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6W 次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本課4個生字。

能力:體會作者對綠色的描寫方法。

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綠色所帶來的生機及其美。

2.感悟綠色的美妙。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學生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蒐集有關描寫綠色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閲讀,激發興趣

直接板書:嚮往綠色,齊讀課題,簡介、順勢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順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畫出生字新詞,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每段文字分別寫了什麼?

2.默讀課文,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綠色的美妙的?

四、精讀課文,領悟綠色的美妙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綠色的哪些“妙處”引起了作者的喜愛?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對綠色是怎樣的感受?

3.讀了課文,你也更喜歡綠色了吧?為什麼?

五、領悟寫法,學習表達

作者在表現綠色的美妙時,運用的是什麼寫法?明白作者運用引用與抒情的方法。

六、積累內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七、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認識本課中的4個生字。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一縷縷陽光透過(),給清新的樹幹投下()的光影,給綠蔭()添幾道光線。我抬頭望去,天空(),陽光明媚。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八、實踐活動

請你選擇一種春景,用自己的話描繪它。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2

一、複習、談話,引入本課

誰養過花?請舉手,説説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養花有什麼感受呢?(樂趣)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讀講課文

1、請你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養花的樂趣的?(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發現問題隨機解決。)請同學按提綱上的內容讀一讀相關的段落。

2、請你再默讀課文,舉例説一説,課文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自讀——批註——討論——交流)

點撥:

(1)為什麼只養好種易活,自己能奮鬥的花?什麼叫“奇花異草”?

教師:這與老舍的性格有關,對花草提出了一個內在的標準,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奮鬥。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奮鬥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讀。養花的樂趣是什麼?(人生啟迪:勤勉奮鬥。)

(2)“多麼有意思”指什麼?(在養花實踐中摸到門道,花養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用一句話歸納作者在養花中得到了什麼?為什麼養花能得到知識?

(花種類不同,習性不同,對自然環境與管理要求不同)養花的樂趣在哪裏?(增長知識)

(3)作者的收穫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只有按規律辦事,花才能養活,只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摸到門道,增長知識。)

(4)“這多麼有意思呀!”指什麼?養花的樂趣在哪裏?

(養花須付出勞動,但有益身心,有所收穫。)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板書: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5)那麼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板書:有喜有憂)

“喜悦”是樂趣,那麼“憂”也算樂趣嗎?

(養花有喜有憂,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樣才是有趣的人生,無憂只有喜,生活平淡無味。而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

(6)齊讀最後一段,説説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與前面幾段有什麼關係?(分、總),與第一段有什麼關係?

(照應)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有感情地朗讀。

3、自己背誦喜歡的段落。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麼瞭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鬥。)

3、投影出示本課的提綱:

文章中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課堂練習

學習課文寫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要寫出它的特點和你為什麼喜愛它

(1)説説你喜歡的花草有哪些。

(2)説説這些花草的特點。

(3)比較一下哪種花草最有特點,然後説説你為什麼喜愛它。

(4)構思。

(5)寫出來。

板書設計:養花的樂趣:

①養自己能奮鬥的花——人生啟迪

②養花要摸門道——增長知識

③養花要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④養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養花使人憂傷——有憂

作業安排

(1)推薦老舍的幾本著作:《方珍珠》、《龍鬚溝》、《月牙兒》、《西望長安》、《茶館》、《四世同堂》。

(2)小練筆:我的愛好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自我問答

六年級課文一般都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讓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隨着學生年級的升高,識字量和閲讀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也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在教學中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冊,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在課堂上首先要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它的表達方法。然後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加深理解。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3

教學要求:

1、能按"習作要求提示"選擇和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老師不知道的故事, 自擬問題寫下來。

2、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把內容寫具體,情節寫生動。

3、能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逐步養成多讀多改的良好習慣.

重難點、關鍵

藉助插圖探究寫法,捕捉細節完成習作.

