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熱)我的1919觀後感

(熱)我的1919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1919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我的1919觀後感

我的1919觀後感 篇1

歷史讓憤怒又一次出現在了1919年的法國巴黎。只見一羣外國貴族正在參加一個室外會議,主持人正在說“中國代表顧維鈞先生因……”,一輛黑色的馬車飛奔而來,車上做的正是這位具有紳士風度的中國人——顧維鈞,中國赴巴黎和會的五個代表之一。作爲戰勝國的中國,他趕赴巴黎和會,爲了中國人的主權,爲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然而他感受到的卻是落後捱打的悲哀,肩負着弱國子民的悲憤。

作爲中國代表的他應以何種態度來面對呢?面對外國代表所提出的“中國在戰爭中未傷一兵一卒”,他從容不迫,拿出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中國人民在戰爭中的付出,一座座的墳墓,滿載着中國人民沉痛的悲憤,滿載着不可改變的既定事實。這一切,使外國代表啞口無言。影片中顧維鈞的發言“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同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不僅使當時的與會代表掌聲如雷,也使今天的我們爲之全場鼎沸。他的言辭鏗鏘有力,包含有憋屈在心的個人憤恨,更是壓抑已久的整個中華民族憤怒的爆發。顧維鈞面對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誘,泰然處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這種不爲利誘所動的精神多麼可貴啊!法國女士讓娜在顧維鈞被人民的呼籲壓得快要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她說“他和你們同樣愛國”,聽啊!這是出自一位外國友人的憤怒。

“是人民把你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座標位上的”,對於影片中肖克儉等人的愛國行爲,我們就不難理解,有誰能說肖克儉的自焚犧牲毫無價值呢?沒有人能這麼說。雖然他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在努力的喚醒着周圍的人民,喚醒着人們的愛國意識。他有權力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內心情感。他呼籲着、維護着自己祖國的主權。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弱國無外交”,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巴黎和會中唯獨中國是在戰勝國中沒有得到任何戰爭賠償的國家,也是在凡爾賽和約中唯一沒有簽字的國家。這是中國人憤怒的表現。

“中國人是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弱國無外交嗎?弱國更需要用外交手段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巴黎和會上的那一幕,久久地在我的心頭縈繞。弱國無外交,落後要捱打,這一慘痛的教訓,使我明白了許多。就讓這沉痛的教訓停留在歷史的1919吧!歷史已成歷史,憤怒激勵着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也永遠也不敢忘記這慘痛的歷史,迴歸現實,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迎接挑戰!

我的1919觀後感 篇2

走過那年,殘酷的戰爭結束的那年。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我國政府代表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籤“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着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爲我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籤“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爲國爲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係。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爲“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爲,我們爲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纔有說話的權利,說話纔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徵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衆多的仁人志士,爲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爲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錶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羣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麼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嚐膽。

中國需要強大,更是在於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要挑起這個重擔,而且,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好!

我的1919觀後感 篇3

1919年,是殘酷的戰爭結束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駐美公使作爲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從很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但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

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個鏡頭深深的震撼了我:顧維鈞在和會上的第一次亮相,眉宇之間英氣逼人,他左手一揚,掌心攤開,指縫一鬆,一塊懷錶吊着鏈子垂了下來。他說:“請允許我在正式發言前給大家看一樣東西。進入會場之前,牧野先生爲了討好我,爭奪山東的特權,把這塊金錶送給了我。”會場開始交頭接耳,顧維鈞彬彬有禮的樣子,稍稍停頓一下,接着發言,“牧野男爵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錶。那麼,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日本的這個行爲,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極端的無恥?”說完他提起右手叉開五指朝上前方虛空處猛的一插,隨即猛的一側頭,滿臉的正義凜然和潛藏已久的怒火一起化爲一道凌厲的目光,射向那無能的日本人。

雖然最終沒有換來整個民族想要的結果,但他讓我看到了中國人的執着,中國人的'勇氣,中國人的堅定信念,中國人的錚錚不屈!這樣的一個外交才子,或許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只是茫茫黑暗宇宙裏一顆小星星,但他發出的光芒足夠讓我們讓那一時代的青年看到希望!“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一樣。”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中國人的氣魄,一種尊嚴的力量。

