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魚我所欲也》 課文加翻譯

《魚我所欲也》 課文加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原文
  魚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bì)患者何不爲(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bì)患而有不爲(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shi),一豆羮(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爲(wèi)宮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wèi)宮室之美爲(wéi)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qiè)之奉爲(wéi)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wèi)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爲(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我就會放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我就會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超過生命的,那麼可以憑藉來保全生命的做法爲什麼不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一切可以躲避災禍的事情爲什麼不做呢?那麼有辦法求生但是卻有人不採用這個做法,那麼可以藉此來躲避災禍卻有人不這樣做.因此,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就是義),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就是不義).不僅僅有才能的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不丟掉它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沒有禮貌地吆喝着給他,過路的饑民都不會接受;如果用腳踢着給別人吃,乞丐也輕視它.不管是否符合禮與義就接受優厚的俸祿,這高位俸祿對我有什麼增益呢? 是爲了住宅的華美,得到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從前爲了道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爲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爲了道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爲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爲了道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爲了讓我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爲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本性.
註釋:
1.熊掌:熊的腳掌,古人認爲是珍貴的食品.   
2.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有幾樣東西.得:得到.   
3.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   
捨生而取義者也:取:求取.   
4.所欲有甚於生者,甚:超過; 於:比.   
5.苟得:苟且取得.這裏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所惡:討厭的(事物).惡,憎恨,討厭.   
7.患:禍患,災難.   
8.闢:通“避”,躲避.下同.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11.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2.不爲:不願意這樣做.   
1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按照這種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卻不用它.由是,按照這種方法.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4.非獨:不單,不僅.獨,只,僅僅.   
15是:這.   
16.勿喪:不丟掉.喪:喪失,丟失.   
17.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可譯爲“竹籃”   
18.豆:古代一種食器,高足,上呈圓盤形.有木製,陶製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着給人吃.爾:語氣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捨粥.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着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捨,後來餓死了.呼:吆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而,連詞表修飾.   
20.蹴(cù):用腳踢的樣子 與:給   
21.不屑:因爲輕視而不肯接受,這裏是不願意接受的意思.屑,認爲值得,長於“不”連用   2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如果不辨別它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高官厚祿.萬鍾,這裏指高官厚祿.鍾,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鬥爲一鍾.則,連詞,這裏表假設.“辯”通“辨”,辨別.  23. 何加:有什麼益處. 加:好處.   
24.爲:爲了.下文“鄉爲”“今爲”的“爲”都念“wei(四聲)”   
25.奉:侍奉.   
26.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我:得於我,感激我的恩德.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的意思.   
27.鄉爲身死而不受:從前(爲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鄉通“向”,原先,從前.   
28. 已:停止,放棄.   
29. 本心:天性,天良.本來的思想,即指“義”   
30.是故:因此.   
31.能:能夠.   
32.行道之人:路上飢餓的行人.

《魚我所欲也》 課文加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