抽象的左右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習區分左右,發現並理解以自我為中心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的差別。

活動目標

1。幼兒能以自己為中心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並能以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

2能正確使用方位詞左和右。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和區分左右的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方位詞左和右。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健康歌》,《找朋友》,小星星貼片,椅子,動物圖片,小房子。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律動:隨音樂《健康歌》做動作,讓幼兒體會左右。

基本環節:

1。認識自身的左右。

(1),教師指導幼兒把小星星貼在畫畫拿畫筆的那隻手上,然後請幼兒把這隻手舉起來,告訴幼兒舉起的手是右手,另一隻手是左手。

想一想,我們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的左手在做什麼?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

(2),遊戲:聽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用右手摸右耳,右眼,右腿;用左手摸左腳。左腿左肩,用右手拍左肩左腿,用左手拍右肩右腿。

2。區別左邊和右邊

做音樂遊戲換座位兒,請幼兒感知自己右手一邊是右邊,左手一邊是左邊。

(1)。音樂開始,邊聽音樂邊在椅子周圍自由做動作説兒歌:小朋友聽仔細,音樂停下來找椅子。音樂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小椅子旁坐好。

(2)。請幼兒説一説:我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3)。遊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房子)。

按指令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熊貓家在最左邊,小雞家在最右邊,小兔家在熊貓家的右邊,小狗家在小雞家的左邊。

3,幼兒感知對面的左右方向相反。

音樂遊戲<<找朋友>>

音樂開始,幼兒邊做遊戲邊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提問;小朋友都用右手握手,你們都發現了什麼?右手方向都一樣了嗎?幼兒感知其特點,發現方向正好相反。

小結;我們是面對面的站着,因為方向相對,所以舉起的右手剛好相反。

4。理解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教師把小狗。小貓。小兔小鴨子等圖片擺成一排,請幼兒説出小狗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

結束環節;幼兒隨音樂健康歌做動作,結束本課。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區擺放小動物,讓幼兒説出小動物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按指令擺放小動物。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6

活動目的:1、激發幼兒參與制作元宵活動的興趣,體驗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2、指導幼兒學習用團、捏、滾等技能製作元宵。

3、引導幼兒瞭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活動準備:

1、橡皮泥。

2、教師、幼兒提前收集關於元宵節民間習俗的資料。

3、音樂《喜洋洋》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以喜洋洋音樂為背景音樂)。

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對,今天是元宵節,你們高興嗎?為了慶祝元宵節,我們一起來表演一個節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來歷。

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老師知道你們不僅節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節在什麼時候?(正月十五)

2、元宵節人們有什麼習俗?(吃元宵、掛燈籠等)

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講述:元宵的來歷。

三、説説元宵。

1、小朋友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禮物,(教師展示幾種元宵)問:這是什麼?你知道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嗎?(糯米粉、各種餡等)元宵這麼漂亮,你想不想也來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誰知道元宵分幾部分?元宵是什麼形狀的?我們怎樣把元宵做成圓的呢?(把它捏圓了、用滾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後放在手裏團)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現在就開始做元宵。

四、製作元宵。

1、小朋友們,我們這裏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進自己面前的小盤子裏。呆會兒看誰做得多。

2、幼兒開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放背景音樂喜洋洋)

五、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做完了,我們看看誰做的又快又好。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快樂恰恰恰“時間。請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師統計好個數,給小朋友盛元宵。(老師動員做的多的小朋友讓給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吃元宵。

剛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現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八、教師總結

今天,小朋友們在一起渡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我們不但知道了元宵節吃元宵,還知道了怎樣去做元宵。

齊楚燕趙皆降服(打《史記》一句)--四國順之

口道恆河沙復沙(打《史記》一句)--不可勝數

故(打《史記》一句)--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堅持到底(打《史記》一句)--雖死不易

