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大綱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3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1

在滿滿教學生涯的長河中,我曾彷徨過,猶豫過,迷茫過,但是我始終沒有放棄過努力,放棄過追求……當我讀到這句話時,不禁心中一顫。追求,一詞在我心裏打了一個重重的問號。我不禁自問,做一名教師,對我來説,是一個職業還是一份追求。在我還沒想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吳老師的這番話幫我找到了方向。“教師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經歷。我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收穫。我收穫了孩子們的那份真誠與渴望;收穫了老師們的那份熱情與期待;收穫了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同時我也在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獲取了自身成長過程中的成功和快樂,實現了個人生價值與教師職業生命價值的和諧統一。”作為一名教師,時刻銘記自己肩上教書育人的責任,時時處處用心去感受職業的幸福,就會把更多的熱忱投入的教育中。教育是長期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的態度,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這是什麼都無法替代的薰陶。

全書從“在探索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和學生一起走進教學樂園”、“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大家眼中的吳老師”四個方面介紹自己與數學和教師的情緣。深入淺出,卻給人很多思考的空間。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數學教育

全書自始至終,我都感覺到吳老師積極投身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實踐,處處以學生為中心。現在數學課程改革要求在豐富有趣的數學學習中,讓孩子主動地去觀察、實驗、操作、猜測、驗證和推理,從而發現規律獲取知識。相信智慧就在孩子們的手上。作為青年教師,更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鑽研教材方面。教活教材,更教活知識。《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還記錄了吳老師教育教學成長曆程和數學教學精彩例題集錦。讓我驚歎的是吳正憲的教學藝術,他在課堂上,不僅是用數學的真諦來撥亮孩子們的心靈,更是用自己的愛心真情來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來塑造孩子。40分鐘的數學課,像磁石把每一個孩子的心緊緊地吸在一起,把有限的課堂變為人人蔘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吳老師的成長曆程也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優秀教師,首先取決於他對教育事業、對所教學科的熱愛與付出。十幾萬字的心得體會和反思就是見證。

二、感受教師職業的幸福

其實,名師和所有教師一樣,都承擔着艱苦、繁重的工作任務,所不同的是他們能夠做到苦中有樂。他們真是“累,並快樂着”,體驗着一種神聖的幸福感。從心底欣賞學生、讚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然,作為教師還應該學會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幸福,用行動去詮釋自己的職業角色。

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感受着吳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魅力。學習她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並在教育中尋找教師的快樂。為更高的教學目標努力。最後以這樣幾句話與大家共勉: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2

“在漫漫教學生涯的長河中,我曾彷徨過,猶豫過,迷茫過,但我始終沒有放棄過努力,沒有放棄過追求,……,每日超負荷的工作,我不在乎;每天辛勤的付出,我心甘情願。……,教育科研理論的學習使我躍進了一個嶄新的教學層面,我拜師學習,苦練內功,注重積累……在孩子們的眼裏,我再也不是那個只管“傳道授業解惑”的“平面教師”,而是一個充滿情與愛,給予他們智慧和力量的“立體教師”,我感受着教師職業生命的價值和快樂”。——吳正憲

看完第一部分“在探索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感受教師職業生命的價值”,就被吳老師的執着深深感動了。

勤於筆耕,做教學有心人

吳老師16歲走上教師的三尺講台,滿懷激情地投入教育事業,她激動過也衝動過,彷徨過也迷茫過,但正是這樣的不知所措與彷徨,使吳老師的內心凝聚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促使吳老師開始探索一條新的教學之路。於是她踏上拜師學習、艱辛探索、苦練積累、潛心科研、逐創特色的漫漫長路,這需要長足的毅力,更需要心中對教育事業的那份熱忱與摯愛。

我對自己説,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就要敢於吃別人不願吃的苦頭,要樂於花別人不願意花的時間;要敢於下別人不願下的苦功。

隨着書頁一頁頁的翻去,我已隨同吳老師走進了書的第二部分———和學生一起走進數學樂園。我被吳老師對學生無私博大的愛和學生對吳老師崇敬欣賞的喜歡所深深吸引。

永葆童心,做孩子真誠的朋友

孩子是教學的主體和對象,我們的教學始終圍繞着孩子進行,所以,教師要用心去感悟孩子們的敏感一絲變化,用情去激勵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吳老師做到了,她不僅是用數學的真諦來撥亮孩子們的心靈,更是用她對孩子的愛心、真情來感染他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他們。吳老師對學生真誠、至深的愛護,令我感動。

