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小學常用歇後語及答案

小學常用歇後語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導語: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爲羣衆熟識的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後文,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小學生常用的歇後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常用歇後語及答案

  小學生常用歇後語:

老和尚住山洞 —— 沒事(沒寺)

耗子掉到水缸裏 —— 時髦(溼毛)

航空兵翻觔斗 —— 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耕地裏甩鞭子 —— 吹牛(催牛)

大水沖走土地廟 —— 留神(流神)

打燈籠搬石頭 —— 照辦(照搬)

吃餃子不吃餡 —— 調皮(挑皮)

炒鹹菜不放醬油 —— 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唱戲的騎馬 —— 不行(步行)

癩蝦蟆跳水井 —— 不懂(噗咚)

藥鋪裏開抽屜 —— 找玩(找丸)

黏窩窩摻黃蓮 —— 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磚窯裏失火 —— 謠言(窯煙)

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麻布袋草布袋 —— 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西瓜地裏散步 —— 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萬歲爺流鼻血 —— 正紅(朕紅)

精裝茅臺 —— 好久(好酒)

猴子學走路 —— 假惺惺(假猩猩)

河邊洗黃蓮 —— 何苦(河苦)

和尚的房子 —— 廟(妙)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生花生 —— 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六月裏戴手套 —— 保守(保手)

王八中解元 —— 規矩(龜舉)

  歇後語分類:

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爲歇後語。

歇後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遊戲。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四種。

歇後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爲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爲人們所使用。

最初的歇後語與現今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爲“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範圍受到了限制。

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蠍鰳虎子掀門簾兒---露一小手兒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它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裏灌米湯—— 夠受的

炒了的蝦米—— 紅人(仁)

揍雞毛—— 壯膽(裝撣)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爭(蒸)氣

豆芽炒蝦米(小蝦)—— 兩不值(直)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火燒旗杆——長嘆(炭)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老爺下轎——不(步)行

老公拍扇——悽(妻)涼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一腳踢翻煤油爐——散夥(火)

大胖小子抓週——小人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