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關於寫人生的作文

求關於寫人生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心境與人生
心境如磁鐵,無論你的思想是正面還是反面,你都要受它的吸引。思想如同車輪,它帶領你前進或後退。態度如鏡子,他通過別人反映出你自己。

在喧鬧的街頭,我們經常看到,兩輛汽車相互碰撞時,或許從車內出來的司機一下車就破口大罵對方:“你是怎麼搞的,會不會開車!有沒有長眼睛!怎麼把車開成這樣子!”他不會去想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對他來說,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先發制人、破口大罵;當然也有些司機一下車就先檢查自己的車子有什麼損傷,然後心裏盤算着大概又要花多少修理費,這個月的薪水大概又要花掉多少,或者該怎麼樣向保險公司報這筆賬;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人一下車,二話不說先找附近的交通警察,或去報案請警察來處理;也有些人一下車,會先打量一下對方,以對方身材的大小、長相來決定要用什麼態度與對方應對;也會有一些人下車後,會先問對方有沒有受傷。面對同樣的車禍,不同的人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反應。

曾經聽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來一直在進入城鎮必經的道路上修補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輕人經過,正要進入這個城鎮,看到老鞋匠正低着頭修鞋,他問老鞋匠:“老先生,請問你是不是住在這個城裏?”老鞋匠緩緩擡起頭,看了年輕人一眼,回答說:“是的,我在這裏已經住了四十多年了。”年輕人又問:“那麼你對這個地方一定很瞭解。因爲工作的關係,我要搬到這裏,這是一個怎樣的城鎮?”老鞋匠看着這個年輕人,反問他:“你從哪裏來,你們那兒的民情風俗如何?”年輕人回答:“我從某個地方來,我們那裏的人哪,別提了!那些人都只會做表面文章,表面上好像對你很好,私底下卻無所不用其極、勾心鬥角,沒有一個人會真正的對你好。在我們那裏,你必須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纔不想住在那裏,想搬到你們這兒來。”老鞋匠默默地看着這個年輕人,然後回答他說:“我們這裏的人比你們那裏的更壞!”這個年輕人啞然離開。

過了一陣,又有一個年輕人來到老鞋匠面前,也問他:“老先生,請問你是不是住在這個城鎮?”老鞋匠緩緩擡起頭,望了這個年輕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這裏已經住了四十多年了。”這個年輕人又問?:“請問這裏的人都怎麼樣呢?”老鞋匠默默地望着他,反問:“你從哪裏來?你們那兒的民情風俗如何?”年輕人回答:“我是從某個地方來,那裏的人真的都很好,每個人都彼此關心,每個人都急公好義,不管你有什麼困難,只要鄰居、周圍的人知道,都會很熱心地來幫助你,我實在捨不得離開,可是因爲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搬到這裏。”老鞋匠注視着這個年輕人,綻開溫暖的笑容,告訴他:“你放心,我們這裏每一個人都像你那個城鎮的人一樣,他們心裏都充滿了溫暖,也都很熱心地想要幫助別人。”

同樣的一個城鎮、同樣的一羣人,這位老鞋匠卻對兩位年輕人做了不同的形容和描述。聰明的讀者一定已經知道?:第一位年輕人無論到世界的哪個地方,都可能碰到虛僞、冰冷的面孔;而第二位年輕人,無論到天涯海角,我想到處都會有溫暖的手、溫馨的笑容在等待他。

我們常常以爲玻璃是透明的,以爲自己看到的是真相。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整個世界都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你所處的四周都是鏡子,那不是透明的玻璃。如果你討厭一個人,就會看到他許多缺點,然而那個人在一百個不同的人眼中,他就會是一百個不同的樣子。

外面的世界都只是一個外緣,都只是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內在的因——生命裏的許多經驗。如果我們想要成就自己的生命,想有一個更高可能性的自己,首先要接受“我是一切的根源”這樣的觀念,停止要求外在世界來符合我們的需要,把所有曾經浪費過的那些精力,用回到自己身上。

求關於寫人生的作文

橘子*態度*人生

曾聽說過臺灣漫畫家蔡志忠說: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

我很贊成這位漫畫家的態度,我也始終相信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終會幫助人取得成功的。