死而輕於鴻毛(打《史記》一句)--故無貴無賤

好讀書(打《論語》一句)--學而不厭

尖(打《論語》一句)--小大由之

莫中美人計(打《論語》一句)--戒之在色

退席(打《論語》一句)--不在其位

門外漢(打《論語》一句)--未入於室也

為儲户保密(打《四書》一句)--慎言其餘

洪湖歌聲融暮色(打《滕王閣序》一句)--竄梁鴻於海曲

迴歸洛陽(打《前出師表》一句)--還於舊都

科舉制度(打《前出師表》一句)--試用於昔日

人家在何處(打《前出師表》一句)--以諮諏zōu善道

子游(打《聊齋志異》一篇名)--鼠戲

使女擇焉(打《孟子》一句)--決汝漢

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選賓為主

測鼠(打一詞牌名)--卜算子

休得多言(打一文學名詞)--歇後語

何謂狀元(打一文學名詞)--第一人稱

平等待客(打一文學名詞)--主人公

天女散花(打一新興詞語)--高消費

無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詞)--感謝

你知道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嗎?不知道不要緊,下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説元宵象徵閤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萬事如意。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説法不一。一説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説法,元宵原來叫湯元,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元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説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鈎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説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説“元宵”,而只能説“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的製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南方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兒捏成均勻的球,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籮筐裏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沾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7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衞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為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為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為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裏。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為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8

目標:

本主題以慶祝新年為中心,讓幼兒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瞭解冬天的主要特徵,

知道大人在冬天裏仍然堅持工作,學習他們的勇敢精神,自己也不怕冷,積極參加户

外體育鍛煉,能用語言講述自己在冬天的活動,學習複述故事。

品德:

不怕寒冷,堅持上幼兒園。

習慣:

出門穿大衣,戴帽子,手套,懂得保暖。

勞動:

學習摺疊大衣,並放在指定位置。

家長工作:

入園途中引導幼兒觀察冬天人們的勞動,提醒幼兒早睡早起,按時入園。

活動內容:

活動一: 蘿蔔回來了 (重點領域語言,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二: 月亮 (重點領域語言,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三: 新年 (重點領域語言,涉及領域社會)大全

活動四: 雪花和雨滴 (重點領域藝術,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五: 辦家家(2) (重點領域藝術,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六: 一年四季我知道 (重點領域體育,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七: 狼捉小兔 (重點領域體育,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八: 相同的放在一起 (重點領域數學,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九: 舉卡片 (重點領域數學,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十: 冬娃娃 (重點領域藝術,涉及領域健康)(繪畫170)

活動十一:企鵝 (重點領域藝術,涉及領域科學)繪畫168

活動十二:天氣冷了怎麼辦 (重點領域健康,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十三:冬天的取暖用具 (重點領域科學,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十四:誇誇班上的好孩子(重點領域社會,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十五:我長大了 (重點領域社會,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十六:新年慶祝活動

結構區:高樓大廈 美工區:節日裝飾、賀卡、窗花(紙的藝術)

語言區:科學認讀 科學區:(謎語)雪

娛樂區:層層疊 音樂區:排練節目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打擊樂器演奏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之一。打擊樂器演奏教學不僅能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又能發展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多聲部組體表現力的敏感性,培養幼兒基本的合作意識能力,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

打擊樂器演奏是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活動。由於幼兒好奇心強,自制力差,拿起樂器就喜歡敲敲搖搖,因此打擊樂器演奏活動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學活動更難組織。傳統的打擊樂教學活動是從教學目的出發,學會一定數量的打擊樂作品,教學方法的單純的使用示範教學,只注重幼兒機械的模仿動作,而忽視教學過程,忽視幼兒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在打擊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情感、合作、創新能力呢本學期進行打擊樂器演奏活動嘗試。