課前準備

創造一個老師不在場的課堂,給予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要求

1 前幾天,老師有一次因故不在課堂,老師想知道沒有老師在時,同學們都做過些什麼。不要怕在老師面前暴露缺點而羞於表達,大膽地説出真實的情況,無論是好事,趣事還是錯事都可以説。

2 交流

3 揭示本次習作要求----寫一寫老師不在場時,你和小夥伴之間發生過的故事,無論是好事,趣事還是錯事,都可以寫下來。

二、藉助插圖,探究寫法

1 整體觀察插圖,感知”面”的描述。

討論:畫面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當時的情形怎麼樣?

2 抓住局部觀察插圖,感知”點”的描寫

從插圖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某個人或幾個人進行細緻的觀察,想一想:他們在做什麼?由人物的動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3 插入突發事件添加細節。

展開想象:如果教室門猛然被推開,情況會怎樣?或者突然有人説”老師來了”,情況又會怎樣?

三、聯繫實際,交流體驗

1、日常學習生活中,插圖中描繪的場面大家一定也經歷過,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老師不在場時,自己曾經扮演過怎樣的角色?

2、交流、評議

引導學生不僅抓住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還要把其他同學的種種表現都描述出來。

3、各自梳理,確定本次習作材料

四、寫法遷移,嘗試習作

1、運用插圖探究出的寫法完成習作草稿。

2、組織評議,指導修改。

3、謄寫習作

板書設計:

習作2

“面”——把握記敍文六要素

“點”——抓住人物活動

“細節”——插入突發事件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4

學生的基本步驟包括審題、確定中心、選材、組織材料、編提綱、擬稿、修改、謄清幾個環節。

一、審文題明確要求

1、審清習作的體裁:説明文

2、審清題眼:產品(農副產品、工業產品、食品和工藝品等)

3、審清範圍:家鄉的

4、審清題目要求:介紹家鄉的產品,要先介紹它的外部特徵,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

二、定中心蒐集資料

問人、查資料、上(資料要儘可能翔實)

三、按要求素材

資料的價值在於根據的需要從中選擇有用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把這説明文寫生動,有時候光按部就班的介紹產品的特徵、價值或用途是不夠的。所以,如果有關於產品的一些傳説或者故事,我們能把它們巧妙地引入到我們的習作中的話,習作寫出來就生動具體了。因此,對於此類資料我們不能輕易捨棄。

四、讀例文借鑑寫法

這一次習作,從體裁上説,是一説明文。説明文的講究説明方法的運用。説明文中常用的説明方法有舉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這麼多的説明方法,我們不需要全部都用,但也不能通只用一種説明方法。我們也不能為了用説明方法而用説明方法。方法的選擇必須恰當有效。

此外,因為所的家鄉產品不相同,在介紹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區別,不能“自古華山一條道”。比如介紹家鄉的一種水果和介紹家鄉的一種工藝品,在介紹過程中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水果要介紹它的外形特徵,它的營養價值或者用途,另外,這種水果的種植、習性特點等等都是可以介紹的內容。如果要介紹家鄉的一種工藝品,那麼我們就可以從這種工藝品的歷史淵源,以及它的製造工藝,材料選擇等角度進行介紹。

五、列提綱即興練説

六、生擬稿教師指導

七、細修改謄抄文稿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課文內容,積累語言,學習掌握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理出文章的線索,學習按照空間轉換的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瞭解故宮的建築藝術和歷史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増深學生對於中國歷史文化內涵的瞭解,懂得故宮是古代中國輝煌藝術成就的見證,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掌握課文按照空間移位來進行介紹的方法,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感悟激發對中國古代輝煌建築藝術的熱愛和謳歌。

教學準備:

查閲故宮資料及相關圖片,製作教學課件,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出話題,激趣導入。

身為洛陽人就從龍門石窟的佛雕藝術價值談起,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會説出自己對龍門石窟的認識,從而引出課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這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古代輝煌藝術的興趣,為理解故宮的歷史價值打下基礎。

