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老子道德經經典語錄(精選310句)

老子道德經經典語錄(精選31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語錄吧,語錄是指一個人言論的記錄或摘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語錄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子道德經經典語錄,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子道德經經典語錄(精選310句)

1、上德不德,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重爲輕根,靜爲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5、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1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14、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5、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

1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

18、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19、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22、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23、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2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7、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而成。

30、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34、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36、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爲心。

37、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爲奇,善復爲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1、無爲而無不爲。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2、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

4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4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5、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6、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爲天下正。

48、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9、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50、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5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2、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53、治人事天,莫若嗇。

5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55、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57、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9、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0、治大國,若烹小鮮。

6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2、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63、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6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6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6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

67、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8、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9、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爲下。

7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7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72、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

73、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7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7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8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82、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83、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84、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85、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86、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8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9、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爲善?

9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9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9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3、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94、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6、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97、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9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0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10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102、道是術,以勢修道之道,以藝謀之術。沒有堅持,道路就沒有意義,有了力量就沒有道路,它的力量也就突然消失了。感動世界,感動世界的心。不要相信你所說的,所做的,而要相信正確的事。

103、好話不是好話。善良的人不爭論,爭論是不好的。知道的人不知道。智者不積,自以爲人多,擁有多;既然和別人在一起,就有更多。天堂之路是利大於弊。聖人之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104、世界上莫弱於水,而強者莫能勝。

105、擁抱生於廢墟的樹林;九層樓高的平臺從地面上拔地而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06、人不在其薄而在其厚;事實上,在中國不是這樣。

107、在善的地方,心善之深,善之仁,善之信,善之治,善之事,善之行。丈夫只有不爭氣,所以非凡沒有。

10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與其不生,所以能長久。聖人在聖人之後,生活中沒有聖人。有了它的無私,也就有了它的私密。

109、抱怨最多的人,抱怨不止一個;可以認爲是好的嗎?是聖徒在實踐左邊的聖約,而不是相反。有快件,沒有快件。天上沒有親戚,常有好人。

110、古道以致遠,今以皇家。要知道古代的開端,就叫做道的時期。

111、好男人,不是;好戰士,不生氣;勝不驕,勝不以敵;善於利用人,適合不足。

112、上士聽到了命令,但還是勤奮地走着;軍士聞道,若存若死;下士聞了聞,笑了。別笑。

113、世界以美、美、惡著稱;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好的,但它不是好的。人生是否有一個階段也有,難與易對彼此也有,懲罰的長短也有,優越的階段也有,和諧的聲音也有,一直跟着彼此,也不變。是聖人生活在一事無成的事上,不講教人,事事辦而始,爲福也必,成而福也。伏爲伏居,epher去。

114、偉大的日子過去了,漫長的日子過去了,漫長的日子又回來了。

115、天下莫弱於水,而攻之莫強能勝,與其不容易。弱者勝強者,弱者勝強者,這個世界不懂,不在行。

116、歌是完整的,浪費是筆直的,沮喪是充實的,開放是新鮮的,獲得的少了,困惑的多了。

117、人們不懼怕死亡,爲什麼懼怕死亡呢?

118、天上的路是足以彌補的;人的道路是不夠的。

119、道是一個東西,但無法表達。夢一般的,夢一般的,裏面有形象;夢一般的夢,夢一般的夢;它是黑暗的,它有本質。他們很善良,對他們有信心。

120、認識人的聰明,認識自己的聰明。

121、看不見,所以清楚;既然如此,就拿出;不切,如此有功;沒有驕傲;這麼長時間;丈夫只是不相爭,所以世界也不能與他相爭。

1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123、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24、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125、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26、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27、和大怨,必有餘怨;抱怨以德,安可以爲善?