二、班況分析

在平時,孩子們很喜歡聽着老師鈴鼓用手拍出不同的節奏。對於樂器充滿了好奇、興趣,在上學期幾次打擊樂活動中,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非常積極、投入,對於一些節奏型也能較好掌握。但是由於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幼兒只是對此項活動很感興趣、能夠認識及使用樂器,但沒有形成較好常規習慣,樂器使用不夠準確。

三、具體措施

1、在和諧的氣氛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個人只有在和諧的氣氛中生活,身心才能得到全面發展,感情才能得到滿足,有話才能敢説,願意説,才能大膽的表現自己。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我要求自己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合作者,同時也是一位聽眾和觀眾,如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一起唱歌跳舞,細心觀察他們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覺等。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是開發幼兒創新、創造能力的基礎,幼兒在和諧的.氣氛中,各種機能均能得到發展。

2、 在樂器演奏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達出來的行為及心理,合作能力的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的反映,21世紀需要複合型的人才,一個人不但擁有知識,而且要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合作精神,社會交往的能力。作為幼教工作者首先是自己思想要開放,敢於改革,敢於創新。才能培養出幼兒的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合作精神,使其成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3、新增音樂角將平時圖譜粘貼牆上,提供相應的樂器進行個別幼兒指導。

四、具體安排

三月份:

常規要求:

1、樂器拿起後或打擊樂停下時放於腿上,不發出聲響、影響集體。

2、樂曲開始前,拿起樂器指揮信號。

技能:

1、學習看圖譜,用手拍出相應節奏。

2、認識幾種常見樂器及使用方法。

《一隻鳥仔》

四月份

常規要求:徒手模仿各種樂器演奏

技能:嘗試看圖譜、創編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相應節奏。

《加油幹》、《虹彩妹妹》

五月份

常規要求:

1、演奏各種樂器常規

2、指揮和被指揮相互注視的常規

技能:

1、嘗試看圖譜根據節奏型,設計出配樂方案。

2、進一步嘗試分組進行看指揮演奏。

《北京的金山上》

六月份

常規要求:演奏時相互傾聽習慣

技能:幼兒嘗試做指揮進行演奏。

《進行曲》、《爵士進行曲》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0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活動內容要來自孩子們的生活,要是孩子們所熟悉的,要將學習內容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在生活中得到發展。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我設計了“我是小木匠”系列活動,從孩子們感興趣的生活中的“小工具”入手,鼓勵他們積極動手動腦做自己能做的事,發現並探索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自己用雙面膠粘好自己的作品並用訂書機裝訂等。這樣既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讓孩子們獲得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經驗,如用釘子、螺絲固定桌椅的方法等,讓他們在其中充分體驗分工合作遊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懂得如何安全使用工具。

2.知道有些損壞的東西可以經過維修再次使用,培養動手能力和環保意識。

3.學習分工合作,體驗與他人商量協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已有一定的使用小工具的經驗。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小於具若干,包括剪刀、小錘子、鉗子、尺子、螺絲刀、小鐵釘、訂書機等。

(2)損壞的桌椅或小木板若干(各種形狀)、透明膠、雙面膠、鐵絲、鉛筆、各種紙類、塑料、碎布、繩子、鐵盒等。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引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教師講故事引題:小明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但有一個壞毛病,就是不愛護東西,東西損壞後也不管。有一次,小明過生日,好朋友們帶着禮物前來祝賀。當大夥兒正開心地準備切生日蛋糕時,突然“哎呀”一聲,小軍尖叫起來,原來小軍被椅子上的釘子扎到了。當小明給小軍換了一張椅子準備繼續切蛋糕時,突然又聽見“嘩啦——砰”的一聲,小清和小童摔倒在地上,原來是小清和小童坐的椅子的腿突然斷了,桌上的蛋糕也差點掉到地上……好朋友們非常不開心,紛紛責怪小明把破爛的椅子拿給大家坐。小明感到很不好意思,連忙向大家道歉。在好朋友們的幫助下,大家一起修理好椅子,並重新開始了生日會……

教師:小明的生日會上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周圍有沒有這樣的椅子?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損壞的東西?現在我們把它們找出來。

2. 啟發幼兒思考,討論修理方法

教師: “這麼多損壞的東西,我們來看看:椅子上的釘子露出來了,怎麼辦?椅子的腿掉了,該怎樣去修理呢?”