顧維鈞以自己的言辭訴說着中國的尊嚴,而肖克儉這位華裔留法愛國學生卻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顆拳拳愛國心。一縷煙順着巴黎污濁的天空緩緩升起,肖克儉的身體在凡爾賽廣場化爲灰燼。肖克儉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我想每一位中國人看到了都會覺得呼吸沉重的,中國,該如何踏上興旺的道路,該如何摘掉弱國的破帽子?肖克儉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敢於自我犧牲。如果當時的清政府所有官員都能夠如肖克儉一樣無畏,而不是關起家門做縮頭烏龜,任由別人騎到脖子上,也許巴黎和會會以另一種結果收場,顧維鈞也不會發出“我很失望,很憤怒”的嘆息了。

1919年早已成爲過去,但它留給我們的教訓和心痛仍然刻骨銘心。中國。我們百屈不撓的母親,在中華兒女十幾年的探索中,終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尊嚴之路!這部影片讓我們重新審視了歷史,我們要讓中國變得更強大,因此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更加努力,要挑起這個重擔,讓中國有更美好的未來。

我的1919觀後感 篇4

"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這堅實激昂,代表着四萬萬人民意願的聲音在巴黎會上讓世界爲之一驚,一位年輕有爲、充滿愛國情的中國外交官,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贏得了世界的尊敬。但儘管這樣,在1919年,那血雨腥風、國衰民弱的日子裏,中國人民還是隻能面對喪權辱國的協議。這是外交的失敗,這是政府的失敗,這是中國的失敗!

嗚呼,悲哉!悲那 列強的鐵蹄在中國的領土上肆意踐踏;悲那中國政府昏庸無道,軟弱無力,悲那外交官雖然以精彩絕倫的演講博得了喝彩,卻換不來一份平等的協定;悲那擁有四萬萬人口的泱泱大國卻不如日本說話更有份量。國人的憤怒,化爲烈火在巴黎熊熊燃燒;青年的憤慨化爲"五·四"在中華天地上如火如荼,不簽字的中國人才對得起民族,對得起時代。記住這個年頭,1919,飽受辱的中國第一次--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1919,這個中國歷史的轉折點,雖然令人難過,卻並不蒼白。它以鮮活的事實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沒有經濟發展,沒有長治久安,沒有國富民強,就算有100個,甚至1000個顧維均,也會被列強藐視蹂躪。惟有發展纔是硬道理!

歷史的車輪轆轆向前,人類文明高速發展,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雖然硝煙不再瀰漫,炮火不再轟鳴,鮮花取代荒蕪,笑容驅散恐怖,但新的'正義新的形式緊張激烈地進行着,各國的科技、文化和經濟就是新的兵種。作爲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肩負着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重任,面臨着時代,對於我們的嚴竣考驗,在這風華正茂的時期,我們沒有理由不充實自己,學好知識,"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絕對沒有過時。也許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像顧維均那樣在和會上慷慨激昂,但有朝一日,我們能夠在世界的舞臺上激情四溢地宣讀自己的成果,那同樣是自豪的中國之音。有實力,纔會有魅力,我們努力要讓祖國富強,祖國的富強才能使我們說話更加理直氣壯,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於我們今天的一分一秒,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是國家富強的需要。

讓我們記住1919,記住它給我們帶來的刻骨銘心的警示:讓我們回味1919,回味它給我們帶來的痛楚與苦澀,中國的今天來之不易,我們應當乘風破浪,緊扼時代的脈搏,勇於進取,開拓創新,在紛亂的國際格局中,將歷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1919觀後感 篇5

今天天氣還蠻不錯的,老師讓我們觀看了《我的1919》後,我的心情充滿了憤怒,《我的1919》觀後感。歷史上的1919就是近代史和現代史的轉折點,而電影[我的1919]卻是記錄了1919年那個時代所發生的事情。

