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古詩詞裏的踏青是什麼意思?

古詩詞裏的踏青是什麼意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踏青是我國古代春天到來時的一種民間習俗,踏青,在古代亦被稱作行青、探春、尋春、踏春等,是一種迎春尋樂、郊遊踏青的春遊活動。從古到今,有無數文人墨客對“踏青”情有獨鍾,與踏青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跟踏青有關的詩詞佳作。

古詩詞裏的踏青是什麼意思?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均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這是唐代詩人楊巨源所寫的《城東早春》一詩,詩裏表達的主題就是踏青出遊時的所見所感,小詩語句清新,下筆不同凡響,言止而意猶伸;反覆吟詠,詩意盎然,頗堪玩味。

唐代詩詞家韋莊曾以《春日遊》爲題寫有一詞:“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身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詞裏描寫的即是一位年輕的女子於春日踏青途中偶遇心上人的情景。寥寥數語,就生動傳神地將女子的愛慕之情惟妙惟肖表達出來,真乃是出乎自然、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大快朵頤!……

宋代詩人黃庭堅在《行邁雜篇六首(其二)》一詩中寫道:“白白紅紅相間開,三三五五踏青來。戲隨蝴蝶不知遠,驚見行人笑卻回。”在春日的怡人景色裏:春光燦爛,春花盛開,亂鶯紛啼……遊人三五成羣來踏青,有個遊人追隨着蝴蝶漸行漸遠,驀然看見同伴們在嬉笑自己,趕緊返回到踏青遊人的隊伍之中。小詩言簡意賅,繪聲繪色,充滿動態的美,令人彷彿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龍頭蚱蜢吳兒競,筍柱鞦韆遊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這是宋代詩人張先的《木蘭花》,從詩中我們可以可看出,隨着春天的到來,古代的青年男女,踏青不只侷限於是遊山玩水,也有放風箏、盪鞦韆等熱門遊玩活動,簡潔生動地描繪出了踏青出遊時的歡樂場景。

在宋代詩人韓淲所作的《浣溪沙·試香羅》一詞中,有着這樣的抒寫:“風軟湖光遠蕩磨。春衫初試薄香羅。踏青無計奈君何。 莫笑老來多歲月,肯教閒去少詩歌。長安陌上有銅駝。”詞裏將“歲月蹉跎身老矣,踏青無計奈君何;湖光山色風景異,心緒紛亂難捉摸”的複雜心情與心態,刻劃得生動傳神,細緻入微,層層遞進,讓人感同身受,禁不住嘖嘖稱奇。

“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漲江流近驛亭。客鬢不如堤上柳,數枝春動又青青。”此爲詩人陸游春日在郊外踏青時所寫的《山城踏青》:詩短而意深,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將詩人踏青時所見的明媚春光、青青堤柳、雪山城廊、驛路亭閣手到擒來,躍然紙上,使讀者的眼睛和心情亦倏然爲之一亮,山城踏青的美景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明代詩人胡應麟所寫的《石城曲二首(其一)》一詩 :“踏青無限好,江頭二三月。恨殺潯陽風,吹郎下三峽。”詩人先是將踏青時的無限美好直抒胸臆地表達了出來,繼而又把早春時節的冷寒春風,跟自己心頭的情郎遠行聯繫在一塊,無盡愛和恨,都到眼前來,怎一個“愁”字了得?!……詩歌雖然短小,但,字裏行間有乾坤,人間自有真情在……令讀者驟然生出了黯然愁緒,並且對詩中所寫的閨怨,感喟萬端,唏噓不已。而宋代吳惟信的《蘇真堤清明即事》則是一幀春遊的畫圖:“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詩歌把踏青遊玩,因貪戀醉美春色而忘記了回家時間,俟至天黑才很不情願地踏上歸途,進行了詩意地表現,具有很強的畫面感與藝術感染力。

每逢春至,古人喜歡踏青,踏青的內容也非常豐富、多姿多彩:有人喜歡觀賞田園風光,山川勝景;也有人喜愛遊覽古剎廟宇、名勝古蹟;還有人喜歡有進行野炊宴席、把酒言歡之樂;更有人喜愛圍捕打獵,或者是盪鞦韆、放紙鳶等。“三月踏青能幾日,百回添酒莫辭頻。看君到臥楊花裏,始覺春光爲醉人。”這話說的甚是在理,君不見春天萬物甦醒目光所及之處盡芳菲,而春天又恰恰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春天去踏青吧,因爲踏青不僅可以活動手腳、鍛鍊身體;還可以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裏,領略“風光旖旎一時新”的美妙與神奇;更可以修身養性陶冶自己的思想與情操……正所謂——“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

時光流轉,不知不覺間,又到了春暖花開、踏青遊玩的好時節——就讓我們一邊品讀、欣賞古人留下的有關踏青的佳詞麗句,一邊輕輕放飛遐想的思緒,在古人所精心砌造的古詩詞的絕美意境裏,流連、流連,樂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