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5篇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6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5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遊戲目標:

1、初步學習使用簡易的禮貌用語:請進、感謝、再見等。

2、培育孩子與母親間的親情,明白自個兒長大啦。

教學預備:

孩子做的美工作品、娃娃家的經常用玩具。

情景圖-全家福、祖父、姥姥的裝扮教學用具。

教學要點:

培育孩子對娃娃家教學遊戲的興致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簡易禮貌用語,請進、感謝等,且能吐字清晰明瞭。

教學指導:

這一次教學遊戲是個場景教學遊戲,通過祖父、姥姥等家人來玩,孩子與他們間的溝通組成一個能顯現孩子彬彬有禮、敬愛長輩的場景教學遊戲。

1、母親與孩子在一家裝扮漂亮的家。

2、母親到外面買菜,祖父、姥姥各自到家中玩,且贈送給孩子們禮品"六一"幼兒節啦,孩子們彬彬有禮的接待了客人。

3、母親回家後,明白此事誇獎了他們。

4、隔壁家(其餘教學區的孩子)的房子尚未有安排完,母親帶着小孩們一塊兒去協助隔壁家的好夥伴安排新家(即一塊兒整理玩具)

5、完結

備註:教師既飾演母親,又飾演祖父、姥姥。

幼兒園教案 篇2

幼兒園中班泥工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運用橡皮泥做出各種平面的房子圖畫,培養幼兒的想像、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2.發展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3.培養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難點

幼兒通過團、搓、壓等多種方法做出各種不同的房子平面圖。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範畫一幅(用橡皮泥在白板紙上做成的浮雕效果的平面房子圖),紅黃藍等色的橡皮泥(較軟),泥工板,白板紙若干小張,冰棒棍,吸管,火柴棒等製作材料,分組擺放在桌子上。電視機,國內外各式房子的錄像帶,錄像機,玩具小猴一隻

2.知識準備:幼兒會用橡皮泥通過團、搓、壓的方法在白板紙上貼出一些簡單的圖畫。畫過房子的裝飾想像畫。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引出活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在美麗的大森林裏,住着一羣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突然有一天一場火災把森林燒着了,房子也沒有了。沒有家的小動物心裏多痛苦,怎麼辦?我們今天就來用橡皮泥做出漂亮的房子,送給小動物做他們的家吧! ”

2.引導幼兒討論自己見過什麼樣的房子?是什麼形狀的?房頂怎麼樣?讓幼兒初步瞭解房子的結構以及房子的多樣性。

3.看錄像:各式各樣的房子。

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房子的多樣性,並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房子的形狀、色彩以及花紋等。

4.以教師為小兔子做了一座漂亮的房子的口吻,引導幼兒欣賞範例。

(1)這座房子是用什麼做成的?怎樣做成的?讓幼兒瞭解將橡皮泥通過團、搓、壓等方法,在貼在白板紙上做成的平面房子。

(2)這座房子漂亮嗎?房子上有什麼樣的花紋?用了什麼顏色?引導幼兒感受房子上的色彩和花紋的美。

5.介紹製作材料,提出製作要求。

(1)介紹製作材料:橡皮泥在泥工板上通過團、搓、壓等方法做出你想要的形狀,再輕輕貼在白板紙上。

當你的房子需要花紋時,也可以用冰棒棍,火柴棒等材料為房子裝飾花紋。

(2)提出製作要求:小動物們是不一樣的,所以要住不一樣的房子,看誰做的房子最漂亮,並且和別人的不一樣。

6、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引導幼兒充分大膽想像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房子。

(2)指導幼兒注意色彩的變化和房屋形狀的設計。

(3)引導幼兒用橡皮泥搓出點線等對房屋進行裝飾,並指導幼兒用輔助材料吸管等壓出花紋對房屋進行裝飾。

(4)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團、搓、壓的技能,在白板紙上粘貼出房子,並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7.展示、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將作品擺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玩具小猴,以小猴參觀他們的新家園的形式進行評析,鼓勵幼兒自己介紹作品,並評出好作品。小動物感謝小朋友,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3

目標:

1、感受由於語氣、語調、音韻節奏的不同,使語言產生優美而動聽的效果,從而激發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

2、在仔細傾聽詞句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主要情節、角色形象,感知滑稽、評批之情。

3、理解詞:細、爭吵、單調、迷迷糊糊

準備:

與詩相應背景圖與插入角色。

過程:

一、引題。

1、(出示背景圖)猜猜,這是誰的家?你怎麼知道是老鼠的家?

2、你喜歡耗子嗎,為什麼?

二、欣賞理解詩歌的第一自然段。(事情發生的原由)

1、欣賞詩歌第一自然段。

2、欣賞後提問:耗子媽媽是怎樣哄耗子睡覺的?