2、播放課件,展示故宮的輝煌建築藝術,先給學生以視覺上的衝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在學生朗讀時,要注意指導“重檐屋頂”、“額枋”、“蟠龍”“降龍”等字的讀音,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分析結構。

重點分析第1段,瞭解故宮的歷史價值及意義。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欣賞建築藝術

1、自由朗讀課文,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宮景點;

2、把這些景點板書在黑板上,並按照順序標出來,理出文章線索,學習按照空間移位的順序寫作的方法;

3、播放教學課件,讓學生欣賞故宮中太和殿、乾清宮、御花園等景點的景色。

4、結合課件中所展示的景點對照課文內容找出,並完成以下問題:

這座建築的特點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1)、3、4自然段是略寫,重點讓學生理出寫作順序;

(2)、5、6自然段是詳寫太和殿,是本課的重點段,要在讀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豔麗色彩和殿頂的雕金盤龍圖案來欣賞體會故宮建築藝術之美。第6段主要介紹了太和殿的'作用。結合教學課件並配以莊嚴渾厚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太和殿神聖、宏偉的氣勢,在朗讀中體會出來。通過多種方式的反覆的讀,把這種情感植到學生心中。

(3)、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7、8、9自然段,加深對故宮建築藝術的讚歎。

(二)、讚歎奇珍異寶

朗讀第10段瞭解故宮藏品之多之奇之貴種,並出示相關資料增加學生對故宮的瞭解。

四、總結課文昇華感情

出示資料介紹“故宮”成為“故宮博物院”以來吸引了中外大批遊客的參觀,使學生認識到“故宮”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齊聲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昇華感情。

五、小試牛刀拓展延伸

2009年世界郵展要在洛陽舉行,以一名郵展志願者的身份按照空間移位順序寫一篇小文章給各地遊客介紹一下龍門石窟。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6

知識技能目標:

1、讀讀記記“解釋、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瞭如指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情感態度目標:

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劇情,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1、導入課題:同學們,晏子的能言善辯,使我們體會到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劇本。從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語言的機智巧妙。(板書:半截蠟燭)學生齊讀課題。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自由交換意見。

3、課堂交流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4、隨機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注意這幾個方面:

(1)課文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是對話的形式。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二、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我們今天讀的是劇本,讀劇本和讀課文有點不一樣,你能讀懂這個劇本嗎?輕聲地讀一讀。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2、課堂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故事的大意。具體的説法可以有很多種,不要過於強調概括和簡練,只要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轉述出來,並能説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經過,都應該得到鼓勵。

3、説説讀劇本和讀課文有什麼不同?你是怎麼從劇本里讀懂這個故事的?

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回答,教學重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閲讀感覺和體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不一定能明確的説出)讀劇本更要聯繫上下文,聯繫具體的情景。

三、深入閲讀,感受人物形象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保護半截蠟燭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想象體驗:半截蠟燭被點燃了,正在一點點的熔化,如果祕密被德國鬼子發現,那會怎樣呢?

想象的空間很大,大致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德國鬼子對伯諾德一家的迫害;

(2)德國鬼子對地下活動的破壞等。

對學生的想象要有引導,要求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麼做,怎麼説?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麼樣?心情又是怎麼樣?

嘗試朗讀“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4、在這樣的情況下,傑克怎麼做,怎麼説?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麼樣?心情又是怎麼樣?

嘗試朗讀“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火吧。”

5、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麼做,怎麼説?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麼樣?心情又是怎麼樣?