128、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29、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130、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3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132、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33、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34、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5、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3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3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38、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

13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爲道。

140、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141、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142、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3、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144、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4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46、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47、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14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49、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5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15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不爭。

152、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53、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5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5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56、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57、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158、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6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161、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16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6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64、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6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爲道。

16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6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虆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68、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169、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170、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71、清淨爲天下正。

172、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17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74、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175、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176、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

177、道勢術,以勢養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178、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79、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180、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不爭。

181、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18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18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8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85、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86、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爲下。

187、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爲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18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8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0、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19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9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193、安其居,樂其業

19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95、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9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7、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9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爲上,辱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爲我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故貴身於天下,若可託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19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00、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201、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辯若訥,大美若臭,大善若惡,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賢若癡

202、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20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204、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天地之間,不正像風箱一樣嗎?雖空虛卻不會窮竭,越動,它的風就越大。政令繁多反而使人困惑,更行不通,只會加速失敗,不如保持虛靜任其自然發展。

205、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206、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濁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20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0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9、道德是立人之本、創業之策、爲政之根。

210、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1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12、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13、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1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1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216、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17、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218、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

219、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20、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22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2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22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22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25、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26、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27、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28、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2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30、孔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31、評選道德模範,倡導文明新風。

2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3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3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3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6、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38、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239、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40、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241、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42、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24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4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245、學道德模範,樹文明新風,促社會和諧。

2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4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248、學習道德模範,弘揚傳統美德。

249、學習道德模範,樹立文明道德風尚。

250、學習道德模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5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52、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汝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53、以創建促和諧,以和諧促發展。

254、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25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56、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2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58、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25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爲快樂。

260、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61、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62、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26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64、真理的發見,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引起我們的歡欣,使我們整個生命震顫……--克羅齊

265、只有以愛情爲基礎的婚姻纔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266、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爲人服務,爲人類的愛而工作。--甘地

267、音樂是唯一可以縱情而不會損害道德和宗教觀念的享受。--愛迪生

26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269、有兩樣東西,我思索的回數愈多,時間愈久,它們充溢我以愈見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驚異和嚴肅之感,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270、在我們的社會中,勞動不僅是經濟的範疇,而且是道德的範疇。--馬卡連柯

271、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羅素

272、在重視勞動和尊重勞動者的基礎上,我們有可能來創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勞動和科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兩種力量。--高爾基

273、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你能否對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遠做一個無愧於他的人,這就是你的靈魂性格心理以至於道德的最好的考驗。--馬克思

274、真誠的愛情,並不等於娓娓動聽的甜言蜜語,慷慨陳詞的海誓山盟,如膠似漆的接吻擁抱。愛情是一種高尚美麗純真的感情,應當以忠實誠懇取代虛僞欺詐,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輕率行動。--黃少平

275、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狄德羅

276、知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黑田鵬信

277、只有道德上的矮子纔會要求得到應有的體面的對待。--佚名

278、只有那不論公私都以道德爲上一心要做出高貴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喬叟

279、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於接受道德的薰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爲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爲集體的志同道合者。--蘇霍姆林斯基

280、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爲可能。--恩格斯

281、智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黑田鵬信

282、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爲本。--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二》

283、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須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滿足的人。--帕拉圖

284、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亞里士多德

285、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加爾多斯

286、意志來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這兩個因素。--林肯

287、因爲有這種種假文學,所以我近來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徑。這樣把道德與文章混爲一談,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個分別。創作的文學之高下爲標準,但是理論的文學,卻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顧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鋮之爲人,但是仍可以喜歡他的《燕子箋》。這等於說比如我的廚子與人通姦,而他做的點心仍然可能很好吃。--林語堂

288、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289、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過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動從戰鬥中退縮的人則是一個懦夫。--羅曼·羅蘭

290、友誼是精神的融合,心靈的聯姻,道德的紐結。--佩恩

291、有兩種基督教道德,一種是私德,一種是公德。這兩種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間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樣毫無關係。一年中美國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國家的完美性質保持純潔無瑕;然後,在餘下的兩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裏……竭盡全力去破壞和毀滅他整整一年的忠實而正當的工作。--馬克吐溫

292、有些人,就連兒童文學都能使他們腐化,他們帶着特殊的樂趣閱讀《詩篇》和《索洛門寓言》裏那些挑動人心的章節。政論家律師醫生等,摸透人類罪惡的全部祕密,卻並不以不道德出名;現實主義作家常常比寺院方丈更有道德。--契訶夫

293、有學問而無道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羅斯福

294、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295、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羅素

296、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297、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章

298、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

29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30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經》

301、《道德經》說“聖人處上而民不重,民樂推之而不厭。”

302、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遭遇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只要精神不倒,敢於放手一搏,就有勝利的希望。西點軍校前校長伊.L.班尼迪克

30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30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30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經》

306、“每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德國總理施羅德

307、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30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第七章》

30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3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