三、欣賞、感知童話詩,初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主要情節。

1、朗誦。(體現不同角色,不同語調、音高,以使功兒體會詩歌意境與角色形象)

2、朗誦後提問:

(1)聽了這首詩你感受怎麼樣?哪些話很好聽、很有趣?

(2)耗子媽媽請了哪些動物媽媽來哄寶寶睡覺?

四、再次欣賞詩,理解詩歌的情節發展順序。

1、教師邊朗誦邊出示相應的角色。

2、朗誦後提問:

(1)小耗子到哪去啦?你從哪些話是可以感覺到耗子是給貓吃了呢?

(2)小耗子為什麼不要動物媽媽哄它睡覺呢?

根據幼兒的信息反饋隨機指導。(輔助問題:什麼樣的聲音叫“細”?為什麼小耗子説鴨子的聲音像“爭吵”?什麼叫“單調”?迷迷糊糊是什麼意思?

五、討論分析,理解詩歌的主題。

1、聽了童話詩,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耗子?它笨在哪裏?

2、耗子媽媽明明知道貓要吃耗子,為什麼要請貓來哄寶寶呢?

六、假設性思考。

1、如果你是耗子媽媽,你會用什麼方法哄寶寶睡覺呢?

2、如果你是聰明的小耗子,你會怎麼做呢?

附童話詩: 笨耗子的故事

耗子媽媽搖它的小寶寶,“吱吱吱,快睡覺,蠟燭頭給你吃個飽。”

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細得不得了。”

請來鴨子搖那小寶寶,“呷呷呷,快睡覺,小蟲給你吃個飽。”

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像爭吵。”

請來青蛙搖那小寶寶,“呱呱呱,快睡覺,蚊子給你吃個飽。”

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太單調。”

請來魚兒搖那小寶寶,只見魚嘴一張又一張——什麼也沒聽到。 小耗子説:“不要你搖,不要你搖,你的聲音實在小。”

請來大貓搖那小寶寶,“喵喵喵,快睡覺,妙……妙……妙……”

小耗子迷迷糊糊地説:“你的嗓子真正好,甜得……不……得了……。”

耗子媽媽回到家,牀上瞧瞧,牀下找找,耗子呢,沒找着。

( 根據馬爾夏克原作改寫)

幼兒園教案 篇4

目標:

1、感應休止。

2、語詞替換練習。

3、唱名旋律。

活動重點:感應休止。

活動難點:樂器感應節奏和休止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P1、2,音樂CD。

2、布娃娃、紗巾、木魚、手搖鈴人手一份。

3、大、小五線譜各一幅。

活動隊形:坐位半圓形;活動時,分散站立。

活動過程:

(一)肢體意識

老師彈鋼琴伴奏,孩子隨音樂做各式律動。

老師:小朋友,你們去過公園嗎?有沒有和你認識的朋友遇見過呀?遇到你的朋友你是怎樣和他打招呼的。(幼兒回答,並要求大家來學他的動作)

音樂:學生自由散步。

音樂停:學生互相擁抱或碰觸肢體。

反思:在一開始的肢體意識暖身中,讓孩子放開肢體,輕鬆融入活動。通過自由散步,相互擁抱、碰觸身體,為下一環節活動的常規做好鋪墊。

(二)故事引導:

小朋友,有一個節日是媽媽的節日,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母親節)今年的母親節又快到了,大家都歡天喜地得準備慶祝這個快樂的日子。寶寶和小熊、小花貓、小狗也熱烈地討論着要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出示圖2)看看小貓和小熊,它們在想送什麼給媽媽呢?點在一旁聽到了,雖然她沒錢買禮物,但也想給自己親愛的媽咪一個驚喜。媽媽愛寶寶,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是怎麼愛媽媽的呢?(幼兒發言)現在我帶來了一首歌,叫“我愛媽咪”,裏面有寶寶對媽媽,媽媽對寶寶的愛。我們一起聽聽看。

反思:老師用故事引導,述説小動物送禮物給媽媽,為什麼小動物的禮物媽媽最喜歡。從瞭解媽媽的喜好出發,讓幼兒討論怎麼樣愛自己的媽媽。孩子都能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如這時老師能進一步提問孩子怎樣去關心身邊的親人,也許更能讓孩子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愛。

(三)感應曲風

1、肢體

A段快板:休止/飛吻兩下(或拍手)。

B段慢板:樂句/雙手隨音樂舞蹈。

老師:寶寶是怎麼愛媽媽的?(送媽媽一個吻,親親媽媽)那媽媽對點點説什麼呀?(“親愛的寶貝,你最可愛,媽媽愛你”教師邊説邊做動作。)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樣愛你的寶寶的呀?。

2、布娃娃

兩人一組雙手共持紗巾

老師:我這有些娃娃,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組成一個家,照顧一個寶寶。用搖籃帶着寶寶出來散步,