嘗試朗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6、自由組合成小組,嘗試表演這段故事。

四、內化形象,感悟語言

1、閉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誰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試着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腦中的這個人物形象,寫一寫。

2、交流每個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並説一説,你的印象來自於課文中的那些詞句,有感情的朗讀。

五、拓展延伸,比較閲讀

1、閲讀記敍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2、説説課文和記敍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各有什麼特點。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鉅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着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説(yua邑)乎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時:按時;説:愉快、高興;朋:志同道合的人;知:瞭解;愠:發怒、生氣;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孔子説:“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悦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

4.朗讀、背誦。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三:多次;省:反省;為:替、幫;謀考慮事情;忠:盡心竭力;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習:温習。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過呢?”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討論思想品德修養。

4.朗讀、背誦。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孔子説:“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詳解孔子説:“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捨。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範。”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在本章裏,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常用來指代年齡。

4.朗讀、背誦。

作業佈置:

複習、背誦前三則。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8

設計理念

教學不是簡單的傳承,不是外在的告訴。教學只有與學生當下的生活與成長髮生意義關聯,才能被學生所認同,所喜愛,才能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讓學生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的引領。閲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架構起教材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並引導學生與課文進行多層次對話,讓學生在經歷叩問、體驗、發現等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思維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步發展。

課時目標

通過讀文叩問、攜疑深究、讀議感受等方式理解作者養花的樂趣,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初摸心靈

1、生活中,你們覺得做什麼事最有樂趣?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愛養花,他在養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樂趣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除一般的工具意義而外,更應是發展兒童心靈、提升學生生命的學科。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做什麼事最有樂趣既能引發學生對既有生活情趣的思考,又能讓老師及時捕捉學生原有的思想認識,為下文學習老舍先生養花的過程、感悟作者的感受以及反觀自我、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奠定必要的基礎。而且這一交流巧妙地建構起了課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學生心靈的成長的內在聯繫,使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對學生而言不再外在於己,而是有意義學習。

二、讀中融入,感受心靈

(一)自由讀文,初知樂趣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

2、找一找,劃一劃:老舍先生覺得養花給他帶來了哪些樂趣。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要發展兒童的心靈,講究的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其間,教材是很重要的載體。讓學生走近教材,感受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自由讀文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練習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段。

(二)披文入境,體驗樂趣

1、讀文叩問。

⑴(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⑵指名數位同學讀。

⑶質疑。讀着老舍爺爺這段感受,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喜、笑、有果實,這些都堪稱樂趣,為什麼勞動累得腰痠腿疼也是樂趣?甚至是憂、淚也被視為養花的樂趣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走近教材到走進教材,進而與文本對話,需找準切入口。《養花》一文,老舍先生的感受是獨特的、真摯的,同時也是頗具意藴、值得人們細細品味的。讓學生細細品讀這段話,老舍先生的感受和學生的原有認識便發生着碰撞,讀文叩問既滿足了學生質疑的需要,又自然而然引出了下面研讀深思的重點。

2、攜疑深究。

⑴問題產生了,你們打算如何解決?(好好讀讀,品味品味/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⑵自讀思考:那麼老舍爺爺向我們講述了養花過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作重點研究。

⑶小組交流。互相評議、補充和啟發。

⑷大堂彙報,適時點撥。(彙報內容、目標及方式基本如下圖所示,出現順序可視實際情況而定)

設計意圖:攜疑深究是本課教學中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互動對話最關鍵的板塊。這個板塊融閲讀、理解、感受、體驗、表達等於一體,是學生的語言實踐與情思激發共融互促的過程。這個過程展開的充分與否、到位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生活樂趣的感悟程度。因此攜疑深究又分自讀思考、小組交流、大堂彙報三步展開。從大堂彙報呈現的主要內容來看,學生與文本對話既要讀懂語言文字寫什麼,又要悟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藴含的作者豐富的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於是採用什麼方式讓學生領悟與表達就很重要。本設計中,方式採用注意了以下幾點:

1、儘量避免雷同;2、既有利於語言實踐,又有利於體驗感悟;3、形式與內容的匹配。

如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養花的知識之樂是通過賽讀評議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評一來二去,我摸着一些門道摸着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多麼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等句段的過程中關注語言文字,甚至關注標點符號,從而領悟作者由衷的自豪。而體會養花的成果分享之樂則讓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燭夜遊,欣賞曇花會説些什麼。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想象説話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動用已有經驗與文本對話,闡述閲讀感受的過程。至於對養花中傷心事的體會,主要採用自由思辯和相互辯論的方式,促動學生深入思考:傷心事也能稱得上樂趣嗎?作者怎麼會覺得養花中的憂和淚也別有一番滋味呢?這樣的思辯,既是與作者的交流與碰撞,更是學生與自我與內心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的心靈感受不斷豐富,精神世界不斷得以洗禮。

