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一篇語文教學敘事!

求一篇語文教學敘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啓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爲要考慮的:

求一篇語文教學敘事!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衝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啓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爲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儘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着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爲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爲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裏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於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準備。

接着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於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鬨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着要創造發明,想着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後,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爲最優秀的學生,並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鐘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爲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範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衆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衆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裏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爲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麼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鬨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鬨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