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我的1919觀後感怎麼寫?

我的1919觀後感怎麼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我的一九一九觀後感

我的1919觀後感怎麼寫?

這是一部含着血淚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含着血淚的歷史。

我用兩個小時去看完它,卻用了很久很久去體會這部影片帶給我的落寞。

《我的1919》,我的民族,我的國家!

一九一九年,這個多事之秋,一九一九年,這一年,有屈辱的巴黎和會,這一年,有無奈的外交妥協,這一年,也爆發了舉國震驚的五四愛國運動。這一年,勇敢的中國外交官在和會上奔走斡旋,這一年,無畏的中國人民在巴黎走上街頭,灑着鮮血吶喊。

看一部電影,我看不懂它的拍攝技巧,也看不出演員的演技,我看的,只是這個電影講述的故事。我深刻地明白,當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被當成故事講給一代又一代的人聽時,那個故事,已經成爲了一段歷史。《我的1919》就是這樣一個承載着歷史風塵的故事,厚重得令我窒息。

影片的開頭,是一個神情疲憊的中國男人,他坐在馬車上,沉思着。他是中國駐美公使,他也是代表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全權代表——顧維鈞。從美國趕往巴黎,他帶着收回山東的要求,帶着四萬萬同胞的希望,帶着國家的尊嚴。我無法揣度那個男人趕往巴黎時的心情,但我卻看見了那個男人臉上是深深的疲憊,我彷彿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了他心中的沉重。這一趟,他或許會帶着國家應的利益回去,也有可能至此成爲民族的罪人。

我不懂在一九一九年,在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怎樣才能拯救中國,但我知道,那時的人們,每一個國人都在爲了拯救中國的理想而奮鬥着。有人在外交上忙的焦頭爛額,有的人在報刊上傳播着思想,有人在街道上高舉着旗幟反抗……但是,不管用哪一種方式,不管是機智如諸葛的顧維鈞,還是爲着理想奮不顧身的肖克儉,亦或者是爲愛遠涉異國的梅,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們都不能將落後的中國徹底解放。

我不瞭解外交,但我卻知道,在外交上,每個人都在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爲了利益,他們可以不管正義,也可以失去同情,爲了利益,他們像叢林裏分食的老虎,忘記了承諾,也拋棄了曾經作爲盟友的中國。

對於那些在和會上張牙舞爪的老虎們,我的印象不是很深,但有一個人,卻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淡忘的身影,他是威爾遜,一個帶着他的十四點來到和會,又帶着同意拋棄中國的不平等的意見離開巴黎的美國總統。他讓我漸漸明瞭,在面對國家利益時,有時候,個人信念、個人理想、個人情感、信任等等都不再重要。威爾遜被後世認爲是理想主義典範,他曾說,我的國際聯盟的設想,應該作爲全世界人類的有組織的道義力量發揮作用,無論在何時何地出現錯誤的行爲和侵略的行徑,或者產生採取此類行爲的企圖,它們都要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那麼在巴黎,是什麼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了呢?

面對背叛和拋棄,肖克儉跪在英美法的國旗面前,用熊熊燃燒的烈火將自己的信念彰顯,那是四萬萬同胞的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悲涼的輓歌,那更是在弱國無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國,作爲一戰的戰勝國,卻不能收回本國應有的主權,列強將山東半島的主權送給了日本,像是贈送一個禮物般,他們完全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無視中國人的憤怒。但是我們不能去責怪他們,落後、貧窮、軟弱,我們沒有責怪他們的資本,也沒有責怪他們的力量。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公平,還需自己爭取。

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徵祥在得知中國的山東主權被日本搶奪之後,無奈地說:“我不知道我留在巴黎還能做什麼,我沒有勇氣去拒絕簽字,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許我去簽字,不能成爲民族的罪人。”

作爲代表團成員之一的顧維鈞在離開的時候也流淚了,那個鐵血男兒的眼淚裏有着屈辱和不甘,還有深深的無奈。有人說顧維鈞不理解普通羣衆的心理,他指責羣衆的魯莽,但羣衆也不理解他的思想,外交是一個複雜的東西,

和會的簽字儀式上,顧維鈞痛心地對那些西方的強盜們說:“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

我們也不會忘記,一九一九年,有一場喪權辱國的巴黎和會和一張凡爾賽合約,一九一九年,有無數的英雄在反抗和救國的道路上留下了鮮血和生命,一九一九年,有一種思想在紮根萌芽,五四的鮮花即將開遍祖國的上上下下。

我們更不會遺忘,唯有強大,才能立足,公平是努力的結果,公平,也是強國的特權。

影片的最後,有這樣一句話,讓我難以忘懷:一九一九年,中國第一次向西方列強說不。

滿意記得采納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