睿睿: “用釘子釘好它。”

軒軒: “用透明膠粘好它。”

然然: “不行,這樣粘不穩,不能坐。”

婕婕: “要用釘子和錘子才行,我爸爸就是這樣修的。”

教師小結。

3.幫助幼兒認識工具,並使他們建構起對“工具”的新經驗

(1)認識工具。

教師: “你們剛才説的物品是這些嗎?它們叫什麼名字?是怎樣使用的?”

教師出示一枚釘子。奕奕説:“這是釘子,是用來釘木頭的。”

教師出示一把錘子。偉偉説:“這是錘子,可以敲釘子。”

教師出示一把鉗子。捷捷説::“這是鉗子,可以拔釘子,還可以鉗斷鐵絲。”

(2)介紹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教師:“你們剛才説的所有這些東西叫‘工具’,這些工具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是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包括:使用工具時都要輕拿輕放;使用錘子的時候,錘子不要拿得太高,注意旁邊有沒有人,還要注意不要敲到自己的手;使用鉗子的時候,注意鉗子的口,不要傷到手;使用扳手的時候,注意輕拿輕放,可以根據你的需要來調節大小;使用切割機的時候,注意手要遠離;使用扶釘器的時候,要把使用的釘子放在扶釘器的中間固定好,拿穩把手,要與釘子保持一段的距離,這樣就不用擔心敲到手了。”

(3)老師舉例,操作示範,説明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4.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操作,鞏固對於具安全使用方法的認識,師巡迴指導

教師:“這些小於具有這麼大的用途,你們想試試嗎?”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並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

(1)引導幼兒要輪流使用有限的工具並學會等待。

實錄一:臨臨與帆帆因同時選擇相同的工具而發生了爭吵,原來兩人都需要用到錘子,而錘子只剩一把,於是爭執不下。教師及時介入,提出輪流使用的建議。

(2)鼓勵幼兒敢於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

實錄二:軒軒在使用錘子的時候,始終不敢用力去敲。經過老師的指導、示範、幫助後,軒軒終於大膽地把釘子釘了進去。他高興地説: “釘子進去了。”

分析:教師在觀察與指導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應根據幼兒能力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指導策略:對於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用肯定的語氣説: “你一定能行!”對於能力一般的幼兒,要給予鼓勵——可以輕輕地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悄悄地説: “彆着急,想一想,你會做的。”對於能力差的幼兒,師可以與他協商: “我想和你一起做,行嗎?”

(3)指導幼兒正確安全地使用工具。

實錄三:睿睿在釘釘子時,覺得扶釘器太長,便放棄了對扶釘器的使用。只見他左手扶住釘子,右手拿着錘子敲。但當錘子準備落下的一瞬間,他便趕緊將扶着釘子的手移開,顯然怕錘子錘到自己的手,但這樣卻無法將釘子釘進去。教師介入:“你能注意不錘到自己的手,很好,但也不用緊張。你只要扶着釘子,先用錘子輕輕將釘子固定在木板上,然後鬆開手,再用力敲打,就可以把釘子釘進去。”經過教師的指導與鼓勵,睿睿終於能正確地使用錘子完成操作了。

分析:讓幼兒瞭解各種工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知道工具操作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時,要關注幼兒是否會正確安全地使用工具。

(4)注意與幼兒之間的積極互動。

實錄四:鴻鴻小朋友一個人在那兒認真地修補小凳子。她一手扶着凳子,一手拿着錘子努力地想保持平衡,可就是做不到。這時老師走過去問:“需要我幫忙嗎?”她看了一眼,點了點頭。老師説: “你想讓我怎樣幫你?”她説:“你幫我扶着吧,這個小凳子的腿修好就可以坐了,但是凳子的4條腿不一樣長……”