三、引領提升,抒發心靈

學到這裏,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沒有什麼新的認識?(説一説或寫一寫)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擔負着滋養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精神的重任。這種滋養與提升講究的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跡。此處設計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無新認識這一説寫環節,既是對課始的呼應,又是對本堂課教育目標達成度的檢測。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9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文章中最能打動人的東西莫過於它的真情自然流露,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用情打動人、同學們,你們是怎樣理解“真”的含義的呢?“真情”呢?

(1、真人真事。2、親身經歷。3、符合客觀實際的事等)(真實的心情或感情)

也就是説,通過真人真事來體現真實的心情或感情。

對了,課本中就有兩篇習作例文,我們來看看這兩篇例文是怎樣表達出作者的真情的。默讀課文,談談你對批註的看法。

二、新課。

(一)例文1《別了,語文課》

1、結合批註默讀課文。

2、自己總結寫法。

(1)用幾個具體的事例來流露真情實感。

(2)利用“獨白”,直接表達心情。(也叫直抒胸臆)

(3)挑選典型的事例,詳細介紹。

3、交流。

(二)例文2《陽光的兩種用法》

1、結合批註默讀課文。

2、自己總結寫法。

(1)講述事例來流露真情實感。

(2)用“某一事物”來貫穿全文的情感脈絡。

(三)拓展例文閲讀——《秋天的懷念(史鐵生)》

1、出示《秋天的懷念》(課文略)

2、討論寫法。

(1)精描細繪見真情(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等)

(2)萬事求實見真情。

(3)直抒胸臆見真情(大膽地抒發自己的真情)。

(4)巧妙地安排結構(設置懸念,欲揚先抑等)。

(四)歸納總結寫作方法。

1、具體事例見真情。

2、精描細繪見真情(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等)。

3、直抒胸臆見真情(大膽地抒發自己的真情)。

4、景物(生活場景)描寫見真情(借景抒情)。

(五)選材提示。

這是老師對親情的理解:

1、親情是在我飢腸轆轆時母親端上的一碗蛋炒飯。

2、親情是在我犯錯時父親憤怒舉起又輕輕落下的手掌。

3、親情是在父母疲憊時我雙手奉上的一盞清心的茶。

(六)習作。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課文內容,學習字詞,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讀懂課文,瞭解編鐘的知識,學習抓住特點介紹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提升學生對祖國曆史文化的情感,讚美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生字詞。

教學難點:

抓住編鐘的主要特點體會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學準備:

查閲編鐘資料及相關圖片,製作教學課件,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樂器入手,分別給學生出示現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幾種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缶、古箏,讓學生聽音觀形,從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出讀通讀順的要求,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然後,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解決疑難的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思考彙報

這一次仍然採用朗讀地方法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流利,並把讀懂的關於編鐘的知識畫出來,進行簡單的彙報。

四、創設情境分析領悟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0xx年世界郵展要在洛陽舉行,會迎來中外許多遊客。假如有外國人看到了東周王城博物館內陳列的編鐘,他最想知道什麼?

2、轉換角色,設問採訪

教師以記者身份採訪學生,讓學生站在一名不瞭解編鐘和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的角度説出最想知道的,趁機讓學生以此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問題1、編鐘是幹什麼用的?

問題2、編鐘是用什麼鑄造的?它完整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問題3、編鐘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

問題4、編鐘演奏的音樂好聽嗎?能不能聽一下?

