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初中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誰知道?

初中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誰知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開頭語段的作用: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統領全文;爲下文作鋪墊;奠定基調。

初中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誰知道?

文中:總領下文,總結上文,承上啓下。

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小說),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

文中內容有什麼作用答題程式:

承上啓下 過渡 總領後文 照應前文 引出全文關鍵詞 襯托 烘托 鋪墊蓄勢 反襯 詳略結合

充實內容 埋下伏筆

修辭手法作用題答題程式

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爲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

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爲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覆;

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爲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具體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爲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麼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醜更加鮮明。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

強。

設問——無疑而問,明知故問,引人注意,啓發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達鮮明,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強化作用。

反覆——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如1998年第29題即可答爲: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強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

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表現力。

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對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說的襯托,術語有側面烘托 襯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說的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表現手法作用題答題程式

常用的表現手法有類比、象徵、聯想、想象、託物言志、鋪墊、比興、烘托、白描等。

襯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渲染的作用是爲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等。

在此基礎上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解題步驟:手法+分析(舉例)+作用,分析時要注意結合文段內容,切合手法的特點,表述作用時要符合作者寫作的動機及主旨。

【備選術語】

白描 象徵 反諷 類比 聯想 想象 託物言志 鋪墊 比興

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讚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啓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持點,強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爲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類比: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見大:表現人、事。

反語(反諷):有2種作用: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暱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鬥性。

託物言志、象徵、虛實結合: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啓迪。

動靜結合,化靜爲動: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舉例或列舉:具體實在,易於被讀者接受,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表達方式作用題答題程式

【備選術語】

(描寫)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

4.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5.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6.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7.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8.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9.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

(記敘)

1.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2.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3.敘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議論)

1.議論文論據分類爲: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2.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3.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2.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說明)

1.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注意)

1.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麼缺點或者何對象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

3.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點)。

不同人稱作用題答題程式

第一人稱:敘述較爲親切自然,便於直接、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

第二人稱,是呼告修辭,便於直接對話,利於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同時使抒情更加強烈感人;

第三人稱能夠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點,反映現實較爲靈活自如。

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瞭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每一神態、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出的優秀的品質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個性特徵及形象的意義。

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

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

(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思考角度:

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

B對內容的充實作用;

C主旨的深化昇華作用;

D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

詞語理解型

(1)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

(2)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

(3)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

(4)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

(5)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繫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6)“六比較”:比較範圍的大小、比較詞義的輕重、比較搭配習慣、比較構成成分、比較詞性功能、比較感情色彩與語體色彩。

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表現力

A.語句的含義題:

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

B.語句的作用題:

要回答該句子在文章結構與內容主題兩個方面起的作用。

▲敘述性文體的線索:看時間的變化,看空間的變化,看情感的變化,看故事情節的變化,看事物發展階段的變化。

▲論述性文體的結構: 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 總分式。

▲說明性文體的順序: 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

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①可結合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景中藏情〉此爲散文中的描寫,

②而在小說中的描寫主要有襯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發生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最後的景物描寫一般都有象徵意義,比如課文《藥》之結尾。注意結合具體的題目。

③此外有渲染(烘托)氣氛、襯托情感或主旨、表現人物品質、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篩選整合型

常見的命題形式:

(1)文中刻畫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樣的特點;

(2)文章分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的,其變化過程是怎樣的,要求概括說明。

答題方略:

1.篩選整合是一個化繁爲簡的過程。

2.回答此類問題,要關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感嘆句、議論句等,尤其要關注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和段中的過渡句,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關鍵所在。

3.整合的題型一般不宜機械地摘錄原文的句子。而應該緊扣題幹要求,將提取的關鍵語句、中心詞進行改造、組合、變換,使之成爲全面、凝鍊、流暢、符合要求的答案。 4.另外,要總攬全局,總體把握,防止因答案要點不全而丟分。

詞語能否置換

1.動詞:不行。因爲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描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爲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爲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詞序能否調換

不能。因爲:

①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②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③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題目的作用及好處

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緊扣文章內容,簡潔新穎。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爲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覆;

開頭語段的作用: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統領全文;爲下文作鋪墊;奠定基調。

文中:總領下文,總結上文,承上啓下。

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小說),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

文中內容有什麼作用答題程式:

承上啓下 過渡 總領後文 照應前文 引出全文關鍵詞 襯托 烘托 鋪墊蓄勢 反襯 詳略結合

充實內容 埋下伏筆

修辭手法作用題答題程式

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爲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爲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覆;

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爲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具體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爲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麼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醜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