回顧中國的歷史,我們總是看到了江山的滿目創傷,多少的英雄長眠地下,多少失去家園和兒女的中國人在哭泣。我的心情很沉重,總覺得中國那個時候的因果關係是:清的閉門鎖國和糜爛的王朝,腐敗的官僚,造成的民不聊生。人們的無知和社會的現實,讓中國的.歷史上重重的落下了恥辱的痕跡。

[我的1919]是外交官顧維鈞的回憶錄,裏面記實了本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爲中國代表團全權代表參加1919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摯友肖克儉,爲抗爭列強,爲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肖克儉自焚的場面,我彷彿和大多數的人一般,看到了中國大地上燃起的熊熊烈火,在不斷的壯大,永不熄滅。列強們的逼迫,中國人卻是不屈。我們仍然要昂首,我們要向前看。山東的割據,讓我們看清楚了列強們的無恥,這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歷史中受到了懲罰。

我想到了弱國的悲哀,沒有在國際上佔據地位,所以我們的土地就要受到列強們的割據,卻割給日本。這個噁心的民族,觀後感《《我的1919》觀後感》。我們的一系列的內鬥,已經是創傷累累,已經沒有辦法和他們鬥了。所以我們就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只有向上,別人纔不會看不起你,只有向上,我們纔不會帶着恥辱。只有向上,我們才能夠站在世界的頂峯。我們要迎頭向上,衝破前面的阻隔,衝破黑暗的束縛。黎明,永遠都是象徵!我們不要揹負着亡國的恥辱。我們更不能讓那個充滿了幻想的民族凌駕於我們的頭上。我們應該努力。

我熱愛中國,這個祖國是我們的家庭,我們只有和睦相處,才能夠團結一心。我想爲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分子力量,雖然和螺絲釘一般,卻也是力量。全國的各個人們都獻出自己的力量呢。是否能夠推動這個社會。推動地球,那是我的幻想。而創造完美的社會,這是我的夢想。

我們都應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隻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懦弱的表現。創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爲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通過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中國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感受到“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它會永記在我們心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它更激勵我們發憤圖強,學習更多知識,長大爲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的1919觀後感 篇6

偶然在“學習強國”的平臺上,看到視頻學習裏有看電影。那天饒有興趣地打開,看到陳道明梳着油亮的背頭,穿着筆挺的黑色制服,很紳士的樣子。旁邊赫然寫着“我的1919”,就這了。偶像的力量真是無窮大,人們常常因爲喜歡一個人而喜歡一首歌或者一部電視劇。就像此刻的'我,因爲欣賞陳道明,所以選擇了《我的1919》

《我的1919》重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戰勝的協約國在巴黎的凡爾賽宮集會,商討對戰敗國德國的處置問題。當時的中國政府是袁世凱政府,從清政府以來,並沒有改變中國落後捱打的局面。國際社會也並沒把中國放在眼裏。原定的5個代表席位,最終只給了兩個,5個代表只好輪流參會。作爲戰勝國之一,中國應該在和會上爭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列強們無視中國的利益,經本應從德國手中歸還的山東半島的主權,直接轉送給日本。代表團的提案,最終被否決。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最後黯然離開。

電影中濃墨重彩的部分就是代表團中駐美公使顧維鈞在和會上慷慨陳詞,機智辯論的情節。在入會場時,日本代表把懷錶掉在地上,被顧維鈞意外拾起。在發言時他拿出懷錶,被日本代表誣爲偷盜。顧維鈞順水推舟,借題發揮。他說:“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錶,那麼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請問日本這個行爲,算不算無恥呢?!”然後他又強調了山東是中國文化的搖籃,孔子孟子皆誕生於此,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穌。在日本代表叫囂中國在戰爭中未出一兵一卒時,顧維鈞出示大量華工照片,有力地駁斥了日本的言論。顧維鈞的發言贏得了全場的掌聲,然而卻不能扭轉最終的結果。

看了《我的1919 》我很想了解這個民國的外交才子,後來百度了他的生平。顧維鈞,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清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於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嘉定區)。初入舊式私塾,後於1899年考入上海英華書院,1901年考入聖約翰書院。1904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攻國際法及外交,獲博士學位。不僅人長得帥,還才高八斗!