3、熟讀課文,回答問題

讓學生針對問題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答案,並用自己的話説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4、為了滿足外賓想聽一聽編鐘演奏的願望,讓學生結合課文第5自然段製作一份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的節目單,包括音樂會時間和宣傳詞,從中昇華感情。

5、播放編鐘演奏的音樂,然後讓學生站在外賓、國人等不同的角度談一談心中的感受,激發民族自豪感,讚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進的工藝。

五、拓展延伸

課後查閲資料,瞭解中國古代的其他樂器,選擇一種抓住其特點完成一篇小練筆,進行簡單的介紹,在全班彙報。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文中所表達出來的同學形象,體會同學間濃濃的情意。

2、體會作者如何描寫每位同學的特點。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抓住人物特點,領悟本課的寫法。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通過笑聲寫出人物特點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情感,學習作者是怎麼表達這種情感的。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 導入揭題:

1、年的小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家都結交了許多好朋友,這些朋友便是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小夥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和同學間那《忘不了的笑聲》。——板書課題

2、讀一讀課題,説一説這個課題是圍繞什麼來寫?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習要求(一)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並思考:

(1)作者主要寫了那幾個人的笑聲?

他們的笑聲各有什麼特點?

填空:餘曉的笑聲( )、魯珊的笑聲( )、方平的笑聲( )、陳立的笑聲( )。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交流思考題:作者主要寫了那幾個人的笑聲,他們的笑聲各有什麼特點。

(2)、填空。

(二)、朗讀課文,體會情感,領悟寫作方法。

過渡:他們的笑聲別具一格,他們的笑聲裏包含着什麼呢?

1、學習要求(二)

(1)請用“——”畫出他們不同笑聲的句子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方法:讀——思考——交流)

過度:課文除了寫四個同學的笑聲,還寫了什麼笑聲?

(2)從這些笑聲中包含着同學間什麼樣情誼。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從中你感受到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徵,它採用了什麼描寫。並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

(2)課文中除了寫他們四個人的笑聲,還寫了什麼笑聲?從這些笑聲中包含着同學間什麼樣情意。

(3)採用不同方式讀課文的最後兩段,讀中領悟情感。

(4)師小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要學習那些寫作方法? (此處出示課件——寫作方法:抓住特點 突出性格塑造形象)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寫法。按照這個思路,請同學們也抓住每個同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來突出他的性格。

四、小練筆。

在你的身邊,哪些同學的言談舉止比較有個性?又突出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然後試着用幾句話寫一寫。

五、學習反思:師生共同小結課文。(結合學習目標)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2

“班級紀念冊”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製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育團隊精神。

2.以生活為本位,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他們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作文。

3.説寫結合,完成兩篇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為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説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學安排

1.導語。

你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捨。為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挑選一張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彙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你們同意嗎?

但是,光有照片還不夠,建議你們各自為自己的照片寫一點説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範例及講評。

你為什麼帶這張照片來?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能説明什麼?先想一想,誰願意説説?

講評重點:有無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

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清楚

3.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麼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4.大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説得較好?

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介紹各自的特點。

5.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6.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徵詢意見,自行修改。

7.小結。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3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科學家從蝙蝠飛行的現象上發現了超聲波,進而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實。在教學中,我抓住“好奇”“奇怪”“猜想”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飛行現象上發現超聲波的,並從中學習科學家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潛心研究,孜孜以求造福人類的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任何有意義的發現都源於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認真實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任何有意義的發現都源於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認真實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播放運用超聲波來為飛機、輪船導航,超聲波治病,超聲波勘探的幾組CAI課件,讓學生體會超聲波的廣泛用途。

2.你們知道超聲波是怎樣被發現的嗎?它緣於一位科學家的夜間實驗。

3.出示課題《夜晚的實驗》

二、扣題生疑,走近文本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2.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我們要善於從這眼裏發現問題,再帶着這些問題讀書,才是有目的的讀,才會提高讀的效率。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吧!

