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故事

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爲歇後語。

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故事

【諸葛亮焚香彈琴——故弄玄虛】

當司馬統率15萬大軍朝西城擁來時,諸葛亮身邊已無一員武將,只有2500名兵在城中。於是諸葛亮下令禁止人們隨便出入及大聲說話。把四面城門大開,用30名軍士扮做百姓,灑掃街道。自己披上鶴毛大氅,戴了頭巾,在城樓上焚香彈琴。司馬懿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滿面笑容,悠閒地彈琴。嚇得趕緊命令大軍向西北山路退去。諸葛亮見魏兵遠去,拍手大笑。

【諸葛亮斬馬謖——不念舊情】

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他知道魏軍要搶佔街亭。馬謖自告奮勇任先鋒,王平是副將。臨行前,諸葛亮千叮萬囑,讓馬謖一定要當道紮營。可馬謖不顧王平反對,執意守山。結果被司馬懿截斷了水源,圍困在山上。街亭失守後,諸葛亮爲了避免有更大的損失,退回漢中。事後,諸葛亮知道是馬謖違反了他的作戰部署,儘管和馬謖的感情很深,可爲了嚴明軍紀,他還是依法將馬謖斬首。諸葛亮殺了馬謖後,想起馬謖與自己平時的情誼,心中十分難過,傷心地哭了。爲此,他一直非常細心地照顧馬謖的兒子

【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三國時候,魏國與吳國、蜀國之間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吳蜀兩國的兵器數量遠遠不夠。蜀國軍師諸葛亮向吳軍都督周瑜立下軍令狀,保證3天內造出10萬支箭來。按照常理來講,3天造10萬支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聰明的諸葛亮卻自有好辦法。有一天清晨,霧很大,諸葛亮讓土兵們在戰船上扎滿稻草人,然後把戰船開到曹營外,躲在船艙裏擂起戰鼓。因爲霧太大,曹兵不知敵方虛實,只有朝着鼓聲響起的地方瘋狂地射箭。結果好多箭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讓諸葛亮滿載而歸。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