他一生有四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叫張潤娥,是父母包辦的,因此有名無實。第二位夫人是時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的女兒唐寶月,幾年後病逝,第三任妻子黃蕙蘭,最後離婚。第四任妻子嚴幼韻陪他走到生命盡頭,享年98歲。

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唐德剛先生認爲,自有近代外交以來,中國出了“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是一個,李鴻章是一個,顧維鈞是半個。之所以說他半個,是因爲他沒有外交決策權。即使是半個,也是非常高的讚譽了。

我的1919觀後感 篇7

1919年,中國陰霾的天空突然紅了半邊。那是屈辱激怒了中國人民,激怒了一頭東方雄獅。愛國熱情以及民族的憤慨點燃了半邊天空。熊熊烈火中,巴黎和會上的顧維鈞,先進的愛國青年肖克儉,以及千千萬萬個愛國學生、工人都憤怒了。

弱國無外交。和會上,作爲戰勝國的中國卻無法獲得平等的待遇。顧維鈞--一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他站起來慷慨陳詞,駁斥列強的傲慢無禮。然而時代的英雄卻不能扭轉時代,中國在付出幾十萬勞工的辛勤後,還是沒能收穫一點光榮,成了列強分割蛋糕的犧牲品。他們虛僞的嘴臉在和會上暴露無疑。他們企圖將這已千瘡百孔的東方古國再次撕得粉碎,而完全不顧那四千萬中華兒女悲涼的`抽泣聲。這,是一個民族應該永遠銘記的悲哀。

繼而,中國開始反抗了。先是一個剪掉辮子的中國人站了出來,大聲斥責西方列強的強盜行徑,他大聲的說道:“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緊接着,又一個剪掉辮子的中國人肖克儉,帶領着一羣愛國青年,勇敢的站在巴黎的街頭,迎着來自四面八方的風潮,迎着列強的霸氣,激昂的演說着。在走投無路時,他毅然的決定用自己的死亡來警示中國人民,用一箇中國的血淋淋的愛國熱情震撼那些自恃強大的列強們。凡爾賽宮前的熊熊大火燃燒了一個愛國熱血青年的軀體,更燃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國內,學生在新生的共產黨政權的帶領下開始了反帝愛國運動。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批又一批愛國青年走上了街頭。緊接着,無產階級的工人們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穿越90多年的時空,我也憤怒了!影片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在我胸中激起了強烈的共鳴。我恨自己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否則,我將也是街頭舉着旗幟振臂高呼的愛國學生,甚至是一名肖克儉一樣的愛國青年,也願用血的犧牲來表明自己的憤怒,自己的愛國熱情。

當顧維鈞站在發言席上激動地說出“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誰能接受?”當他起身帶着中國人的驕傲和自尊毅然離開,中國在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勇敢地向列強說不,中國人昂起了頭。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強音。一聲深自肺腑的的吶喊爆破了整個天空。隨後,黑暗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落下了帷幕,新的光明新的舞臺展示在世人面前。

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恥辱,然後繼往開來,勇往直前。

我的1919觀後感 篇8

記得在一個電影院看過一部有關五四運動的電影《我的1919》,電影中青年者們那些慷慨激昂的吶喊,至今仍震撼着我的心靈

19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了,這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也就是在這場運動中,中國青年作爲一支新生的力量登上了舞臺。回望那個壯烈的年代,那些站在時代潮頭的年輕的身影,是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激活了一個時代,激活了一個民族,他們的精神激勵着我們每一位青少年。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迴盪着歡樂美妙的旋律;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鐫刻着瑰麗,浪漫的色彩。做爲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該不懼艱難險阻。敢於拼搏,智比雲天。我們雖然沒有老一輩的勇敢作爲,但,作爲一箇中國人我認爲要先有骨氣,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一向以有骨氣着稱於世,我們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和精神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我們一定要以歷史鏡鑑!在社會的相機中爲自己攝下一張有骨氣的正面形象來,要做到物質面前不迷濛,暫時落後不低頭,困難再大不彎腰,經得住一切考驗。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剛強不屈的英雄氣概的接班人。