愛柯夫,一位美國汽車業的超級巨星,曾爲福特公司創造了上億美元的銷量,但由於老闆的妒賢而被開除,但他沒有灰心,仍舊以積極的態度面隊生活,他以平常心來到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公司,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帶領公司度過了難關。僅1984年一年,便爲公司取得了24億美元的利潤,成爲了美國巨頭。試想一下,如果愛柯夫在被福特公司開除後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結果又會是怎樣的呢?恐怕難以想象,然而他並沒有灰心,沒有失望。而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他所遭遇的這一切,重新振作起來,終於向世界證明了他的成功。

同樣,拿破崙,一位法國的英雄。他曾被放逐到厄爾吧島上,在此期間,他沒有萎靡墮落,他仍舊動察着王朝復辟後的每一點舉動。路易十八的暴行註定不會得到軍隊的擁護和人民的支持。他始終抱着這樣一種心態:軍隊需要拿破崙這樣一位皇帝來喚醒他們,需要他這樣一個有才智的領導者。他的人生就是抱着這樣積極的心態纔有了轉折,東山再起,沒用一顆子彈就重新擁有了法國,和那高呼“皇帝萬歲”的被他深愛的勇士。

大家都知道項羽吧,他在戰敗後烏江自刎,其實大可不必。他完全可以重新振作起來,打敗劉邦,奪回原本可以屬於自己的江山。但是他卻沒有積極的調整心態,最終落的.遺恨萬年。

與之相反,勾踐雖淪爲亡國奴,但他卻能臥薪嚐膽,沒有放棄,終於重見天日,成就一番偉業。

高爾基以一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寫出了他對革命的無比忠誠。讓世人爲之傾倒,他也以他這種剛強無畏的心態,鑄就了他輝煌的文學人生。就像一個“0”可以將它看成是一個向前滾動的車輪,如果你是個樂觀者,會對它微笑,一切從它開始了;如果你是個悲觀者面對它,你會沮喪,一切都結束了。

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把所有的都變成我們前進的動力,做一個樂觀的人

記住:坎坷與不幸是樂觀者的進升階梯,悲觀者的無底深淵,讓我們做一個樂觀的人吧!讓快樂離我們更近!



論人生三態
芸芸衆生,雖在地位、財富、成就上有很大差異,但選擇的人生態度不過只是悲觀、樂觀和達觀。選擇的不同,也會造成人生歷程的不同。

三者之中,切不可沾染的恐怕是悲觀了。報上時有某著名高校學子自殺的報道。也許是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太過悲觀了吧!雖十年寒窗,上了別人所羨慕的重點大學,但社會的競爭如此激烈,因而選擇了自殺。其實,花開花落,月缺月圓,人生不能十全十美,自殺的大學生不可能不明白這些道理。有困難就得去面對,沒困難當然就不用擔心了。悲觀,讓那些社會的寵兒放棄了生命,放棄了本可以十分精彩的人生,實在令人嘆息。

與之相比,樂觀則是人生的另一境界。對什麼都充滿信心,精力充沛,傾注心血去完成既定的目標。前進的路上也有荊棘,只是無所畏懼。即使被刺扎傷,也不會氣餒。這些人不一定都有多大的成就,不過省卻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充滿快樂的人生是幸福的。樂觀的人微笑着面對世界,發現世界也總在對着自己微笑。

不過,人生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達觀。達觀之人,能超然物外,站在一個常人不能及的高度看待這個世界。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對達觀之人最好的概括。不論榮辱得失,總能擁有平靜的心情,坦然地去面對。不對人生有大徹大悟之人,是不可能有達觀的心態的。那些遭到了打擊依然擁有平常心的人,常常讓人深深地折服。大文豪蘇東坡官場失意,但豁達的胸襟,豪放的詞風,使他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位置。隱居田園的陶淵明,自然是想逃避黑暗的社會。但他辭官後就用心經營桃源,與功利庸俗的東西徹底劃清界限。可見,他認識到了政治的腐敗,自己與之格格不入,又無力改變,索性跳出污泥,找一塊清靜的地方隱居起來,去親近自然,享受自然,也勉強算是達觀之人吧!

遠離悲觀,人將少一份憂愁;學會樂觀,你將多一份快樂;學會達觀,你會多一份冷靜和智慧。選擇一種好的心態,獲得一種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