分析: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用禮貌、傾聽等方法拉近自己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努力成為幼兒的朋友,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各種活動。

5.針對幼兒維修和使用工具的情況進行討論,交流經驗

教師:“能説説你們剛才都做了哪些維修嗎?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幼兒: “我在修小椅子的腿,我用了錘子、釘子、扶釘,是用錘子把釘子打進去的。” “我在修小凳子,用了鉗子,把釘歪的釘子拔掉。” “我在修小木桌,用了扳手,把螺絲釘擰下來。”

教師: “你們還知道哪些工具?”

幼兒: “我見過我爸爸用過鉗子。鉗子可以拔掉釘子,還可以鉗斷鐵絲。” “我見過鋸木頭的鋸子,還是電動的。” “老師用來割紙的刀。” “我會用剪刀,剪刀可以剪紙,還能剪頭髮。”

分析:適當的討論可以激發幼兒積極探索、主動操作的興趣,同時可以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6.幼兒再次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嘗試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7.給維修工作結束的幼兒發小禮物,以資鼓勵,並讓幼兒將維修好的東西歸位

教師: “這是你修好的嗎?真能幹,謝謝你!”(遞上小禮物)

活動延伸

與幼兒討論:怎樣幫助其他班進行維修?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主旨是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科學,通過提供幼兒平時感興趣卻很少有機會接觸的各種工具,讓孩子們釘一釘、敲一敲,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自主性,讓其體驗勞動生活中的快樂,瞭解其中藴涵的科學知識。

活動中,幼兒充分調動了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觀察被損壞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然後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在獨立探索中學會了解決問題。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對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物品的維修,認識到物品的使用價值,並且知道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可以重複使用。他們基本上能完成任務。

活動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新奇、生動、寬鬆的探索環境,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主動投入活動,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進行操作。幼兒在使用於具與材料的同時,不僅學到了許多生活知識,鞏固了學習所得,同時也體驗了成功,發展了創造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1

【活動準備】實驗用品:生熟雞蛋每人一枚,盤子若干,水。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不小心把一個生雞蛋和一個熟雞蛋混在了一起,你們能不能給老師想一個辦法,把熟雞蛋和生雞蛋找出來呢?

2、請幼兒討論怎樣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

3、請幼兒嘗試怎樣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並請幼兒講一講,是怎樣區分出來的生雞蛋和熟雞蛋。

4、共同探索區分生、熟雞蛋的不同方法,並記錄。

剛才有的小朋友成功的區分出了生雞蛋和熟雞蛋,那現在咱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記得在實驗的過程中作好記錄。

(1)搖一搖,仔細感覺兩個蛋寶寶有什麼不同。説一説你們感覺到了什麼?驗證幼兒發現:晃動的是生雞蛋、不晃動的是熟雞蛋。咱們給熟雞蛋貼一個小標記,貼一個藍色的小方形。

(2)轉一轉,兩個蛋寶寶要進行轉圈比賽,看一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猜猜轉得快的是生蛋還是熟蛋,從而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驗證幼兒的發現:轉得慢的是生雞蛋、轉得快的是熟雞蛋。

5、教師小結,再次嘗試。

剛才咱們成功的區分出了生雞蛋和熟雞蛋,老師這裏也有一個辦法,咱們一起來試試,放在水裏,這兩個雞蛋會有什麼不同?熟雞蛋會飄起來,生雞蛋會沉下去。

6、説一説:通過剛才的實驗咱們找出了生雞蛋和熟雞蛋,並在熟雞蛋上做了標記,貼上了藍色的小圓形,那麼,咱們找的對不對呢?一起來驗證一下。請小朋友敲一下帶藍色標記的雞蛋,試試自己找的對不對。