做爲新時代的小學生,還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我記得居里夫人曾說過:我們的生活不容易!但是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是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能力是用來做事某事的。無論發生了什麼情況,這種目的必須達到!這句話時常給我很大的學習動力。一個人的一生,就像在黑夜中行路,沒有堅強的信念很容易誤入歧途。特別是像我們這些當代青少年,思想還不成熟。每當我對選定的事情,特別是學習上的事情有所懷疑的時候,我的腦海裏便會出現居里夫人的名言。我們的生活有很多坎坷,但是,焉知我輩非鯤鵬。我們缺少的正是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的那種自信力!心裏的.窗戶,一桶便亮。我相信,我的能力也是要去做某種事的,而且無論如何,這種目的必須到達。

做爲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更要有愛心,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要把抗震救災的激情提煉出來,或許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隻要我們團結一心,那麼,我們的力量就會重於泰山,災難也會被我們嚇跑。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出生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讓我們爲自己的青春打點好行程,因爲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而青春則是這僅有一次生命中最易逝的一段,我堅信:流星雖然短暫,但在它劃過夜空的那一剎那,已經點燃了最美的青春,讓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讓身體裏流淌的血液迸發激情!讓我們都做夜空下的那顆閃亮的星星。

我的1919觀後感 篇9

20xx年4月28日,學院團委組織我們觀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很紀實的電影,像是顧維鈞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會前後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

電影最開頭的地方,乘着馬車前來參會的衣冠楚楚的顧維鈞被一大羣一戰歐洲傷兵攔住,車窗被敲碎,臉上帶了傷,衣服也扯破了——從一開始彷彿就預示着巴黎和會裏中國的狼狽和無力。

中國代表團在升旗儀式穿了漢裝,這是一種儀式感,一種希望在世界面前筆直地站立的儀式感,但是一句“弱國無外交”就道盡了一切。“如果中國參戰,就以大國身份對待中國。”這是歐洲列強許下的空頭支票,沒有實力就拿不到平等的話語權。說好的五個代表席位被壓縮成兩個,據理力爭竟然是爲了換取英美法意對中國在山東問題上的同情!要通過別人的同情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多麼無奈、多麼可悲!

更可悲的是,外交官要看政府的臉色行事,而當時的中國政府爲了自身的利益一直對日本妥協。當時的中國政客彷彿是在拿國家利益換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完全無視了中國人民的意願。在這樣的'國內政治背景下,作爲外交官的顧維鈞縱使旁徵博引舌燦蓮花,縱使有再大的人格魅力讓列強的首腦和外交官乃至他國人民都敬佩他,也無濟於事。

顧維鈞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孤軍奮戰的,因爲中國政府並不支持;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是有四萬萬中國同胞的支持的。

我本來覺得肖克儉僅憑一腔熱血並不會有用,這種衝動行事最後可能就會讓別國把刺殺這樣的黑鍋扣在中國人頭上,哪怕你沒有做過,因爲有暴力和示威遊行的前科,你也會成爲被懷疑的對象,這樣不僅於國家無利,而且會讓家人憂心。一開始的顧維鈞大概和一開始的我的想法是差不多的,做事情要有大局觀,肖克儉的衝動只會讓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努力白費。

但是到了影片的結尾,我突然反應過來這種天真的執拗和團結有多珍貴。以死抗議是愛國的赤子之心,這一把火點燃的是中國人的反抗精神,是壓迫到極點看不見希望終於決定奮力反擊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終於從精神上挺直了的中國的脊樑。一個人的吶喊沒有用,兩個人的吶喊沒有用,四萬萬人的吶喊終究會量變產生質變,會在世界上產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最終迎來新生的希望。

勿忘歷史,願我們永葆愛國的赤子之心。

我的1919觀後感 篇10

前些天,班裏同學一同觀看了影片《我的1919》,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屬於勝利國的中國,卻在巴黎和會上只得到兩個席位,並在多次談判中飽受欺辱,直至最後拒絕簽定凡爾賽合約的事。由於事件過程發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爲《我的1919》,片中的“我”則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顧維鈞。