我對自己説,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就要用真心去撫愛孩子,用智慧去啟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做一個充滿愛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師,試圖走進孩子的心靈,永葆那份童心,做孩子們真誠的朋友。

看到第三個部分“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內心已滿是敬佩與景仰。

教學藝術,讓數學課堂煥出生命活力

同樣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但吳老師的課卻能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快樂地學習,不用感覺數學的枯燥無味,並且能讓學生真正的學以致用,她用愛啟迪學生,撥動思維的琴絃;她用愛詮釋了“真實、有效、互動”的課堂魅力,她用愛將教育的境界無限擴大。

這不正是我們所有數學老師所追求的目標嗎?

我對自己説,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就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允許學生用不用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新出現的數學概念,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數學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用教學藝術,讓數學課堂煥出生命活力。

合上書本,我痴痴地想,我若是吳老師的學生,那才是一種享受……但這終究只能是痴想。我對自己説,做不了吳老師的學生,我就試着成為吳老師的影子,讓學生喜歡上我,更喜歡上我的.數學課,我願就這樣一路領着孩子們走着、説着、笑着、欣賞着、品味着,同時也不斷地思索着。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3

自從工作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大量的閲讀課外書籍,堅持不懈的進行日記寫作,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底藴和語文素養,那麼我們能用什麼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呢?我又要靠什麼方法和策略讓孩子們喜歡上我的數學課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我,直到前不久我閲讀了《吳正憲和小學數學》這本書,心中的疑問和謎團才得以化解和點撥。吳老師對數學教學全面深刻的認識、獨到精闢的理解等讓我茅塞頓開。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在書裏,吳老師給我們支了幾招。如:體驗數學挺有趣、發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聽懂了,才會喜歡、把數學變的容易些。吳老師還從很多方面為我們介紹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們進行嘗試和探索。

為此,我從書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以便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嘗試應用。

1、營造氣氛。

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明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氣氛裏,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課堂上,我們應該儘量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課堂上發表不同意見。即使學生説錯了,老師也應該加以肯定,激發學生的自信力。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出問題,對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發言,大家隨時可以發問。老師應該對提問的學生給與表揚鼓勵,這樣就形成了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課堂上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比如“最佳問題獎、最佳發言人”的評比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創設情境。

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常常把自己當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因此,教學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就會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比如上10的分與合,我給學生玩猜球的遊戲。每次摸出一部分,老師可以很準確地猜出裏面還有幾個球。每次問題的拋出,老師都對答如流,準確無誤。同學們都驚奇了,疑問由此產生,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發現規律。這樣為學生創設猜想的學習情境,把課本中現成的結論轉變成為學生探索的對象,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研究。

3、還主動權。

課堂上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學應用題時,通過讓學生讀題,讓學生自己説説知道了哪些信息,還能想到什麼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讓他們嘗試分組討論解決的方法,最後讓學生交流。這樣通過説題,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結構、解題思路理解得比較透徹。在教學計算題時,針對學生易出錯的問題,課堂上先讓學生自己動口説説自己錯題的原因,再和其他學生討論解決的方法,這樣減少了計算的失誤。

4、直觀教學。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課堂上多采用多媒體演示、版畫、教具、學具等進行直觀教學。在教學1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擺小棒,説算法。教學平面圖形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圖形的特徵,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自制學具,通過折、剪、拼等活動,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

5、課外拓展。

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製做數學手抄報。現在的學生很多見識廣,獲得知識的途徑多,新課內容一看就會,老調重彈的複習課不願意聽。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整理成手抄報,以便他們複習。有的學生將知識重難點、容易錯的題整理出來,有的學生還將課外知識貼上去等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學生在畫、寫、找、編輯等活動中,既複習和拓展了知識,又鍛鍊提高了動手能力。

6、注重積累。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知識,生活中客觀存在着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指導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讓生活問題數學化。比如上來分一分一單元,我就讓學生以後去超市的時候留心一下,看看超市的物品怎麼擺放的,為什麼這麼擺放?這樣擺有什麼好處?這樣培養了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並不是都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靠學生自己學會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學生創造情景、提供機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着去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規律、歸納規律,從而更好地運用規律。總之,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我們要學會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吳正憲老師提供的這些寶貴經驗我一定要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和課堂實踐中,我要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調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