7、活動結束,一起來分享熟雞蛋。

 【教學反思】

1、精心的準備。在上課之前,精心的備課,把孩子有可能提到的問題或者自己想到得問題,上網搜索精確的解答。

2、充分做好了課前的準備工作。

(1)為每位幼兒都準備了生雞蛋和熟雞蛋,考慮到幼兒會發生多種狀況的,並多準備了些雞蛋。

(2)孩子做實驗用的其他材料:小碗、透明塑料桶。

3、授課過程

(1)請幼兒嘗試怎樣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有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雞蛋,於是,我有點着急,其實,孩子的年齡這麼小,這是隨時都會發生的正常事情。

(2)共同探索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在探索之前講了規則意識,鼓勵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比較生蛋和熟蛋的異同點。雖然表揚了善於發現的幼兒,但孩子探索發現的積極性不是想象的那麼高,而沒有更好的更深入的探索發現。

(3)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4)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因此,幼兒科學教育應該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隨機生成。要敏鋭地覺察到幼兒隨時出現的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生成系列的不斷深入的探究活動或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隨機教育活動。

 【設計意圖】

1、幼兒在生活中中經常接觸熟雞蛋,可是他們卻很少接觸生雞蛋,他們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親自敲開生雞蛋來看看,體驗一下敲生雞蛋的感覺,(我家孩子每次只要在我做飯時用到雞蛋,都會搶着幫我敲雞蛋)藉此機會,可以讓孩子們看看生雞蛋和熟雞蛋有什麼不一樣。

2、在沒看到這節課之前,我真的不知道生雞蛋和熟雞蛋是怎樣區分的,確切地説不知道有這麼多方法來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

【活動目標】

1、學會積累、記錄等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2、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 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2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整理教師活動,體驗與大家一起勞動的快樂。

2.能幫助家人、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模仿並學習哥哥姐姐整理教師。

活動準備:

事先與大班的教師取得聯繫,做好本次活動的準備。

活動過程:

1.和幼兒一起商議活動內容。

--提問:我們準備到大班去,和哥哥姐姐一起整理教師,你們想要了解哪些事請?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瞭解幼兒的想法並簡單記錄。

--教師歸納幼兒想法。如看看哥哥姐姐怎麼做、模仿他們、請他們教我們等。

2.組織幼兒到大班去勞動,鼓勵幼兒大方地向哥哥姐姐介紹自己,表達自己願意一起勞動的想法,和哥哥姐姐一起勞動。

3.展開勞動後的談話。

--提問:今天你和大班哥哥姐姐在一起幹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最高興的是什麼?

--幼兒結伴交流,教師巡迴傾聽。

--請部分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4.請幼兒試着整理本班教室。

活動建議:

1.活動後,鼓勵幼兒回家幫媽媽整理房間,做力所能及的事。

2.本活動不要拘泥於時間的限制。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3

活動目標:

1.通過表演、實踐故事,引導幼兒懂得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情。

2.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五兄弟指偶,笤帚一把

活動過程:

1.教師利用指偶給幼兒邊演示邊講故事。

2.討論:⑴五個手指兄弟單獨掃地為什麼辦不到?⑵五兄弟同時進行為什麼就很快完成了?

3.遊戲:幼兒五個手指分別戴上五兄弟的指偶,邊説兒歌,邊做手指遊戲。

活動建議:

請幼兒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團結協作掃掃我們的室內環境,活動形式可以把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負責做一件事情,如:擦桌子、掃地……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4

活動內容:

粉紅盒學具——培養判斷推理能力

學具類型:

粉紅盒

輔助材料:

1.兒歌《開火車》

2.相關課件

3.火車底卡、火車頭飾、粉色藍色紙張若干、

4.貼貼紙

一、目標設計

主要目標:

通過用學具塊按規律擺放的操作活動,讓全班90%以上的幼兒能在4分鐘能觀察出本教案一個掛圖學具塊顏色排列的規律,並將空白處用適當的學具塊補充完整,培養幼兒歸納推理的能力。

滲透目標:培養幼兒的自然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二、導入方法

教師情景引入,引導活動定向

指導語:“農民伯伯正在果園裏辛勤工作,汗水淋濕了他的衣服。我們可以幫農民伯伯做些什麼呢?不如我們一起來製作汗巾送給農民伯伯吧!”