1919年,正是國內動盪,外交緊張,英雄輩出的年代,李大釗、聞一多、魯迅以及數不勝數的偉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這個年代。可影片中的顧維鈞還有另一過人之處----雄辯。電影開始不多久,顧維鈞剛來到大使館就隨陸徵祥總長就中國席位一事與法國總統克里孟梭進行祕密會晤,當時,顧維鈞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嚴厲堅定而又不至於咄咄逼人的話語,將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無疑,克里孟梭也對他十分賞識,可中國終究只有兩個席位。辯論會上,顧維鈞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丟失手錶,發表了一場慷慨淋漓的演講,動人心,鼓壯志。“你們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的中國人該不該怒呢?……中國人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熱烈澎湃的話語,讓各國議員無不在下面交頭接耳,點頭默嘆。

亂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難。堅定正義的的顧維鈞卻多次遭到同伴的誤解,辯論會後,他的同伴都說他太氣勢逼人,鋒芒畢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竊牧野男爵的手錶,費大國風範。可有誰能體會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給顧維鈞,都怕承擔不了責任,唯有顧維鈞單槍匹馬在各國領導面前代表中國談判、會晤,爲山東問題而努力。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也在責怪顧維鈞,說他懦弱無能,說談判無法解決問題。顧維鈞沒有一個知己,沒有一個支持者。僅靠一己之力,終究無法挽回。最終顧維鈞大義凜然的.沒有簽下辱國的凡爾賽合約。

外交關係永遠是政治上最具有難度的題目。現金,雖然社會較爲安定,但外交併不順利,與美國,與日本…中國與許多國家之間都存在隱祕的問題,或因爲領土,或因爲資源,或因爲歷史,數不盡的原因,數不盡的問題。

1919年的事件有着重大的意義,在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啓示,決不能盲目動用軍事力量,除非屬於自衛,再動用軍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在國際上,外交事務上,定要謹慎,不卑不亢,因爲這不是個人恩怨,一個人代表的是一個國家。

顧維鈞的事例值得我們思考,到底應當如何處理外交事務?很可惜,外交多變,沒有永恆的定論。不論怎樣,我們都應學習顧維鈞,遇事冷靜,熱愛祖國,讓中國在新世紀的競爭中取得勝利。

我的1919觀後感 篇11

歷史課上,我們曾看過一個小片段,顧維鈞,這個傑出的外交家,在第一次和會上亮相發言,這段小視頻全班人都全神貫注地觀看,沒有人不欽佩顧維鈞,這個令人敬仰的人!

而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電影,看的就是這個《我的1919》,感觸更加深刻!

顧維鈞,一個永遠讓人讚頌的名字,不會被抹滅,這個名字響亮又永恆,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在巴黎和會上做出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國際委員會向中國代表團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是他,勇敢地站出來,並致以完美的一擊。他通曉英語,法語,卻義無反顧地用漢語發言,他非常偉大! 至今,顧維鈞第一次在和會上亮相的場面我仍記憶猶新,那是不容被忘記的。會議上,牧野男爵非但對山東特權的事情隻字不提,還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國代表,而這個時候,就在這個時候,顧維鈞並沒有退縮,反倒是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漢語發表了演講。這點小伎倆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說“牧野男爵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在其他戰勝國代表的嘲笑聲中他擲地有聲的開始反擊,“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爲算不算盜竊,是不是無恥,是不是極端的無恥”。一段熱血澎湃的.演講,體現出他的不滿,體現出全中國人民的不滿。“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麼充滿智慧的一句話,讓在座的各位無不驚歎於他的智慧。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他是一隻智慧的老鼠,美國總統威爾遜說他是一個充滿鬥志的諸葛亮,他贏得了這次會議的勝利,中國將永不屈服。

然而,事情的結果未能被改變,最高委員會最終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然後再由日本將租借地歸還給中國,但歸還後仍享有全部經濟權利包括膠州鐵路,這無疑是對中國的羞辱,對中國來說這是不公平的,這是不平等的!我們絕不會同意!

1919年6月28日,這一天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屈辱的一天。在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儀式上,顧維鈞沒有讓四萬中國人民失望。中國成了在戰勝國中唯一沒有簽字的國家。

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終於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這段國恥,我們不能忘記,它是不可抹滅的!我們要變的更強大,這樣纔不會被欺負,被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