三、掃除障礙,走進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檢查認讀,讀準後再描一描。

3.輪讀課文,檢查自讀。

4.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的問題。

5.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問題?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據讀一讀。

(通過交流,讓學生解決“誰做實驗”“做了什麼實驗”“為何在夜間實驗”等幾個淺顯的問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讀中探疑,深入文本

(一)還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再讀讀讀課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瀏覽課文,將寫斯帕拉捷實驗過程的幾段標出來。

2.指名讀2---3節,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實驗。

(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抓住“總認為”“完全”“不由得驚叫”等詞語理解斯帕拉捷的感情變化。

(3)抓住“敏捷”、“敏鋭”、“靈巧”、“靈活”來體會蝙蝠不是依靠眼睛來探路的。

(4)小結:斯帕拉捷矇住了蝙蝠的眼睛,可蝙蝠仍能自由飛行,證明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4-6節,完成表格。

4、比較4次實驗,討論:斯帕拉捷為何對第一次實驗的結果感到如此驚訝。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斯帕拉捷先矇住蝙蝠的眼睛,是因為在我們的思維定勢裏總是認為眼睛是來看清東西,辨別方向的,只有多細心觀察,多動腦分析,勤於實驗,才能發現真正的祕密。

5、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何啟發?

(二)“蝙蝠的耳朵又怎麼能‘穿透’夜空,‘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讓我們讀讀第7-8節,細細探明究竟。

指名讀第8節,用手電筒配合一面鏡子幫助學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聲波探路的。

(三)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終於被揭開了,人們也因此發現了超聲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超聲波的巨大作用。齊讀第9節。

五、設疑生疑,感悟文本。

1、是呀,“超聲波”的作用真不小,超聲波是斯帕拉捷發現的嗎?為什麼課文末尾寫道“斯帕拉捷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實驗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大的恩惠呢?”

(再次讓學生潛心會文,理解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後的無限意藴,真正領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維目標。)

2、再讀課文,説不定你會找到更多的疑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你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文本,又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文本。)

六、自選作業,拓展文本。

1、將自己的疑問列出來,與同學討論交流解決。

2、查閲並收集有關發現或實驗的小故事,辦一期手抄小報。

3、你在生活中有沒有有趣的實驗或發現?寫出來與大家交流交流。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4

一、導入新課,用背景資料激發閲讀興趣(多媒體出示)

同學們,中國女排在世界上的賽事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的背後他們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嗎?其中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天,我們來了解女排其中的一名成員——陳招娣的故事,她是如何苦練的。板書課題,並齊讀。

二、初談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讀通課文後,可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三、研讀重點,感受陳招娣的訓練吃苦耐勞的頑強拼搏的品質

1、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女排訓練辛苦的句子,圍繞課文後的第一個思考題來進行。

2、請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自己感動的場面,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先自己體會,再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課文最後九個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

(1)先讓學生試着自己怎麼讀,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

(2)反覆朗讀,讀出人物的真情,最後讓學生彙報朗讀。

(3)教師範讀。

四、整體回顧,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2、在筆記本上簡要地寫一寫自己瞭解的陳招娣。

五、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要讀準9個生字的讀音。

2、讀下面的句子,在括號裏填寫恰當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好在哪裏。

招娣邁動了腳步了。不過,她___往前走,___來個向後轉,步子___猛,動作___衝。

3、小練筆:學習作者寫典型事蹟細節的寫法。描寫生活中的某個場面。

六、實踐活動

1、選取課文中的一個場景,演一演。

2、課外閲讀女排在賽場上拼搏的其他故事。

七、作業

抄寫本文佳句。在練習冊中自選兩道題。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係,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繫的,選取了兩方面的事例來寫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放一次風箏

(實物)風箏一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麼?”(板書:風箏),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放飛過風箏,

那麼你在放風箏時的心裏感受是怎樣的?請説一説。

2、師小結:聽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們都覺得風箏挺好玩,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徵(板書:14_

理想的風箏)。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品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彙報。(同學之間互作補充、評價,師作適當點撥)

(1)為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裏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係?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製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脱手”,“拄着枴杖,蹦跳着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讚歎,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麼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誌,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挑選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説説為什麼?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師作適當的補充。)

五、課後延伸。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選做題)以“我最xx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並試着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

身殘志堅

熱愛工作

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