分別出示掛圖1~3,讓幼兒為農民伯伯製作3中不同汗巾。

小結評價

三、展開方法

(一)給火車加車廂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活動定向

教師出示掛圖1,指導語:“果園裏的水果成熟了,農民伯伯打算用小火車來運水果,他一節車廂放一種水果,可是…還有兩種水果沒有車廂放,怎麼辦?有什麼好辦法嗎?”

幼兒討論後,教師繼續説:“對了,可以幫火車再添上兩節車廂。車廂的顏色有什麼特點呢?請你用前面兩行的學具塊,在桌面的底卡上擺出這列火車,並補上後面兩節車廂。”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動手操作,從學具盒中取出一粉紅底色一綠底色的兩個學具塊(只要底色正確就可以,畫面圖案沒有要求),排在自己拼擺的“火車”的後面。

教師巡迴指導,對個別幼兒進行啟發。

3.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幼兒自我檢查驗證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讓幼兒對照檢查。

4.討論總結操作方法,多角度積極評價

教師評價幼兒:“這列火車車廂顏色的排列規律是一節粉紅色,一節綠色,一節粉紅色,一節綠色,所以後面加上兩個車廂也一個是一個粉紅色一個綠色的。”

(二)給火車車廂填色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活動定向

教師出示掛圖2,指導語:“農民伯伯又開來一輛小火車,一節車廂放一箱蘋果,可是…其中有兩節車廂壞掉了。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並想一想,應該補上什麼顏色的車廂?請你用後面兩行學具塊,在桌面上擺出這列火車,並把車廂顏色補上。”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動手操作,在桌面上擺出底色規律為藍—藍—黃—黃—藍—藍—黃—黃的共8塊學具塊的火車。

3.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幼兒自我檢查驗證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讓幼兒對照檢查。

4.討論總結操作方法,多角度積極評價

教師對幼兒進行評價。指導語:“小朋友真聰明,火車擺得又快又好!”

教師小結,向幼兒分析掛圖2的學具塊顏色排列規律。

(三)給火車車廂填色,相同步驟操作

依據上述步驟和指導語,教師出示掛圖3,讓幼兒完成排列火車的操作。

四、結束方法

遊戲:設計彩色小火車

指導語:“聰明的小朋友,火車擺得又快又好!現在請小朋友們用白色和橘黃色兩種顏色,自己給農民伯伯設計一列火車,請你從學具盒拿出8塊學具塊來設計你的這輛火車,注意顏色排列要有規律!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擺出最漂亮的火車。”

幼兒用白底色和橘黃底色的學具塊在桌面上排出一列有顏色規律的“火車”。

教師讓幼兒將學具恢復為常規排列收拾好,並從椅子下拿出紙張。教師當火車頭,幼兒當車廂,讓幼兒開着有顏色規律的火車去參觀農民伯伯的果園。活動結束。

中班教學活動方案 1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做遊戲,讓幼兒初步瞭解樹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在講講做做的過程中,激發幼兒愛護環境的情緒,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佈置大森林的場景、各種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的頭飾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包括人類)。

2、動畫(樹真好)及相關設備、“大樹的本領”圖片;小鳥的家相關圖片;“森林被破壞的危害”動畫。

3、一幅光禿禿的森林圖(沒有樹葉的大樹)、自制小樹苗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蠟筆 、水彩筆。