A段:休止/親布娃娃或輕拍。

B段:樂句/帶着娃娃慢走散步或搖搖籃。

句尾/娃娃、爸爸媽媽之間相互問候。

老師:領着你的`小寶寶回到位置上休息一下吧。

反思:孩子們很喜歡照顧布娃娃的遊戲。通過道具來感應樂曲中的休止,孩子完成的很好。這個環節的逐步解決活動的重點。

(四)語詞遊戲

語詞替換及感應休止

教師:你們除了愛媽媽,還愛誰?愛誰就唱歌給誰聽。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創編、替換歌曲中的語詞。

A段:旋律/替換人物名稱“我愛爸爸”“我愛爺爺”“我愛……”

幼兒自主創編詞語,教師給予肯定與指導。

A段: 休止/創作呼應詞語之動作。

B段:替好朋友或爸爸、媽媽等扇風、按摩等。

反思: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在故事的引導下,孩子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愛。也知道如何從別人需要出發去關心他人。所以這一環節,老師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創編、替換歌曲中的語詞。

(五)樂器感應節奏和休止

師:你們會聽着音樂,愛自己的家人,那你們想不想用樂器來演奏出來?

(1)教師用手搖鈴敲出旋律節奏,幼兒徒手跟着拍。

(2)師:休止的地方我們用木魚來演奏,誰知道要怎樣敲?(可請一名幼兒上來試試)

(3)聽音樂演奏樂器。

A段:旋律/輪手搖手搖鈴。

休止符/敲木魚。

B段:探索手搖鈴音色或以木魚槌於空中畫圖。

反思:節奏練習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環節,教師先讓幼兒幼兒徒手跟着拍來感知節奏,初步熟悉節奏,然後在讓幼兒用樂器來拍節奏,從淺入深地學習節奏,過度自然、輕鬆。逐步解決活動的難點。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紙落下的不同現象,發現同樣大小的紙改變形狀後下落的速度不一樣。

2.能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現象,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紙條若干(如:報紙,蠟光紙,卡紙,鉛畫紙,宣紙,廣告紙等)

2.大小材質相同顏色不同的兩張卡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感知並瞭解紙下落的不同樣子

1.幼兒自由選一張紙玩一玩。

出示各種各樣的紙。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紙,你自己選一張紙,拿在手裏舉高再放手,看看它落下來時是怎麼樣的。

2.幼兒自由玩紙操作。

3.集中交流:説説你的紙是怎麼落下來的,請幼兒表達並演示。

甲:我的紙是慢慢飄下來的,那你來學一學它的樣子。

乙:我的紙是翻滾着落下來,你也來學一學它的樣子。

丙:我的紙是很快“嗖”的落下來的。

3.小結:原來不同的紙落下來有很多不同的樣子,有的是慢慢地飄下來的,有的是翻滾着落下來的,有的是很快的“嗖”的一下落下來的。

二、感知不同材質的紙下落的不同速度

1.剛才是自己拿紙玩一玩的,現在老師請你去找一個與你不同的這張紙的小朋友一起玩玩,看看你們這兩張紙它們落下來時,要求跟同伴要相同高度同時放手,你又會發現什麼。

2.幼兒找一個手持不同材質紙張的同伴共同玩紙。

3.集中交流紙落下來的速度,你和好朋友玩紙時發現它們落下來有什麼不一樣?(它們誰先落地,誰後落地?)

4.小結:原來不同的紙落下來速度不一樣,像卡紙、鉛畫紙厚一點的紙下落的時候速度快,像蠟光紙、宣紙這些薄一點的紙下落的速度就會慢一點。

三、感知紙改變形狀後下落的不同速度

(教師提供顏色不同大小材質一樣的兩張紙)

1.教師交代材料:

這裏老師幫小朋友準備了兩張相同材料的紙,一張是紅色的,一張是紫色的。請小朋友拿着紅色的紙想辦法變一變它的樣子,再跟紫色的紙比一比它們落下的速度會不會一樣呢?要求兩張紙同樣的高度同時放手落下,觀察它們的速度。

2.幼兒操作探索:

幼兒取紅色的紙進行操作,再跟紫色的紙進行比較。

3.集中交流:

(1)你把紅色的紙變成了什麼?它是怎麼落下來的?

甲:我把紅色紙變了紙球,它是直直的很快落下來了,而紫色的紙是慢慢的落下來的。

乙:我把紅色紙變了飛機,它也是很快落下來的,而紫色的紙是慢慢落下來的。

(2)現在兩張紙下落的速度一樣嗎?

小結:原來我們動動手,把相同材料的兩張紙變變形狀,它們下落的速度也會不一樣。

四、延伸活動

教師出示“丫”字形的紙片,幼兒猜測它又會怎麼落下來的,老師在區角里給你們也準備很多“丫”字形的紙片,你們也去試一試,看看會有新的發現嗎?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活動延伸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給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