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8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1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漫漫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祖先留下的科學技術、文化瑰寶。當時,中國的許多技術都十分拔尖。但,如今的我們,卻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多年的戰爭。使我們的祖國飽受蹂躪,各方面都不比從前。雖然如今,我們的祖國已改變了許多,從以前的積貧積弱、飽受恥笑,到如今的富裕強盛,躋身世界前列,讓世界刮目相看。但是,我們仍然不可以鬆懈,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只要稍一鬆懈,就會被別的國家追上。作為中國新一代的少年,我們要好好學習,使國家富強起來。同時,我們也要大力弘揚中國傳統美德,使這一傳統在我們的手中傳承下去。這本《文明美德伴我成長》便起到這樣一個作用。它不僅使我們增長了智慧,豐富了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更鞭策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美德、有文化的人,為中華民族爭氣!

本書分為15課,每課都有不同的主題,都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有養成好習慣的,誠實守信的,勤儉節約的等等。但不管是哪一個主題,都告訴我們一個相同的道理:爭做有禮貌、有美德的好孩子,成為未來中國最優秀的主人。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該傳承偉大先輩創造的輝煌文化,學習古代中國優良的傳統美德。

首先要了解的,便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周總理曾説過:“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在古代,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地區,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如今,其它三大文明都斷裂了,只有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綿延至今。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更加努力地傳承中華文化。

中國不僅有悠久的傳統文化,還有優良的傳統美德。什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呢?它是指歷史流傳下來的,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後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古代曾子殺豬、一諾千金的故事縈繞耳畔,而今又有“誠信老爹”省吃儉用替子還債的故事,我們常常被這些感動着。“忠、孝、誠、信、禮、義、恥、廉”這八個字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濃縮精華,我們要弘揚中華美德,傳承民族文化。恪守這八個字,做一個有美德的少年。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炎黃子孫,應當弘揚中華美德,傳承民族文化,胸中懷着一顆真摯的愛國心。今天,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我們為創造中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的小故事都藴藏着深刻的含義。《范仲淹斷齏劃粥》的故事,卻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讓我知道了人要有恆心、有毅力。

這一篇小故事主要寫了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酷愛讀書,但因家境貧寒,上不起學,十歲時住進寺廟讀書。他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忘記吃飯,別人送來又覺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邊讀書一邊煮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才睡覺。第二天,米粥涼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劃開一個十字,分成四塊,早上吃兩塊,傍晚吃兩塊。在去山洞讀書時,採幾種野菜切成碎末並拌入鹽,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

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這樣有恆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鬧着對媽媽説養一盆花,媽媽對我説:“那你要自己給它澆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應了媽媽的話,媽媽也給我買了一盆小花。開始幾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給它澆水。過了幾天,我開始放棄了,只是偶爾澆一澆。後來,我完全不管它了。

漸漸地,小花收起了笑臉,慢慢地垂下頭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來,最終完全枯萎了。媽媽見狀,教訓了我一頓,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小寶,一件事只要你有恆心地做,一定是會成功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恆心。”

這一個小故事使我受益終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恆心、有毅力。我們應該要向范仲淹學習。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3

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在當代中國發揚光大。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説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垃圾,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 讓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4

在星期三的故事誦讀課上,我津津有味地讀着一篇《羲之墨池》。我非常佩服書法家王羲之,他每天都很早起牀,漱洗完畢就開始練字,一練就是好久,他不知寫壞了多少筆,洗筆的水像墨一樣黑。

我看完這篇故事以後,深感慚愧,我做事情就經常半途而廢。記得又一次,我看到電視裏的小朋友們在漂亮的舞台下跳着優美的舞蹈,羨慕極了,也讓媽給我提了一個舞蹈班,結果只學了一個學期,之後就覺得擺一字開太累了,就不想學了。

從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勤奮就不可能成功。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個水池,隔岸便是成功。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5

中華傳統美德具有悠久的歷史,愛國、明志、自強、誠信、改過、好學、敦親、務實等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每一個小學生都要學習。

從古至今,每個中國人都有愛國精神,岳飛精忠報國,主要講了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刻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體現了岳飛的愛國。我們不僅要愛國,更要明志,後漢書裏説的,有志者事竟成,石成金説:“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意思是:有志不在於年齡的高低,沒有志氣和志向的人,即使活到了一百歲,也等於白活了一百歲。所以,我們要求自己要有志氣和志向,這樣,長大了才能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20XX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5.12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這次7.5級大地震的災難中,體現出了中國人民團結自強、眾志成城和不怨天,不尤人的民族精神。

在《老子》第三十三章裏説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中華傳統美德里最重要的就是誠信,《論語—子路》中説過:“言必信,行必果”。我們做為一個小學生在和同學、朋友們交往的時候,自己説的每一句話都要一諾千金,不能不講誠信,要學習《論語》裏的學而第一説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中國為什麼有悠久五千年的歷史,是因為中國人在慢慢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中華傳統美德里還有厚仁、貴和、敦親、好學、勤儉、務實、修身,這些都是傳統美德的精華,我們現在還小,以後還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至乎沒而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