4、《大樹媽媽》、《開火車》歌曲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①各種小動物乘上小火車,隨《開火車》音樂我們一起出發去“大樹媽媽”家慶祝生日。(進入“大森林”的場景中)

②用歌聲呼喚大樹媽媽(歌曲《大樹媽媽》)

隨音樂大樹媽媽上(扮演者),撫摸她心愛的寶貝們。(通過抱抱、親親、摸摸,傳達大樹對一切的關愛,體驗家的温暖。)(歌曲完,大家偎依在大樹媽媽身邊。)

2、講講大樹的本領

(1)觀看“樹真好”動畫

老師:孩子們,你們和大樹媽媽玩得開心嗎?(開心)你們愛大樹媽媽嗎?(愛)大樹媽媽也很愛我們,我們都是大樹媽媽的寶貝,我們離不開大樹媽媽,大樹是小猴、小兔、大象、小鳥等各種小動物、還有我們小朋友們的家。今天是大樹媽媽的生日,我們來為大樹媽媽獻上我們的祝福吧。在請小朋友送祝福之前,我想請小朋友先看幾幅動畫,再請你們來説説大樹媽媽的本領和你想對大樹媽媽説的話。

(2)幼兒結合原有經驗説出大樹媽媽的一項本領,為大樹媽媽獻上祝福。 大樹媽媽給送過祝福的小朋友 回贈小樹苗。

①大樹是一把大傘擋住炎熱的太陽,我們在大樹下乘涼。

②大樹為我們提供鮮美的食物,還可以造成各種工具、物品。

③大樹上的每一片樹葉都能吐出“氧氣泡泡”使空氣新鮮,使我們都能吸到氧氣。

(3)播放“大樹的本領 ”圖片,總結大樹媽媽的本領(從樹根到樹葉)

(4)慶祝生日:大家手舉小樹苗,圍着大樹媽媽唱生日歌。

3、救救大樹

①小鳥為什麼會失去美麗的家園?

——(播放“哭聲”)師:咦,小朋友們,你們聽、是誰在哭呀?(播放枯黃小樹葉圖片)噢,原來是從遠方飄來的枯黃小樹葉在哭泣,這是小鳥寄給大樹媽媽的信:

(邊播放相關圖片,邊講述)小鳥很傷心,小鳥沒有了自己的家,它的家原本温暖美麗,可它的家現在變成光禿禿的一片了,因為沒有了大樹的保護,小花、小草不再在這生長,各種小動物也都失去了自己的家園……

——説一説為什麼小鳥的家會變成光禿禿的一片?(人們的破壞,濫砍亂伐)

②沒有了大樹,森林被破壞,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危害?

——引導幼兒根據並結合大樹媽媽的作用,自由回答。

——觀看“森林被破壞帶來的危害”動畫,再總結回答。

(沙漠化、帶來乾旱:帶來沙塵暴,少了個防風固沙的屏障;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帶來泥石流等自然危害……)

③我們應該怎麼做幫助小鳥重建家園?

(保護樹木,不濫砍亂伐;不折樹枝,不摘樹葉;多種樹;節約用紙;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4、做片小樹葉

①出示那幅(沒有樹葉的大樹)光禿禿森林圖,大家想辦法救他:我願“做”一片小樹葉,陪伴在大樹身邊。

②幼兒分工合作給樹添上樹葉,並畫上樹的好朋友:小花、小草、各種小動物等,表達自己的心願,“説説”自己的心理話,貼到大樹媽媽身上救活她。

5、展示幼兒作品。

四、活動結束

師:“瞧!大森林又回來了,小鳥又有了美麗的新家,小鳥很開心。我們和小鳥一起帶着這片森林回教室,讓更多的小朋友參與到我們保護樹木的行動中來,學會愛護樹木,愛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師帶幼兒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五、活動延伸

在幼兒的《大森林》作品上印上小朋友手印,把作品貼在教室作為環境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