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常用的諧音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常用的諧音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導語: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爲羣衆熟識的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後文,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小學生常用的歇後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常用的諧音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諧音歇後語大全:

空棺材出葬 —— 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裏外瞎子進煙館 —— 摩登(摸燈)

高山上打鑼 —— 四方聞名(鳴)

唐僧唸經 —— 一本正(真)經

保溫瓶的塞子 —— 賭(堵)氣

旗杆上掛剪刀 —— 高才(裁)

響鼓不用重錘 —— 一點就明(鳴)

老九的兄弟 —— 老實(老十)

龍王爺搬家 —— 厲害(離海)

隔窗吹喇叭 —— 名聲在外(鳴聲在外)

張天師過海不用船 —— 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空棺材出喪 —— 目(木)中無人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燈草做柺杖 —— 做不得主(拄)

年初一吃酒釀 —— 頭一遭(糟)

老蜘蛛的肚子 —— 淨是私(絲)

老鼠跳到琴上 —— 亂談(彈)

瓦匠的雙手 —— 多疑(泥)

嘴上塗石灰 —— 白說(刷)

木排下水 —— 不成(沉)

夫子的徒弟 —— 閒(賢)人)

雲彩上點燈 —— 空掛名(明)

山林中燒火 —— 就地取材(柴)

丈八的竈臺 —— 高照(竈)

對着窗戶吹喇叭 —— 名(鳴)聲在外

電線杆上插雞毛 —— 好大的膽(撣)子

孔夫子的口袋 —— 書呆(袋)子

六七八九 —— 沒食(十)

月下提燈 —— 虛掛名(明)

磕瓜子磕出臭蟲 —— 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鈍刀破竹 —— 想不開(響不開)

針尖尚挑毛巾 —— 不足爲奇(不足爲旗)

秀才的毛巾 —— 包輸(包書)

老公拍扇 —— 淒涼(妻涼)

外婆死了兒子 —— 無救(無舅)

孕婦走獨木橋 —— 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反穿皮襖 —— 裝佯(裝羊)

公共廁所仍石頭 —— 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父親向兒子磕頭 —— 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臘月天氣 —— 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馬店買豬 —— 沒那事(沒那市)

矮子過渡 —— 安心(淹心)

半兩棉花 —— 免談(免彈)

雨打黃梅頭 —— 倒黴(倒梅)

哥哥不在家 —— 少來(嫂來)

草帽的丟扁擔 —— 留神(留繩)

老太婆上雞窩 —— 笨蛋(奔蛋)

宋江的軍師 —— 無用(吳用)

  歇後語分類:

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爲歇後語。

歇後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遊戲。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四種。

歇後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爲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爲人們所使用。

最初的歇後語與現今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爲“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範圍受到了限制。

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